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工作总结 >调查报告 >

象的调查报告多篇

象的调查报告多篇

象的调查报告多篇

【第1篇】中学关于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不加重视,会加剧学生辍学和出走。因此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初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厌学的症结所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调查方法

1。对象: 旧寨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级8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36人)

2。时间:2022年11月

3。调查方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问卷调查。

四.结果与分析

(一)。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倦学习的心理,进而在学习学科课程时,对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再愿意学习的现象。

其突出特点如下:

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

第二,有的学生作业几乎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5分钟完成选择题,然后就睡觉。

第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a、学习压力过重;(约50。7%)

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36。9%)

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习,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喜欢学习的学科就想学习,而且会学得很好,感觉有意思;不喜欢的学科就不想学习,就不学。学习完全凭兴趣和爱好,没有自觉性。

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约26。1%)

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幽默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家长期望过高(约22。2%)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在家里除了学校的作业,另外给孩子安排大量作业,学生因此没有时间玩耍,从而感到心烦,不想学习。在家长看来,学生只能读书,不能玩耍,学生学习不好,考试不及格,父母要打、要骂,很少与孩子沟通。

另外:

1。学生感觉学习太单调太无聊(约16。3%)

2。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学(约16。3%)

3。不喜欢某老师(约11。3%)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学习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当然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也成为许多孩子学习的压力制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曾经有过厌学的想法,71.4%的学生认为厌学是正常现象,出现厌学情况时,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找信得过的师长和朋友解决。关于如何杜绝厌学现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到解决学习的好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老师解决。总的来看,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好多是应该能够改变的。厌学产生的后果和解决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学生本身大多数还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2篇】关于我县教师外流现象的调查报告

一.我县教师外流状况

由此可见:(一)教师外流已经成为我县的普遍现象,出现时间早,发生频率高,涉及范围广。(二)外流教师普遍学历高、职称高,年富力强,工作经验丰富,正是在教学上出成果的时候。可以说是一支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是一笔教师优势资源。(三)相对而言,我县教师流入县外的不是很多,有一半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入县内民办学校,仅流入平原师范初中部的就达41人,另外由乡镇流入县直学校或跳槽改行的也有一部分。

二.教师外流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社会大环境使然。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要求社会中的人才资源在全社会广泛流动。人才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而人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也是在不断流动中实现的,人才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不断流动,能够使人才在更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产生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说教师的流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让所有的教师长期固定在一个岗位上,一次分配,终身不变,已经不适合当前市场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

(二)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人生价值观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青年教师,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早已破除了从一而终的传统意识,改变了那种当了中小学教师就终生不能改变的思想,把流动、跳槽、改行当作一种时尚,合则留,不合则走,另谋高就,决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在这种情况下,再像从前那样要求教师爱岗敬业、以校为家,已经显得苍白无力;运用行政手段禁止、堵塞,也无济于事,县教育局于2003年初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意见》,要求各单位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事实上是门难以看好,人难以管好,要走的人不辞而别,想走的人留人留不住心。教师人生价值观的转变使教师外流成为必然。

(三)工资收入偏低,待遇较差。近几年来,我县教师工资、待遇逐步提高,2002年乡镇教师工资上收到县以后,教师工资发放有了保障,未再出现拖欠现象。但是,与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和工资待遇较高的私立学校教师相比,我县教师特别是乡镇教师工资收入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我县乡镇教师平均月工资500元,与平原师范初中部教师平均月工资1200元有700元的差距,与县外私立学校如德州跃华、临沂双月园等学校的教师工资收入差距更大,每月在1000元左右。而且在老师们看来,这种差距短时期内很难解决。收入低、待遇差,给教师的工作、生活等带来诸多困难。受经济利益驱动,一部分学历高、有能力的中青年教师,在私立学校优厚待遇的吸引下便离岗外流。

(四)工作环境不良,教师精神不愉快,心情不舒畅。某些学校在中青年教师培养这个关系教育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上,不是从学校长远发展考虑,而是搞论资排辈,搞亲亲疏疏,诸如评优选模、教师培训考核,特别是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职务聘任等。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教师得到肯定,基本上是一个媳妇熬婆式的成长过程。由此导致教师工作环境不良,人际关系、干群关系紧张,精神不愉快,心情不舒畅,一些埋头苦干又有能力的青年教师对前途感到无望。与其苦熬苦等,不如一走了之。

三.教师外流对我县教育造成和将要造成的影响

教师外流对我县教育造成的影响已经初步显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影响将愈来愈严重。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对教师外流,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都有反映、有议论。学生们对自己喜爱的老师弃他们而去感到伤心,知道老师要走了,他们流下了眼泪,但学生们的泪水不能挽留决心离去的教师;学生家长对教师外流比较严重的学校多有不满,有的家长干脆把学生转到其他学校去了,我县初中、高中生在临沂双月园、德州跃华、武城二中、甚至济南、天津等地就读的不在少数,这种生源的流失不能说与教师外流无关;社会各界对教师外流一方面表示理解,一方面极力呼吁,在春节后召开的全县人大、政协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教师外流及其给我县教育造成的影响给予格外关注,呼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教师外流现象,采取措施稳定整个教师队伍。

教师外流对我县教育造成和将要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心思动。教师外流对整个教师队伍的思想形成了持久冲击,看到流入外校外地的同事工资收入翻了番,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在校留守教师心理十分不平衡,人心思动。有的教师遍览报刊杂志上外地招聘师资的广告,待时机成熟,便孔雀东南飞;有的教师在外流教师的宣传鼓动下,难于安心教学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无疑给原本就困难重重的教师队伍管理工作雪上加霜,学校管理者束手无策。

【第3篇】春节浪费现象的调查报告

前言:

生活在这个丰衣足食时代的我们,是否还记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深远含义呢?

摘要:

(一)xx月xx日:

在过年前的这段日子里,各地掀起了一股“装修旋风”,装修材料不是别的,而是“够气派的”的黄金,对此人们有着各色的争论……

【第4篇】关于我县教育生源流失现象的调查报告

在我县只要谈到教育,生源流失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学校有难处、家长有怨言、社会不满意。生源的流失,尤其是优质生源的外流,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不解决优质生源流失问题,我县的教育难以振兴,人文兴县的战略难以实现。

说起生源流失,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辍学流失,一种是生源外流。我县的优质生源外流在小学阶段基本很少,初中阶段有俞演俞烈之势,高中阶段最为严重(主要是因为高中的成绩直接决定了学生能考什么样的大学,家长期望值较高,再者孩子到了高中以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对其在外就读比较放心)。由于我县初中升高中的优质生源首先由一中录取,流失的优质生源绝大多数就是本应由一中录取的学生,从一中报到率可以看出,这些年我县优质生源的流失率相当惊人,近两年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前200名的生源流失情况仍然比较严重,如此大量的优质生源流失自然对我县教育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生源流失问题在我县已经存在多年,而且愈演愈烈,特别是在部分乡镇更为严重。就其成因来看,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分析起来,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读书无用论。近来,读书无用论又有所抬头,发出此种呼声的主要是农村。曾几何时,在农村孩子中,有句比较流行的话,叫“知识改变命运”。然而,这条曾经的确让无数人改变了命运的路径却让许多人举步维艰,原因可能很复杂,但最直接的就是因为大学文凭已经无法保证有一份稳定工作。更有一些学习成绩不很理想的学生,自觉升学无望,于是就放弃学业,步入社会。所以好多学生家长在孩子初中阶段或者初中毕业后就选择了赴外地打工。

2、恶性循环的怪圈。其实我县的教育在教学理念、师资队伍、科研水平、学校管理、布局优化等方面与周边县市相比,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但是我县一开始对生源外流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等发现形势严峻的时候,已经积重难返,优质生源流失与教学质量下降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在教育竞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3、招生秩序不够规范。这几年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生源大战愈演愈烈,一些外市、县学校在本地区优质生源不能满足自身需要的情况下,更多地把目光投到我县,部分学校在招生时不择手段:各种虚假宣传层出不穷,各项优惠政策撩人心动,目的就是先把人招过去再说;用回扣等手段收买当地人,一些人员贪图钱财,甘心充当外地学校的掮客,极力撺掇考生到外地学校就读。

4、思想认识上的偏见。由于我县教育近几年发展成果对内对外宣传得不够,县内外很多人对我县教育已经存在相当大的偏见,他们对我县教育的进步与发展视而不见,对东光这几年本二以上上线人数不断上升闭口不谈,而我县教育有了一点问题,则上纲上线,夸大其辞,把我县教育说得一无是处。一些家长也存在着一定的攀比心理,认为外面的学校总是比家里的学校好,以把子女送到外地学校上学作为本事大、能量大的体现,也不管这些学校是不是真的比本地的学校好,事实上每年都有先前把孩子送到外地就读,后来又要求转回本地学校的例子。

控制优质生源外流是东光教育发展必须要迈过的坎,只有迎难而上,采取得力措施,努力改变优质生源外流的现状,我县的教育才有希望。

1、打牢基础,认真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控流工作。一个学生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到外地学校就读,那么这个学生回东光读高中的可能性很小,小学升初中的生源流失正越来越严重,所以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外流至关重要。教育部门一方面要继续提高各个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教育,另一方面要做好调研,在制定推进均衡教育政策的时候,充分考虑到社会的承受能力和周边地区的进展情况。

2、苦练内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群众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很简单,也很实际,就是看考上学生,尤其是考上多少重点大学,如果你这个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你这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考得太差,群众就不信任你,就要把孩子送到外校、外地去就读,就是勉强动员来了,也很难留得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优质生源流失问题,关键还是要在教学质量上取得突破,这就需要学校,包括我们的初中学校,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考核机制,加强行风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争取在本二以上上线人数和名牌大学录取人数再有所突破。

3、突出重点,举全县之力办好一中。一中作为全县窗口品牌学校,有其特殊的地位。要在教育投入、师资引进、学生招录等方面要继续予以倾斜,一中在提高本二上线人数的同时,要把着力点放在冲刺清华、北大、浙大等名牌学校上,只有这样才能与市外的重点高中一争高下,吸引更多的顶尖生源留在本地就读。要加强与全县初中优质生源接触,可以想方设法增加初中学生对一中的了解,也可以组织部分优秀教师到重点初中举行各类专题讲座,让这些教师用渊博的知识、睿智的语言、儒雅的风度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折服学生,增强一中对学生的吸引力。

4、强化考核,严肃执行各项招生政策。各初中学校校长、班主任、教师想尽办法动员优质生源留在本县就学,这项制度要继续执行下去。同时,要充分整合本县相关部门力量,坚决抵制和查处县外学校在我县的各类违规招生行为。

5、落实政策,加大对优秀考生的奖扶力度。目前各地对优质生源的招生竞争已呈白热化状态,各高中学校对优质生源争先开出各种优惠条件,我们只有进一步加大对优质生源的奖扶力度,才能在招生工作中争得主动。在吸引顶尖生源留在本地就读方面,建议县里出台政策,对本县中考成绩前100名且在一中就读的考生予以一定的奖励,可按学年度发放,另外对于高考分数达到本一分数线且在本县高中就读的考生,也可考虑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两项经费的筹集可以采取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引导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和个人出资,并进行表彰宣传。

【第5篇】关于严查陈仓区治理为官不为现象的调查报告

一、为官不为的现状

2、现状。经过我们调查,为官不为主要有四种表现:

一是怕出事型干部,基层镇村干部不能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在八项规定和各项纪律约束下,有干的越多、出事越多的思想顾虑,工作中有守摊子、混日子现象,在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等方面缩手缩脚,缺乏干事创业激情。

二是盼平稳型干部,主要是年龄偏大,即将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他们的工作四平八稳,心态老成持重,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总是期望干了事、不出事,能平稳着陆最好,因此不愿意积极作为。

三是不担当型干部,主要是一些年轻干部,受成长经历和社会思潮影响,阅历单一,宗旨意识淡漠,与基群众感情不深,只图享受、不讲奉献,只考虑个人进步,不求以才服人、以实绩服人,缺乏责任心,在关键时刻和急难险重问题面前不愿担当,也不能担当。

四是能力弱型干部,一些干部学习能力不强,不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上有热情,想干事,但胸中无墨、心中无数、能力平庸。比如我区某镇党委书记,干事热情很高,但能力较弱,处理信访维稳问题力度不够,全镇有8人赴京上访,多次被市上通报。

二、主要做法

三、意见建议

解决为官不为问题,需要上下联手、多管齐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是建议省市加大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正视一些干部理想信念出现滑坡、政绩观出现偏差的问题,按干部管理权限,避免多头培训,分层级围绕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等内容,开展为期510天的集中轮训,组织干部外出集训、现场体验,对干部洗心、洗脑,以针对性强的教育培训,解决干部思想总开关问题,消除懒政思想,增强培训实际效果。

二是加大激励力度。完善干部实绩考核办法,建立干部实绩考评机制,对干部成长、工作经历实绩进行连续性考核实绩。依据干部实绩加快干部调整力度,树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无位。给县区一定的副县级非领导职务自主权,针对即将退出领导职务的科级干部,特别优秀的退休时享受副县级非领导职务,表现一般的原职级退休。

三是建立问责机制。出台为官不为问责办法,科学界定为官不为的具体表现。探索建立不合格干部正常退出机制,明确具体认定标准,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进行降职、免职和责令辞职。

四是强化监督。采取电视百姓问政、网络晒绩、邀请群众代表列席会议等办法,开通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公务微博、公众微信等监督平台,以更多的手段让更多的群众参与监督。对不作为的干部,进行组织约谈、警示训诫,加强组织处理力度,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第6篇】关于小学教学质量滑坡现象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出现了滑坡现象,学校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滑坡现象进行了调研,通过在教职工、广大群众和学生中进行查、访、问,对学校的管理和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深入的剖析。对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滑坡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认识。

一、学校管理相对滞后。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紧跟着教改的步伐不断前进,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受多方面原因的制约,致使学校改革阻力重重,进展相对缓慢。

一是教育思想相对落后。随着教育改革的春风和课程改革的浪潮不断地涌进校园,我校的教职工由于受地域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教师没有到外面去接受新思维、新观点、新教法,因此无论是领导,还是教职工对改革的认识不够深入,在教育教学上依旧采用陈旧的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此老掉牙的教育方法既简单又落后,这是造成教学效果的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是学校管理制度有待更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在八、九十年代制定的某些规章制度现在很不适应,如对大班额班级和小班额班级的管理,村小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与中心校教育资源的严重缺编,教育教学质量奖奖励办法的更新、学校教代会民主监督的职能的发挥、教学六认真的考核办法、学校后勤社会化的管理、学校校务公开的实施细则等等规章制度。由于所制定的年代与现在的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运用在现在达不到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的目的。

二、教师队伍建设落伍。

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应该说,教学质量的滑坡与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近年来,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确实也还存在着一些单位问题。

一是教师的年龄结构严重失衡。由于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学校地理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分配到我校的教师很少,而且由于受地域条件的限制,不少年轻教师分到学校不到两三年,便远走高飞, 再加之调进调出的教师数额不平衡,加剧了学校教师队伍老年化趋势。据统计,35岁以上的教师约占%,50岁以上的占%。

二是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需加强终身学习,然而有少部分教师本身素质就差,偏又不爱学习,教育观念的落后与本身素质的匮乏,也就加剧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低劣。另有一部分教师由于年龄偏大,对现代教育理念接受较为缓慢,特别是新课程对他们来说,接受起来有相当的困难,教了几十年的书,叫他一下子去适应,很难的。据我们的调查,有个别老教师是这样评价新课程的:教了一辈子的书,要我现在转变观念,去适应学生,真是不适应,要是能早点退休,多好呀!听听这样的语言,我们不难看出新课程对老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老教师是一个多么大的挑战呀!

三是个别教师的素质急待提高。

学校的个别教师无论是业务素质,还是政治素质都急待提高。应该说,就是这个别的教师,导致了我校的教学质量在群众的印象极差。这部分教师本身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而且在参加教学工作后,也不钻研、不虚心向有能力的教师学习,整天闭关自守,做一天和伤撞一天钟,致使教育教学质量极为低劣,在期末考试中,人均分与最高的相比悬殊40多个大分。还有部分教师的政治素质也极待提高,对学校的政治学习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在工作中,时常与领导唱一些反调。个别教师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在学校造成了极为不好的影响。

四是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有待加强。应该说,学校大部分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高尚情怀去影响身边的一代人。可是,也有极少数教师教育教学责任心不强,教学得过且过,教学六认真极为马虎,学校每次检查,总有那么几个教师,不仅不写备课教案,连学生的作业批改也是一片空白,你说,这样的教师的教学质量能够提高吗?显然只能是低劣的。

四、教育资源启用不力。

近年来,学校在教育资源的配备上投入了不少的财力、人力,但是收效甚微,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中心校超大班额与村小小班额形成教育资源的严重失衡。由于近年来受民办学校的冲击,不少家长将孩子送往中心校,如果学校不答应,他们就扬言要将孩子送到民办学校,如此以来,就加剧了中心校人数的猛涨,村小学生的猛减。中心校班额三年级以上一般都在75人以上,村小一般都在20人左右。学生人数的加大,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不说,还增加了中心校老师的工作量,一个老师教150人以上的学生,单批改150人以上的作业就要花费其多少时间。而村小教师,虽然所教的学生人数较少,但是科科都要教,节节课都要上,也还是够辛苦的。如此这些该如何来有效地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确实是摆在我们学校领导面前的一道道难题。

二是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形同虚设。学校近年来花10几万元建成的微机室、开通的现代远程教育、接通的校园网络对多数教师来说,简直是形同虚设,更不用说在课堂上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那些摆在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里的教学辅助用品很难搬到教室用一用,不少学生对封存在图书室的图书是渴望之极,但是很难借到一本。在如今课程改革的年代,拿语文科来说,一个小学生在毕业时要达到15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可是那本是孩子们增长知识的书却成了一种摆设。不少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地域的限制,想扩大阅读量,但是没有书,无法解决他们的读书热望。

五、思考:优化教育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围绕抓准找准突出问题,解决学校发展中出现的教学质量滑坡现象,学校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也算是整改措施吧。

一是加强学习。组织教职工利用每周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党的建设理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这既是一个教师的政治要求,也是一个教师业务素质要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坚定教职工的理想和信念,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增强政治敏锐性,把个人生活目的、价值和社会发展目标、党的教育事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还要加强引导教职工不断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要掌握从事教学、教研需要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努力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不正当的手段在学习时,还可以开展向身边的先进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高尚的人格、品质、精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师资力量严重缺编,学校将积极向上级争取名额。同时大量地引进优秀教师来我校任教。对现有的教师队伍,采取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从教的责任心和能力。

三是优化学校管理。对学校现有的一些管理制度,根据目前学校的发展状况,及时召开支委会、教代会、行政会,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如今学校发展的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规章制度。

四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一是人力资源,学校将尽最大的努力,制定出一套能激发每位教职工的管理办法,尽量调动每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对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一定要强化管理力度,各分管领导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交教代会讨论决定,形成规章制度,逗硬执行。

五是加大对教学常规的检查力度。教导出要制定出一套融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的办法,要让每位教职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在教学中,爱岗尽责,无私奉献。

【第7篇】2022年生活中衣物浪费现象的调查报告

摘要:衣服是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可对于这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我们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造成了不少的浪费。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让人们对服饰的消费和使用观念也不断地变化着,但也随之而来了不少的浪费现象,这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减少或避免浪费,发扬节俭的风格。勤俭节约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现今社会,我们更应将其发扬光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世界的丰富表现在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其中,服饰的变化尤其大,人们的穿着告别了以前的简朴单调而得多彩时尚,并且人们对衣服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但与此同时,难免也有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现象。本次实践调查就是诣在了解人们在生活中对于衣物的一些浪费现象,希望能发现一些问题并能找到些良好的解决浪费的措施,共发放了100份问卷。

从调查问卷来看,受调查人群中有三成半左右的人在衣服上的年花费在1500~3000元之间,另有3成的人是在500~1500元之间,而在3000元以上的占了两成,500元以下则是相对最少了,并且大家每年所添置的新衣数与衣柜中的衣服数基本与买衣服的费用成正比,这说明在相对于富裕的我国东部地区来说,人们对于服饰的费用还是不太吝惜的。在换衣服速率上大部分人对于春、秋、和冬装是2年一换,夏装一年一换,我们认为在这其中就会有不少的浪费现象,衣服的使用年限大大小于人们的更换速率,造成许多的还可使用的衣物资源的浪费,甚至有许多新衣也被搁置着;在被问到“你认为一些落后地区人们的换衣服速率是多少?”时,超过7成的被调查者选择了“3年以上”,从中可以看出大家普遍对于落后地区的人的生活状况是有所认识的,但是对于那种简朴清贫的生活却大都是不大容易接受的。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人们挑选衣服时大多以实用、美观和搭配为主要标准,并不盲目追求高档高价;在旧衣服的处理问题上,只有3成多点的人选择了直接丢弃,其余的都会将其送人、捐赠或收拾好保存着等。

在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生活中确实存在了许多浪费衣物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有不少人买衣服过程中花费不少金钱,买的衣服数量较多但有些却穿的次数很少;

(2)、大部分的衣服淘汰速率比较快,但淘汰后得到衣服没有很好的处理,有一部分人选择直接丢弃,另有相当一部分人则是将旧衣服保存着,而没有让其产生2次利用价值;

(3)观念上人们更是与以前有着极大的差别,老一辈口中所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简朴风格,现在已没有多少人认为还适合现在的社会,在调查问卷中也只有2成左右的人赞成继续这样的节俭。

我们认为造成了上述这些情况的原因有: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日益富裕,收入不断增加,人们有了更多的钱,对于衣服的购买能力大大增加;

(2)、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力的解放,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服装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蓬勃发展了起来,数量众多及风格花样百出的服饰充斥了人们的眼球,选择余地成倍得增加,大家很容易能买到自己心仪的衣服,铺天盖地的漂亮衣服极大的刺激的人们的购买欲,但服装的生产与新品推出率的快速也使人们对衣服的更新率变得很快;

(3)、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与世界接轨,国外的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传入中国,追求时尚的观念在年轻人中蔚然成风,爱美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对于穿衣打扮也变得讲究起来,许多人愿意在服饰上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而与此同时,节俭的观念被生活日益富足的人们渐渐的淡忘了。

勤俭节约一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虽然现在我们的国家发展迅速,富强而昌盛,人民不必过着紧巴巴的生活,可以尽情追求着美和物质享受,但是节俭的美德我们更不能舍弃。服饰穿着只是大家生活中的一个小的方面,但是每个人都有一点小小的浪费的话,那积少成多的结果就是社会资源的巨大不必要的损耗。在这次的实践调查中,不少暴露出来的浪费现象让我们感到惋惜不已,我们为此也努力思考和寻找了一些解决浪费现象的比较实际的方法:

(1)、购买衣服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要盲目追求时尚、盲目攀比,也不要见猎心喜,购买大量衣服而却根本穿不了几件。当然,值得说明的是,我们认为追求穿着的时尚美观与节俭是并不对立的,我们反对的只是衣服购买和使用过程中的铺张浪费。

(2)、对能很好使用的旧衣物进行2次利用,可以转送他人,也可以捐赠、转卖等等。这是普遍并且最好的方法,衣服的使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3)、自己动手,将旧衣服再次裁减做成新装,如将裤子改成短裤、短裙,t恤改成背心,大人的衣服改小成小孩的衣服等。

(4)、旧的衣服还可以用改做其它很多的用途,可以改造成坐垫,靠枕、背包等。除了上述的实际做法外,思想上我们也须树立“简朴实用、勤俭节约”的观点,在物质文明发展迅速的现今社会,我们确实已不必再将一件衣服补了又补,然后穿个五、六年甚至十来年的,可是节俭的思想却是更加必不可少,奢侈浪费只会使社会变得糜烂,唯有节约朴素才能使社会发展清明。

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希望人人都能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共同努力建造一个和谐的节约型社会。

【第8篇】无照经营现象的社会调查报告

无照经营现象的社会调查报告

本文作者:肖文 本站范文网原创投稿

关于无照经营现象的社会调查

肖文

由于没有营业执照,这些商贩出售的商品便没有质量保证。消费者购买后,一旦出现问题,就不能依法维护自身权利获得赔偿。甚至可能连当时的摊位都找不到。这就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产生重大隐患。另一方面,无照经营破坏了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对于合法商贩的利益造成损害。于是我便对无照经营这一社会现象作了调查,并去工商和平分局了解情况。据和平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无照经营现象久治而不能根除并逐渐形成一个顽疾。由于和平区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人流量较大,是全市商业中心。许多无照经营者选择在此开店摆摊,致使和平区成为无照经营现象较严重的地区。随后我看到工作人员的统计数据。根据资料显示和我的走访观察,仅对和平区无照经营情况做以下分析:

一、无照经营的现状及特点

从工作人员拿出的资料统计来看,截止今年七月底,和平区固定经营场所的无照经营共计1966户,其中各类市场内无照经营766户、市场外无照经营1200户。其中还不包括一些流动摊位。

由于上述766户市场内无照经营均面临拆迁等原因,具有不确定因素,因此不列为调查范围。市场外无照经营的1200户,由于不能挨家调查,因此只进行粗略调查分析,发现其存在几个特点:

(一)从行业角度来看,以餐饮和食品零售和服务业居多。我观察到的主要有餐饮食品、小百货、美容美发、家政咨询服务等行业,在和平分局的统计中看到分别为489户、302户、161户、137户,占无照经营总数的90%。

(二)从经营的人员角度来看,大多为下岗职工从事无照经营,达693户。外来人员、残疾人及其他闲散人员无照经营分别为143户、10户、354户,占无照经营总数的40%。

(三)从经营场所分布的角度来看,劝业场周围地区较为集中。在我调查时发现无照经营多集中在劝业场、小白楼周边的一些小门脸、小商铺。店面很简陋甚至是临时搭建的。和平分局工作人员说他们对此进行过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分布地段 总户数 较为集中的道路或地区

劝业场 365户 河北路、山西路、长春道、哈尔滨道、哈密道

白楼 269户 建设路、滨江道、烟台道

新兴 178户 同安道、一号路二号路、气象台路

体育馆 151户 五大道地区、黄金花园地区

南营门 130户 拉萨道、绵阳道、鞍山道、四平道

南市 81户 荣安街、荣安大街、多伦道

其它地段 26户 散落在一些大商场内和其他楼宇内

(四)从表现形式的角度来看,呈现多样化特征。在劝业场周边我发现无照经营者采取各种方式掩盖无照经营。如一家有营业执照的服装店,屋内有门通向一饮品店,而饮品店没有营业执照。和平分局企管科的工作人员说“从近几年查处的无照经营案件分析得出:一是违法主体以个体、私人经营等非公有制主体的自然人或合伙居多;二是经营规模以小规模居多;三是经营时间上以短时间居多;四是涉及的领域有所扩大,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前一阵劝业场工商所已经发现并查处了一件利用网络游戏和网络商铺等经营手段来从事无照经营的案件。五是以其它形式掩盖无照经营。”可见其形式的多样。

二、无照经营的具体原因

(一) 从无照经营者的角度分析,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1. 客观原因在于:

(1)因没有取得《卫生许可证》而不能办营业执照,造成无照经营。

(2)依据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不能办理营业执照造成无照经营。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无照经营主要原因有:属违章建筑,如临时建筑、居民楼窗口售货、窗改门等;还有无房本等产权问题;再有就是商铺已经规划拆迁。

(3)同时具备上述两种因素而无照经营,主要集中在食品餐饮及美容美发行业。他们多数既在违章建筑、临时建筑等场所经营,又不符合卫生许可的要求,因而造成双重因素的无照经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一种还是两种因素造成的无照经营,都集中在食品、餐饮及美容美发等行业。他们的共同原因,就是不具备卫生防疫部门在营业面积、卫生条件、操作间等经营条件的统一规定,在无《卫生许可证》的前提下无照经营。

2.主观原因在于:

(1)有的个体经营者生活有困难,交不起各项税费;我询问一位小餐厅老板为何不办营业执照时,他无奈的说:“不是不想办,但起一个餐饮执照需交的税费有卫生部门的检查费、环保测水换证费、门前三包费、工商管理费等等。刚刚营业,根本没那么多钱,只好先拖着。”

(2)买卖不好、刚干或不想长干,对经营前景没有信心,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不起照先经营。如一家外贸服装店老板所说“干一段也许买卖就黄了,改行了。所以先不办 照了。”

(3)见其它商户未办营业执照,怀有侥幸心理不起照。

【第9篇】乱摆摊位现象的调查实践报告

关于乱摆摊位现象的调查实践报告

我是yy的居民,在学生放暑假以及日常生活的观察:yy片区农户们自产自销乱摆现象日趋严重,城管无奈也只有整日蹲守。

居民的评价却不一样。95%的居民给予好评,原因:

1.农民的蔬菜、水果比市场的新鲜。

2.农民的菜品比 小贩的'售价要实惠得多。

3.农民销售的均是时令蔬菜和水果,自产自销均来自吴家镇、杨家和瓦店子等地,大家买的放心。

4.农民们朴实的天性让大家舒心,不会斤斤计较。

但 还有5%是来自个别居民和城管朋友的。他们认为:

1.卖菜的环境差,地上有剥剩的菜叶、有时还有苍蝇等。

2.乱摆摊位、随街叫卖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尤其是多次劝告之后仍然会再次乱摆,城管也很无奈、不得不随时蹲守)

就此,我在yy片区做了一项调查:为什么农民乱摆摊位的情况日趋严重?

刚开始我也很费解,但当我连续几日多次逛了yy片区所有的综合市场(菜市场)以后,明白了原因。问题恰恰出在“市场”上!片区内共有四个大型的综合市场:大菜市,一菜市,三菜市和yy市场。四个市场相距都不算太远,但每个市场的小摊位都是天天爆满的情况,尤其是买菜高峰期市场更是人山人海、你拥我挤。有几次,我都看见两三个菜农为了一个很窄的摊位大打出手。我一直寻思着为什么他们居然会为了一个零点几平米的地方针锋相对......

原来,是因为市场所能提供的摊位是有限的,不能适应市场的销售和众多居民的需求了。那乱摆摊点的原因呢?会不会也是因为摊位不够、不得不在街道上叫卖呢?我想或许是吧。

自家种的菜带到市场上却没有卖的摊位,眼看着就要被挤兑走了,那么多菜总不能扔了吧?都是汗水浇灌出来的。所以他们才会随街而卖,文化程度也不一样、不懂得破坏了公共秩序。

那么,会不会有比城管们冒着炎炎夏日、整天蹲守更治标的办法呢?对此,我有点儿想法:

1.在yy片区搭建一个建议的农贸市场,专供农民们使用、侧重买菜和水果。

2.做好市场调查,更贴近事实的设立摊点个数。

3.加强对农民和居民的相关宣传活动,让大家达成“城乡综合治理”工作的共识。

[关于乱摆摊位现象的调查实践报告]

标签: 多篇 调查报告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gzzj/diaocha/7y8vg5.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