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

高二《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3篇

高二《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3篇

高二《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1

高二《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3篇

【教材版本】

人教版思想政治③(必修)《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设计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把学生看作是纯粹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并能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观点,争鸣观点,发挥各自的潜能。

设计思路:

运用学生熟知的梁祝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活动有一定的背景依托;创设一例贯通的教学情境,避免场景频繁切换;通过活动设计使学生能够充分思考、积极合作、加强交流,学会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获得理性认识;让学生在体会多彩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文化创新的意识加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对文化的认知起点绝大多数是从语文、历史课本中所得,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兴趣浓厚。但学生对文化创新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基于此学情,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其挖掘耳熟能详的文化资源,从体验、探究的乐趣中升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

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贴近学生的事例,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的途径;通过分析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

1、整合资源,一例贯穿,选取与梁祝相关的视频资料和历史素材,高效达成三维目标。

2、分析典型案例,以点带面,层层递进,讲授新知。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体验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1.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文化创新呢?今天就让我们以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爱情故事探索文化创新的途径。

讲授新课

1、立足于社会实践

多媒体展示材料,20世纪50年代,我国音乐学院学生陈钢和何占豪创办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在不断试验的基础上,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请学生结合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思考,从《梁祝》的创作过程看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过渡:正是由于创作者的不断实践,才造就了如此美妙的爱情音符,《梁祝》更是被西方国家称为“蝴蝶的传奇”,这个传奇的爱情故事具体是怎样演绎的呢?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多媒体再展示,《梁祝》其内容择取和艺术处理的大致介绍和2018年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以“和诗以歌”的形式演绎梁祝的材料。

请学生分组探究:(1)《梁祝》和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有何联系?该联系说明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什么?

(2)《经典咏流传》节目深受观众喜爱说明文化创新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由此说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文化创新应注意:

①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过渡:《梁祝》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蜕变,那么在新时代它是如何继续影响国人的呢?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播放视频:“中国首代钢琴家”巫漪丽演绎的《梁祝》,感悟西洋乐器①表达的中国情。

组织学生分析探究:“西洋乐器中国情”说明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什么?在此过程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由此说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又一重要途径。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应注意:

①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的分析态度。

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呢?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请学生分组辨析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

观点二: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不相容,应该坚决抵制。

教师总结:

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些都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必须克服。由此说明: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也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参与生活

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一说青年学生怎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课堂小结】

总览古今,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课后作业】

绘制本课的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5.2文化创新的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方向

高二《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

  ②初步运用辩证观点说明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文字材料、视频、图片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②运用合作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点】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难点】

  在文化创新中,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教学方式,运用情景体验、讨论归纳法,将课下合作学习与课堂自主探究相结合,重在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期待更多的中国“智”造。首先,请同学们欣赏来自你们同龄人的创新作品。

  (课件)滚动播放字画作品

  (问)请同学们对上述作品做以点评,重点找出其中的创新点。

  学生:这一作品以字作画,画中有字,字中有画,用文字做成了人物、动物和风景,有思想性与艺术性。

  (教师活动)从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的提升方面作以点评。

  教师:是呀,太绝了!居然把汉字写成这样,太有才了。一位善良、聪慧、热爱生活的女孩,用自己的艺术天赋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和艺术享受。同学们,我们懂得欣赏,老师更期待我们同学的创新佳作。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主题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师:学习贵在质疑,同学们通过预习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呢?下面进入同伴互助环节。

  第一环节 同伴互助

  (学生活动)同学间相互提问,相互纠错,将基础知识梳理一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提问,注意提问规则,别人提过的问题不再重复。

  教师:同学们的自学成果显著,下来我们放松一下,请观看视频《最强大脑》中的精彩片段:倪梓强辨3D版《清明上河图》。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

  教师:《最强大脑》源自德国节目《Super Brain》,是国内首档科学类真人秀节目,播出当晚收视全国第一,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讨论问题:

  1、《最强大脑》播出后,收视率创同时段收视高峰,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2、透视《最强大脑》、《爸爸去哪儿》等节目的成功,有人感慨地说:“综艺节目的成功,借鉴欧美的成功模式是一个必由之路”。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说明理由。

  3、请各小组推出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并说说推出的理由。

  第二环节 自主探究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要求:以组长为中心,全员行动起来,记录员做好记录。

  (教师活动)小组间巡视,引导学生积极、快速、高效的讨论。

  教师:请各小组亮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活动)成果分享

  第一小组学生代表:节目中出现了道具中的极品,沙盘实景再现的《清明上河图》,这是北宋张择端的名画,画面有街道、河流、房屋、很复杂,节目选用这幅画,是对传统绘画艺术继承的体现。同时,把它以沙盘实景这一新形式体现出来,使得画面上的内容更加逼真、立体感更强,让人惊叹不已。

  第二小组学生代表:《最强大脑》的形式来自德国,但并不是单纯模仿和复制欧美的节目模式,而是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和社交网络媒体,并利用合理系统的创新机制进行了中国化的本土改造,讲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周玮、艾小娃),寻找中国独有的精神气质。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仔细,那副实景长23米,高3米,特别抢眼。结合传统名画,用沙盘实景再现,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对于我们文化创新有什么启发?

  学生甲: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同时要注入时代元素。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

  (师生总结)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又是一个“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板书)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过渡)纵向上我们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在横向上同学们应该注意要处理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教师:我很喜欢咱们同学说的中国化本土改造。《最强大脑》形式来自国外,讲述的是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这给我们文化创新有什么启发?

  (板书)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第三小组学生代表:赞成,借鉴欧美的成功模式,能够学习国外综艺节目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展。

  (教师点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发展自己,我们需要与外来文化交流,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第四小组学生代表:反对借鉴欧美模式。理由:一味引进国外综艺节目形式,可能会忽略对我国传统电视节目优点的继承和发扬,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学生代表补充:引进的国外节目不一定符合我国观众的审美情趣,一味引进,会导致中国原创节目的缺失,不利于我国电视行业的长远发展。

  教师提问:一味引进外来文化,忽视本民族的文化会导致什么错误?

  学生乙:民族虚无主义。

  教师:在文化创新中我们要坚持一个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反对不与外来文化交流的封闭主义,还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过渡)最后一个讨论留给没有发言的小组。

  第五小组学生代表:推荐节目《中国谜语大会》,理由是对传统习俗的继承。

  第六小组学生代表:推荐节目《汉字听写大会》唤起了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增强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第七小组学生代表:推荐节目《舌尖上的中国》

  第八小组学生代表:推荐节目《壹周立波秀》

  教师:为什么我们喜欢这些电视节目?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贴近生活、源于生活,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教师:文化创新最根本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板书)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教师:综合我们本节课所学内容,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我们怎样做到创新呢?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立足于.............

  着眼于.............

  发扬.............

  汲取............

  第三环节 课堂练兵

  1、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中存在着与传统制造业类似的现象——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能做贴牌加工,或仅仅出口文化“零件”和“素材”。要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必须(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

  D.彻底改变传统文化

  2、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侯宝林的相声,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听到的却是流行歌曲的韵律。借助Flash等现代化手段,传统戏曲也逐渐地被“80后”甚至“90后”所喜欢。传统戏曲的这一个“漂亮转身”启示我们(   )

  A.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便能实现文化创新

  C.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融入时代元素?

  D.文化创新需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有人认为,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持这种观点的人犯了(????)错误

  A、“守旧主义”

  B、“封闭主义”

  C、“民族虚无主义”

  D、“历史虚无主义

  4、材料: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说你对总书记“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的理解。

  (归纳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看学生是否还有不解之处。

  (结束语)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数风流人物还在在座各位。

【作业设计】我动手,我快乐。

  搜集整理同学们身边的创新作品,下节课前进行创新作品展

  【课后反思】

  本节课,遵循新课程理念,采用“导、读、议、点、练”教学模式,核心教法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情景体验、讨论归纳,组织、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自然生成。学生知识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本课最大的亮点在于能以人们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为主要材料,做到了一案到底。联系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过,要上好这堂课,要求师生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应该有真正的实践活动。以后的教学中,在这方面我会倍加努力。

高二《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3

共1课时

文化创新的途径  高中思想政治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①熟记文化创新的途径  ②认识和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能力目标: 使学生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并关注世界文化的发展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教学构思】

〖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一个方向”“两个关系”“三个途径”角度深化对文化创新途径和方向的理解。

(3)教学素材的选择尽量是学生的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视频图片,同时尽量简约截取素材。

(4)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45分钟

【教学过程】

课题

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课前活动

播放视频:2013春晚节目——创意乐舞《指尖与足尖》(2分53秒)

展示课题

学生欣赏

为导入新课作铺垫。

组织教学

上课!同学们好!

全体起立,

老师好!

使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

导入新课

刚才课前观看的视频,无论是从节目的跨界组合(郎朗、侯宏澜)还是从拍摄的角度,都让人耳目一新。春晚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文化创新的。

温故知新: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提问学生,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师:可见,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回顾旧知

温故知新,为导入新课作知识上的铺垫

讲授新课

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⑴内涵

⑵要求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⑴内涵

⑵要求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正确方向

2.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3.如何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学生欣赏徐悲鸿的画作《八骏图》《愚公移山》《奔马图》,3段简短的文字说明。提问:

1.为什么同一画家在不同时期,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不同?

2.从中我们可看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板书: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那么,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我们来看看徐悲鸿对于革新中国绘画的重要观点:“古法之佳者,守之;不佳者,改之;垂绝者,继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你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启发,概况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两方面)

那么,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回顾第四课,说说对于传统文化,应如何传承?(引导学生,传承包括了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应如何做)

引导学生,根据课本P52概括内涵: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即:2个过程)——板书

教师与学生一起解读这两个过程,引出要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具体要求(两个方面)P53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结合课本,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

师:文化创新的这一途径,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同时,幻灯片展示漫画图片)二者就像“人”字的结构相互支撑。

引用胡锦涛语录:“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与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                                              

今天,我们生活中关于文化创新的例子很多。举例,展示图文资料:

《快乐驿站》、“周杰伦中国风音乐创作心得”及“网友评论”等。

展示图片资料,播放视频:中国杂技舞剧《天鹅湖》,提问:中国杂技舞剧《天鹅湖》的创作并取得成功,给我们借鉴其他民族文化进行文化创新带来了什么启示?——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引导学生,根据课本P53概括内涵:

在时候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即:3个过程)——板书

进一步提问:“如何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教师结合“中国杂技”与“西方芭蕾”的差异、竞争却可以合作、融合为例,说明二者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的要求,从而得出结论:

①不同民族文化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同时,引用世界对中国杂技舞剧《天鹅湖》的评价,进一步说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之原因。

小结:文化创新的途径

特别强调,“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之区别。

关于2个基本途径,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2个关系,即:“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过渡引出第三目内容——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以《大长今》为话题,引入对韩国文化的争论。2个观点,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哪个观点正确?

观点一:韩国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

观点二:韩国文化和传统文化不相容,应该坚决抵制。

通过观点“对对碰”,引出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正确方向,即:把握两个关系,即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结合所学,师生共同解读如何处理好两个关系。

2.必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结合课本说明其内涵)

练习:辨一辨,以下4种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进行简要分析。

3.如何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结合课本P103,强调,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与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学生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1.社会实践的发展

2.立足于社会实践

同桌之间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思考、发言。

学生回顾知识,积极回答。

学生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理解知识。

学生欣赏、感受并结合自己生活,举例说明。

学生欣赏视频,结合材料,探究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理解知识。

学生共同参与,积极思考,加深对“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理解

师生共同参与,构建关于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讨论思考。

学生积极思考,运用所学辨别分析,教师点评小结。

通过图片资料配以文字更感性了解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大师——徐悲鸿的画作及创作背景。

从徐悲鸿“革新中国绘画的要旨”的认识中,进一步理解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复习旧知,巩固知识,联系新知,既温故知新,又加强了对知识的迁移。

名人话语,更具说服力。说明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创新就是要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视频图片具有直观性,可以引发学生参与和思考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知识,搭建知识框架。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课堂总结

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本框知识点。归纳为:“三条途径”“两个关系”“一个方向”(多媒体显示)

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建立知识体系、积极发言。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概括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课堂练习

7题选择题,2题主观题

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老师进行点评。

检查知识掌握理解和运用情况

组织教学

下课!同学们再见!

全体起立,老师再见!

【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学素材的选择尽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视频、图片,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引出“文化创新”的课题。选材典型,环节精巧,教法灵活,活动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本堂课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和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的“五位一体”;学生知识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既重视学习过程又重视学习结果,既是合理使用音像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课;也是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双方完整生命成长的课。

不过,要上好这堂课对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要求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其次,要求师生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要有真正的实践活动,收集好充分的第一手资料。再次,上课的地点要比较先进,要有带多媒体设备的网络教室。因为,有些文化的具体内容,光靠老师说是达不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效果的,学生无法真正的得到体验和感悟,也就达不到新课改的目标。

文化创新的途径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文化创新的途径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教学构思】

〖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一个方向”“两个关系”“三个途径”角度深化对文化创新途径和方向的理解。

(3)教学素材的选择尽量是学生的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视频图片,同时尽量简约截取素材。

(4)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45分钟

【教学过程】

课题

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课前活动

播放视频:2013春晚节目——创意乐舞《指尖与足尖》(2分53秒)

展示课题

学生欣赏

为导入新课作铺垫。

组织教学

上课!同学们好!

全体起立,

老师好!

使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

导入新课

刚才课前观看的视频,无论是从节目的跨界组合(郎朗、侯宏澜)还是从拍摄的角度,都让人耳目一新。春晚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文化创新的。

温故知新: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提问学生,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师:可见,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回顾旧知

温故知新,为导入新课作知识上的铺垫

讲授新课

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⑴内涵

⑵要求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⑴内涵

⑵要求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正确方向

2.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3.如何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学生欣赏徐悲鸿的画作《八骏图》《愚公移山》《奔马图》,3段简短的文字说明。提问:

1.为什么同一画家在不同时期,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不同?

2.从中我们可看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板书: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那么,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我们来看看徐悲鸿对于革新中国绘画的重要观点:“古法之佳者,守之;不佳者,改之;垂绝者,继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你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启发,概况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两方面)

那么,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回顾第四课,说说对于传统文化,应如何传承?(引导学生,传承包括了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应如何做)

引导学生,根据课本P52概括内涵: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即:2个过程)——板书

教师与学生一起解读这两个过程,引出要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具体要求(两个方面)P53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结合课本,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

师:文化创新的这一途径,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同时,幻灯片展示漫画图片)二者就像“人”字的结构相互支撑。

引用胡锦涛语录:“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与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                                              

今天,我们生活中关于文化创新的例子很多。举例,展示图文资料:

《快乐驿站》、“周杰伦中国风音乐创作心得”及“网友评论”等。

展示图片资料,播放视频:中国杂技舞剧《天鹅湖》,提问:中国杂技舞剧《天鹅湖》的创作并取得成功,给我们借鉴其他民族文化进行文化创新带来了什么启示?——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引导学生,根据课本P53概括内涵:

在时候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即:3个过程)——板书

进一步提问:“如何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教师结合“中国杂技”与“西方芭蕾”的差异、竞争却可以合作、融合为例,说明二者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的要求,从而得出结论:

①不同民族文化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同时,引用世界对中国杂技舞剧《天鹅湖》的评价,进一步说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之原因。

小结:文化创新的途径

特别强调,“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之区别。

关于2个基本途径,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2个关系,即:“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过渡引出第三目内容——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以《大长今》为话题,引入对韩国文化的争论。2个观点,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哪个观点正确?

观点一:韩国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

观点二:韩国文化和传统文化不相容,应该坚决抵制。

通过观点“对对碰”,引出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正确方向,即:把握两个关系,即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结合所学,师生共同解读如何处理好两个关系。

2.必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结合课本说明其内涵)

练习:辨一辨,以下4种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进行简要分析。

3.如何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结合课本P103,强调,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与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学生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1.社会实践的发展

2.立足于社会实践

同桌之间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思考、发言。

学生回顾知识,积极回答。

学生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理解知识。

学生欣赏、感受并结合自己生活,举例说明。

学生欣赏视频,结合材料,探究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理解知识。

学生共同参与,积极思考,加深对“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理解

师生共同参与,构建关于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讨论思考。

学生积极思考,运用所学辨别分析,教师点评小结。

通过图片资料配以文字更感性了解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大师——徐悲鸿的画作及创作背景。

从徐悲鸿“革新中国绘画的要旨”的认识中,进一步理解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复习旧知,巩固知识,联系新知,既温故知新,又加强了对知识的迁移。

名人话语,更具说服力。说明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创新就是要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视频图片具有直观性,可以引发学生参与和思考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知识,搭建知识框架。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课堂总结

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本框知识点。归纳为:“三条途径”“两个关系”“一个方向”(多媒体显示)

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建立知识体系、积极发言。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概括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课堂练习

7题选择题,2题主观题

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老师进行点评。

检查知识掌握理解和运用情况

组织教学

下课!同学们再见!

全体起立,老师再见!

【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学素材的选择尽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视频、图片,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引出“文化创新”的课题。选材典型,环节精巧,教法灵活,活动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本堂课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和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的“五位一体”;学生知识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既重视学习过程又重视学习结果,既是合理使用音像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课;也是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双方完整生命成长的课。

不过,要上好这堂课对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要求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其次,要求师生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要有真正的实践活动,收集好充分的第一手资料。再次,上课的地点要比较先进,要有带多媒体设备的网络教室。因为,有些文化的具体内容,光靠老师说是达不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效果的,学生无法真正的得到体验和感悟,也就达不到新课改的目标。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jxzy/jiaoxuesheji/3v3gl3.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