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演讲稿 >就职竞职演讲稿 >

研究生院教务处长竞聘演讲稿

研究生院教务处长竞聘演讲稿

第一篇:研究生院教务处长竞聘演讲稿

研究生院教务处长竞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晚上好!我叫haoword,很荣幸参加这次竞聘活动。这不仅是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一次锻炼、学习、提高的机会,本人模竞聘教务处副主任这个机会,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本人情况:我出生于1965年,中共党员,86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同年分配到官林中学任教至今。1991年到94年参加江苏教育学院本科函授并毕业,1999年到xx年参加南师大历史教学研究生学习并结业。xx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二、工作业绩:教学方面:所任班级历史教学成绩基本上能列同类学校前茅。如xx年高三历史统测全市第一;xx年高三期末统测、模拟考试、高考分别名列全市第二、第三;xx年高一历史期末二次统考分别名列全市第一和二;xx年文科统考分别获全市第一、第一;本届高三期末统考获全市第四;今年高三一模列全市第三,二模列全市第二。班级管理工作方面:担任班主任工作10年来,班级工作井井有条,并能摸索出一套科学管理方法,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团支部,其中xx届文科班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98届所带文科班高考录取率创官中历史纪录,xx届高三文科班在校领导关心下,在任课教师唐玉婷、蒋颖、钱俊、尹建波等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高考本科录取率达89%,再创官中历史辉煌。由于本人一贯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各位同仁的认可,也获得了一些荣誉:1997年被评为宜兴市又红又专优秀青年教师;xx年获宜兴市历史三优课二等奖;xx年荣获宜兴市三等功;xx年宜兴市高三毕业班教师会议上全题为“突出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专题经验介绍。以上本人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是领导对我工作的信任、厚爱和全体教师的支持、配合、协作的团队精神,在些表示感谢。

三、对竞聘工作的认识: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中教务工作是首当其冲,教务工作在校长领导下,做好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落实学校对教学管理目标、任务、计划和措施,并进行检查、评估。执行学校对教学常规要求的各项规定,及时检查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存在问题并及时改进。做好教学档案、学生成绩、学籍管理等工作。

四、竞聘教务处副主任岗位工作的设想:1、认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当好助手和参谋,认真贯彻学校教学工作意图,做好教学常规工作。2、推动:积极协助校长、主任,在我校教师较好素质和较高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推动青年教师早日成为骨干教师,推动中青教师尽快成为名教师、专家型教师。3、深入:深入课堂掌握教学动态,及时总结,树典型、创先进。深入教师中,了解教学情况,诚恳听取教师建议,帮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师生沟通,提高学习效率。4、创新:介绍课堂教学新理论、新经验,研究课堂教学新模式,开展各种形式教研活动和练兵活动,求实创新,使官中教学再上新台阶。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研究生院教务处长竞聘演讲稿

研究生院教务处长竞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叫**,来自院传记文学杂志社,研究生院教务处长竞聘演讲稿。2014年博士毕业到院里来工作,不觉已有四年半了。这段时间用一个成语就可以总结:默默无闻。就因为这四个字,有朋友知道我要参加这次竞聘后断言:必败无疑。我倒不这么看,落选的可能性当然有,败倒未必,因为还有一个成语,叫一鸣惊人。

我的竞聘演讲分两部分,首先是个人情况的一个简单介绍。八个字:教师世家,作嫁十年。我的家庭三代都有人执教鞭站讲台,有大学老师有中学老师,从小生活在校园内,所见所闻最多的就是教育。现在有一种很时髦的教育理论叫浸入式教育,在这样的氛围里浸染30余年,我对教育的感情不言而喻。今年第二期传记文学我策划组编了一个教育救国的专题,并撰写了两篇文章:国难始闻发聩声、铎声阵阵。看看这两篇应该能体会到我对教育的热爱并不是在此时此地的巧言令色。我父亲在40多年的从教经历中,做过5年小学校长、10年中学校长、20年大学校长,分管过行政、分管过教学,也主持过全局工作。耳濡目染,我对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也都不太陌生。另外,我自己在进院之前,职称就是教师系列,进院之后,在业余时间也曾应邀在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演艺专修学院给本科生和硕士生兼职授课,前年和去年还拿过两个优秀教师奖。这次竞聘的研究生院是我院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三足鼎立战略格局中的一足,以教育为主要内容。综合上述情况,可以总结出我的一个优势:对教育的熟悉和感情。

所谓作嫁十年是就我的工作经历而言。我1995年参加工作,除中间读书的几年,有十年的时间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在电视台的七年,做过记者、做过编导,也做过一个频道的节目总监;采访过中央的高层,也下过地下200米深的矿井。专题片的导演和影视剧的导演不同,在10分钟的成片制作完成后,不能享受这是某某某作品的那种快乐,片尾的名字一闪而过。一点都不风光。这段经历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主业的不突出,几乎每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看似什么都知道,但都只是略懂。帮助则有两点,一是眼界和思路的开阔。三人行即有我师,密集的采访过程实际也是一个转益多师的过程;二是决断力的锻炼,现场采访经常会有突发情况,导演是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必须迅速对形势作出分析和正确的决断,否则就会导致采访的失败。2014年到我院传记文学杂志社工作之后,工作环境虽然相对封闭了些,但前期的这些锻炼还是显现了效果,这几年的杂志中,我组约的稿件范围很宽,数量也已超过200篇,近200万字。如果把组约成功已经刊发的稿件称为有效稿件,与这期间杂志所刊发的全部稿件做一个比,结果可以称为组稿效率,这个指标我想我在全院的编辑当中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传记文学稳定的工作环境也让我可以专注地做一些研究,2014年我去湖北荆州参加中外传记文学学会年会,提交的论文《评判、甄选、叙述--传记理论的结构之钥》得到众多专家好评,现场讨论一结束就收到了湖南大学、扬州师院等校的讲学邀请。当时大家的评价是:举重若轻地解决了传记理论界几个久悬未决的问题,完全可以作为传记从业者的入门必读教材。这段为人作嫁的经历,可以总结出我的第二个优势:阅历丰富。今年国庆,我应邀去广东汕尾采访,当地有一个景点叫水寨瀑布,参观时偶有所感,口占了这么四句:白练悬碧嶂,细瀑裂巨岩,演讲稿《研究生院教务处长竞聘演讲稿》。深潭低回后,九曲唱清泉。我的感悟是年轻人的冲劲固然威力巨大,但经过一些落差,深潭的低回,这细细的水流不但规模增加了许多,而且增加了九曲不弯的坚韧、乐观和智慧。再遇到低洼处也不会哀怨冲动,善为渊也;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遇农夫则灌溉良田,遇浣妇则洗涤污秽,善用能也;浩浩汤汤,不舍昼夜,善待时也。阅历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空洞,但如果真能把它当作消化吸收,为己所用,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我演讲的第二部分是当选后的工作计划。分五部分:萧规曹随、望闻问切、它山之石、固本培元、长风破浪。其中前三部分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第四部分是工作的重点,需要做持久战的准备。

萧规曹随的典故大家都很熟悉,之所以把这点列为工作计划的第一部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中国的高等教育60年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屡次改革的结果是钱学森老临终前发出悲怆的一问: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人才来!二是不管即将上任的是研究生院第几任教务处长,面临的都是一段辉煌的历史:我院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几十年来,在一批大师级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的辛勤耕耘下,形成了自己独特厚重的学术传统,研究生院自1978年成立以来,已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及各类研修生3000多人,其中许多人已成长为著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既然面前是一座仰止的高山,那首先还是老老实实地拾级而上,如果谁一上来就雄心勃勃地想要改造它,那一定是愚公。

第二步是望闻问切,依然是学习,只是要在学习中加以分析。这并不是先入为主地认为目前的研究生院需要诊治,只是借鉴中医临症的这四种方法。经过第一步的工作,此时应该已对教务处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学习和分析都应该有所侧重。教务工作的核心是研究生培养,两个中心词是服务和沟通。望闻问切这四种方法就是要围绕这两个中心词来用。望是用眼睛看;闻是用耳朵听;问是向当事人询问,向专家请教;切是依据研究生的教育规律对现状进行分析判断。在准备竞聘的这段时间我在这几方面简单做了点功课,简单举两个例子:第一,研究生院现在的教学方面组织架构是,日常行政由培养办来管理,而教学实践却是六个系的秘书各自为战,这种状况下,培养计划的落实势必大打折扣;第二,目前研究生院的学术委员会的会议多由各系秘书临时组织召开,这一点也值得商榷,如果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常设机构,课程设置、导师评聘之类的重要决定的权威性得不到保证,培养方案的修订等重要的调整也很难做到及时有效。

第三步是它山之石。就是走出门去搞调研,借鉴其它学校的好的做法,了解目前的教育形势,所谓睁开眼睛开世界,打开门来办教育。这样的工作在准备竞聘这段时间我也做了点功课,感觉收获不小。走访了北京大学,虽然没有见到主管研究生教务工作的任重先生,但和中文系分管教务的副主任漆永祥教授做过数次详谈,先后几次拜访了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教务处长宋冬霞老师,还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了十几所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些点滴的启发我简单举4个例子,第一,现在的课程梯次是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其中六个系具有共性的基础课如何有效打通?关系较近的戏专业课能否互修?华中科技大学的方案给我印象很深,一级学科课程交叉现在是一个很热的话题,他们在培养方案中就此作了很具操作性的说明。第二,包括北大在内的一些学校有一个尝试,博士生导师的评聘打破职称的限制,只要在某一领域有精深研究,就可以进入遴选的视野,这一新生事物值得关注。第三,一些专题性的知识以课程形式出现有点浪费,一旦内容过时或是老师兴趣点转移,就变成了行内说的死课,但以各级讲座的形式就很有效,对有能力开设这样讲座的中青年学者,是否可以引进比如这次竞聘的思路进行选择?第四,刚才我说过,教务处工作的中心词是服务和沟通。有的学校将服务和沟通对象的反馈作为相应工作调整的一个依据,据我了解,这样的评估我院也有,但似乎流于形式,如何让这种反馈变得有效也值得借鉴。

第四步固本培元是教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研究生教育来说,所谓的本有两个内容,教学和科研。教学大概可以概括为三大块: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和评估方案。三者中培养方案是根本,其重要性相当于宪法之于国家。固本,首先从这里着手。其中的关键所在是课程设置,近年4月艺术学升级为学科门类之后,相应的一级和二级学科都有调整,为了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们能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方案应该作适当的修订。这个过程中教务处应该是一个组织者沟通者的角色,尽量广泛地征求专家及师生的意见,把整理好的拟定草案提请学术委员会讨论,审慎认真地完成好这项工作。培养计划是对方案的一个落实,这个环节教务处的工作是在充分理解吃透方案的前提下将其中的具体操作制定出完整的计划,并与招生处、学生处等部门协调配合,使之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当培养方案作出修订后,培养计划也要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评估方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依据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各项评估,比如考试、考查,还有论文或作品的数量与质量,这部分工作需要与学生处、学位办等部门配合协作。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对培养计划的可行性进行反馈,这一部分可以作为课程设置、教师评聘一级教务处各项工作调整的依据之一。

科研带动教学是我院研究生院的教育特色。这方面几十年来做得非常好,本不敢狗尾续貂,但机会难得,也有几条不成熟的思考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一是学报的创办。据了解研究生院有过创办学报的尝试,但没有结果。作为国家艺术研究教育的重镇,这一工作似乎很有必要。当然,我院已有多种优秀的学术期刊,可以发挥这一职能,但二者的沟通有待加强,诸如增刊、专栏、特约编辑之类的举措很有可操作性。二是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我院承担着许多国家级艺术课题的研究工作,如何让研究生参与其中值得思考,目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全国的科研机构都是老板拿课题,学生提供无偿或廉价的劳动,是否可以以导师牵头,在一些课题内分出一些二级课题在学生中进行招标?三是与外界的学术交流,据了解这一工作我院开展得很好,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学生互换、访学、课程互修,实践类学生成果交流展等再作巩固和拓展。四是硕博论坛的举办。以科研带动教学是我院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在艺术学领域,我院有一大批成就卓著,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学者,有这一后盾,我们的研究生院组织定期的艺术学各学科的硕博论坛会有很好的号召力,学生在参与这样的学术讨论时,有自豪感,也有新鲜知识的吸收,也有直观的比较,效果应该会显著。而且,我院有出版社,有学术期刊,研讨的成果也可以及时整理发表。

此为固本,培元的元,指的是我院的优势学科。艺术学的五个一级学科我们都执牛耳有难度,兵法上有句话叫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戏剧影视和美术是我院的优势学科,要保证这种优势。在教学和科研上适当吃点小灶未尝不可。

第五步长风破浪。这四个字有个典故,南北朝时的宗悫,小时候就胸怀大志,叔父问他,长大想做什么,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果然成了一代名将。这四个字表达的意思是理想也会有很大的能动性。一般这种竞聘演讲到此时该喊口号结束了,这就是我的口号。这几年我在杂志撰写了十几篇编后记,粉丝不少,大家总结出来的四个字就是:理想主义。我这样的人无论是在杂志做一个小编辑还是在研究生院作独当一面的诸侯,结果都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虽然不会死而后已,但鞠躬尽瘁是必须的。如果哪位老师对传记文学这几年的历史有所了解,应该更能体会我这句话的辛酸。这里的长风还可以理解为东风,2014年4月艺术学从一级学科升级为学科门类,是为东风一,今年十月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方略,是为东风二。我院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丰富的资料,大量的人才,扬帆出海不逊于瓦良格号。对于这艘巨舰,教务处相当于绘制航海图的参谋部,重要性可想而知,这一工作对我很有挑战性,而我,很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 《研究生院教务处长竞聘演讲稿》

第三篇:研究生院教务处长竞聘演讲稿

研究生院教务处长竞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叫**,来自院传记文学杂志社。2014年博士毕业到院里来工作,不觉已有四年半了。这段时间用一个成语就可以总结:默默无闻。就因为这四个字,有朋友知道我要参加这次竞聘后断言:必败无疑。我倒不这么看,落选的可能性当然有,败倒未必,因为还有一个成语,叫一鸣惊人。

我的竞聘演讲分两部分,首先是个人情况的一个简单介绍。八个字:教师世家,作嫁十年。我的家庭三代都有人执教鞭站讲台,有大学老师有中学老师,从小生活在校园内,所见所闻最多的就是教育。现在有一种很时髦的教育理论叫浸入式教育,在这样的氛围里浸染30余年,我对教育的感情不言而喻。今年第二期传记文学我策划组编了一个教育救国的专题,并撰写了两篇文章:国难始闻发聩声、铎声阵阵。看看这两篇应该能体会到我对教育的热爱并不是在此时此地的巧言令色。我父亲在40多年的从教经历中,做过5年小学校长、10年中学校长、20年大学校长,分管过行政、分管过教学,也主持过全局工作。耳濡目染,我对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也都不太陌生。另外,我自己在进院之前,职称就是教师系列,进院之后,在业余时间也曾应邀在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演艺专修学院给本科生和硕士生兼职授课,前年和去年还拿过两个优秀教师奖。这次竞聘的研究生院是我院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三足鼎立战略格局中的一足,以教育为主要内容。综合上述情况,可以总结出我的一个优势:对教育的熟悉和感情。

所谓作嫁十年是就我的工作经历而言。我1995年参加工作,除中间读书的几年,有十年的时间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在电视台的七年,做过记者、做过编导,也做过一个频道的节目总监;采访过中央的高层,也下过地下200米深的矿井。专题片的导演和影视剧的导演不同,在10分钟的成片制作完成后,不能享受这是某某某作品的那种快乐,片尾的名字一闪而过。一点都不风光。这段经历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主业的不突出,几乎每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看似什么都知道,但都只是略懂。帮助则有两点,一是眼界和思路的开阔。三人行即有我师,密集的采访过程实际也是一个转益多师的过程;二是决断力的锻炼,现场采访经常会有突发情况,导演是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必须迅速对形势作出分析和正确的决断,否则就会导致采访的失败。2014年到我院传记文学杂志社工作之后,工作环境虽然相对封闭了些,但前期的这些锻炼还是显现了效果,这几年的杂志中,我组约的稿件范围很宽,数量也已超过200篇,近200万字。如果把组约成功已经刊发的稿件称为有效稿件,与这期间杂志所刊发的全部稿件做一个比,结果可以称为组稿效率,这个指标我想我在全院的编辑当中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传记文学稳定的工作环境也让我可以专注地做一些研究,2014年我去湖北荆州参加中外传记文学学会年会,提交的论文《评判、甄选、叙述--传记理论的结构之钥》得到众多专家好评,现场讨论一结束就收到了湖南大学、扬州师院等校的讲学邀请。当时大家的评价是:举重若轻地解决了传记理论界几个久悬未决的问题,完全可以作为传记从业者的入门必读教材。这段为人作嫁的经历,可以总结出我的第二个优势:阅历丰富。今年国庆,我应邀去广东汕尾采访,当地有一个景点叫白水寨瀑布,参观时偶有所感,口占了这么四句:白练悬碧嶂,细瀑裂巨岩。深潭低回后,九曲唱清泉。我的感悟是年轻人的冲劲固然威力巨大,但经过一些落差,深潭的低回,这细细的水流不但规模增加了许多,而且增加了九曲不弯的坚韧、乐观和智慧。再遇到低洼处也不会哀怨冲动,善为渊也;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遇农夫则灌溉良田,遇浣妇则洗涤污秽,善用能也;浩浩汤汤,不舍昼夜,善待时也。阅历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空洞,但如果真能把它当作消化吸收,为己所用,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我演讲的第二部分是当选后的工作计划。分五部分:萧规曹随、望闻问切、它山之石、固本培元、长风破浪。其中前三部分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第四部分是工作的重点,需要做持久战的准备。

萧规曹随的典故大家都很熟悉,之所以把这点列为工作计划的第一部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中国的高等教育60年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屡次改革的结果是钱学森老临终前发出悲怆的一问: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人才来!二是不管即将上任的是研究生院第几任教务处长,面临的都是一段辉煌的历史:我院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几十年来,在一批大师级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的辛勤耕耘下,形成了自己独特厚重的学术传统,研究生院自1978年成立以来,已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及各类研修生3000多人,其中许多人已成长为著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既然面前是一座仰止的高山,那首先还是老老实实地拾级而上,如果谁一上来就雄心勃勃地想要改造它,那一定是愚公。

第二步是望闻问切,依然是学习,只是要在学习中加以分析。这并不是先入为主地认为目前的研究生院需要诊治,只是借鉴中医临症的这四种方法。经过第一步的工作,此时应该已对教务处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学习和分析都应该有所侧重。教务工作的核心是研究生培养,两个中心词是服务和沟通。望闻问切这四种方法就是要围绕这两个中心词来用。望是用眼睛看;闻是用耳朵听;问是向当事人询问,向专家请教;切是依据研究生的教育规律对现状进行分析判断。在准备竞聘的这段时间我在这几方面简单做了点功课,简单举两个例子:第一,研究生院现在的教学方面组织架构是,日常行政由培养办来管理,而教学实践却是六个系的秘书各自为战,这种状况下,培养计划的落实势必大打折扣;第二,目前研究生院的学术委员会的会议多由各系秘书临时组织召开,这一点也值得商榷,如果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常设机构,课程设置、导师评聘之类的重要决定的权威性得不到保证,培养方案的修订等重要的调整也很难做到及时有效。

第三步是它山之石。就是走出门去搞调研,借鉴其它学校的好的做法,了解目前的教育形势,所谓睁开眼睛开世界,打开门来办教育。这样的工作在准备竞聘这段时间我也做了点功课,感觉收获不小。走访了北京大学,虽然没有见到主管研究生教务工作的任重先生,但和中文系分管教务的副主任漆永祥教授做过数次详谈,先后几次拜访了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教务处长宋冬霞老师,还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了十几所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些点滴的启发我简单举4个例子,第一,现在的课程梯次是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其中六个系具有共性的基础课如何有效打通?关系较近的戏专业课能否互修?华中科技大学的方案给我印象很深,一级学科课程交叉现在是一个很热的话题,他们在培养方案中就此作了很具操作性的说明。第二,包括北大在内的一些学校有一个尝试,博士生导师的评聘打破职称的限制,只要在某一领域有精深研究,就可以进入遴选的视野,这一新生事物值得关注。第三,一些专题性的知识以课程形式出现有点浪费,一旦内容过时或是老师兴趣点转移,就变成了行内说的死课,但以各级讲座的形式就很有效,对有能力开设这样讲座的中青年学者,是否可以引进比如这次竞聘的思路进行选择?第四,刚才我说过,教务处工作的中心词是服务和沟通。有的学校将服务和沟通对象的反馈作为相应工作调整的一个依据,据我了解,这样的评估我院也有,但似乎流于形式,如何让这种反馈变得有效也值得借鉴。

第四步固本培元是教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研究生教育来说,所谓的本有两个内容,教学和科研。教学大概可以概括为三大块: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和评估方案。三者中培养方案是根本,其重要性相当于宪法之于国家。固本,首先从这里着手。其中的关键所在是课程设置,近年4月艺术学升级为学科门类之后,相应的一级和二级学科都有调整,为了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们能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方案应该作适当的修订。这个过程中教务处应该是一个组织者沟通者的角色,尽量广泛地征求专家及师生的意见,把整理好的拟定草案提请学术委员会讨论,审慎认真地完成好这项工作。培养计划是对方案的一个落实,这个环节教务处的工作是在充分理解吃透方案的前提下将其中的具体操作制定出完整的计划,并与招生处、学生处等部门协调配合,使之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当培养方案作出修订后,培养计划也要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评估方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依据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各项评估,比如考试、考查,还有论文或作品的数量与质量,这部分工作需要与学生处、学位办等部门配合协作。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对培养计划的可行性进行反馈,这一部分可以作为课程设置、教师评聘一级教务处各项工作调整的依据之一。

科研带动教学是我院研究生院的教育特色。这方面几十年来做得非常好,本不敢狗尾续貂,但机会难得,也有几条不成熟的思考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一是学报的创办。据了解研究生院有过创办学报的尝试,但没有结果。作为国家艺术研究教育的重镇,这一工作似乎很有必要。当然,我院已有多种优秀的学术期刊,可以发挥这一职能,但二者的沟通有待加强,诸如增刊、专栏、特约编辑之类的举措很有可操作性。二是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我院承担着许多国家级艺术课题的研究工作,如何让研究生参与其中值得思考,目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全国的科研机构都是老板拿课题,学生提供无偿或廉价的劳动,是否可以以导师牵头,在一些课题内分出一些二级课题在学生中进行招标?三是与外界的学术交流,据了解这一工作我院开展得很好,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学生互换、访学、课程互修,实践类学生成果交流展等再作巩固和拓展。四是硕博论坛的举办。以科研带动教学是我院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在艺术学领域,我院有一大批成就卓著,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学者,有这一后盾,我们的研究生院组织定期的艺术学各学科的硕博论坛会有很好的号召力,学生在参与这样的学术讨论时,有自豪感,也有新鲜知识的吸收,也有直观的比较,效果应该会显著。而且,我院有出版社,有学术期刊,研讨的成果也可以及时整理发表。

此为固本,培元的元,指的是我院的优势学科。艺术学的五个一级学科我们都执牛耳有难度,兵法上有句话叫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戏剧影视和美术是我院的优势学科,要保证这种优势。在教学和科研上适当吃点小灶未尝不可。

第五步长风破浪。这四个字有个典故,南北朝时的宗悫,小时候就胸怀大志,叔父问他,长大想做什么,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果然成了一代名将。这四个字表达的意思是理想也会有很大的能动性。一般这种竞聘演讲到此时该喊口号结束了,这就是我的口号。这几年我在杂志撰写了十几篇编后记,粉丝不少,大家总结出来的四个字就是:理想主义。我这样的人无论是在杂志做一个小编辑还是在研究生院作独当一面的诸侯,结果都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虽然不会死而后已,但鞠躬尽瘁是必须的。如果哪位老师对传记文学这几年的历史有所了解,应该更能体会我这句话的辛酸。这里的长风还可以理解为东风,2014年4月艺术学从一级学科升级为学科门类,是为东风一,今年十月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方略,是为东风二。我院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丰富的资料,大量的人才,扬帆出海不逊于瓦良格号。对于这艘巨舰,教务处相当于绘制航海图的参谋部,重要性可想而知,这一工作对我很有挑战性,而我,很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

第四篇:后勤处长竞聘演讲稿

后勤处长竞聘演讲稿

学校后勤管理处副处长竞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校这次机构调整充实,对新设立机构的部门负责人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招聘,为全体教职工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我非常拥护,并积极参与竞争。同时感谢院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

我叫***,现年——,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职务。我于1976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等职务。下面,我就个人基本优势和工作思路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作一简要汇报。

一、我竞争的条件:

今天之所以走上讲台,竞争学校后勤部副处长一职务。是因为我具备以下优势:

第一、我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

我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后又经过部队和长期的基层行政工作的锻炼,因而培养造就了自己光明磊落、有正义感、乐于助人的品德。参加工作以来,在各级学党委的正确领导及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我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学习xxxx重要理论及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工作中,办事讲求原则,讲党性,思想进步,能够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自觉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我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

我于1976年12月至198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54443部队72分服役任——。几年的部队生活锻炼了我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于接受挑战的性格。1981年3月至1992年10月在县级**阳河乡工作,历任乡护林队指导员、秘书、宣传统战委员、副乡长、党委副书记、乡长。几年的领导工作岗位,使我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管理经验。1992年10月至1995年6月在县级——;1995年7月至1997年1月在县级永久市凼底乡工作任党委书记;1997年1月至xx年10月在**芝山区七里店办事处工作任党委书记兼任萍洲开发区常务副指挥长;xx年10月至xx年2月在——委员。几年的领导工作岗位,使我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管理经验,这为我下一步做好后勤部副处长奠定了基础。

第三、我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驾驭全局的领导才干。

我有?多年的领导岗位工作的历炼,使我具备了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对领导一职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多年的领导岗位工作,使我深刻地领悟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在业务知识、管理水平、领导能力等方面有了全方位的提高,使自

己的脚步更加坚实。这些都更加坚定了我扎根于基层,脚踏实地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所掌握技能,做好每份工作的决心。

第四、我具有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坚持“今天能做的事绝不拖到明天,现在能办的事绝不等到将来”,在任何工作处理中,从来没有“反正上面还有领导,反正领导还要想,能敷衍就敷衍一下”的想法和做法,我历来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现有的本事用完,能使的劲使够,再向领导交差。

第五、清正廉洁、作风正派。在十多年的基层领导岗位上,我从不收受贿赂及礼品,始终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始终认为,"沉默是金,忍让是银,帮人是德,吃亏是福”。

二、工作设想

如果领导和老师们信任我,让我走上后勤处处副处长的工作岗位,我将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勤奋工作,开拓创新。我的工作设想是:

1、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政治修养。首先是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进一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另外,还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使自己更加胜任本职工作。

2、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配角。首先,做到格尽职守,积极完成好自己分管的各项工作,当好处长的助手。积极从我做起,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只有团结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出一流的队伍,创造一流的业绩。另外,工作中维护处长的威信,多请示汇报,多交心通气,甘当绿叶,努力做到工作主动不越位,协助管理不越权,建言献策不添乱。

3、加强后勤处管理、认真履行职责。针对后勤处管理工作,我将以围绕一个中心、确保一项重点、实现三个转变积极开展工作:

第一、所谓围绕一个中心,就是紧紧围绕后勤处工作任务这个中心,始终把学校后勤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工作精力倾注于工作第一线,狠抓食堂管理、校园环境卫生;把学校医务室管理、交通管理放在首位,其次是校产、水电、学生宿舍管理,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从而确保后勤处各项工作任务完成。

第二、确保一个重点,就是突出重点后勤处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后勤处工作制度,加大监查力度,使后勤处各项管理落到实处,为师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第三、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后勤处工作重心应以学校为主向学生食堂和学校宿舍管理并重的方向沾边,二是后勤处的思维方式应由科学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的方向转变,三是后勤处工作应由复杂化向社会化转变。

4、制定和完善后勤处的管理规章制度。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后勤处有关管理规章制度,使后勤处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提高工作效率,积极为我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

以上这些不成熟的想法,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感想和体会,衷心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如果这次我有幸通过竞聘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我将努力扎实工作,以自己的行动和成绩来回报各位领导、师长及广大同志们的厚望,如果落聘,我也不会气馁,我会以此为动力,加速积累,争取再通过新的挑战崛起,通过新的竞争获胜。

最后,我想说,各位领导,同志们:作为后勤处主管,目前或许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将一定做最努力的。请考验我,信任我.(需加重语气,增强感染力)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人事处长竞聘演讲稿

假如我是人事处长,我要按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力革时弊,开拓前进,奏起我的用人“三部曲”。

第一部曲叫做招才有方。我当了人事处长后,首先烧它个“三把火”。第一把火,宣布我招才的七个原则:一不用胡子长短衡量人的能力;二不以资历深浅为录用的依据;三不把文凭视为水平;四不在党与非党上设卡;五不以档案看人;六不因犯过措误而把人看死;七不以有争议而弃之不用。第二把火,确定我的招才观。要敢于招进那些有缺点,但个性突出,热情实干,勇于探索,勤于钻研的开拓型人才。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没有一点缺点。能力往往和缺点连在一起,失误也常常和成绩结伴而行。关键是要弃其短,用其长,扬长避短。因瑕掩瑜,弃之不用,大错特错。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杜克在《有效的管理》一书中指出,淌要所用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最多只是一个平凡的组织。所谓样样都好,必然是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越明显。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是十项全能。与人类现有的广搏的知识、经险、能力的汇集总和相比,任何伟大的天才都不及格。第三把火,疏通招人渠道。打破方法单一、手续繁琐的人才流通模式,实行“考试骋用制”。考试分笔试和口试两种。笔试不仅要考基础理论,还要考现代科学知识,增加思考题的份量,主要看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试主要看其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口试是发现人才的途径之一,不能不予以重视。与此同时,实行合同制、试用制、自荐制等。总之,要多途径、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地发现人才。这样,能征善战的“千里马”就会不期而至,各有神通的“八仙”也会纷至沓来。

这一曲节奏要快,要响,决不拖泥带水。也就是要尽快发现人才,网罗人才。

第二部曲叫做用才有道。招来“千里马”和“八仙”之后,多余的人员怎么办?我当了人事处长以后,下决心把机关人员削减三分之二,彻底改变人浮于事、办事拖沓的作风。削减的人员,有培养前途的送到各级各类党校、干校去学习;没有发展潜力,但尙有工作能力的,下基层帮助工作。该上的上,该下的下,该进的进,该出的出。上上下下,进进出出对事业大有益处。不过,这可能会有很大阻力。但我相信,只要得人心,顺民意,阻力是会排除的。目前专业不对口,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还相当严重。为此,专业人才一定要从事其专业,能统筹全局的,一定去抓全面工作。适其所能,才能在其位司其职,负其责。人少了,就要想法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要着手建立一整套岗位责任制。责任制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规定其工件的数量、质量、时限、效率,做到职、责、权、利四者的结合。要坚决消除“待业”现象。与责任制相适应的是建立一套严密的考核制度。规定考核标准,建立考核档案,记录工作人员的成果。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坚决废除大锅饭,砸烂铁饭碗,搬走铁交椅。有人讲“红眼病”不好治,我看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就是治‘红眼病”的灵丹妙药。另外,我当了人事处长的话,坚决贡彻执行“退休制度”。到了退休年龄,自动退下来,以保证干部队伍的活力。对退下来的同志,要优待。我初步考虑,每人先向上浮动一级二资,其他待遇也向上升一格即现在是科级的退体后享受副处级待遇。然后腾出房子,成立老干部活动室,再成立几个协会,如钓鱼协会,书画协会等,要把这些协会办得有极大的吸引力。使其他同志羡慕,到了退休年龄就高高兴兴地退下来。

这一曲很难奏,要奏得婉转有情,奏出娘家调,闺女听到这调子,便有依依不舍之情。这也就是要想法留人。有人说人才好招不好留,其中关键就看你会不会用,会不会管理。人才有了用武之地,又有一套制度限制住,是不怕“凤凰”远走高飞的。

最后一部曲叫扶才有法。扶才就是要培养人才。有法,就是要科学,要用科学的方法培养人才。我初步考虑:第一,不是有人看不起青年人、不相信青年人吗?我就在“退体制”里有个硬性规定。60岁以上的老同志,主要任务是延年益寿,一要长寿,二要长寿,三还是长寿,不准干预“朝政”。50岁以上60以下的同志,还可以在岗位,但最主要的任务是扶持青年上台。这叫做,第一梯队长寿清静;第二梯队扶持新秀;第三梯队拼博上阵。第二,现在上来的青年干部都在副职上,似乎患了“妇科”(副科)流行病,这怎么行!我要来个正副职“换位法”。换位以后,不称职的再去当副职,称职的再向上提一级,直到把他们放到最佳位置上,让他们放开手脚大显身手,增长才干。第三,选择至今尚未打开局面的单位,派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干部去锻炼。什么时候开创了单位的新局面,什么时候上来任职。去了平平常常,干不出名堂,就在那里

“扎根”。现在有一种倾向很不好,派干部下去锻炼,派到先进单位去坐吃闲饭,而又两年以后,不管干好干坏都照样提拔上来任职。这很不利于青年干部锻炼成长。培养青年干部也不可搞“铁饭碗”、搞“镀金”。“假金总需真金饺,若是真金不镀金。”

这一曲要吹得深厚有力,也就是有培养人才的紧迫感。有的人虽然注意人才挖掘、使用,但不注意培养人才。这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为了明天,为了未来,一定要奏好扶才这一曲。

还有,我当了人事处长后,要把现代信息科学应用到人事工作中去,建立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程序——“人才信息管理”,使招才、用才、扶才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上。人才信息管理分为收集、分析、处理、反馈四个程序。信息收集,主要收集社会各个角度发来的人才信息。收集到了人才信息,就要着手分析。分析要掌握两个环节: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就是要分析某人属于哪个娄型人才。比如是开拓型的,还是“守摊型”的;是科技人才还是政工人才等。定量分析,比如搞科研的,就要分析搞什么研究的,研究到了什么程度,成果如何?第三是人才信息处理。经过分析后,决定取舍,然后分到较能发挥其优势的工作岗位上去。最后一个程序是人才信息反馈。到职后,要经常了解其工作情况,不断进行考察,发现工作不合适,就及时调整。每次人才信息反馈,既是对旧信息处理情况的检查和鉴定,又是对新信息处理的开始。四个程序环环紧扣,形成螺旋式的无限循环往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实行人才信息管理后,能避免一些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这就必需精简人事处人员。精简后的人员由三人组成处长、资料员、信息收集员。三人分工是:处长统揽全局,当然也要干具体事情;资料员是处理内务;信息收集员负责人才信息管理。三人组成一个“铁三角”,像三个“瞭望台”,你监督我,我制约你,相互促进,搞好工作。最后,我当了处长后,就着手挑选一个胜过自己的青年人,锻炼几年以后,让他接替我的工作。那时我宣布,任职到期,公开让贤。

招才要有方,用才须有道,扶才应有法。这就是我当上人事处长后的改革实施方案。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yjg/jiuzhi/0jljj.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