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课《一切都在运动中》。这一课主要通过对物体运动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的认识,让学生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用参照物作为判断标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物体的运动状态,能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下面我就从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PPT说课提纲)

一、说教材

教材选取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运动作为研究对象,分三部分安排教学内容: (PPT三部分内容,只展示不说)

第一部分:描述图片中物体的运动,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介绍参照物概念。

第二部分:学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第三部分:认识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表达能力,从而丰富学生对运动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的认识。

根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不说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2、过程与方法: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根据我确定的三维目标,考虑当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学生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学难点:理解参照物概念。(PPT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说学生(PPT重点内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我的教学则始于对学生的认知。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运动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相关的生活积累。

三、 说教法(PPT展开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一切都在运动中》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法为主,即“提出问题——观察、讨论——整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展开教学。同时还将采用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PPT方法)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 的教育思想,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为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五、说教学准备(PPT材料)

本节课,我准备了以下材料:课件、记录表。

六、说教学过程(PPT教学环节)

为确保课堂探究的顺利进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本节课的理解,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PPT歌曲、问题)

(播放歌曲PPT)让学生理解这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什么意思,青山怎么会走呢?学生依据自己对运动的前概念对歌词的意思做出自己的判断,对歌词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大家都觉得自己说的有道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从而进入实质性的探究学习阶段。

环节二:学习探究,建构新知(PPT教学三个层次)

根据教材呈现的思路,这一环节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1.理解参照物。

这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我巧妙地设计了3个活动:

活动一:(出示两幅图片PPT)仔细观察、比较这两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小组讨论后填写记录表。当学生可能说:“鸟儿在天空中飞翔。”时……我将及时追问:“你们根据什么判断它们是运动的?”从而引出: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板书:物体——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这个另外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参照物。板书:参照物

活动二: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我及时让学生进行练习。(模版PPT)让学生根据模版来描述图中的运动。

活动三:在练习后我会马上提出问题:刚才大家所选择的参照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可能会说:不动的(静止的)。我会马上追问:是不是所有的参照物都是静止的呢?(PPT出示27页乘坐汽车图片)坐在行驶的汽车上,望着车窗外你能看到什么?你看到它们运动了吗? 继续追问: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从而引出:看来我们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既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我们平时看起来运动而将它假定不动的物体。板书:假定不动或静止如果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果为不同吗?让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

2.以不同的物体为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

活动一:(出示27页上下行电梯图、轮船图PPT)让学生自定参照物进行运动判断。教师巡视指导。从而引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于判断运动物体运动的快还是慢有影响吗?紧接着进入活动二。

活动二:(出示28页上图PPT)。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回答后我继续追问:车内和车外的孩子看同一位旅客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了什么呢?从而引出:看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判断运动的物体运动得快还是慢也是不可缺少的。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老师来解决吗?学生的回答一定是愿意的。此时出示动画和问题。

3.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出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视频PPT)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学生得出结论:既然地球在绕着太阳不停的转动,那么地球上的一切物体也就跟着地球在不停地运动了。板书课题:一切都在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板书:运动(绝对)我紧接着追问:既然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那为什么我们还要说黑板、教学楼这样的物体是静止的呢?引导学生知道所谓静止只是相对某个物体来说的。板书:静止(相对)

学生经历了有层次的探究历程,也学会了如何探究,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

环节三:应用原理,判断解释。

如果说,前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经历了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那么,接下来,对于普遍原理的应用,就是从一般到具体的演绎过程,在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概念才不断地明了和清晰。让学生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课前老师的那个疑惑。(PPT“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环节四:课堂总结

有人说:“编筐织篓,全在收口”。因此,我以这样的方式总结全课: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对判断物体运动得快还是慢也是不可缺少的,而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这样,不仅总结了全课,同时揭示本课的主旨,更加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环节五:拓展作业。(PPT作业不说)

为了加深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通过练习让他们感受到周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体会到科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我设计了如下两个作业:

1、毛泽东写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样的诗句你能理解他的意思吗?

2、课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如果是运动的,运动得快还是慢?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归纳式的板书。

板书设计如下:

                      一切都在运动中

参照物(假定不动或静止)

                 物体——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

运动(绝对)    静止(相对)

这样的板书直观明了,既体现全文内容,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真正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jxzy/jiaoxuesheji/1g3lr.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