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儒家思想新版多篇

儒家思想新版多篇

儒家思想新版多篇

儒家人本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联系 篇一

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思想,最早是在西方的人际关系学派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人本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将对人的管理放在第一位。企业管理从对象上来分,分为人、物和信息三要素。企业的盈利目标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进而支配物质资源来实现的。从这个角度看,企业必然应该以人为本,来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现代人本管理把研究人的需求欲望作为出发点,通过满足人的需求来激励员工,使其充分实现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孔子看来的管理就是掌握人心的过程。后人常把孔子的仁学思想称为忠恕之道。“忠”就是充分扩充自己仁爱之心的过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恕”就是指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发扬内心固有的“仁心”,实行“仁政”,统治者以德服人才能使民众心悦诚服。

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建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创立了“道之以德”的管理手段,确立了富民安民的管理目标,与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思想不谋而合,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管理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拓展: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篇二

1.1“以人为本”是儒家思想的基础

儒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在宇宙中处于中心的、特殊的地位,人是宇宙中最宝贵的存在,人惟万物之灵,在天、地、人三者之中,人是中心,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得为人,是一乐也” ,充分肯定了人存在于现实世界的意义。

儒家认为人之所以在宇宙中处于中心地位并与万物有着根本区别,在于有仁义礼智信之道德。《礼记礼运》中说:“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人高于宇宙万物,是宇宙中最宝贵的社会存在,开启了中华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

1.2“仁爱”是儒家思想核心价值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这里的“仁爱”指“仁者爱人”之“仁爱”,而非其它抽象的爱。孔子解释仁的基本涵义时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就是子女要尊敬、顺从父母、长辈,弟对兄要恭顺,而父母对子女则必须慈爱,兄对弟要友善和爱护。认为“孝”、“悌”是“仁”的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仁者爱人”和“仁者无不爱”的观点,即要用对待家庭成员间的友善态度来对待一切人,要有友善、宽容、助人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仁爱”。

1.3道德教育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十分重视教育,并且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孔子提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汛爱众,而亲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孝顺父母,敬爱师长,做事谨慎小心,讲究信用,广泛爱护大众,亲近有仁德之人。在这样做了以后,若还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孔子认为对人要用道德加以教化,要导之以德,使人具有孝悌、忠恕、诚信、刚毅、勇敢、自强、进取、勤劳、节俭、谦逊等品德,强调“据於德,依於仁”,着重培养人的高尚道德和仁爱之心,使其学会怎样做人,进而成为“仁人”。

在今天,我们把道德教育列入德育大纲,理所当然的是我们学校教育的目的,借鉴儒家道德教育,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非常重要。

人本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举例 篇三

(一)以人为本——海底捞的制胜法宝

去过海底捞的顾客都会不由得赞叹其周到、贴心的服务,他们的火锅味道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单凭服务这一点,也只能让很多企业望尘莫及了。海底捞火锅的成功离不开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不论是对顾客还是对员工,其管理者都切实做到了以人为本这一点。

“顾客就是上帝”,海底捞始终信奉着这样的信念,在实际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确实做到了。从排队等位到进餐直至离开,都享受着其贴心的服务,甚至有很多顾客觉得比在家里吃饭还要惬意。在排队等候时,海底捞为大家准备了美甲、擦鞋等服务,提供各种饮料和小食品享用,还可以跟朋友在等位的时候一起下下棋、做做小游戏,使等候时间不再枯燥,不再让人反感;在顾客进餐的时候,海底捞的员工总会面带微笑热情服务,为客人提供热湿毛巾,为长发女顾客提供发箍,为带手机的朋友提供防水小袋子,他们的嘴上经常带着“您好,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您好,请问您需要加汤汁吗”等等一系列客气周到的问候,这些都使到店顾客感受到温暖和舒适。

很多人不解,海底捞的员工何以做到如此的亲切、勤快,对待每一位顾客就像服务自己的亲人一样呢?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公司的员工福利。海底捞公司不仅以顾客为本,还十分注重员工的激励。海底捞的员工基本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人的稳定性较低,海底捞为了留住员工并且让员工踏实留在海底捞工作,特别为员工的子女提供受教育津贴,并为留守在家乡的父母提供生活补助。没有了后顾之忧,员工们才更愿意用诚信服务,才会带来如此优质的服务。另外,海底捞还鼓励员工入股,将个人的利益与公司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员工就像在经营自己的公司一样,当然就会更加尽心尽力。海底捞时刻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行事,这是它有今天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制胜法宝。

(二)以人为本——玫琳凯的“P”、“L”理念

在企业的管理中,“P”代表盈(Profit)、“L”代表亏(Loss)但是在美国著名的化妆品公司玫琳凯的经营管理中,“P”代表人(People)、“L”代表爱(Love)。他们提出:“我们是重视人才的公司”。

其创始人玫琳凯提出了“开门原则”,她的办公室的门始终面向所有的员工敞开着,随时欢迎大家提出利于公司发展的宝贵意见,她主要人与人之间要经常进行交流,这体现了该公司对于人的重视。当员工过生日的时候,还可以享受一份精致的免费晚餐。另外,玫琳凯公司还有一个传统,就是“秘书周”,在这一周中,所有的秘书都会获得一束鲜花和一个咖啡杯,礼轻情意重,这足以体现公司对员工的关怀。玫琳凯公司取得的成绩与其人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和谐的团队氛围是密切相关的。

(三)以人为本——海尔创新管理的核心

《首席执行官》是以海尔企业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原型创作的电影,影片为大家讲述了海尔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工厂如何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的故事,它是中国企业界的一个奇迹。“以人为本”是海尔优秀企业文化的灵魂。张睿敏始终信奉这样的一句话:“上下同欲者胜”,当员工的利益诉求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达到一致的时候,才能赢得企业经营的胜利。

海尔在管理员工时,讲求“三心”。首先,解决疾苦要热心。海尔公司组织了自救自助形式的救援队,员工人手一册《排忧解难本》,当员工遇到困难的危险时,救援队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其次,批评错误要诚心。在每个月的中层干部考评会上,实行红黄牌制度,对变现优异者进行表扬,对犯错误的干部进行诚心批评和指正,为其改正错误引导正确的方向。最后,做思想工作要知心。了解员工心里想什么,企业才知道自己可以怎样做以满足员工的需求而使其更好地为企服务。海尔对员工的知心体现在很多日常的工作制度中。

海尔的“三心”管理方式以及《排忧解难本》的施行充分体现了其“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儒家文化的典型体现。

儒家思想的教育意义 篇四

孔子不仅是伟大政治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门下弟子三千,他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多闻阙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下面选取三方面来谈儒家文化对后世的教育意义。

1、“有教无类”。孔子第一个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孔子的学生都可不必顾虑家世出身。有志于学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知识,从而为君主服务。我们可从《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略窥孔子的社会理想以及他平素如何教诲弟子。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很多家境贫寒但学问富足的弟子。

2、因材施教。古人云“性相近,习相远”,孔子做到了对每个学生的个人、家庭情况都有所了解,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施以不同教育,子曰:“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师也过,商也不及”、“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孔子能做到对三千弟子的情况熟悉了解并施以教育,实在令后人钦佩。

3、启发式教学。在我国教育史上孔子首次提出启发式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从《论语》中可见,他对学生谦恭和善,善于由浅及深地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易于明理,受益匪浅。

儒家思想的内容 篇五

儒家思想十分丰富。就个体讲,有仁、义、礼、智、圣(信)、恕、忠、孝、悌等思想。比照元素论,古人开出过三德、五行、六德等德目。孔孟讲的是“圣”端;董仲舒改为“信”端。

仁: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陈志岁《载敬堂集》)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谊)者,人所宜也。段玉裁注《说文·言部》曰:‘谊、义,古今字,周时作谊,汉时作义,皆今之仁义字也。’义有君子义与小人义,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是也。”(陈志岁《载敬堂集·民说》)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3]。

此外还有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理学家朱熹提倡父权绝对化。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儒家对中国科技以及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巨大。据《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175项是中国人发明的。正是这些重大的发明(包括发现),使中国的农耕、纺织、冶金、手工制造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儒家也留下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科学著作如《考工记》、《天工开物》等等。中国在明末之前一直能保持世界一流水平,这些都和因动漫小说而名声大噪的墨家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不要一提到中国古代第一印象就是想当然的科技落后、八国联军或是动漫中异常火爆而现实中早已秦汉绝迹的墨家,这不符合历史史实。

将儒家人本思想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 篇六

现代企业管理中在人这种重要资源的整合和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人相对于物质资源来讲更具灵活性和复杂性。将儒家人本思想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将有助于解决员工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助于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在人才流动率较高的劳动力市场大背景下,员工的忠诚度对于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至关重要。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对企业绝对的忠诚,但是他们大多忽略了这样的一个前提:企业管理者是否对员工同样忠诚?如果企业不爱员工,不知道珍惜人才,不懂得以人为本,又怎么会换来员工的忠诚呢?由此看来“宽则得众”的思想,就十分有必要被提及到公司的管理之中。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自己想要立身、立业、发展,就要帮助他们发展、进步,推己及人;孟子也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善心善行对待员工,才能赢得员工的赞许与忠诚。“宽则得众”的思想将帮助企业管理者解决员工忠诚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有利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孟子提出“以德服人”的主张,“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孟子尽心上》),集中表达了他情感投资的精神鼓励思想。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看,这句话包含着现代弹性管理、个性管理的思想。一是要帮助员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二是确保在工作任务万层的前提下给予员工更大的自主安排工作的主动权,这样才能是员工“虽劳不怨”。

“得人心者得天下”,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个道理。在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中也是如此,满足员工工作中的情感诉求,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面对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水平。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管理好人,以人为本对一个企业的重要作用。只追逐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而不顾及员工个人的利益实现,只会使整个企业人心涣散,终将面临倒闭和破产的结局。只有将员工的个人利益和需求的实现考虑到企业的利益目标之后,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这样更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5zy118.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