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教学资源 >教育教学论文模板 >

计算机教学论文多篇

计算机教学论文多篇

计算机教学论文多篇

计算机应用论文 篇一

1企业信息化发展和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运用的意义

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实现了全球知识经济的一体化,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直接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挂钩,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相应的成就,也会对应地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中显现出来。企业可以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来获得更多有利的资源。对这些资源合理地进行开发和利用,企业可以从中寻得更多适合的合作伙伴和合作项目,帮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很多商机,便于企业进行正确的选择,从而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为了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工具积极的作用,以此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企业在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时,可以大力推广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化建设,企业逐渐建立起技术上的优势,对市场动态进行准确快速的掌握,这就意味着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了优势。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可以优化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组织结构,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降低了企业经营的成本,扩大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范围。这些措施的利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济利润,从而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在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科技化的转变过程中,企业的整体综合水平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有利于企业在良性循环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施阶段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的运用就是将企业传统的工作流程等操作转变成数字化,主要包括事物的处理、现金的流动和客户交易等业务信息这几个方面。企业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工作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然后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运作模式,以达到高效、快捷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施其实就是在实现管理自动化的过程,同时将企业的管理提升到远程控制的阶段。在企业一系列的工作流程中,生产过程相对来说更为重要,如果在这个环节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的控制,不仅能够保证生产产品的质量,同时还能提高生产的效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该着重于抓重点,有效地利用这个点实现对整个企业管理上的优化,保证企业各个环节的正常运作,提高工作效率,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另外,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时可能还会出现一些非正常化的信息,又被称作是非结构化的信息。非结构化信息和结构化信息是互为对立的关系,非结构化信息主要包括电子文档、电子邮件、视频文件和多媒体。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需要把计算机的一些网络功能和实际的办公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让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充分地发挥其作用。企业从零件采购到产品的销售这一系列的流程,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很好对其进行管理,提高工作的效率,这也是企业生产发展过程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管理利用的是企业内部的局域网、互联网、数据库等技术资源,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控,可以将企业的`外部供应和内部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统一,方便了企业的管理,同时还能提高企业在处理事情时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3企业采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势

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把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结合能够载入更多基础数据信息,可以逐渐加强企业经营基础信息的精确程度和时效性,可以为企业领导做出企业的战略规划时提供引导。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了企业的自动化办公,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形式,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有利于企业内部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管理的效率,简化了很多工作流程,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工作的高效便捷。对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的整理优化,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消除一些存在的不合理的环节,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的效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能够将所有的企业员工优秀的工作经验进行整理结合,能够让员工之间的优势资源互相流通学习,通过彼此之间的经验的交流能够很好的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科学合理地调控企业各部门的配置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表现出来的优势,可以充分地利用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在有限的条件下达到资源的最大程度的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结语

通过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程度在不断加深,计算机应用技术影响着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的过程,改变了企业经营生产的传统的工作模式,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整个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二

双语教学是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从课程的设置、师资的布置、教材的选择、教学的组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增强双语教学效果的建议。

当今全球化、国际化对我国教育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国际化已经成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教育部在20xx年的4号文件《有关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即双语教学;要求各高校在3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目前,以双语教学为特征的高校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广泛开展,尽管对双语教学的成效和经济性存在种种争议,但双语教学无疑是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个重要途径。

1. 高校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西格恩和麦凯把“双语教学”定义为摘要:“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的一种语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也就是说,双语教学的语言只是一种媒介,并不是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其它的课程的学习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把握两种语言。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开展双语教学既有普遍意义又有非凡性。

1.1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每隔几年就有新的技术出现;而且,计算机专业的发展重心在欧美,相关资料都是以英语作为主要的专业技术载体;绝大部分的编程软件都是用英语编写,相应的参考资料、帮助文档也都是英文原版资料;重要的国际会议、影响因子高的学术论文采用的都是英语。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本学科、本领域的最新信息,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英文水平。 1.3计算机专业的很多表述、专业词汇都是直接由英文翻译过来的,由于翻译人员的专业性,有些表述和词汇的翻译不太准确,增加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所以,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将为学生以后查询科技资料、阅读科技文献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

2.双语课程的设置

课程的合理设置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把握专业的学科知识,而且要学习和使用外语,这无形中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假如课程没有选择好,那么就会挫伤教学的质量,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间接地也会影响教师授课的积极性。

专业基础课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知识类课程,它是在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为专业课学习打基础的课程。首先,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之前,已经有了相关的基础知识,那么在知识的衔接上将会比较轻易,从而教师能比较顺利地实施双语教学;其次,在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会对双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强化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专业选修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专业选修课所面向的学生都是高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了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基础知识结构;同时,他们也已经完成了一些双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并且,其中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过了英语四级,有些学生甚至过了六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较好地适应双语教学的环境,双语教学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3.师资的布置

师资是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新问题。双语教学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支业务精、外语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双语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灵活地运用两种语言,相互交叉,既要让学生理解教学的内容,又要让学生的外语能力得到锻炼。因此对双语教师的选派、培养和聘任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对双语教师的挑选有以下几个途径[2]摘要:

3.1从国外留学多年归来的专业教师中挑选。这些教师专业、英语水平都不错,是双语教师的最佳人选。

3.2选派外语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去国内双语教学开展得好的重点大学进修学习,提高运用外语进行教学的能力;还可以输送他们出国深造,逐步形成稳定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3.3聘请专业外籍教师。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外籍教师的参加起着不同平常的功能。因为他们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专业知识,对学生扩大专业知识面和提高英语水平都很有必要,但是在拟聘外教时要尽量聘用那些工作态度好、业务素质高,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

4.教材的选择

合适的教材[3]是影响双语教学实现效果的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引进和借鉴国外的优秀教材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一条捷径。教育部在《意见》中要求高校使用优秀的、先进的教材,非凡是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和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更要直接使用高质量的原版教材。近几年,高等教育等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影印教材,这些教材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我们也可以到一些权威、专业的网站下载一些英文资料,并经过适当的取舍,编排成教材,这些教材可以使学生了解业内的最新发展趋向和动态。

5.教学的组织

教学过程是双语教学实施的主要保障因素,组织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好坏。这一过程具有两面性,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教师教学经验足,教学手段丰富,就会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反过来也会促进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收集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5.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双语教学过程中,解释生词、语法等势必影响教学的进度,而原版教材的信息量又比较大,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而且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这又进一步地节省出一定的教学时间。教育部在《意见》中对高校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摘要:“各高校要在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15%以上。”

5.2教学中突出重点,适时总结。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单位时间信息的接收量,有可能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的内容。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调整,在保证授课知识全面的情况下做到有的放矢。原版教材的信息量比较大,但有些内容并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适时总结。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对重要和常用的专业词汇要反复强化,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以减少学生阅读原版教材的障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适时地总结,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对所学知识形成熟悉,以利于他们对知识的复习和把握。

5.3教学过程的互动。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以前积累的教学经验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讲得很好,但假如得不到学生的认同,那么将会大大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和学生进行互动,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5.4作业和考试的方式。一般高校要求双语教学的试卷必须使用外语命题,但对学生的作业却没有这样强制性的要求,这会导致学生学习惰性的养成,因为他们更习惯于使用母语来进行复习、讨论和思索,会弱化双语教学的效果。另外,试卷虽然使用外语命题,但我们也要把握一个原则。双语教学考试主要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把握,而不是对他们外语水平和能力的考核。所以在命题时,应尽量使用清楚、标准、常用的表达方式,对一些不能避免的冷僻词汇可以加注中文解释。

5.5专题讨论。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比较快,采用的原版教材对一些最新的探究方向和领域可能只作了简单的介绍,因此在课堂上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述和拓展是不太现实的。为了让学生了解课程所涉及内容的最新动态和进展,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专题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分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些专题,让他们自己就相关的专题查找资料。

计算机应用论文 篇三

现代社会,信息交流愈发频发,对于办公室信息处理也由传统方式向新型方式转变。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将庞大、冗杂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手段,形成规范的数据表,省去了人工操作环节,同时在精密计算体系的支撑下,也有效地避免了信息记录错误的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随着办公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普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也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概述

办公自动化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开展起来的人机结合的工作模式,通过利用现代化办公设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以实现办公自动化。在办公自动化运行过程中离不开人和信息系统两大要素。办公室是开展工作的场所,而办公自动化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办公环境当中后,实现了成本节约、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内部环境[1]。办公活动需要多种要素支撑,如办公人员、办公环境、办公制度、办公设备、技术工具等,各个要素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了流程性的办公活动。人作为办公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在办公活动要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办公活动中因个人的职能不同,所以,在办公过程中所需要的办公设备也会有所不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的普及,办公场所和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让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愈来愈近。在网络时间空间覆盖的局面下,人与人,人与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快捷,这是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创新。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中,办公人员通过先进科技手段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将成为各企事业单位发展的主要能源。办公自动化处理的是办公收集和接收的各类信息,在办公实现自动化以后,这些信息将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和整合,为企事业单位完成日常工作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法[2]。为了确保信息处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计算机技术中的自动约束机制的出现有力地保证了办公制度的实施。在信息化社会,办公自动化已经成为了当前企事业单位处理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并在科技的支撑下逐渐扩大自身影响,以形成一种主控的局面。

2办公自动化应用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办公环境的改善,办公自动化也已经成功实现。在办公自动化施工的过程中,因客户的需求不同,且信息化软件建设的不断更新,致使办公自动化在运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2.1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实用性不强

一些自动化办公软件在开发之初就将综合能力视为重要内容,因此,在功能上虽然有较为突出的个性,但却忽视了客户的实际需要,从而使软件得不到良好的应用。

2.2缺少针对性

很多软件在研发办公自动化软件过程中,采用“群件平台与适当定制相结合”的研发模式,但从实际情况上看,这种研发模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很多生产商还是采用统一的模式,鲜少有定制,因此,只能满足用户的一般需要,而对其他使用需求就需要另行处理[3]。除此之外,软件模块的通用性不足,无法针对用户需求的变更而进行一般的处理也是自动化办公系统无法寻求到更为广阔发展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软件模块的通用性不足,对非通用性不具备处理能力,因此,软件的利用率就会降低。

3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技术应用

3.1强化办公自动化管理体制

现代企事业单位对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资金投入较少,这是因为办公自动化计算机技术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从多数单位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资金投入上可以看出,计算机操作者所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并不纯熟,只能应付一般的信息处理工作,无法就难点问题进行处理,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4]。单位内部计算机操作人员计算机技术运用能力上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对计算机技术重视程度不足。另外,在计算机技术应用软件的选择上,因对实际需求了解不足,同时国内研发的软件价格昂贵,所以,很多管理者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价格上,而忽视软件的实际效用。从计算机软件在办公自动化的应用中可以看出,所产生的隐性效益是十分可观的,为此,企事业单位管理者要充分地认清计算机技术在发展中所起到的隐性作用,同时在计算机软件的选择上,要从实际需求出发,选择一款合适的应用软件才对推动办公自动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3.2为办公自动化提供专业服务

目前,各单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素养从实际工作效果上看,还有待提高。因单位类型不同,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求也会不尽相同,所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从基础上就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不可调和的,只能靠后天的努力去弥补[5]。就目前各单位计算机专业人才所具备的素养来看,普遍存在着应用理论和方法掌握不足的现象,这必然会对办公自动化的推进形成极大的阻碍。作为办公室计算机技术人员,为了确保计算机运行安全,可通过安装瑞星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修补漏洞等手段确保计算机运行处于良好的状态。从专业层面上看,各单位计算机专业人员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从而维护办公自动化成果,并借助原有条件创造出对企事业单位发展更为有利的办公自动化环境。

3.3文档自动化管理

办公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各类信息进行收发和整理,在计算机的辅助下,这项办公活动变得更为简便和快速。就单位办公档案管理而言,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网络浏览文件的可能。档案管理人员根据自身实际工作需求设置工作流程,对于档案的使用情况以及在使用后出现的变动进行及时地保存,可为以后使用提供便捷服务[6]。档案管理人员在收到档案以后,要在电脑里做好档案信息登记,并将其发送给承办人,最后保存归档文档。归档后的文件可以根据保密级别,由管理人员设置查询权限,查询文档工作可不定期执行,以确保文档信息没有被盗用。在整个文档管理过程中,因计算机的参与,使文档的收发和整理实现了自动化,这也预示着计算机技术会电子文档取代纸质文档,进而实现企事业单位文档自动化管理。

3.4工作流程自动化

现今,很多单位对计算机构建的网络系统并不陌生,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大力推崇,这是现代企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对企事业单位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单位内部构建的信息交流平台已经成为了内部信息流通的重要渠道。单位内部的信息平台,可以让员工及时地了解单位动态,同时还能开展培训工作,为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以及建立良好的企事业单位形象提供条件。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得以良好的应用,不仅可以对整个办公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同时还能及时地协调各部门资源,以使整体的运转处于稳定、健康的环境。

4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多,将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应对挑战的唯一方法就是变革。从实际发展上看,计算机技术的革新将向着智能化、系统化、微型化和高速化的方向发展,其发展速度将影响办公自动化的进程。就目前计算机技术而言,网络技术发展快速,由此可推断出办公自动化将具备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提供的服务功能的增多,人际互动会话将成为一种新的办公自动化形式,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4.1视频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研发,计算机视频技术会在办公自动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视频会议,与会者可以通过摄像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组织者也能通过视频了解现场情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革新,未来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的举办将会成为一种常态的议会模式。

4.2无线办公环境

网络的全面覆盖使得网络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而网络办公也将成为一种新形式的办公方式。员工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办公,不受办公环境的束缚。为了保证办公信息的安全,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使用权限设置应用等级,这种借助现代网络开展的办公形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优化办公环境创造了条件。

5结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为了获得有利的市场竞争环境,及时地掌握市场动态是很有必要的,而网络这一有力的平台为各单位提供了便捷途径。目前,办公自动化对各单位的发展所产生的潜在影响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从计算机技术在办公应用的情况上看,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这些不足将影响办公自动化的进程,为此,企事业单位要对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的应用予以重视,通过采取相应的手段,以提升办公自动化的实际效用。

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四

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普遍成为各个学校的一个基础公共课,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都需要进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计算机使用常识、资料检索、网页设计以及数据安全和多媒体应用等,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以后的就业、生活等打下了基础。但是,就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而言,为满足未来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还需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的改革。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单一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针对现代网络的全面发展而应运而生的,很多学生在家中就已经对计算机的简单应用有所掌握,而在大学计算机的课堂中,主要是一些基本办公软件的应用学习,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的学习,这些内容是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就耳濡目染的,所以在进行计算机基础学习时,就会降低学习热情,是他们产生一种观念,认为计算机只是一种简单的辅助工具,以为所学的知识自己早已掌握,并且敷衍了事。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学习相脱节

高校的计算机课程,不仅是针对计算机本专业的学生而开设的,也是包括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目前,大学计算机课程只是简单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训练,导致学生只会解决试卷上的考题,而不会动手操作计算机上的专业应用程序。

(三)教学方式陈旧

计算机是一个适应网络发展的工具,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探索创新,而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已经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利用多媒体的大屏幕,一章一节的幻灯片讲解,导致大部分学生只是课堂上“听天书”,由于缺乏实际动手操作,往往一两天后就已忘得一干二净,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计算机教学而言,已经过于陈旧,不适合现代计算机的教学。

(四)师资力量不足

网络信息的发展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节奏,这也就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计算机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专业的计算机思维方式,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教给学生复杂的计算机程序以及编程操作能力,这就对计算机教师的水平要求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需要专业的教师不断进行科研探索。

二、网络时代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一)优化教材改革

计算机教材本身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学内容也需要在进行教材入编的同时进行相应的课前调研,确保课程的趣味性,即要与时俱进,也要符合计算机学习的基本要求,比如举例子讲解互联网的安全、计算机病毒的防护、网络成瘾等与时代衔接的教学内容。学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增加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学习完琐碎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后,也应当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一个实际的操作中去,比如,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进行多媒体设计大赛、编程大赛、互联网知识竞猜问答竞猜等比赛中,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计算机的知识。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灵活应用教学手段

很多计算机专业知识看起来是复杂而又枯燥无味的,但是,只要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就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是一个走在科技前端的事物,其中的一些原理结构有着无穷的吸引力,摆脱掉陈旧的知识灌输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法,或者课堂教学演示法,使同学们在一边听课的同时,能真实地感受到计算机的智能,并且可以自己亲手操作进行演示,这节课的教学效率将会有很大的提高,也可以改变之前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使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打消学生的倦怠情绪,优化教学效果。

(四)提高教师水平

衡量一个高校计算机水平的高低,关键是看这个学校的师资水平高低。由于计算机领域的知识更新较快,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必须时常专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发现新的科技进展,了解新的互联网动态,以便及时更新学生接受的信息知识,也可以更好的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其对计算机学习以及互联网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相应的教学成果也将有不错的成绩,所以,学校应该合理安排教师的培训以及校外进修工作,确保教师的师资水平不断提升。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正因为这样,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以上本文针对网络时代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了相应的改革探索建议。

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五

1大数据

大数据(Bigdata)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分布式处理、虚拟技术和感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大数据从采集、处理、存储到产生结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获取过程。其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密度低价值高、处理速度快等特征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互联网中,数据量以每年50%的比例增加,其中包括用户行为、消费、地理位置、互联网金融、社交等多元素信息。在企业中,数据作为一种资产,在向“数据供应链”方向发展。以个人为中心的大数据,包括购物信息、网络搜索信息、社会关系等也被广泛分析处理。那么如何将这些海量数据应用到高校课堂教学中,已成为研究方向。

2计算机课堂教学

目前高校课堂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存在着一些问题: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上机训练为主。教师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框架下,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根据要求完成作业,最后取得课程成绩。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固定模式越来越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目前的网络课程非常丰富且含金量较高,翻转课堂仍未广泛应用于课堂上,凸显出传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对于学生的掌握程度缺乏考察。教学内容的更新频率远远慢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导致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很多学生毕业后需要回炉再炼。教学内容过于宽泛,也是导致传统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大多数计算机课程过于重视理论讲解,缺少实践的结合,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极低。无法掌控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的进度,进而难以开展以学生为个体的个性化教学。

3大数据对计算机教学影响

大数据的产生对教学有深刻的影响,首先是课程设置。很多高校计算机专业开设了大数据课程,如大数据分析、分布式计算、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直接或间接与大数据相关的课程。从而使学生了解大数据这门技术,为数据分析、处理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注重专业课程更新,及时开设市场需求的实践课程,确保培养学生的社会需求能力,同样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进一步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传统课堂讲授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资源,可以更便捷的获取所需内容,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填充。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知识储备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学习模式,进一步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将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获取知识。教学模式的变化。传统模式下,教师在备课上耗费很多精力,大数据环境下,教师的更多精力需要放在课后,教学模式转变为:备课、指导、实践操作、测试、分析、改进。这就需要教师对整个班级学生数据有全面了解,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效果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进一步作出教学改革。这一环节对教师要求非常严格,教师必须有系统的数据挖掘技能及数据分析能力,精准地把握每位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教师如何设计出有效案例,成了重要环节,案例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于内容掌握的兴趣。通过对大数据教学分析,教师能够对计算机教学中的难点及教学方法有更准确的认识,从而找到教学改革突破点,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巨大地推动作用。

4基于大数据的计算机教学

4.1教学模式

基于大数据的计算机教学改革,首先进行教学模式划分:实践学习、虚拟学习。在实践学习环节,采用教师面授、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点对点交流模式,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实践技能的训练及指导。通过点对点交流,将课堂内容转化为自身技能,这种个体与个体的互动,更多的体现出知识碎片,通过进一步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构架。在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准备充分的教学案例,完善的技能操作训练,同时引导学生之间开展丰富有效的交流互动,及时捕获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在虚拟学习环节,学生借助于有效的学习系统完成。包括训前测评、训后考核、在线课件、图书导读、视频资源、文章案例、线上讨论等方式。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出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按需获取知识,增进技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海量数据进行线上学习,不仅可以对课程知识起到很好的补充,同时也能够对自身掌握程度有更清晰地认识,以便于找准方向。在该环节,需要考虑建立信息资源库,覆盖学生学习全过程。除了包含上述内容以外,还需要存储试卷、课堂表现、学习轨迹、个人信息等数据。

4.2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组织方式:分级教学、翻转课堂等。在分级教学方法中,按照学生对于课程掌握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教学进度及教学难度,制定出符合学生自身的教学案例。可以通过技能考核的方式划分学生层级,层级高的,采取的教学进度快,教学难度大。层级低的,采取较低的教学进度及较小的教学难度,以便于学生吸收掌握。同时需要考虑分级教学中的评价机制,不同层级的考核方案不同,决定了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不适于分级教学。这里可以采用知识点细化法,以课程知识点作为考核点,通过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周期性考核,获取准确信息,进而得到有效教学评价。在翻转课堂中,课堂时间主要用于问题讲解及技能操作,课程信息的学习以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教师的角色由主讲转变为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准确的解答,同时根据学生课前学习,预设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获取者,极大地提高学习主动性。在采用翻转课堂方式下,教师应当提前录制好课程视频或给学生提供网络课程视频,这需要教师课前充分的准备。

4.3相关技术

如何有效获取学生自主学习时对知识的需求点,是基于大数据教学应考虑的,这里我们采用关联规则挖掘相关信息。关联规则最早被提出来是为了解决“购物篮分析”的问题,通过分析一段时间内购物者的购物习惯,观察哪些商品会被频繁购买。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通过互联网查找学习资料,对应自己感情趣的或者难以掌握的知识点会经常去访问,教师通过获取这些信息,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比较明确的掌握,从而对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做出相对应调整。

5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对高校计算机教学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云计算、慕课、翻转课堂的广泛应用,丰富课堂的同时,为大数据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支撑。高校计算机教学理论、实践同等重要,在传统课堂模式下,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大数据的模式下,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内外有互补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随着大数据的应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等都在改进,教学目标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在大数据背景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解决,教师对于数据获取及分析技术的处理,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六

摘要:随着时代更迭,伴随信息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其在各个行业中都被得以广泛应用和推广。目前,中职院校针对计算机基础内容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进行相关人才的培养,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一般,教学效率偏低成为普遍情况。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保障,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文章主要针对“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实践运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计算机基础;评价

中职学校在当前阶段的教学目标大体而言主要是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技术型、专业型、针对性较强的人才,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已开设已久,其主要是通过教育教学提升学生计算机知识掌握水平,提升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对学生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进行有效强化。就当前而言,教育部门对计算机教学改革非常重视,并且进行了阶段性的改革研究,由传统理论教学向专业实践教学方式转变,不断采取措施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能够得以推广和应用,是因为项目教学法侧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这能够使学生将计算机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从而进一步提升中职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也促进了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创新[1]。

1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成为较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基本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此大环境下,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不同类型教育课程中都有体现,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在小学就有所涉及。也正因为此,中职院校学生基本都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学生会忽略这部分内容,造成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教师在进行基础内容教学过程中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需要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不同的方法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目前而言,中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是通过机房,但是不同的机器其操作系统可能不同,而且计算机操作系统也在不断更新,这就使得系统差异造成了一定的操作差异,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此外,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也使得其学习效果不同。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并且促进学生能够提升学习能力。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操作系统并能够使用部分针对性较强的工具软件以及办公软件等,提升学生对于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能力等,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2]。

2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对“项目”的设计来实现教学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目的进行明确,以教学目的为导向进行相关的问题以及实践内容开展,通过与学生一起对教学目的的探索,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巧、进行实践操作等。已经不再是以往只进行填鸭式教学的情况,目前先进的教学理念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其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为基础,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这一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项目教学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这对于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3]。

3项目教学法应用

3.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要以学生为主题开展教学工作,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重点研究具体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措施和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实践操作的能力,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所在,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认可自己。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融入教学活动之中,对学生多加鼓励和引导,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科学设计课程内容

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是贯彻项目教学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项目教学法的价值体现需要各个教学环节的支持,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以全面性的课程设计基础保障项目教学法的良好实施,促进教学任务完成,并同时使教学质量得到体现。避免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不符与脱节现象发生。

3.3重视实践操作

传统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主要会出现实践操作不足的情况,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能够促进师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其运用方法。项目教学法进行实践操作时要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进行。学生在理论方面要有足够扎实的基础,实践操作能力也要有所体现,这样在两者兼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帮助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顺利发展[4]。

4建立项目教学体系

4.1项目准备方面

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项目准备时,要考察当前社会环境对于计算机专业方面人才的需求来制定相应科学合理的教学项目内容。针对社会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有侧重点的教学项目设计以及教学工作开展。确定项目内容后,教师要针对其项目内容进一步进行分析研究,以能够对项目内容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剖析。制定符合当前时代需求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需要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其教学内容设计要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学以致用。

4.2项目实施方面

准备工作做好后,需要进行项目的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分成若干项目小组,指定小组负责人后对其分配项目小组任务,再将项目任务分工到各个小组成员身上,小组负责人制定出项目技术,包括名称、内容、目标等。各小组进行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各项目小组动态,予以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项目的难点,强调涉及重点知识的内容,并向学生提供项目研究的方向。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尽量多的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加强信心,建立信念。与此同时,要提醒各项目小组进行实践操作记录,例如发现的问题,过程的心得等。通过互相探讨,分析研究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引导,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

4.3项目评价方面

项目评价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是项目教学法的最后一步。在小组完成计划项目之后,需要开展项目的总结和评价工作,这是对于各组项目完成情况以及完成效果的评定总结阶段。在项目评价过程中,首先要进行自我评价,让小组成员对自己小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并得出相应结论,进行相互讨论并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同时各小组制作项目总结报告提交。教师要针对各小组项目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分析和解决,对各小组项目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估,完成优秀的小组予以鼓励或奖励,完成较差的小组要予以分析问题所在。通过不同小组的完成情况,要做出最后的项目总结,对本次项目进行评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解释。之后要将项目报告归类整理好,以供后期参考。

5完善项目教学管理

中职学校进行项目教学法需要细化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以及奖罚机制,项目成果评价必须秉承奖罚制度来施行。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员制定与完善管理制度,所有项目的成果评价记录档案便于管理。在今后所有教学行为根据安装相关管理制度实行管理,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项目教学的建设核心在拓展与教师资源和教学设备,项目设施建设则重实验设备和实习基地等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通过制定合理的项目构建计划,最终有效地提升专业在校园中的所占比重[5]。

6结语

时代在不断进步,目前计算机专业化人才是社会和企业所缺乏的重要人才之一,也是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需要依托于广大教师齐心协力的研究探讨和进步,因此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以及评价的研究应继续完善。中职学校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与评价工作与管理的开展,并对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改革,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营造教学课堂氛围,使学习成为趣味性的项目,学生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提升,最终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有所提升,这对于中职院计算机专业教学以及课程设计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对于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后的发展也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进行各方面研究,促进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宁,刘乔佳。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xx(16):150.

[2]蔡昱明。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19):149.

[3]戴晖,何新洲,舒松,等。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xx(15):59-60.

[4]盛玉祥。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大科技科技天地,20xx(18):209-210.

[5]郭艳光,闫丽芳。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基于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5):145-148.

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七

当前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伴随着激烈的人才竞争,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就势在必行。只有围绕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开展针对性教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日后的高职计算机教学当中,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企业输送更多的一专多能型应用人才。

一、优化教学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首先就应当对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在教学理念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紧密围绕当前的市场需求,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出发点,提升学生个人实践能力。教师也应当深入到企业当中去,考察当前企业应用主流软件,针对企业需求在高校内开设一些当前市场热门需求的专业和应用教学,譬如flash 动画、网络推广、微端推送等,这些教学内容实践性都非常强,这样也能够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将高校知识教学和企业发展需求紧密联系,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完善实践环节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还应当注重计算机应用实践性的学科特点,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来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教学实训是当前各高职院校提升学生个人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环节。根绝学生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展一些和当前企业工作实际密切相关的顶岗实习、校内实训以及毕业设计等相关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在实践当中感知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提升个人动手操作能力,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实践环节上高职院校应当增强校企合作,多为学生开辟出更多的实习途径和机会,增加他们实践环节的教学时间,让他们在充足的实践机会下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以就业为导向下,要想更好地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在教学模式上不能一味地套用传统那种你问我答的基本模式,改变传统教学那种单向灌输型的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在互动当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建更多的教学情境来让学生感知计算机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应用当中提升自己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并最终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不仅仅可以借鉴兄弟学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更要放眼全球,西方发达国家在高职教育方面的创新也始终走在我们前面,我们更应当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在结合各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开辟出一条符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新教学途径。

四、提升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教育应当以培养专业型应用人才为主,因此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当中就必须体现出专业性的特点。首先在评价体系上就应当体现出以应用为主,全面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引入一些当前各企业单位常用的专业软件,让学生熟练使用各种操作系统,同时还应当学会一定的数据编程能力。其次,在评价体系上还应当体现出创新性。学生只有全面掌握了计算机技术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只有掌握了创新能力才能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只有掌握了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中国在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当中,创新能力无疑是各企业争相追捧的“香饽饽”,因此创新能力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当中必不可缺的内容之一。

五、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计算机岗位就业指向性就要求计算机教学老师必须不断自我提升,在教学理念上、教学方式上、教学策略上、教学知识结构掌握上都对高职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当中,必须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提升教师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和知识储备,把他们从传统“教书匠”的角色当中解脱出来,成为真正技能高超、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当在校企合作当中组织更多的高职计算机教师深入到企业挂职训练当中去,实现校企发展相结合,促进双方共赢,同时也能够在日后的教学当中给学生提供最直接、最新鲜的就业指导。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体现了高职院校教育的”服务宗旨”,体现了其“能力本位“的要求,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在以就业为导向下,就必须五步走,即优化教学内容、完善实践环节、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评价科学性、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几个方面同时进行。针对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丰富高职计算机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够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中国。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jxzy/jiaoyujiaoxue/lvrxml.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