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

基层统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基层统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统计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实行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有效工具,是检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情况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科学性、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为深入推进统计体制改革,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中央、省州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和贯彻意见。为把上级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切实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和作用,着力解决当前统计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断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内在要求。近年来雅江县统计局组织人员,通过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当前统计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加强和完善基层统计工作,改革乡镇统计工作制度和调查方法,理顺统计资料报送渠道,确保统计源头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本文所指的基层统计包括县统计局自身及县级各部门、各乡镇统计。

基层统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层统计工作的基本现状

(一)统计机构及人员设置情况。2020年,全县*个乡镇均设立统计站,但基本都是“一套人马,多块牌子”,且多数乡镇统计机构实际上是一个“三无”的空壳机构:没有专职统计人员,人员均为兼职统计员,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条件,通过4至5年时间*个乡镇均已通过省州验收并达到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标准,但与没有开展规范化建设前基本上无任何区别。全县*个乡镇共有统计站站长*人,统计站长由乡镇副职担任;兼职统计人员*人,兼职统计人员分别挂靠乡镇相关机构。县级各相关部门也设立了相应的统计机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具体统计人员,但人员变动频繁,专业知识不足。县统计局共有人员编制*名,现有人员*人,其中1 人驻村担任驻村队员,专职驾驶员抽调到其他部门,全局人员平均年龄37岁,全局无1人为统计相关专业毕业人员,均为“半路出家”。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亟待得到加强和改善。

(二)乡镇统计工作管理模式。现行管理架构是县统计局与乡镇统计工作没有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只有业务上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工作联系主要体现在业务培训、工作指导和报表任务的布置收集。由于乡镇统计人员的人事管理和工作经费都在乡镇,县级统计局对乡镇统计工作没有业务经费和人员上的掌控权,导致县级统计局在乡镇统计工作和人员管理上没有更多的发言权或建议权。

(三)乡镇统计人员队伍现状。由于乡镇统计工作基础薄弱,地位比较低,没有必要的工作经费和技术手段作为支撑,没有强有力的手段稳定乡镇统计人员队伍,导致乡镇统计人员队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统计人员兼职过多,多数人员身兼数职,有本职工作、中心工作、包村任务等等,统计工作被视作副业,真正从事统计工作的时间并不多;二是人员变动频繁,虽然《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和《**省统计管理条例》规定乡镇统计人员的变动,应向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但在实际工作中基本没有执行,乡镇往往根据自身工作需要对统计人员进行配备和调动,有的乡镇对统计人员一年一换,有的几个月一换;三是统计工作专业性强,统计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县级统计局的统计业务培训又跟不上,有的乡镇统计员甚至连统计指标都看不懂;四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想干、不愿干、不认真干,这是最普遍、最现实的问题。

(四)乡镇统计数据的采集方式。目前,全县乡镇一级统计数据的采集仍然采取全面统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村统计员采集填报,乡镇统计人员汇总上报;二是乡镇统计人员直接采集并汇总上报。村统计员采集填报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村统计员多由文书或会计兼任,由于农村劳动力中年轻和有文化的大多外出务工,村统计员普遍存在年老体衰和文化偏低的现象;二是村统计员责任心不强,上报的报表普遍存在质量问题。乡镇统计人员直接采集并汇总上报,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各部门及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只重视数据结果,不重视数据产生的过程,导致一些统计人员看领导脸色行事,编造统计数据,或参考上级部门的计划数和调控数上报;二是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差,加上统计人员自身的原因,数据采集非常困难,质量不高,统计源头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二、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基层统计工作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统计人员流动性大,更换频繁,乡镇人员编制紧张。**个乡镇兼职统计人员大多挂靠在乡镇相关机构,这些分属于不同部门的兼职统计人员既不便于县统计局统一进行管理和业务培训,更不便于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职能,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乡镇人员流动轮换频繁,各乡镇政府根据自身工作的需要,随时更换、调动统计人员,造成统计队伍不稳定。有些乡镇一年要更换统计人员两三次。乡镇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严重影响了乡镇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连续性,造成新老统计人员交接不清,统计资料丢失,统计数据前后衔接不上等严重后果。同样的情况在县级机关各相关部门也存在。

(二)统计人员兼职多,新手多,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全县各部门、各乡镇统计人员均为兼职人员,这些兼职统计人员,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有的是刚参加工作的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既没有评估本辖区经济数据的能力,更无法对乡、村企业上报的生产及居民生活等经济情况的真实性进行准确判断。他们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承担包村、扶贫、维稳等中心工作,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兼顾日益繁重的统计数据采集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充裕的时间实地调查收集或核实数据,迟报、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资料等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工作时间没有保障,工作精力投入不够,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数据质量就很难保证。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部分乡镇反映,一些统计人员没有相应的职级待遇,开展统计工作有畏难情绪。统计部门是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其特殊性决定了统计只生产数字,在一般人眼里,无需求助统计部门,对统计部门安排的工作也无心去做,更懒得去做。统计人员布置的报表,有的应付了事,有的甚至不搭理。尤其在乡镇,催报报表困难更大。抽样调查,企业不愿协调配合,入户登记,居民冷嘲热讽的情况时有发生。

(四)统计人员事务工作多,培训机会少。目前各种统计调查任务越来越多,统计指标越来越细,每个月、每季度常规的统计报表有**套,各种名目繁多的抽样调查,以及各种大型的专项普查(逢6年份的农业普查、逢0年份的人口普查、逢3和逢8年份的经济普查),因此,统计局一个人要负责多个专业的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上报,一年到头忙得团团转,接受专门培训、进修统计业务、调整知识结构的机会很少。而对乡镇统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往往只能采用“以会代训”的方式培训乡镇统计人员。

(五)宣传力度小,调查对象配合差。调研所到的乡镇均反映,统计工作宣传力度很不够,特别是针对基层的宣传太少,社会上对统计的认识还很片面,调查对象的理解和配合较差,工作难度很大,这也是县统计局应加强和改进的工作。

三、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建议

通过实地调研,深感我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非常薄弱,与日益繁重的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不适应,这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保证源头数据质量,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党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加强统计系统自身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加强党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各级党委政府定期听取统计工作汇报制度,研究并解决统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强化统计部门领导班子配备和内设机构设置,增强统计组织效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统计部门数据搜集、挖掘、整合、分析水平和统计执法能力。加强统计系统党的建设工作,从制度上增强我县各级统计干部管理的系统性、协同性。提升县统计局统筹、指导和协调全县统计工作的能力,加大对乡镇统计站指导管理的力度。

(二)切实解决乡镇有专人干事的问题。目前,全县*个乡镇都是由1名统计站站长和1名兼职统计员承担乡镇的全部统计工作任务,而兼职统计员的编制相当部分是归属于其他不同的垂直管理部门,统计人员不但要承担乡镇统一安排的各项阶段性中心工作任务,由于自身职称、职务晋升、考核等方面的现实问题,这部分人自然要尽力做好所属部门安排的工作,其用在统计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难有保证。因为这样的现实,统计人员不安心统计工作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人员更换频繁,上报报表有时连人都无法联系上,更不要谈数据质量,人一换,原始资料的交接也出现问题。我们认为,这种兼职统计人员承担日益繁重统计工作任务、难以保证工作质量的现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乡镇统计作为统计系统数据最初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好坏、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数据质量,导致统计数据失真,带来的后果必然会误导各级决策机构的正确决策,因此,加强乡镇统计工作,切实解决有专人干事的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建议在县内编制可调剂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统计局人员编制。

在解决乡镇统计人员的这一问题中,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之一。

1、各乡镇调配一个编制明确为乡镇统计专用,实行以县直管乡镇统计员的方式。县直管乡镇统计员有利的因素有:一是乡镇统计员能充分行使《统计法》赋予的独立统计调查权,由于人财物不受制于乡镇,其工作只对县统计局负责,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干扰统计数据的因素;二是有利于统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从而有效提高乡镇统计工作的质量,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三是县级统计局根据阶段性工作的需要,能够集中乡镇统计人员开展一些综合分析和大型普查的攻坚工作,以有效弥补县局人员不足的问题。

2、在乡镇设独立的统计人员编制,实行乡镇与县统计局双重管理的模式,以乡镇管理为主,但人员调动必须征得县统计局同意。按照中央、省、州各级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中关于“健全机构、强化职能”的要求,尽快由一名乡镇党政副职兼任统计工作站站长,明确一名专职统计员。这样的方式,能相应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稳定性,保证乡镇统计工作的连续性。但这一方式也有其明显不足,主要是受干扰的因素未能从管理体制层面有效消除。

以上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但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迫切需要出发,第一种方式较为彻底,可能的情况下,应首选第一种方式。第二种方式也能解决有相对固定人员干事的问题,比目前的情况也有很大改进,这是退而求其次之选。

(三)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切实维护正常的统计工作秩序。大力推进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县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从严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对虚报、瞒报、屡次迟报、拒报及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切实维护基层统计工作的正常秩序,让广大调查对象能如实、按时上报统计报表和配合统计调查工作,把基层统计人员从大量耗时、费力、无休无止的催收报表工作中解脱出来。依靠执法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

(四) 夯实统计“双基”,确保统计工作扎实开展。统计“双基”工作是指基层和基础两项工作,为此,必须整合政府统计、乡镇统计、部门统计等方面力量,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大统计体系,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县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部门统计工作体系,加强部门统计的基础建设,确保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工作任务协调完成。各部门(行业)向县统计局报送统计资料,必须由专人负责,杜绝“一门多数”或“数出多门”现象。乡镇统计站要依法履行统计工作职责,做到应统尽统。各基层统计报表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规范统一的统计制度,认真组织实施统计调查。

(五)加强部门统计建设,不断提升部门统计规范化水平。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部门统计工作,将统计工作纳入部门发展规划,列入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根据统计任务需要,设立工作机构,明确分管领导,配备统计人员。规范部门统计调查活动,健全部门统计调查行为准则,建立涵盖部门统计调查各环节、各岗位的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和原始数据核实核查制度,构建覆盖全面、基础扎实、程序规范、责任明确的部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加快构建制度完善、方法科学、行为严谨、过程可控、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部门统计调查体系。

(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统计生产方式变革。按照国家、省和州统一部署,推进统计调查方法创新和统计云建设,善于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等,实现统计工作全流程的电子化、网络化。应用大数据提升政府统计工作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化新型统计调查体系。推动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推进宏观微观数据相互印证,更好地支撑宏观决策。学习借鉴内地有关县市的先进经验,在严格执行《统计法》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科学建立“数智雅江—App”。通过新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各级部门之间的常态化数据共享和应用机制,更好服务统计监测和科学决策。

(七)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统计指标体系、标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变化,要搞好基层统计工作,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必须加大基层统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一是县统计局应积极向上争取,增加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基层统计人员,特别是乡镇统计人员的培训;二是县统计局利用现有的培训手段,与县委党校等部门合作,针对基层统计人员,特别是乡镇统计人员的需要,增加我县县乡统计人员培训班次,持续开设系统的培训课程;三是积极争取,建立州、县统计人员工作交流机制,尤其是加强乡镇统计人员之间的交流,组织他们相互观摩学习,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事业的根基,是源头数据质量的关键,维系着统计事业发展的命脉。在现行政府统计体制下,部门统计和乡镇统计工作因其承担相当部分原始统计数据的采集职能,决定了它是统计数据的重要源头,是防止统计数字虚报、瞒报和漏报,保证综合统计数据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经济结构日益多元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关注民生与社会和谐,统计对象日趋复杂的当今时代,统计系统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已成为决定统计系统自身能否科学发展,统计能否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准确决策依据的重大问题,我们期待以经过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能从体制和机制上切实有效地解决长期以来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gzzj/diaoyan/2dr07g.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