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精选 >

小学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多篇

小学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多篇

小学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多篇

【第1篇】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之数与代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之数与代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数与代数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

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会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知道除法的含义和除法各部分名称以及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熟练进行用乘法口诀求商。

会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用所学知识(两步计算)加以解决。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使用小括号。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估算物体质量的意识。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各位同学学习愉快!

【第2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 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 = 面积÷宽 宽 = 面积 ÷长

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宽 = 周长÷2-长 长 = 周长÷2-宽

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注: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填土地面积单位时,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平方千米。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注 意: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第3篇】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4.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5.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6.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学习难点:

1.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2.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4.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5.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6.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7.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

【第4篇】大数的认识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大数的认识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例1:使学生明白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一(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关系。我国的计数习惯,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

例2:多位数的读法:读数时,先分级,然后从高位到低位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都不读。

例3: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万级,在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例4:亿以内数的比较: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例5:为了读写方便,把整亿、整万地数改写成用亿、万做单位的数。

例6: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大于还是等于。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或比小,把尾数都舍去。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或比大,把尾数省略后向前一位进一。

1. 关于近似数的问题:

⑴在实际问题中,有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如:三班有12个男同学,27个女同学。这里的1227都是准确数。

⑵还有些数据,只是与实际大体符合的.近似数。我们在测定物体的长度、质量时,由于测量工具的限制,必然会产生误差,所得的结果都是近似数。如:小明身高140厘米,体重35千克。这里的140、35都是近似数。

⑶在对大的数目在进行统计时,一般也只需要用它的近似数来表示。如:平常说一个城市有人,一个钢铁厂去年产钢万吨。这里的万、万都是近似数。

二、数的产生

古时人们是通过实物、结绳刻道等方法来记数的。

表示物体个数的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0也是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1,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十进制计数法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四、亿以上数的认识

例1:亿以上数的读法

①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例2:写数时先写高级,再写哪低级,哪一个数位上没有单位,就用0占位。

例3:不是整亿数的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五、计算工具的认识

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早在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现在比较常见的计算工具是电子计算器。了解计算器上常见的功能键名称,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六、用计算器计算

例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例2: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第5篇】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统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统计

知识点: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得相应的数学信息。

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

知识点:1、了解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条形统计图便于看出数据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折线统计图能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2、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最为直观、有效地统计图表示数据。

中位数和众数

知识点:1、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称为这2、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将一组数据按大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是奇数个数据,中间的数就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是偶数个数据,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有可能是多个众数。3、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两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第6篇】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平移与平行知识点:

1、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线的画法。

(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沿一条直角边在画出另一条直线。

3、能够借助实物,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寻找出图中的平行线。

补充知识点: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如:ab∥cd。

相交与垂直知识点:

1、相交与垂直的概念。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垂直:就是直线oa垂直于直线ob,直线ob垂直于直线oa)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说明了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必须相交,相交还要成直角。)

2、画垂线:

(1)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要让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给定的点重合。

(2)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画图时一般左手持三角尺,右手画线。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必须通过给定的这个点。

补充知识点:

1、会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系。如:oa⊥ob。

2、明确点到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3、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略)。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画法(略)。

【第7篇】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_数和数的运算

第一章 数和数的运算

二 方法

三 性质和规律

五 应用

3典型应用题

(2) 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3)归总问题: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6)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7)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9) 还原问题:已知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叫做还原问题。

(10)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11 )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盈亏问题。

(12)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称为“年龄问题”。

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断增长,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解题时,要善于利用差不变的特点。

例 父亲 48 岁,儿子 21 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

分析:父子的年龄差为 48-21=27 (岁)。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可知父子年龄的倍数差是( 4-1 )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列式为: 21( 48-21 )÷( 4-1 ) =12 (年)

(13)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

解题规律:(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

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

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例 鸡兔同笼共 50 个头, 170 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兔子只数 ( 170-2 × 50 )÷ 2 =35 (只)

鸡的只数 50-35=15 (只)

(二)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 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

2分数乘法应用题:

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要求问题所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3 分数除法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他们的倍数关系。

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搞清把谁看作标准的数也就是把谁看作了“单位一”,谁和单位一的量作比较,谁就作被除数。

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是比较量,乙是标准量,用甲除以乙。

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减乙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关系式(甲数减乙数)/乙数或(甲数减乙数)/甲数 。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 ,求这个数。

特征:已知一个实际数量和它相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的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把单位“1”的量看成x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方程,或者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算式,但必须找准和分率相对应的已知实际数量。

4 出勤率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 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5 工程问题:

是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它与整数的工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解题关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

数量关系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6 纳税

纳税就是把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 ……)的比率叫做税率。

* 利息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第8篇】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3.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4.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5.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这几个数字,会读、会写,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6.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二、重难点:

1.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4.关概念的意义;

5.学会分类的方法;

6.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7.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数一数:

2.比一比:

草莓比香蕉多(1)个。

比长短:

比高矮:

戴眼镜穿蓝色上衣的叔叔要比戴眼镜穿黄色上衣的叔叔高。

【第9篇】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关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把0.25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4.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所以,比和比例的联系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合而成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是比的意义。比例有4项,前项后项各2个.

1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第10篇】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小编为各位同学总结归纳了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更多学习材料尽在。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图形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知识点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0页图例)。画角时应写上角各部分的名称。(课本44页第7题以及给出顶点和一条边,把角补充完整。)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11.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课本41页做一做2.连一连)

12.直角的标志,锐角.钝角的标志。

13.怎样在一张不规则的纸中得到一个直角。

【第11篇】小学生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生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毫米、分米的认识:

(1)会用厘米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并在实际测量中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毫米和1分米大约有多长,会用毫米和分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估计。

(3)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4)能完成有关的计算和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千米的认识:

(1)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大约有多长,并初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吨的认识:

(1)了解吨是比千克大很多的质量单位,知道1吨大约有多重,了解质量单位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估计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第12篇】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数学这门课程永远的伴随着我们,那么如何才能学习并掌握好这门课程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考生学习数学这门课程有所帮助!

一、年月日: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二月把一加。

二、100以内的质数口诀:

2、3、5、7和11,

13后面是17,

19、23、29,(十九、二三、二十九)

31、37、41,(三一、三七、四十一)

43、47、53,(四三、四七、五十三)

59、61、67,(五九、六一、六十七)

71、73、79,(七一、七三、七十九)

83、89、97.(八三、八九、九十七)

三、多位数读法歌:

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

每级末尾若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

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就可以,

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四、多位数写法歌:

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

哪一位上没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五、多位数大小比较歌:

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

位数相同比大小,高位比起就知道。

六、运算顺序歌:

打竹板,响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

今天不把别的表,单把四则运算聊一聊,

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

每算一步都检查,又对又快喜心间。

七、除的意义:

看到除,

圈一圈,

除字前面是除数,

除字后面被除数,

位置交换别忘了。

八、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我是0,本事大,

除法运算显神通。

不够商1我来补,

有了空位我就坐。

别人要想把我除,

常胜将军总是我。

九、认识钟表:

跑的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

跑的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十、量角:

中心对顶点,

0线对一边,

一边读刻度,

内外要分辨。

十一、计量单位间的`换算:

大化小,用乘好。

小化大,除不差。

十二、大月、小月的记忆:

七前单月大,

八后双月大。

十三、我是1厘米:

1厘米,很淘气,仔细找,才见你。

指甲盖1厘米,伸出手指比一比。

长短和我差不多,大约就是一厘米。

100个我是1米,我是米的小兄弟,

物体长了别用我,要不一定累死你。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提供的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您阅读愉快!

【第13篇】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

第一组算式:积的位数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1,积的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1,中间的'数字为因数的位数,两边的数字相同并依次减1。(此为回文数)

第二组算式:积都由1、4、2、8、5、7几个数字组成,而且前后排列的顺序不变,只需要确定末位数字就可以算出积(如果能直接推算出首位数字则更好)

第三组算式:积的个位都是1,首位都是9;积的位数正好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积的每一位都是由9、8、0、1组成,只要在首位补9,倒数第二位补0就可以了,只有一个8和一个1。

第四组算式: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再次相减······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最后得到数字4176。

【第14篇】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除法知识点

**知识点**

1、能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2、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积累正确的试商方法。

4、能用竖式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练习题**

49÷7=102÷17=64÷16=72÷12=

221÷13=108÷9=240÷15=72÷18=

8÷4=21÷7=196÷14=6÷3=

**参考答案**

49÷7=(7)102÷17=(6)64÷16=(4)72÷12=(6)

221÷13=(17)108÷9=(12)240÷15=(16)72÷18=(4)

8÷4=(2)21÷7=(3)196÷14=(14)6÷3=(2)

【第1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除法以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有剩余,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除法列竖式计算方法:

(1)先写“厂”表示除号。

(2)在除号里写被除数。

(3)除号外面左侧写除数。

(4)把商写在除号的外面,被除数上面,并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5)把除数和商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6)用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得结果写在横线下面,与个位对齐。

4、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先想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再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5、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第二单元:时分秒

1、认识钟面:

(1)钟面上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较短较粗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也就是60小格,1时=60分。

(4)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1分=60秒

2、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12时,

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6时,

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3时和9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在12和1之间,算12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个5分钟。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

(1)文字法:如:5时50分;

(2)用电子表法记录时刻时,几时就写几,再写“:”,后面写分时要占两位,分针不够整十的,十位要用0占位。如:8时零5分写作8:05

5、认识大约几时方法:时针接近几就是几时。此时,分针一般指在数字12左右。

6、计算两段时间之间的时间方法: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整时减整时,分钟减分钟,分钟不够减向整时借1时在分钟上加60分钟再减。整时借出的1时要记得减去。

7、比较时间:单位不同时要化成相同的时间单位再进行比较。在进行比赛(或做事)时:同样的距离(或同样的事情)所用的时间越多说明速度越慢(或效率越低);所用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或效率越高)。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依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2、地图上的方向: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选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标出方向。

4、看简单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1)看路线图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

(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来确定目标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

(3)根据目标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一般以“在”字后面物体的位置为中心,以“的”字前面物体的位置为中心)

5、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6、指南针:

红色指针指针北面,白色指针指着南面。

树的年轮:较疏的向着南面,较密的向着北面。

树叶:较疏的向着北面,较密的向着南面

晴朗的夜间:朝着北极星的方向是北面。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所在的方向相反。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gzzj/gongzuojingxuan/6051qd.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