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

赶花教案教学设计(精选7篇)

赶花教案教学设计(精选7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7篇《赶花教案教学设计》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赶花教案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

赶花教案教学设计(精选7篇)

篇1:赶花 教案教学设计

*6、赶 花[教材分析]

一、内容上分析: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在槐花飘香的时节漫步槐树林中,遇到养蜂人,并

与之交谈的事情。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养蜂人赶花的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赞美了为了酿造生活而不辞辛劳的人们。

全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

第1~2小节描写了陕北延安洋槐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为下文我与养蜂人相逢在槐树林进行对话提供契机。

第3~6小节通过我与养蜂人之间的对话介绍了蜜蜂赶花时的拼命精神

第7~17小节通过我与养蜂人之间的对话了解养蜂人赶花的艰辛而又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生活,从而赞美那些为酿造甜美生活而不辞辛劳的人们。

而教学的重点应以赶花的线路为线索从而让学生体会养蜂人的艰辛:

春节(腊月):巴山蜀水 四川盆地(油菜花)--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油菜花)

初夏:延安(槐花)--榆林绥米一带(紫苜蓿花)--吕梁山(荆条花)

七、八月:--三边一带(荞麦花)

凉秋:吕梁山(休息,准备出远门)

二、从语言上分析:

1、访谈的形式是文章的一个基本的语言表述形式,通过我与养蜂人的对话,介绍了蜜蜂赶花以及养蜂人赶花的艰辛。其中我一共提出了3个问题,但第2、3个问题都是有关于养蜂人赶花的经过的,也是文章的重点教学内容。

2、相关词语的表述:

1)在述说养蜂人赶花的经过中,描述到不同地点赶花时动词是不一样的:

到巴山蜀水 四川盆地(油菜花)--赶到

八百里秦川 关中平原(油菜花)--

延安(槐花) --折回

榆林绥米一带(紫苜蓿花) --朝北走

吕梁山(荆条花) --转回

三边一带(荞麦花) --又跑到

吕梁山(休息,准备出远门)

以上的这写词语分别可以体现出养蜂人的赶花路程远,地点分布之广;工作是那样的繁忙。

2)文章中另有三个词语“千里迢迢”、“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分别也能说明赶花路程远,地点分布之广;工作是那样的繁忙。

3)句式上来说:

文章的中心句“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中“竟是……而又”是一组关联词语,表达的是一种转折的关系。

*6、赶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养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赶花采蜜的艰辛劳动生活,教育学生学习养蜂人用辛勤的劳动为祖国创造财富的奉献精神。

2、默读课文。了解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人一年四季到哪些地方赶花采蜜,了解不同花的花期,懂得“赶花”的真正含义。

3、摘录课文中描写蜜蜂赶花和养蜂人赶花的句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标上地名的地图、课外资料2份、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题:赶花

2、齐读课题:注意读出“赶”的味道。

3、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说说什么是“赶花”?

二、再读课文,体会养蜂人的艰辛。

1、养蜂人一年四季马不停蹄地赶花,他到底去了哪些地方呢?请在文中找出这些地名。

2、交流:(师出示地图以及地名,让学生明确每个地名在地图上的位置。)

对啊!养蜂工人的马不停蹄地赶花,他的足迹就遍布了祖国的天南海北。

3、分小组学习:

1)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地图。

2)提出学习要求:再读课文,在地图上按照季节用箭头标出赶花的线路图。

3)小组交流:

4)教师也相应在地图上标出赶花的线路图以及花期。

4、养蜂人如此马不停蹄地赶着花期,但书上有关的动词描写是否一样呢?读读课文,找一找!

1)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赶到--折回 --朝北走--转回--又跑到

3)用换词的方法比较一下这些动词的作用。

学生交流,体会养蜂人为了赶花期,来回奔波,生活的艰辛。

随机板书:赶花路程远,地点分布广;工作那样忙。

4)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词语分别可以体现出养蜂人的赶花路程之远,地点分布之广;工作那样繁忙。正好映衬了课题中的“赶花”的“赶”!

过渡:赶花人的工作那样繁忙,生活如此地艰辛,那他们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三、三读课文,细细感悟!

1、读读课文,从养蜂人的言行中摘一、二句来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谈感受!(无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说出自己感想合理即可)

3、结合学生的朗读,理解“ 千里迢迢、天南海北、马不停蹄”三个四字的词语。

1) “我们也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海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 (养蜂人,就天天与这些小生灵融合在一起,他们以此为乐)

2)“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干上这路活,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

(追赶着时间,追赶着芬芳,追赶着果实,追赶着甜蜜的生活。)

……

4、随机提供补充材料。

四、齐读最后一小节:

教师: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养蜂人每天干的是同一件单调而又极其平凡的事,但他们乐在其中,你看,当养蜂人说完话之后,又弯腰走进了帐篷,扛起一卷油布朝林子深处走去。

附:补充材料一:

蜜蜂酿蜜的保质期有3000年。

以30000只蜜蜂计算,酿蜜2个月能储存20公斤的蜂蜜。

补充材料二:

蜂窝

冬天,北风呼呼吹,大雪纷纷飞。蜜蜂一家,不再像春天那样忙忙碌碌地采蜜了,它们把蜂窝的门和窗子全给糊上。这样冷风吹不进,蜂窝里保持一定的温度,蜜蜂们就不会受冻啦。

一群蜜蜂挤在一起,暖暖和和的。但是,小蜜蜂还是说:“妈妈,我冷呀!”蜜蜂妈妈就给小蜜蜂吃蜜:“孩子,吃些蜜,给身体增加一点热量!”

瞧,许许多多蜜蜂围住蜂王,挤成一团,真是里三层,外三层,大家都在用力地挤。小蜜蜂也挤得挺起劲的。

蜜蜂们挤呀挤,那挤在外层的蜜蜂,没有挤在里层的蜜蜂来得暖和,蜜蜂们就互相调换着取暖。大家换来换去,不停地活动,就好像运动员一样,谁也不觉得冷啦!

冬天,天寒地冻,树木都落叶了。蜜蜂一家挤在一起,暖暖和和、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地过冬啦!

2005-3-26

[赶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赶花 教案教学设计

《赶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养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赶花采蜜的艰辛劳动生活。

2、通过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领会句子的含义。

3、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同学们,花开时节,无论你是走在田间小路上,还是在小溪边,经常可以看到养蜂人忙碌的身影,那是他们正把小蜜蜂往花开的地方带呢?[板书:15赶花]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片讲述一支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队忙着赶花的课文。

2、齐读课题,读出“赶”的味道。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遇到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自己开始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2)找到一句直接概括“赶花”意思的句子,并用“--”划下来。

2、交流:

(1)读词语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②表示地点、花儿的词语(随机板画解释地点词语的含义。)

(2)句子:

①我们也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海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

问题:“天南海北”是什么意思?板书-齐读

②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出示句子]

问题:“马不停蹄”是什么意思?板书-齐读

三、再读课文

过渡:那么他们是怎样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地赶花呢?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这方面内容的?

1、自由读12-14自然段,按要求做上记号:地点花名花时

2、交流: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采什么花”的句式说[学生说到什么就出示什么,最终形成如下课件显示:

初夏

延安 榆林绥米一带 吕梁山

槐花 紫苜蓿花 荆条花

春节 七八月

秦川 四川盆地 三边一带

油菜花 油菜花 荞麦花

3、看着大屏幕,请同桌互相完整地说说赶花的过程。能说出赶来更好,能说出马不停蹄、天南海北地赶更好。[生自由准备-指名学生说,板画突出“天南海北”]

4、齐读12、14自然段[师生分角色读,师读时间]

5、小结过渡: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养蜂人带着蜜蜂不停地赶、赶、赶,就是唯恐误了花时。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出示句子]

①我们也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海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

②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自由读-指名学生读-评-齐读]

6、了解了养蜂人赶花的经过,你有什么想对养蜂人说的呢?

7、作者也像你们一样,对于养蜂人的讲述,听得入神,暗暗地震惊:[出示]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

(1)“震惊”是什么意思?读出“震惊”来[自由读-指名学生读-评-齐读]

(2)“艰辛”体现在哪里?[联系板书](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地赶花)

提示:文章的前面部分还有一个词语,也是说明养蜂人艰辛的,请快速地找一找。(千里迢迢)

[板书-说意思-述:有人做过比较,养蜂人一年的形成等于把长城走了个来回,相当于每年走一次二万五千里长征-读句子:读出“艰辛”来]

(3)课外拓展感受艰辛

过渡:他们的生活艰辛岂止这些呢?

述:老师曾在网上看到过一首纪实诗,真实地记录了养蜂人的生活,诗中不但写了他们脚步匆匆,还写到他们吃的是熏黑的腊肉,喝的是山泉和溪水,住的是山洞和简陋的帐篷,脚上穿的胶鞋已经破了,身上的中山装是没有口袋的,照明用的是废旧的沼气灯,甚至干脆靠月光照明,交通工具是闷得死人的闷罐子车,而且还得提防野兽、强盗的袭击。

问题:听了老师的讲述,你又了解到养蜂人的什么呢?

[生说感受,引导说出词语,板书在黑板上: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风雨无阻、起早摸黑、四海为家、冒酷暑顶严寒……]

[读词语-再读句子:读出“艰辛”来]

8、小结延伸:但是,作者却说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板书设计:

15 赶花

千里迢迢 天南海北 马不停蹄

[板画]

(其他词语)

[赶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3:赶花 教案教学设计

赶 花(第一课时)

浙江省临海市哲商小学 姚海红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读准生字、带读字的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悟养蜂人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使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来自劳动。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体会“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养蜂人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懂得幸福的生活来自劳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小诗,请大家一同来欣赏。

2、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养蜂人的文章。(板书:赶花)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一下赶花生活,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反馈:(1)出示生字新词:你们看看,哪个字音最难读?指读,正音(帐篷:读准后鼻音,紫苜蓿花:蓿读轻声)--齐读

(2)刚才,经过初读课文,你们印象中养蜂人的赶花生活是怎样的?(板书:艰辛、诗情画意)--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两个词。

三、精读品味,入情入境

1、自学理解: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啊!请同学们再回到课文中,选择艰辛或诗情画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2、交流:体会养蜂人的艰辛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词语及读句子)

(1)出示句子:我们也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海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

a、谈体会,朗读这句话。(板书:一年四季、天南海北、千里迢迢)

b、“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这两个词课文中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自由读,建议联系这张地图四人小组合作,来画一画路线图,说一说养蜂人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赶什么花。

c、交流,学生说,师课件演示路线。(点拨时间的说法)

初春 巴山蜀水 油菜花

春天 关中平原 油菜花

初夏 延安 槐花

夏天 榆林 紫苜蓿花

盛夏 吕梁山区 荆条花

七八月--凉秋 三边 荞麦花

d、朗读: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据调查,估算,养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赶花的全程,相当于走一回二万五千里长征,多远的路程啊!指名介绍--师生对读(师读“时间”,生读“地点”及“花名”)

e、课外知识补充介绍:养蜂人这样天南海北地赶花,是像我们游人一样的游山玩水吗?

f、再读读句子。

(2)出示句子:我们养蜂人,逢年过节也难得和家人团聚。为啥来着?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惟恐误了花时。干上这路活,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

a、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马不停蹄),特别是体会“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

△联系课文说理解。

△联系日常生活说理解。

b、有感情地朗读。

(3)情境说话:刚才,我们深入地走进课文,真切地感受了养蜂人的生活。渐渐地,我们成了真正的养蜂人,下面请大家选择以下一个情境介绍自己艰辛的赶花生活,突出养蜂人的艰辛。

春雨蒙蒙的清明,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烈日炎炎的盛夏,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风刺骨的隆冬,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家团聚的春节,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全班交流

2、体会“诗情画意”。

(1)师生共同小结过渡:养蜂人为了赶花,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马不停蹄的,天南海北地赶,生活是多么的(艰辛 )啊!可他们明知苦不堪言,却又乐此不疲地去赶,那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又是充满(诗情画意)的。

(2)你能联系课外知识、文中句子来说说对充满“诗情画意”的理解吗?(板书:与花为伴、与蜂为友、酿造蜂蜜、酿造生活)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然后,转回我们的家乡,那里的荆条花开得金光灿灿,采来的蜜也和金子一般。到七八月,又跑到三边一带,那边粉红的荞麦花开得很盛,蜂儿痛痛快快地采啊,直到凉秋--

指读--点评--再指读--男女生比赛读。

(3)欣赏图片,再次感受养蜂人诗情画意的生活。

边播放,边配乐小结:你看,这是雪白的槐花,这是紫色的苜蓿花,哇!油菜花一片金黄,荞麦花粉红一片,红艳艳的樱花开满了枝红。同学们,养蜂人每日置身于绚丽的花海中,终年沉浸在馥郁的芳香里,这样的生活能不充满诗情画意吗?况且,养蜂人与可爱、勤劳的小蜜蜂为友,他们同舟共济,共同酿造出甜蜜的蜂蜜,酿造出巨大的财富,酿造出幸福的生活,你能说他们的生活不充满诗情画意吗?

(4)再读句子。

3、小结多层次读句子: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

同学们,感受了养蜂人的生活之后,我们恍然大悟。(出示句子)齐读。

面对着养蜂人的生活,我们也惊讶不已。(齐读)

走进养蜂人的生活,我们更是赞叹不已。(齐读)

四、总结课文,拓展升华

1、谈收获--读格言

2、这节课,我们走进养蜂人的赶花生活,深深地体会到了养蜂人的生活是那么的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那蜜蜂的赶花生活又如何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

千里迢迢 一年四季

艰辛

天南海北 马不停蹄

赶 花 ?--!

与花为伴 酿造蜂蜜

诗情画意

与蜂为友 酿造生活

[赶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4:赶花 教案教学设计

赶花

针对高年级语文教材普遍篇幅较长这一特点,作为教师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段内既让学生以教材为例,掌握知识,领会道理,又能举一反三,为将来的阅读提供一个学习的策略,这都是我们在教学中该考虑的问题。下面就以S版语文第10册第6课的教学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简单地谈谈个人对构建教学模块,系统组织教学的一点认识。

二、课堂实录:

(一)抓住课题这一题眼展开教学话题

1、出示课题:“赶花”

2、由生提问,如:“赶花”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赶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从课文中寻找与课题相联系的答案。

2、交流(找到的语句)

如:(1)“我们也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地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干上这路活,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

(2)“有花才有蜜。”

(三)抓住中心,有机组织教材内容,形成模块

1、作者写“赶花”为了说明什么?(找中心句)

――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竞是这样的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

2、哪些地方写出了养蜂人的生活艰辛(关键词、句、段落)。

学生自然会找到相关的语句,如:

“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

“可蜂歇下,人不能歇……正好赶上采槐花蜜”

“我们也和蜂儿一样……直到凉秋……”

3、将学生回答的内容有机组合起来,即课文12、14、16节

4、读一读,注意记忆

5、自我考查(书后填空题)P55/1

6、再读,自我纠正

7、齐读填空题,巩固

8、师小结

(四)再读这几个片断,形成赶花路线图,深入中心提炼

(五)复述该部分内容,并作小结

(六)完成练习。摘录养蜂人生活艰辛的语句。

三、教学依据

(一)抓住记叙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课文记叙的重点”。从这篇文章来看,作者虽然既写到“蜜蜂赶花”,又写到“养蜂人赶花”,但重点是为了突出“养蜂人赶花的艰辛”。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把握住这一重点,然后再在这一重点目标的指导下构建教学模块。

(二)构建教学模块

从重点段落的内容来看,无非要说明的就是养蜂人生活的艰辛及生活充满诗情画意。针对这一中心,文章看似扬扬洒洒写了许多内容,占据了许多篇幅,然而归根到底就在于文章第12、14、16段中的具体说明,而且这部分内容又将养蜂人赶花的路线也作了交代,再加上课后练习也正应和了这三个段落的内容,因此将这三个内容捏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组合成一个模块。其实在这一个模块之中又有三个小模块,即(1)12、14、16一段落内容的模块;(2)12、14、16三段落赶花艰辛中心的模块;(3)课后练习填空内容这一模块。这样学生思路就清晰了,重点抓住了,中心明确了,方法掌握了。

(三)系统组织教学

在构建好了三个模块,及三个模块所组成的一个大模块后,教师在这其中就要做好穿针引线这一步。由生自由发挥,充分挖掘教材,逐层深入,在边读边记边思边填的过程中既学会了看教材,整理教材,提炼教材,记忆教材,复述教材,运用教材,又与伙伴的思想得到了交流,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分辨他人观点及反应能力……。总之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都能在这其中得以锻炼。将这些综合能力都在这一例子中得以自然地揉和,而并非刻意去锻炼学生的某一方面能力。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构建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而不再是毫无目标,毫无意义地去认识知识,了解知识。因此,从“大局”出发、入手,再以此为基点,辐射出去,这样就不致于漫无目的,焦头烂额,而是有机串起来,真正做到“提得起放得下”。

[赶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5:《赶花》 教案教学设计

让“问题”活起来,享受生活,享受语文

――《赶花》教学案例

【引言】

问,就是发问、质疑。疑问,通常指“未解之惑、未识之物、未辩之味、未通之理。”真正的问题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提出学习任务、激发求知欲望、深化语言理解、启发思维方向等多种功能。因此,课堂中如何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掌握较高的教学艺术技能,这样我们所提出的“问题”才能成为真正的问题。下面就结合《赶花》这课的阅读教学,来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案例背景】在公开课或示范课后,学校往往会组织有关教师围绕课题,展开说课、评课活动,并且还通过点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借以发扬光大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然而,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教学内容】浙江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十册第15课《赶花》第1课时

【教材分析】《赶花》就要写了在槐花飘香的时节,“我”漫步槐树林,遇到养蜂人,并与之交谈,感觉到他们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赞美了那些为追求幸福与芬芳而不辞辛苦的人们。

【设计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特别是语文学科。语文教材具深厚的文化底蕴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老师应通过挖掘教材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景,是学生与作者、课文地感情产生共鸣,最后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在《语文标准》中特别强调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中,即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从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悟“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正确;理解“巴山蜀水”等词。_

2、研读课文第12、14、16自然段,品味养蜂人的生活,体会养蜂人生活的艰辛和诗情画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养蜂人生活的艰辛及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课堂实录】

一、开门见山,寻入新课

1、逐个板书“赶”和“花”,谈谈对这两个字的感受。

师:请看一个字“赶”,说说给你什么感受?

生:很急、时间很紧、很忙、要干很多事┉┉

师:谁能给它找个朋友?

生:赶快、赶忙、赶路┉┉

【评析】通过这样的问,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能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文章的整个基调。

师:再来看一个字“花”,也来说说给你什么感受?

生:很美、很香、很讨人喜欢。

师:也给它找个朋友吧!

生:鲜花、香花┉┉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到什么问题?

学生读课题,质疑:是谁在赶花?为什么要赶花?是怎么赶花的?

【评析】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文章的关键所在,从课文的关键词语着手发问,往往从中能体会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一读课文,谈感受。

师:同学们,带上你们的感受和困惑去读读课文吧!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正确。

生:读课文。

2、谈谈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要说的吗?

生:养蜂人的生活太艰辛了、养蜂人走了好的路。为什么养蜂人的生活既艰辛又充满诗情画意?“艰辛”、“诗情画意”是有矛盾的,但却把它们用在一个句子中,为什么?在与养蜂人的谈话中文章写了一连串“我”的神态的变化,“我”的神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评析】从某些看似矛盾的地方着手提问,可以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提问,这样的提问瞻前顾后,有思考价值。从语言运用上发问,看看语言运用在表达的内容或感情上有什么差别,学生在阅读中如能经常注意到语言的推敲和运用,并从中发现问题,一定能不断地提高阅读水平。学生提出问题让我们看到了自主学习的成果,在学习过程中他对文章的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也节省出了课堂中多余的内容分析的时间,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语言文字训练的点,正是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惑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品艰辛

1、养蜂人生活的艰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有写到养蜂人的艰辛?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生:默读课文后指出是第12、14、16自然段。

2、你从哪些句子里特别能感受到养蜂人生活的艰辛?找出来,用心地读一读,仔细地研究研究。

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研读,反馈交流。

3、的确,这几个自然段写出养蜂人的艰辛。老师发现你们对第12、14、16这三个自然段感受较深。请同学们认真细读这三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感受最深就多读几遍。说说你的感受。

四、三读课文,入画意。

1、从养蜂人的话中,除了艰辛,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品读相关词句,感悟养蜂人生活诗情画意的一面,进行朗读训练。

2、幻灯出示养蜂人的赶花路线图。

师:这就是养蜂人赶过的路线,我们沿着养蜂人的脚印来看看(幻灯出示)

学生看幻灯回顾养蜂人的生活。

3、养蜂人有这么多的花相伴,你说他们的生活怎么不充满诗情画意呢?

4、想不想看去看看养蜂人看过的风景?

生:想!

学生看彩图,感悟养蜂人的生活的诗情画意。

5、同学样,你们现在想说什么?如果你是养蜂人,你想说什么?

学生此时的心情很激动,感悟很深,有好多学生举手踊跃发言。

师:看来还有人要说,下面请大家把你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然后想办法寄给那些养蜂人吧!

五、回味生活,悟诗情。

1、体会养蜂人内心的情感。

2、带着各自的感受,放声读读这三个自然段。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让我感受到要搞好阅读教学的问题提问,教师必须深刻地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吃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抓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状况,掌握学法的程度,估计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要参阅大量的参考资料,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有方。教师既要运用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又要根据教材实际,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是实施阅读教学的关键。

好钢用在刀刃上。只有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广泛而不分散,集中而不孤立,使学生始终拧紧思维的发条,积极参与学习。这样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

[《赶花》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6:《赶花》教学设计

《赶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养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赶花采蜜的艰辛劳动生活。

2、通过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领会句子的含义。

3、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1、谈话:同学们,花开时节,无论你是走在田间小路上,还是在小溪边,经常可以看到养蜂人忙碌的身影,那是他们正把小蜜蜂往花开的地方带呢?[板书:15赶花]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片讲述一支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队忙着赶花的课文。

2、齐读课题,读出赶的味道。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遇到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自己开始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2)找到一句直接概括赶花意思的句子,并用划下来。

2、交流:

(1)读词语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②表示地点、花儿的词语(随机板画解释地点词语的含义。)

(2)句子:

①我们也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海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

问题:天南海北是什么意思?板书-齐读

②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出示句子]

问题:马不停蹄是什么意思?板书-齐读

三、再读课文

过渡:那么他们是怎样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地赶花呢?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这方面内容的?

1、自由读12-14自然段,按要求做上记号:地点花名花时

2、交流: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采什么花的句式说[学生说到什么就出示什么,最终形成如下课件显示:

初夏延安 榆林绥米一带 吕梁山

槐花 紫苜蓿花 荆条花

春节 七八月

秦川 四川盆地 三边一带

油菜花 油菜花 荞麦花

3、看着大屏幕,请同桌互相完整地说说赶花的过程。能说出赶来更好,能说出马不停蹄、天南海北地赶更好。[生自由准备-指名学生说,板画突出天南海北]

4、齐读12、14自然段[师生分角色读,师读时间]

5、小结过渡: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养蜂人带着蜜蜂不停地赶、赶、赶,就是唯恐误了花时。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出示句子]

①我们也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海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

②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自由读-指名学生读-评-齐读]

6、了解了养蜂人赶花的经过,你有什么想对养蜂人说的呢?

7、作者也像你们一样,对于养蜂人的讲述,听得入神,暗暗地震惊:[出示]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

(1)震惊是什么意思?读出震惊来[自由读-指名学生读-评-齐读]

(2)艰辛体现在哪里?[联系板书](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地赶花)

提示:文章的前面部分还有一个词语,也是说明养蜂人艰辛的,请快速地找一找。(千里迢迢)

[板书-说意思-述:有人做过比较,养蜂人一年的形成等于把长城走了个来回,相当于每年走一次二万五千里长征-读句子:读出艰辛来]

(3)课外拓展感受艰辛

过渡:他们的生活艰辛岂止这些呢?

述:老师曾在网上看到过一首纪实诗,真实地记录了养蜂人的生活,诗中不但写了他们脚步匆匆,还写到他们吃的是熏黑的'腊肉,喝的是山泉和溪水,住的是山洞和简陋的帐篷,脚上穿的胶鞋已经破了,身上的中山装是没有口袋的,照明用的是废旧的沼气灯,甚至干脆靠月光照明,交通工具是闷得死人的闷罐子车,而且还得提防野兽、强盗的袭击。

问题:听了老师的讲述,你又了解到养蜂人的什么呢?

[生说感受,引导说出词语,板书在黑板上: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风雨无阻、起早摸黑、四海为家、冒酷暑顶严寒]

[读词语-再读句子:读出艰辛来]

8、小结延伸:但是,作者却说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板书设计 :

赶花

千里迢迢 天南海北 马不停蹄

篇7:《赶花》的教学设计

《赶花》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正确;理解“巴山蜀水”等词。

2、研读课文第12、14、16自然段,品味养蜂人的生活,体会养蜂人生活的艰辛和诗情画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养蜂人生活的艰辛及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寻入新课

1、逐个板书“赶”和“花”,谈谈对这两个字的感受。

(1)请看一个字“赶”,说说给你什么感受?谁能给它组个词?

(2)再来看一个字“花”,也来说说给你什么感受?也给它找个朋友吧!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到什么问题?

学生读课题,质疑:是谁在赶花?为什么要赶花?是怎么赶花的?

二、一读课文,谈感受。

1、带上你们的感受和困惑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正确。

2、谈谈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3、交流感受。

作者也像你们一样,对于养蜂人的讲述,听得入神,暗暗地震惊:[出示]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

三、再读课文,品艰辛

1、看来,养蜂人生活的艰辛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有写到养蜂人的艰辛?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生默读课文后指出是第12、14、16自然段。

2、你从哪些句子里特别能感受到养蜂人生活的艰辛?找出来,用心地读一读,仔细地研究研究。

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研读,反馈交流。随机板书

天南海北(分布广)

马不停蹄(赶花忙)

千里迢迢(路程远)

3、课外拓展感受艰辛

过渡:他们的生活艰辛岂止这些呢?

述:老师曾在网上看到过一首纪实诗,真实地记录了养蜂人的生活,诗中不但写了他们脚步匆匆,还写到他们吃的是熏黑的腊肉,喝的是山泉和溪水,住的是山洞和简陋的帐篷,脚上穿的胶鞋已经破了,身上的中山装是没有口袋的,照明用的是废旧的沼气灯,甚至干脆靠月光照明,交通工具是闷得死人的闷罐子车,而且还得提防野兽、强盗的袭击。

[再读句子:读出“艰辛”来]

四、三读课文,入画意。

1、养蜂人的生活是如此艰辛,可为什么作者又说是诗情画意的呢?

(1)出示填空:

之所以说养蜂人的生活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是因为他们生活在(美丽的鲜花)之中,还因为他们用艰辛的劳动酿出了(香甜的蜂蜜),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2)口头填空,齐读。。

2、想不想看去看看养蜂人看过的风景?

学生看彩图,感悟养蜂人的生活的诗情画意。

3、同学们,你们现在想说什么?如果你是养蜂人,你想说什么?把它写下来。

五、回味生活,悟诗情。

1、体会养蜂人内心的情感。

2、带着各自的感受,放声读读这三个自然段。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jxzy/jiaoxuesheji/m87wm3.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