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教学资源 >教学心得体会 >

《后代与亲代》教学反思

《后代与亲代》教学反思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这一科学学科核心概念属于生命科学领域,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设置了《后代与亲代》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的繁殖方式、生命周期有了一些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生活中孩子们也经常和家人讨论“我更像谁?”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对“遗传”这个词也并不陌生;有的孩子还参与了家中小动物的繁殖过程,观察过后代与“父母”的特征,这都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宝贵资源。生命的延续与进化、后代与亲代这类话题离学生非常近,但又有着它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面的科学学习的专业性,教材的内容安排也是由浅入深,由表面特征到深入观察。

《后代与亲代》教学反思

一、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落实课程理念,从学生最熟悉的内容出发,“帮助”学生明确概念,了解基本的观察方法。

本单元的第一课从“孩子与父母”开始,这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后代与亲代”的关系,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但孩子们对“后代与亲代”的“释义”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有的说“亲代就是同辈人”;有的说“爷爷奶奶的是亲代,我和爸爸是子代”;也有的孩子说“父母也称父亲、母亲,也就是“亲”代,我们是他们的后代”。这些说明部分孩子并不清楚“亲代和后(子)代”的关系。组织学生把生活中的“亲子关系”、称谓“父亲、母亲、孩子”进行梳理后,学生明确了:我们的父母对于我们来说是“亲代”,我们是他们的“子代”;但同时爸爸是爷爷奶奶的子代,爷爷奶奶是爸爸的亲代……也就是说“后代和亲代”的关系有着相对性。 明确了“后代与亲代”的关系后,进入了孩子非常感兴趣的“照片寻亲”环节,我事先收集的照片中同学的脸挡住,通过观察照片中同学家人推测这可能是“谁的一家人”,在观察的初始有的孩子看的是“这衣服XXX前两天穿来者”、“这鞋咱班就XXX有”……这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判断方面,但显然不是“孩子与父母”、“后代与亲代”的判断标准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我马上帮助学生梳理:你们说得有一定道理,但衣着、用品是判断“家人和同学”亲子关系的标准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观察、判断?孩子们马上意识到应该从照片中家人的“相貌特征、体型特征、神态以及身体姿态等特征”对比观察。通过交流有的同学能够凭借对同学的了解“这是XXX的妈妈,让他笑一下,看!跟他妈妈的笑容一样”、“XXX的脸型很像妈妈,但他的眼睛好象爸爸”、“看,这位爷爷和XXX的妈妈脸型更像,所以应该是他姥爷”、“这位叔叔和XXX的妈妈鼻子、脸型都很像,应该是妈妈的兄弟---他们都很像照片中的老人,老人应该是姥姥姥爷”。每当被猜中,照片的主人都很高兴,在活动中孩子们知道从相貌、头发、体型、精神状态等形状特征来比较观察、判断“后代和亲代”的关系,这种比较观察的方法,在孩子们的讨论交流中自然形成,在交流中孩子们愿意分享,增强了家庭(家族)的认同感。有的孩子还提出,我不是很像爸爸,但我像爷爷,这是怎么回事?马上就有孩子说,你爸是爷爷的孩子,有些特征没表现出来,但传给你了,隔代遗传。其实孩子们对“遗传特征”,并不陌生。有了本节课的交流,很多孩子愿意课下主动发现和父母、家人的“相似之处”。在后面的课中,陆续有孩子把照片拿来利用精彩两分钟的实践和大家分享,尤其是家中有姐妹兄弟的同学,孩子们从照片中发现,有的姐妹、兄弟长得很像,有的不像,姐姐像爸爸、妹妹像妈妈;有的双胞胎兄弟长得虽然很像,但耳朵的赘生物、掌纹的形态或数量等特征不同……

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扶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能在实际学习探究中根据需要调整观察顺序、运用课上所学指导自己完成生活中的观察。。

在第二课“植物的后代与亲代”教学中,学生有了前面“孩子与父母”的学习经验,3、4两个班的学生按书上的内容顺序,先从同一品种、无代际关系的植物观察开始,他们知道可以从花、茎、叶的角度比较他们,推测他们可能有共同的祖先(亲代),随着环境和培育的影响,变化出了现在不同的品种,但还保留了一些共同的特征----凤仙花的花形;辣椒的白色小花等等,再观察有亲代和后代关系的油菜花的时候学生能很快地抓住花、茎、叶颜色的不同进行比较,发现亲代和后代之间“继承和变化”之处,但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和记录。1、2班我马上调整了顺序,直接观察油菜花,指导学生完成记录,明确了后代和亲代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延续和变化;再观察凤仙花和辣椒,不但能让学生清楚植物的后代和亲代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性状特征”的比较,还能把这样的方法运用到看似不同、实则有亲缘关系的植物的观察中,把“亲代和后代”的关系进行了拓展,不仅局限于两代生物,为学生观察、理解生活中“同类不同种”植物奠定了基础。同时我还充分利用校内的课程资源,学校分配给各班的花箱中就有与书上不同的凤仙花品种---几内亚凤仙和苏丹凤仙,我提前对“花、叶、茎”拍摄了图片,课上作为拓展资源让学生对比观察,发现了凤仙花的相同的特殊结构---“小尾巴”(生物学家称之为“距”),进一步认识到品种不同的凤仙花可能有着相同的祖先;课本中还提到了“树木的亲代子代”,我拍摄了校园中:玉兰树、丁香树、黄杨树的、生长在最底下的、从根部生长出土“幼苗”,让孩子们看到了木本植物的亲代可以这样产生下一代,也就是他们的后代。并鼓励孩子们下课到校园中、生活中实地观察、比较。

三、放手,让孩子们能基于证据与逻辑,运用分析、比较等思维方法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间接,形成科学思维的能力和品质。

在观察比较猛犸象和亚洲象的过程中,两种生物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的,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很快抓住他们各自的特点,但猛犸象是已经灭绝的动物,这跟以往的观察是最大的不同。但孩子们会主动根据图片和文字的介绍捕捉到猛犸象体型大,毛多且厚,耳朵小,脂肪厚等特征,推测猛犸象应该生活在极寒天气;而亚洲象体型相对小,毛少且稀,耳朵大,生活的时代气候温暖甚至有的区域炎热,这些特点能够更好的散热。同时他们还发现猛犸象的象牙比亚洲象牙长、向上弯曲,推测猛犸象的攻击能力更强、生存环境(受到更多的生存威胁)更恶劣。我还给学生介绍了北极熊,棕熊,黑熊在形态特点上与环境相适应的地方,使得学生能理解“冷的地方,动物暴露在外面的器官更小,以保温”。相比在观察长颈鹿和化石长颈鹿时学生就显得没那么浓厚的兴趣,因为这两种动物没有猛犸象和亚洲象那么相近,那么熟悉。甚至有的孩子说化石长颈鹿(山西兽)像驴,不像长颈鹿。我并没有否定孩子们的看法,因为他们的看法有依据,他们抓住了山西兽和长颈鹿、驴的性状特征进行比较,掌握了“后代与亲代”对比的方法,在比较过程中山西兽和长颈鹿有太多的不相似之处。

“后代与亲代”单元的学习结束了,学生在丰富的观察活动和讨论交流中,学生知道生物的遗传信息会逐代传递、会发生改变;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以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和物中的多样性;能有意识的把现代生物和一些古代生物、已灭绝的生物建立联系,分析性状特征变化。但“生命科学”的学习还有更多有趣、更多值得观察和思考的问题:“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处处是科学”,怎样引导学生学科学用科学,感受科学的魅力和影响,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jxzy/jiaoxuexinde/2vqvlg.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