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教学资源 >教育教学方案 >

《暮江吟》教案

《暮江吟》教案

1、学情分析

《暮江吟》教案

学生在一到三年级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因此在《暮江吟》的学习中,一方面,要注重教师的讲授,通过提问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借助字典、互相讨论,解释疑问、理解诗意;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诗情”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按照以上步骤和方法,自学古诗。

2、教材(内容)解析

《暮江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的第一首古诗。本册教材共8个单元,其中6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形成的单元,其中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连续观察”,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写作的生动。

在古诗的教学中,希望学生能“诵读优秀古诗文。能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是四年级古诗教学的重点;结合单元学习目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写作的生动、观察的细致。

3、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培养语感”,语感的培养,听、说、读、写训练都不能少,其中诵读为最重要的方法,在古诗教学中尤其重要。

《语感论》指出:“语言是把人和社会、文化联接起来的纽带,语感则是把人和语言联接起来的纽带。语感表现为作用于人的语言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个人情感的需要或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可见,要使学生形成语感,应在听、说、读、写四方面下功夫。

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在本诗歌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训练——通过听标准朗读,体会节奏;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通过分享阅读感受,说出自己的体悟;加强书写指导,进一步增强语感。

4、教学目标

①借助会意字知识、已知字拓展,识记并会写“暮、吟”两个生字,会读“瑟”。

②通过预习、小组交流,能准确断句,读出节奏感。

③通过质疑解疑、补充图片资料,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生动的表达,读出意境美。

④在背景补充下,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情感,读出情感美。

⑤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归类阅读、自学其他同类古诗,感悟经典文化。

5、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质疑解疑、补充图片资料,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生动的表达,读出意境美。

②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情感,读出情感美。

6、方法与策略

①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②教学策略:情景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

7、教学过程

一、图片配诗,复习导入

(一)看图片,回忆古诗

师: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出示PPT—圆月图),一轮圆月高悬夜空,你们想到了哪些关于月亮的诗?

学生回答。(预设:李白《静夜思》、苏轼《水调歌头》、“孤篇压倒全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师:同学们古诗积累真不错,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跟月亮有关的写景诗——白居易的七言绝句《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二)疏通诗题和生字

师:请同学们大声读出题目。

同学齐读。

师:请问同学们通过题目,读出了什么?(指名回答)

同学:傍晚,诗人在江边吟诗。(预设)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包含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回答得非常完整。请同学们看看插图,是不是诗人在江边看到美景吟诵成诗的情景?(出示PPT—书中插图,引导学生观看插图)

师:题目里包含了两个要会写的生字——暮、吟。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暮,是会意字;吟,注意书写,右边不能写成“令”。(出示PPT,教师板书两个字指导书写)

师:“吟”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结合注释,理解学习。

(三)介绍作者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同学们了解他吗?

生回答。

师出示PPT,简要介绍白居易,指出白居易诗的特点——明白易懂。

(四)复习学习方法,梳理学习重点

师: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们简要复习一下学习古诗要攀爬的四座大山——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懂(诗意)、读美(感情)。(出示PPT—四座山,上写学诗四部曲)。除此之外,我们的单元学习任务是什么呢?

生:从单元章首页上可以看到,还要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学习目的,一起爬过四座大山,学习这首诗歌吧。(PPT上出现章首页要求)

二、反复读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一)多形式读诗,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诗歌,借助书上的拼音和字典,解决字音问题。自己读好之后,同桌互相读,互相听听字音读的准不准。

学生自由读诗,互相纠正字音。教师指名读,听同学字音读得准不准,纠正字音。

师:同学们读得都不错。这首诗里有两个多音字——铺、似,注意不要读错。(出示PPT,简单讲解两个多音字,提示读音)。

请全体男生读诗、全体女生读诗、全班齐读,确保第一座山——读准字音——全部过关。

(二)听朗读音频,读出节奏

师:刚刚我们一起爬过了字音的高山,现在我们一起冲刺第二座高山——读出节奏。同学们,请听朗读音频,自己动手划分节奏。(播放音频,观察指导学生划分节奏。)大家都划分完了,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他划分的节奏。

教师点名读诗。

师:这位同学的节奏划分非常准确。接下来,我们开火车,一人读一句,依次读诗,直到老师喊停。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哪儿的节奏读得还不够准确。

学生依次读诗,八名同学读两遍停止。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棒,请大家对照诗歌节奏,再次确认(出示PPT)。老师觉得大家都攻克了第二个高山难关。有一首歌叫《读唐诗》,里面有一句歌词“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我们一起听一下。(教师播放歌曲片段,并出示歌词PPT)这里面的“歌”指的是我们刚刚说的节奏,即韵律美;“画”指的是诗歌的画面美,也就是我们要攀爬的第三座高山——读懂诗意,想象画面。(出示PPT)让我们再次回到诗歌,一起继续学习吧。

三、质疑解疑,读懂诗意、想象画面

(一)教师领学,读懂前两句,体会描写之生动

1.默读前两句,勾画景物及重点词

师:请同学们默读前两句,勾画出诗歌描写的景物以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出示PPT,展示前两句内容)

学生自行勾画,教师指导。

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勾画的内容。

生:景物有残阳、江水,我觉得重点词是铺、瑟瑟和红。(预设)

师:它们分别对应题目中的哪个字?

生:残阳和铺对应暮,江水、瑟瑟和红对应江。

师:非常好。那我们结合“暮”字来理解第一句,结合“江”来理解第二句。

2.教师提问引导,师生共同解疑

教师分别针对“残阳”“铺”“瑟瑟”“红”提问,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等理解词语含义,体会用词生动精妙,并想象画面。

师:作者为什么用残阳形容落日,而不是夕阳?太阳如何残、为什么残?结合插图、和老师出示的图片想一想。(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和图片)

生:因为当时太阳的一部分已经落到了江面以下,不完整。

生:因为太阳在江水的映射下有了变形。(预设回答)

师:“铺”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的好呢?

生:“铺”字是展开、铺开的意思,残阳沿着水面展开,就像床单一样铺开了,可以想象余晖铺满了江面。(预设)

师:让我们用用“洒”“落”替换一下“铺”字,你觉得好不好?

生:如果是用“洒”字,只能说出余晖在江面上,不如“铺”字可见范围大。

用“落”字,也少了“铺”字的形象感。

师:那同学们做一做铺的动作。

生做动作体会用词。

师:谁能说说第一句呈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铺满了整个江面。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学生理解。

师:“瑟瑟”是我们平常很少接触到的词,它是什么意思?

生:结合注释,我知道“瑟瑟”是指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师:“瑟”指的是一种乐器(出示图片),很多诗句中都有这个字,比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瑟瑟”有三种含义,一是形容风声或者其他轻微的声音,比如秋风瑟瑟;二是形容颤抖,比如瑟瑟发抖;三是指碧绿的宝石,引申为青绿色,也就是我们文中所使用的意思。(出示宝石及颜色图片)

3.通过趣味活动,加强理解

活动预设一: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二句的画面。在预习时,发放涂色图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第二句提前涂色,课上分享涂色作品,加深对第二句的理解。

活动预设二:

教师讲解前两句读的重点,进行示范朗读,请学生读诗,体会描写的生动形象。

(二)小组自学,读懂后两句,体会观察之细致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勾画景物、分析重点词、说出诗意和画面的步骤,分成小组,学习后两句。学生充分讨论,上台分享学习成果。

预设回答:

① 景物:露珠、月亮。

② 重点词:可怜、似真珠、似弓。可以结合注释,知道“可怜”的含义是

“可爱”;“真珠”指“珍珠”;理解比喻的修辞好处。

③画面:到了晚上,露水像珍珠一样挂在小草上,月亮像弯弓挂在天上,真是可爱呀。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时间的变化,已经从“暮”到了“夜”,可见作者观察的时间之久;引导学生注意季节是秋季,从“九月初三”看出来;解释“真珠”一词依据词源、版本等,不能写作“珍珠”;出示露珠图片,形象理解“露似真珠”的比喻;出示月的变化图,让学生结合“上弦月”的知识,理解弯弓。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后两句,读出“可爱”的感觉。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是太棒了,也读出了“可爱”的感觉,恭喜大家爬上了第三座高山——读懂诗意、读出画面。接下来,我们一起爬最后一座高山——读出诗情。

四、补充背景,感悟诗情

(一)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教师介绍白居易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指出作者写作这首诗时正当自己远离乌烟瘴气的朝堂去杭州赴任的路上,心情愉悦无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所以看景物也都是带着欣喜的。

教师出示其他悲情的秋景诗,让学生体会不同心情下看秋景的不同视角,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再次读诗。

(二)代入诗人角色,配乐齐读

教师引导学生代入诗人角色,想象自己就在江边,看到了这些美景,吟诵诗歌。播放背景乐,进行配乐齐读,体会诗人情感。

五、发挥特长,展示古诗学习心得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长,在预习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己的形式展示古诗,介绍学习心得。

预设:

生1:用绘画展示古诗。

生2:用书法作品展示古诗。

生3:用歌唱展示古诗。

六、总结全诗,梳理学习要点

教师整体梳理古诗结构,理顺诗意,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和步骤。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背诵。出示《忆江南》,让学生课下自学,下节课汇报。

8、学习评价

本次教学,教师使用了讲授法,对古诗的前两句进行引导讲解,对后两句中的疑难点进行提示;引导学生使用讨论法和自主学习法,进行自学;同时,不仅仅是单纯的讲授与问答,引入了涂色、配乐朗诵、图文教学、歌唱等多种教学策略,在知识学习中增加无限趣味,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9、作业设计

①熟读并背诵《暮江吟》。

②小组合作学习《忆江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jxzy/jiaoyufangan/17g7x9.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