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教学资源 >师德师风建设 >

校园文化建设 读《论语》解读校园文化石

校园文化建设 读《论语》解读校园文化石

刘龙台学校校园文化石“宏毅、博学”解读

校园文化建设 读《论语》解读校园文化石

——读《论语》解读校园文化石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章》曾子说的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己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意思是说,士应该具有坚毅宏大的品。为什么呢?因为士要把实行和弘扬仁道作为自己人生的使命,为此要奋斗终生,死而后已。弘扬仁道的使命是很重要的;奋斗终生,死而后已,路途是很远的。这岂不是任重而道远吗,要担负这样的使命,没有坚毅弘大的品格是不行的。

此句选自《论语》,借此机会学学。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精选七则,共同学习:

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第一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躲避的。君子离开了仁德,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的,即使在仓猝匆忙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第二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居室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贤德啊,颜回!"

第三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睡觉的时候弯曲这胳膊当枕头用,在这里边也是有乐趣的,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裕和显贵,在我看来如浮云一般。"

第四则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颜渊、季路陪侍(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季路说:"我愿意将自己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们共同使用,用破了也不会后悔。"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季路说:"希望听听先生的志愿。"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们得到信任,使年青人得到关怀。"

第五则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孔子说:有益有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见闻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谄媚奉承的朋友,当面恭维背后毁谤人的朋友,花言巧语的朋友,是有害的。"

第六则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译: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有节度的快乐为快乐,以赞美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多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以骄奢放纵取乐为快乐,以尽情游荡为快乐,以贪图安逸为快乐,就有害了。"

第七则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为求得保全性命以致损害仁德,而宁肯牺牲生命来成就仁德。"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博览群书,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提问,还要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表现在这其中了。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析:博,广也。笃,厚也。志,识也。言广学而厚识之,使不忘。切问者,亲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不泛滥问之也。近思者,思己历未能及之事,不远思也。若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习者不精,所思者不解。仁者之性纯笃,今学者既能笃志近思,故曰仁在其中矣。

意思是做人要立志,远大的志向是博学的前提;还要善于提出问题,寻求正确的答案;同时注重思考,由近及远,由易及难,由浅及深,去探究事实的真相。

宏毅、博学,我觉得是一种处事为人的态度。

首先,是一个开放的态度,热爱这个世界以及关于他的知识,这样的人会很开朗,不自闭,能更多地,更敏锐的把握事物好的一面。

其次,是一种执着的态度,热情的,坚持不懈的,陶醉其中的探索自己内心中困惑,以至于全人类的困惑。这样的人处事积极,坚毅。

而且,博学也是一种谦虚的态度,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好学,进步。傲慢和博学是有点矛盾。

也许博学是一种美德,其好处在于使人明事理。意义说大了,博学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创造力的基础。说小了,帮助你自己日后建功立业的手段。

譬如说我们学儒,学一部《论语》就够了。你会怀疑够不够?你要怀疑那就广学多闻,把十三经都读完了,经史子集都看了,《四库》全部都通了,然后你觉得真的就一部《论语》就够了。一部《论语》可以帮助你成圣人,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这不够了吗?所以你才能守约,约是单一的、最简单的、简约。那你要成功,必须守约,学杂了就很难成功。学杂是什么?前面的基础,通过这个广学多闻,你才能够死心塌地守着这一门。志不笃而不能力行,这是志向要坚固,这样你才能力行,所以志在圣贤,你才有这个动力,力行不辍。切问近思都要在自己身上,反求诸己,把圣贤学问落实到自己的身心,你就是在力行仁,仁在其中矣。所以还是力行,你要是不力行那就不得仁。

面对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还是得静下心来,学一学我们的祖先的育人思想,回到初衷,回到课堂,回到学校,在思考完善自身的同时完成好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jxzy/shidefengfan/1gv13.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