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教学资源 >教育教学方案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新版多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新版多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新版多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2、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归纳总结本阶段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想情操。

教学过程:

1、让学生回顾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分析回顾

3、学生自由发言(方向与位置、时分秒、乘法口诀二)

谁能详细地说说

拓展延伸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数学卡片,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算得又快又对的同学奖他一个桔子。

出示卡片:

2.你们知道吗,这些桔子是农场王叔叔送给我们的。王叔叔还邀请我们去他的农场参观,你们想去吗。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张线路图,你们能看懂吗,谁来说说是怎么走的。

3.学生说:

4.现在几点了,我们出发吧。(请一名学生说出时间)

5.让全体学生张开飞翔的翅膀,闭上眼睛一起飞。

6.出示农场图

7.请学生认真观察,寻找图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和大家交流,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并大家一起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共摘了几千克桔子?河里有几条鱼?有几朵花?30只小鸟住得下吗?一个星期需要几千克饮料等。

8.王叔叔还知道我们二(5)班的同学爱看书,买了很多书送我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书吗?(出示书图:)

但是叔叔要考我们几个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它吗。

问题一:王叔叔买了一种书,正好用了54元,他可能买了什么书?买了几本?

问题二:王叔叔还用了20元买了三套书,他买的是什么书呢?每个小组最少说出两种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寻找答案。

说说这节课你对老师的教学满意吗?对老师有什么要求。

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游戏(玩扑克牌)

游戏规则:同桌一人出一张扑克牌,看谁先算出两个数的积,扑克牌就归谁。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的:

1、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会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距离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

3、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他长吗?

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公路叫什么?谁知道?

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

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

2、练习

(1)对口令,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8()公路长800()飞机飞行高度8000()火车每小时开60()

(2)说说大约几千米

引导学估计

1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

练习十二1-4

2题,学生看题目要求和图,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在做

学生独立作业

四、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9页例4,80页课堂活动,81-82页练习十二5-9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会毫米的实际长度

2、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选择正确的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千米有多长,生活中的1千米呢?

2、千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3、3657米大约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课

1、教学例4

学生拿出直尺,请观察,直尺上长度单位都有哪些?

学生逐渐观察得出许多小格,这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说是1mm,学生读

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几份?

学生观察数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学生读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2、感知1毫米

请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学生自己比划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体吗?

拿出2分硬币,量一量有多厚,大约是毫米

还有吗?

学生在量

3、整理长度单位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吗?

教师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三、练习

1、80页1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80页2、3

学生测量

3、完成81页5-9

四、课后记

五、时分秒

1、能认识,写钟表的具体时刻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能进行时分面的简单换算

4、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信息窗1,第二个红点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除法各部分名称和意义的基础上,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

重点难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会正确书写乘法竖式,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步骤。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在上节课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求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 下。 指名背诵2-5的乘法口诀。

2. 指名口答 42≒ 63= 84= 155= 124≒ 204= 93= 164≒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同学们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情景。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还有哪个问题没解决? 生回答: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2.引导学生把相关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交流,引导明确:学生交流完整问题:3人一共捉了15只蝴蝶,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3. 请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指名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交流明确:求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也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列出算式:153=?

4. 提问:你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这个算式吗?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想一想、算一算、集体交流,指名回答:想3和几相乘得15,想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商是五。

5. 引导:乘法可以写成竖式,除法可以写成竖式吗? 板书,并讲解,除法竖式的正确写法。 课件按步骤演示讲解: 15 3 =5 5商 3)15被除数 15 0 这就是除法竖式,很 奇怪吧!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质疑: ①为什么要有3个5? ②0是从哪里来的 ? 师:孩子们,你们的问题提的非常好。 交流明确:竖式要向上面那样写完整。

6. 试一试:把第一个红红点问题的除法算式写成竖式。

学生独立写写,集体订正。 教师巡视,选择学生作业展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补充练习: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64= 33= 204=

84= 105= 62=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创设和谐氛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思考与交流。

课堂需要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理解题意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互相学习,积累经验。对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应加以鼓励。

2.结合排除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活动强调“步骤完整,理由充足”。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排除推理的方法,可引导学生采取表述、书写、图示、画流程图等多种方式加以描述,只要能表达清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论即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在特定的时间里做一些特定的事情,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这样一组钟面(课件出示四个钟面,四个钟面上的时间分别是7:30

8:35 10:05 12:30)。请大家读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

师: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生: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师:在这4个连续的时间里大家平时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学生自由交流并汇报)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做事情都很有时间观念,都很会安排时间。你还能举例说一说你是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吗?

生:早上我先起床后上学;下午我先做作业后看电视……

师:还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补充第3件事情或更多事情,建议不超过4个)

生:早上,我先起床,再吃饭,然后上学。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用“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表述,体现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由巩固旧知入手,再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通过选取时间说一说和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两个层次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为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路和生活经验作铺垫,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师:明明和他的好朋友芳芳在星期天也有他们的时间安排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课件出示例3的情境图)观察图片,你们获取了什么信息?

预设

生1:星期天的早上明明和芳芳一起锻炼身体,明明今天要做3件事:做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生2:要从7:45、9:15、10:50这3个时间中圈出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注意:对钟面上显示时间的正确认读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

师:这里的“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能够去踢球的时间。

师:你们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明明7:15在锻炼身体,9:00完成作业,10:30要和芳芳一起去看木偶剧。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呀!下面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生:明明7:15在锻炼身体,9:00做完作业后要去踢球,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要求圈出钟面上可能去踢球的时间。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怎样确定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试着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

师:说一说你的答案和理由。

预设

生1:先排出3件事的时间先后顺序。踢球在做作业之后,看木偶剧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时间应在9:00之后,10:30之前,答案中只有9:15符合要求,所以第二个时间9:15可能是明明去踢球的时间。

生2:明明9:00做完作业,10:30要去看木偶剧,做完作业才能去踢球,7:45在做作业之前,不可能去踢球,10:50在看木偶剧之后,也不可能去踢球。所以可以确定9:15是明明去踢球的时间。

师:请大家验证一下你的答案是否正确。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验证的?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吗?

预设

生:我是将时间和他所做的事对应起来,再回到情境图中看看是否合理。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五

教材简析试商方法

学生已经掌握除法竖式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能力目标: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策略合作探究

前置作业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教学内容

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

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0÷5 16÷5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学生说情境图。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四、总结:(2)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7)下面算得对吗?想一想,说一说。

1、结合情境列出除法算式。

2、体会试商过程

3、第4题改错练习。

4、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需要在哪方面努力?你的同桌呢?独立探究,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学生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口算:

50-20= 85-40= 79-6=

2、36+23的竖式算法 ,写出来,算一算,说一说要注意什么?举个数位不对齐的反例,讲清数位对齐,其实就是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即 个位加个,十位加十…… 指着正确的式子讲解,一定要让学生彻底明白 。

二、情景导入,合作探究

1、师:哪位同学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个城市举办的吗?(北京)

哪个国家赢了呢?(出示主题图,生:中国。)

2、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生:根据获得奖牌的数量)

3、根据图中美国和俄罗斯的金牌数量,你能提出一个关于减法数学问题吗?然后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呈现美国和俄罗斯金牌数量表格)

生: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或俄罗斯比美国少多少枚金牌。

列式:36-23=?这个减法算式怎么计算呢?开动脑筋,看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收集学生做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在黑板或多媒体上展示。

预设:有的同学把它变成咱们过去学过的知识去算:36-20-3;30-20+6-3;36-3-20……

有的同学利用了竖式加法的方法,让学生展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注意什么?

老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好吗?为什么要数位对齐,不对齐可以吗?比如36-3(错误写法)。此处重点处理,让学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就是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个位减个,十减十,百位减百……

最后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咱们学习的新知识——不退位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体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尝试、思考和交流合作中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数学小诊所:(这样计算正确吗?)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四、布置作业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 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 提问:

①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 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 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 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 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 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 铅笔长15米。( )

② 课桌高70米。( )

③ 一棵树高16厘米。( )

(2) 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1米=100厘米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jxzy/jiaoyufangan/vq4nmz.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