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案例【精品多篇】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案例【精品多篇】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案例【精品多篇】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案例 篇一

学习目标:

a、学会生字“功、激、索、获、锤、灌”等词。理解“不假思索、成功”的意思。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c、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重点: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知识链接:

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课文的对话朴实、简洁,意味深长,最能表现人物品质。从小女孩对同伴和教育家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她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

文章可分为从教育家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和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叙述顺序清楚、结构明晰。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过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教学重点。

问题质疑:

1、这个实验可能有几种结果?

2、小女孩为什么能让这个实验获得成功?

学习方法: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理解“有了危险先让别人出去”的含义

课堂作业:

1、让学生上台实物演示,体会实验的结果不同:

2、先争着往外拉铅锤,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这说→←明实验失败了。然后按顺序,有人退到最后,能顺利地一个一个地把铅锤拉了出来——这说明实验成功了。

3、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4、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写好后和同学交流。

达标检测

a、请你填字成词,再写一写。

天(  )地(  )  (  )前(  )后    月(  )人(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  )远眺    成(  )结(  )    悠然(  )(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b、请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说话练习:实验成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失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小女孩遇到危险先让别人先出去,体会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但是学生对这点理解不到位,不明白先人后己的道理,需要教师平时多做这方面的教育。

指导小结:让学生实验,亲历实验成功的过程,体会“遇事先想别人,后考虑自己”的含义学习本单元后我的收获

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案例 篇二

本课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描写了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一开课,就通过有关风的景色唤起学生生活感受;以风娃娃为情景激发学生读风、表演风、找风、画风,从而体会风的调皮、可爱。此设计注重了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的书写8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诗。

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皮、可爱,在找风中唤起该生生活感受,在画风写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四、教学难点: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习惯。

五、教学准备:能感知风的风景图片或相关课件

六、教学时间:1—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引出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

出示课件(或几幅能展现风景色图片)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风吹旗子的图)看,它又把细细的雨丝吹得东歪歪、西斜斜。(风吹雨丝斜的图)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风车转动图)

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板题:风)读题。

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风的顽皮、可爱,确立这篇课文的朗读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它,那我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好好地读读课文,好好地和它交朋友。

2、小朋友读得可认真呢!老师想问问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用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好?(拼读音节、问问同桌、请教老师、查查字典等)

3、刚才,风娃娃悄悄告诉我,要和它交朋友,先得和这些生字娃娃交朋友,才行!大家有这个信心读好它们吗?(有)那就赶快读读它们把!(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词)

4、同桌相互读,比比谁读得又正确声音又洪亮。

5、开火车指名读、齐读。

6、生字娃娃,要为难你们。瞧,它们的拼音帽子不见了,你们能看到它们的样子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大家先自己小声地试一试,读一读。

(抢读、齐读)

7、风娃娃说小朋友读得太棒了,它要和大家做捉迷藏的游戏。大家愿意吗?指名上台读生字。(师先背着该生指定一个生字,告诉其他孩子,风娃娃就躲在这个字后,再让这个学生来读、来找。)大家用手势来表示它的对错。

8、引导学生用“知道”说话。

(1) 问那才上台做游戏的同学,你从同学的手势中知道了什么?(引导该生用“知道”说话)

(2) 看到老师高兴的样子,你知道了什么?(进一步引导说话)

(3) 你还能用“知道”来说说话吗?

(三)朗读课文、体会风的特点

1、现在,老师最想“知道”小朋友是不是自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齐读课文。

2、风娃娃已经躲在课文里了,可是它说要十分细心的小朋友才找得到它,你们有信心吗?听师读课文,小朋友拿笔勾出从哪些地方找出了风娃娃?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3、同桌交流、指名说说。(重点抓住每一节的最后两行,引导该生先说后读)

① 理解“树叶颤动”这一节。

先让学生自己谈体会。

师:假如我们的小手就是树叶,风来了,你会怎样做?(生手摆动,即引导理解这样就是颤动。)风走了,又怎样?孩子们,你有什么感受?(知道风来了树叶会动,风有趣)这风真有意思,那该怎样读好这节呢?

练习朗读本节。先生自由读,再指读评价,齐读。

②理解“树木点头”这一节。

你还从哪里找到风娃娃?生谈自己的体会。

现在小朋友站起来,你们就是小树林,师边用手势做风的动作,边叙述:呼呼,风来了。小朋友身体摆动,问:你们现在该怎样做?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理解风要大些了)如生答不出。师进一步引导:风娃娃跟刚才比起,有什么不一样?分男、女同学比赛读这一节,男同学读时女生表演,然后反之。

③理解“河水起波”这一节。

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了风娃娃?生指名说、读,并让生像刚才一样,边做动作边说。师故作神秘状问:你和风娃娃在干什么?(引导理解:“游戏”就是指风来了,并为后面写诗打下语言基础)

多可爱的风娃娃,让我们美美读读这节,留住它。(齐读,再分组读,评价。)

(学习这三节的顺序,以学生自由汇报的顺序为主)

4、孩子们,你们和风娃娃玩得开心吗?那让我们开开心心来读读全课吧!

5、还要和风娃娃玩一次吗?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来背背全课!

(四)拓展训练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的教学案例设计 篇三

《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内容较为简单,学生一读就懂。教学时,识字是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时还有一些词语的理解是难点。在今天的课堂上,我打破了日常一板一眼的教学,抓住几个重点来突破,使得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整堂课上笑声阵阵,每个人都在快乐中收获着。

笑点之一:我是坏蛋!

学习“蛋”字,我让孩子们组组词看,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于是乎,一连串与“蛋”有关的词语就扑面而来:鸡蛋、鸭蛋、恐龙蛋、鸟蛋、鹅蛋、龟蛋、蛇蛋……“炸蛋!”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教室里一下子静默了下来,也就1、2两秒的时间吧,马上有人说:“不对!不对!炸弹不是这个‘蛋’。”也有人说:“对的,炸蛋!”为了事态不至于发展成争论,我马上示意孩子们看着我,并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炸弹”二字,一本正经地说:“不好意思,‘炸弹’应该这样写。”

接着,孩子们继续为“蛋”组词。有个孩子说“王八蛋”,引起下面一阵哄笑。我连忙说:“这个词我们一般不太用,也希望大家不要用到它。”又有一个孩子说:“滚蛋!”再一次引起哄笑,我一看势头不对,赶紧翻过生字卡片说:“我们再来读读卡片上的词语吧。”于是,学生们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鸟蛋、蛋白、坏蛋。孩子们读完,我笑眯眯地说:“嗯,坏蛋。我们这里谁是‘坏蛋’啊?”想不到孩子们几乎同时用手指指向我,还一脸的坏笑呢。

“原来我才是那个‘大坏蛋’啊!”——我只能这么自我解嘲地说了。

笑点之二:捧、抬、投

“捧、抬、投”这三个生字都是带有提手旁的,表示手的动作的词。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三者之间的相同点:一都是动词;二都是带有提手旁,说明与手有关。但如何区别这三个动词呢?我采用了让学生模拟练习的方法来理解。

【捧】:首先做做捧的动作,再问孩子们都捧过些什么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说:鸟蛋、鸡蛋、饭碗、书……我继续问:你为什么要捧着呢?孩子们说着各种理由:怕它掉地上破(碎)了;胖弄脏,等等。于是,我便和孩子们一起得出:原来,“捧着”的东西往往是易碎的,小小的,你非常喜欢的,很珍惜的东西。

【抬】: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抬”?第一个爽爽迫不及待举手了,嗯嗯呀呀了好久才表达清楚,说是小的东西要用“抬”。马上被颢颢反驳,说:“小的东西还需要‘抬’吗?你一个人就可以拿了。‘抬’的东西肯定是大大的,你一个人拿不动的,就需要两个人一起来抬嘛。”一番话引得大家再次哈哈大笑。看他那一脸的激动样,我忙说:“那你都抬过些什么呀?”他接着说:“我帮爸爸抬过电视机。”“嗯,电视机是很大,又很重的,爸爸一个人搬不动,需要有人来帮忙。”然后,其他孩子还说道:来客人了,帮爸爸抬餐桌;全家人一起抬钢琴……

看大家说得起劲,我话锋一转,说:“那么‘抬头’是怎么‘抬’的呢?”孩子们马上一个个抬起头,我问:“抬头,你看到了什么?”“天花板!”“电灯!”孩子们喊成一片。

【投】:我问大家:“你有没有投过什么东西?”“沙包!”一个孩子喊道。“好!投沙包,试试看!”孩子们快乐地投着、笑着。“还投过什么?”“垒球!”“好!投垒球,开始!”“还投过什么?”“铅球!”“嗯,铅球来了,看好了!”我做出投铅球的样子,惹得孩子们一个个向我学。“注意了,现在把目光投向我!”孩子们一下子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做,我又说:“目光怎么投向我呢?也把目光丢过来吗?”哈哈哈哈……孩子们笑成一片。“这当然不行,那谁聪明的告诉大家该怎么做呢?”有孩子说:“把目光投向沈老师其实就是看着沈老师的意思。”“你太聪明了,这里的‘投’啊,不再是丢出去了,目光怎么丢啊,所以在这里‘投’其实就是什么意思。”“看——!”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

在这个过程中,教室里笑声不断,孩子们一直沉浸在快乐之中,而就在这个说说、玩玩、笑笑的过程中,掌握了“捧、抬、投”三个动词的不同用法。

笑点之三:理解词语方法多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采取了让学生自读自悟再交流的方法,期间孩子们善于读书、善于学习的钻研劲儿感动了我。

1、画图理解“树杈”。读完第1小节,彤彤就率先亮出读后的收获:“这两个鸟蛋是从树杈上取下来的。”那么,树的哪个部位是“树杈”呢?我让孩子们通过画简笔画【画在黑板上】的方式进行直观理解。尽管花了一点时间,请了三个孩子,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树杈”和“鸟蛋”大家都认为“可以”了。而在画的整个过程中,大家的心情是愉悦的。【没有把这张画拍下来,挺可惜。】

2、体会“小小的鸟蛋凉凉的”。从这里可以获得两个信息:一这是一枚小小的鸟蛋;二这鸟蛋摸上去的感觉是凉凉的。于是,我让孩子们跟着我画一画:小小的鸟蛋、鸟蛋凉凉的。再结合课后“我会读”,引导学生读后发现:前后的位置调换了。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拓展说话,孩子们说得兴致勃勃,如:小草绿绿的,绿绿的小草;苹果红红的,红红的苹果;月亮弯弯的,弯弯的月亮……从课内到课外,学生的思维发散了,答案是多元化的,这也可与《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结合起来完成。

3、感受“焦急不安”。首先让学生用换词的方法,说说“焦急”可以换成什么?(着急)再利用学生已有的经历,让他们说说你有没有曾经让妈妈“焦急(或着急)”的事?孩子们思考一下后,说出以下事例:过年和小伙伴玩,妈妈找不到我了;放学时和妈妈没有约定好在哪里接,妈妈接不到我的时候【这是一件真实的事,因为我也参与了其中,看到了这位妈妈当时的焦急样,满脸通红,大冬天的已经出汗了,看到我们直嚷嚷,伸开双臂搂住两孩子。】然后,再来感受鸟妈妈的“焦急”,孩子们也就说得有模有样了。

4、细细品味“小心地、连忙、轻轻地”。在品读第3小节时,孩子们不再浮躁,沉静了下来,细细地读着,便有了不小的发现,从“小心地、连忙、轻轻地”读出了这个小朋友很听妈妈的话、知错就改、小心翼翼、生怕伤害了小鸟或鸟妈妈、对鸟蛋的爱护等。

让我感到激动的是,以上的发现都来自于孩子们,可见他们真的已经慢慢学会了读书,学会了读懂一篇课文,这次的笑不仅在学生,更在我的心中。

当下课的铃声响起时,孩子们不禁感叹道:“这节课怎么这么快呀?”是啊,快乐总能把时间缩短,让我们意犹未尽。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案例 篇四

一、说教材:

《一次成功的实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二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语言。,不长的篇幅却用了11个小节,对话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小女孩的崇高品质。

本组课文以“怎样表达爱”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对他人的关爱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本组的其他三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不同形式的对他人的关爱,本课则刻画了在面临危险时小女孩的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和先人后己。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是新课标对三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根据这些相关要求、教材内容特点,并结合学情,安排了两课时的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掌握字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文内容讲解)并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生字,会写“育、瓶”等13个生字,会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理解“如实、不假思索”这两个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生活在被关爱、被宠爱的环境中,缺乏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如何与人合作的能力是学生中间普遍存在的问题。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正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过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教学的重点。

此外,在教学时,单纯强调女孩的道德是不够的,对困境中的冷静与协作也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这也更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说教法及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引领学生触摸文本、走进文本,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因此,在学法上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对小女孩和教育家对话的品析来体会小女孩先人后己的崇高品质,“以读促情、以读感悟”。

根据学情和本篇课文的特点,我采用了“品读、品析”的教学方法。本课教学主要立足于语言文字,通过实验的准备、经过、成功的原因三方面的学习,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感受实验的经过,体会小女孩临危不乱、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

三、说教学过程:

(一)合理导入,揭示课题

1、合理的新课导入能奠定一堂课的基调,使教学过程顺利展开。因为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对实验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我就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有关实验的课文,题目是《一次成功的实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导入课文: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很好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

这个环节包括初读课文、认识词语、检查汇报这三个部分的学习。本课内容简单,要求会读的生字少,所以在教学中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在初读课文之后,认读生字新词,鉴于要求会写13个生字,字形都较为复杂,我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个部件的比例,例如“瓶、绳、险、顺、堵” 都是左右结构,但两部分占的比例并不一致,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清楚字形后再书写。鉴于三年级对词语的掌握程度,要求能说出“成功、危险、顺利”这三个词语的反义词,“思索、激动、获得”这三个词语的近义词。

(三)课文解析,走进实验

本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读大体理解课文内容。我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1、朗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课文可以分为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实验的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

2、内容解析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即实验成功原因的分析。

(1)实验准备与经过略讲,引导学生用“先……再……接着……然后……最后……”来串联教育家的准备工作。

(2)实验成功的原因详讲,主要是对重点语句的朗读、品析

课文中有多处对话描写(出示课件),特别是教育家与小女孩的对话,如:

“你刚才跟他俩说了什么?”(教育家看见实验成功,既感到高兴又感到疑惑,两种语气。)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听见女孩的答案,感到吃惊和高兴,这里应该更多的 是探询的语气。)

“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女孩的回答应该是响亮而平静的,语速应该稍快。)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例如, “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经过思考,脱口而出的,让学生想象女孩说话时的神态,并体会她的思想品质。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样的意识已经扎根于女孩的心中,变成了她理所当然的行为,课文的感人之处也在于此。借助画面的具体形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母爱的真挚、深沉与无私。并通过指名读、小组读和齐读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句子蕴含的丰富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紧紧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对他人的关爱展开教学过程。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并且注重以生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真正达到“以读促情、以读感悟”。

3、读写结合,感悟主题

实验成功了,小女生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我们,那你们想对这位小女孩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这里通过小练笔来训练学生的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并感悟小女孩先人后己的崇高品质。

(四)结课

小女孩面对危险的沉着冷静与先人后己的崇高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同时在遭遇困境时我们也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希望同学们都能深刻体会并学以致用。最后,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个句子。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能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灵魂。因此,我根据课文三个部分内容的划分: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实验成功的原因,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

实验的准备:先……再……接着……然后……最后……

实验的经过:注水 →危险 →小女孩的策略 →顺利提出

实验成功的原因:小女孩的先人后己  +  团结协作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案例 篇五

课文的题目是《一次成功的实验》,课文内容很简单,通过阅读就能够理解这次实验是怎样成功的。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就是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次成功的实验,我们从小女孩身上学到了什么;今后在生活中我们怎样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实验成功的原因:小女孩懂得谦让。在关键时候,先让同伴出去,自己最后走。

小女孩反应迅速,十分聪明。通过她做这次成功的实验,我们知道她平时就是一个懂得谦让的孩子,所以才能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成功地完成这次实验。

生活中我们也要养成“礼让”的好习惯,尊重他人,学会谦让。

课文内容分析

课文主要讲了一位科学家来到一所小学,请校长找来三个小学生,让他们做个小游戏的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以此做为开头。

第二自然段至第十自然段讲了做游戏(实验)的经过。第二自然段写了科学家拿出实验用的器具:一个瓶子和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让三个孩子拿着绳子的一头,先后把铅锤放到瓶子里。第三自然段写了实验的方法。瓶子代表一口井,小铅锤代表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第四自然段写了一个女孩低声和同伴商量,并说自己要最后一个出来。第五自然段讲了三个学生顺利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第六自然段至第十自然段写了教育家与小女孩的对话。教育家很好奇地问小女孩刚才说了什么?并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从中我们看到了小女孩身上的优秀品质,有了危险,她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谦让别人。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教育家对这次成功的实验的肯定。从他激动地抱起小女孩和对校长说的话中,我们知道他十分喜欢这个小女孩,并对这次试验的成功感到十分高兴。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2vwryr.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