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公文范文 >公文范文精选 >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完善应急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街道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按照“全灾种、大应急”工作要求,制订街道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共建共享。各村(居)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由街道办事处统一领导,各村(居)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分工合作组织实施。应急避难场所应提供给地震、地质灾害、洪水、火灾等多灾种共同使用。

(二)安全可靠。避难场所要避开地震活动断裂带和地质灾害危险区域、隐患点,远离高大建(构)筑物、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及核放射物品存放处。避难场馆要达到所在地区抗震设防要求。

(三)平灾结合。确定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园、绿地、休闲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馆)等场地,平时服务于自身原有的功能,灾时发挥应急避难场所功能。

三、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包括新建、改扩建,下同),确保至少有1个以上(含本数,下同)Ⅲ类应急避难场所,每个村(居)至少建有1个紧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基本满足辖区常住人口临时避险和短期安置的需要。

四、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2021年7月):对已建应急避难场所建筑、场地、安置时限、安置人数、设施功能、安全性和防灾能力等基本情况开展调查摸底。

(二)组织实施(2021年8月):根据区规划部门制定的本地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分步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竣工后,依据工程建设有关规定组织竣工验收。

五、规划建设要求

(一)选址要求。选址要充分考虑城镇已有或拟建的场址,并与生态环境相协调,重点选择公园、绿地、休闲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馆)等区域。避开洪涝、地质灾害易发地区、高压线走廊区域,远离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仓库等区域。保持疏散道路畅通,以居住区、学校、大型公共建筑等人口相对密集区域,半小时内步行到达为宜。

(二)功能设置。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条件,综合考虑临时性和永久性的需要,以满足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运行功能为原则,合理进行功能设置。紧急避难场所应满足通水、通电、通信等基本功能定位,具备流动厕所、医疗卫生防疫点、垃圾存放点、应急消防装备等基础设施;达标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应急供水系统(水井或蓄水池、水管、净化水设备等)、应急供电系统(发电设备或应急照明设备等)、应急通信系统(含监控及广播)及应急棚宿区、固定厕所、应急物资储备用房、应急指挥中心用房、直升机停机坪等。各功能区应设置醒目标志牌,各类设施应考虑无障碍设计。

(三)物资储备。结合当地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及工作实际,合理储备应急物资。短期性物资,如食品、药品及生活用品依托临近的商场、超市和普通商店代领储;长期性物资,如帐篷、医疗器械、灭火器材、应急救援装备等应有一定的储备。

(四)标志设置。公园、绿地等避难场所要设立避难场所标示和功能标志,学校操场、体育场(馆)等临时性避难场所在进出口位置要设置场内功能分布图。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设置应符合湖南省地方标准《应急避难场所标志》(DB43/T 1483-2018)的规定。

(五)疏散体系。根据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情况,制订相应的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预案(内容包括疏散路线、安置区域、指挥人员责任范围划分等),编制《居民应急宣传手册》、《应急须知和场内功能设置手册》,保证疏散工作有条不紊。

六、工作要求

(一)组织领导。各村(居)要高度重视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鼓励引导全社会参与城乡安全发展,形成工作合力。

(二)实施主体。各村(居)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由街道办事处统一领导,各村(居)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分工合作组织实施。自然资源所、城管中队给予技术指导。

(三)日常管理。应急避难场所建成后,按照属地和归属的原则,由村(居)保证应急避难场所平时功能运转与应急使用,加强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gwfw/gwfwjingxuan/70zrx9.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