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语文文学常识精品多篇

语文文学常识精品多篇

语文文学常识精品多篇

看《人民的名义》,思“哪些书画值得收藏投资”! 篇一

易从字画官网

看《人民的名义》,思“哪些书画值得收藏投资”! 《人民的名义》一播出,可谓还是吸粉无数,在全民关注达康书记的表情包、花式点钞以及谁是幕后大BOSS之时,艺术圈的小伙伴们却用另类的“艺术”眼光来看这部热播剧。 侯局长家、达康书记办公室、市公安局会议室、最高检-领导办公室、省委书记沙瑞金家、公安局局长赵东来办公室等等,可谓是处处都有着中国书画身影。那中国书画在现如今扮演着什么角色?哪些书画值得收藏投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一看吧!

哪些书画值得收藏投资?——当代名家蒋伟

蒋伟,1958年出生于河南睢县,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中国著名烙画作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原书画院专业画家,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毛体书法协会会员,商丘市老干部书画院会员,中国淮海战役研究会会员。 【绘画风格】蒋伟的画,以虚写实,以意运笔,于无画处求画境,在神似中求形似,正是切合了中国水墨的美学原则。蒋伟强调绘画视觉张力所产生新的审美观价值取向,同时更强调其绘画表现的原创性。

【代表作品】

易从字画官网

沙发背景墙装饰画 蒋伟聚宝盆作品《鸿运当头》作品来源:易从网

“山环水抱有情”,可谓是聚宝盆山水画最为恰当的描述,“山水环抱,藏风聚气”的风水元素有机融入,左右两旁的树木,左为招财树,右为档灾树,山有靠山,水为财运,是旺财旺运字画的代表作品。

国画长城 蒋伟国画山水作品《长城雄风》作品来源:易从网

“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闻名中外的八达岭长城,它是世界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工程之一。王宁先生笔下的长城,观之如身临长城脚下,感受到长城庄严的气势,令人震撼。无论收藏,还是装饰,长城图无疑是佳选。

哪些书画值得收藏投资?——当代名家王宁

王宁,男,1965年生于山东龙口,中国职业书画家,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职业书画家,一级美术师,北京长城书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山水创研室副主任,中国艺术家联合总会展览部主任,张贤国画工作室画家。

【绘画风格】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是王宁老师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

【代表作品】

易从字画官网

长城雄风 王宁最新力作山水画作品《长城万里图》作品来源:易从网

长城取象中国巨龙,龙脉绵延千里,像一条巨龙在腾飞,寓意深刻,象征着更加稳固的靠山和源源不断的人才汇入。长城图极为适合装饰在座位后边,能够形象峦头学说,风水暗示,有靠山可依,可藏风聚气,可增加贵人、领导和长辈的帮助。事业运势不好职场白领,可以试试挂一幅长城图。

泰山日出 王宁风水靠山图作品《旭日东升》作品来源:易从网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从古至今,泰山奇景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更是书画家笔下常见的题材之一。王宁先生的这幅《旭日东升》,件泰山之巅的奇景描绘的生动逼真,红日徐徐升起,千里云漂,环绕在泰山之巅,更凸显了泰山之奇景。泰山图是很好的靠山图,是家居客厅、书房、办公室装饰的首选。

哪些书画值得收藏投资?——当代名家林德坤

林德坤,男 ,1969年12月生河南省郑州市人,中国国家画院阮荣春工作室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郑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金丝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名家联合总会会员、钟繇书画院院务委员。

【绘画风格】传承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笔墨精神,以中国传统绘画为根基,结合自身深厚的西画基础,吸古今大家之精华,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着重写生取景,每离丘壑而倡笔墨,舍境界而崇气韵。

【代表作品】

易从字画官网

林德坤最新力作手绘原创山水画作品《畅若天游》作品来源:易从网

群峰起伏,云烟出没,远水、遥山,约略点染,水墨交融。山中村居错落,丛树苍茫朦胧,一任自然,疏密有致。远处江河之上,一艘艘帆船漂流而上,有一帆风顺之意,近处,顽石之上,古树苍劲,展现了生命力的顽强,是书画的收藏的佳选。

名家藏品 林德坤手绘原创作品《溪山行旅图》作品来源:易从网

《溪山行旅图》之中,轻淡如在烟雾里,显得缥缈幽清,其山取盘桓向上高远之势,其水造平静冷凝之态,其树画深郁寒峭之意。林德坤先生的山水画,以独特的意境,独到笔墨著称,极具有投资收藏价值,亦是书房、办公室、会议室等装饰的首选! 书画从来许自知,修云泼墨意迟迟。描头画脚增多少,花样人传花样诗。当代名家用其精湛的画艺,将我们带入风景宜人的山水之中,山之秀丽,水透清音,堪称山水画之精品,蒋伟、王宁、林德坤山水画作品升值强劲,是个人收藏、企业收藏的精选佳作! "让字画艺术走进千家万户”是易从网的宗旨,易从网签约当代数百名实力名家,从画家到您手中无任何二手加价,保证您的收藏利益,终身保真,让你收藏无忧,货到付款,让您买得放心,易从网是国内专业的网上字画交易平台,签约数百名当代书画家名家,并

易从字画官网

支持七天无理由退换,诚心诚意服务大众,深受书法字画收藏爱好者的信赖。同时易从网还可以为有需求的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与唯一化的书画精品,带给您心灵的满足。

【字画:升值的艺术品】

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高科技的广泛使用,历史性收藏品,字画未来充满潜力,文人墨客笔下的山水书画,带给人更多的视觉享受,时而苍劲有力,时而温文儒雅,赏一幅画,品一幅字,从拍卖会的成交量看,往往字画更占优势。

从中不难看出,未来艺术品的收藏价值会越来越受到更多收藏家、艺术家的青睐,字画升值潜力也逐渐增加,可以说,字画是集收藏、装饰、投资、送礼的多重功能的升值艺术品。

【易从网】,一家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书画文化,引领当代书画艺术品运用于装饰、送礼、收藏的专业字画商城。“让艺术走近大众,走进寻常百姓家”是我们的使命和追求。现在免费注册即可加入会员,尊享三重豪礼,了解更多会员专属优惠,请联系我们!

由《舌尖上的中国》看中国的纪录片发展 篇二

由《舌尖上的中国》看中国的纪录片发展

在大众的翘首期盼中,《舌尖上的中国2》(以下简称《舌尖2》)终于定档2014年4月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据悉,《舌尖上的中国2》将延续第一季的叙事风格,在拍摄制作上则比第一季更加精致大气,美食范围也更广泛。整部纪录片共7集,每集50分钟,分别从时节、脚步、心传、家常、秘境、相逢、三餐7个角度来讲述中国美食故事。对于这部承载太多期盼的纪录片,总导演陈晓卿向媒体介绍到:“《舌尖2》就像好莱坞的模式,有的是家庭伦理片,有的是公路片,有的是黑帮片,剪辑特别精细,非常有利于在国际上销售。”他还不无风趣地说,“我们的单位时间信息量非常密集,1集1500个镜头,快赶上《爸爸去哪儿》了。”

2012年5月,《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一套播出,瞬间在全国范围内获得热烈反响,为中国人献上了精神盛宴。它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让人们了解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可谓中国本土纪录片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它的成功也让我们开始思考中国纪录片的发展道路。

一、《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之处

(一)主题易引起共鸣,有文化的追寻

《舌尖上的中国》在初次播出时收视率便超过了同期的电视剧,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它选择了国人共同关注的主题——美食,但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美食,更是美食背后的中国饮食文化,是带给人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对《舌尖》的喜爱原因的调查显示,35.64%的人选择了“蕴含中国美食博大文化”,21.17%的人选择“展现浓浓感人的思乡情”,只有19.53%的人选择“拥有事物绝美视觉享受”。

《舌尖》的导演陈晓卿说:“做纪录片,文化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光讲吃,不就跟美食栏目一样了?这个片子是带着对美食的敬意来做的,希望观众能从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品读到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看到生活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会在此片中看到自己熟悉的家乡美食与家乡生活,唤醒对于家乡的认同感,同时也就理解了他人同样的对于家乡的思念,无形之中增强了人们对于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感,会发自内心地钦佩千百年来人们生活的智慧,从食物中体味到中华民族的信仰。

(二)选取典型事例,以小见大

以往的人文类型纪录片大多是对主题本身进行直接的讲解,引用历史故事,表现方式较为局限乏味,而《舌尖》却对主题的描述视角进行了改变。“在片中,创作者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小处入手,讲究叙事情节化,同时没有完全依赖现实的素材,没有被现实淹没,而是尽量用理念去理解和表达现实,追求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和谐统一。”这部纪录片的展现方式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直接叙述,而是更关注个体化的人,将每种美食都赋予一个有人、有物、有场景的故事,使纪录片更具有人情味,也使人们在领略美食的同时,感受到中国勤劳朴实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

(三)核心是真实

“真实,是纪录片的属性,是纪录片存在的基础。”《舌尖》的故事都是导演带领团队深入到当地发掘出来的,无论是打开蒸笼时冒出的层层热气,淘米时沙沙的声响,孩子吃到美食时脸上露出的发自内心的笑容,还是简朴安宁美丽的村庄生活„„一个个真实的任务、场景,令人垂涎的天然美味,如道家常。拍摄真实的人,真实的事物,真实的历史,真实的故事,没有过多的花哨修饰,没有过多的大场面,真诚而温暖,使纪录片具有了生活的温情。真实的场景同样也让观众想起了自己家乡的故事,勾起了人们浓浓的思乡之情。网友“晓县”说:“《舌尖上的中国》最让我感动的不是多种的美食,而是其中一个个真诚的消融,毫无造作,不是演员镜头前的虚假,不是寒暄的可以微笑,那样子的微笑一下子就令我泪流满面。”

(四)高标准,高技术 之前国家对于纪录片并没有特别重视,纪录片在中国电视也一直处于尴尬的边缘地带,而且设备成本非常高,这一切使我国的纪录片发展迟缓。但央视纪录片频道成立以后,在国际传播的大语境下,资源和投入大为拓展,高清拍摄设备价格也日趋平民化,也打破了设备的高门槛。《舌尖》的制作团队就使用了全画幅小型手持式摄像机索尼F3,这种相机比大机器用起来更为灵便,能更好地满足现场跟拍,而且超微距拍摄、宽容度、感光度等均为上乘。除了索尼F3高清摄像机的运用,被摄影爱好者称为“无敌兔”的佳能5D2单反相机也见证了《舌尖》的成功。令贵州卫视《纪录贵州》纪录片导演胡柏炜印象深刻的是《舌尖》拍摄食物时70%以上的镜头是特写镜头,光圈很大,主体突出,背景很浅。他认为利用佳能5D2这样的高清单反相机来拍摄纪录片体现出该片拍摄团队的前卫创造力。

此外,《舌尖》的总导演任长箴也坦言这部纪录片以BBC为榜样,愉快地承认了自己对BBC的模仿,“因为人家先进。我并不觉得我可耻,我大力觉得自己模仿BBC,你们能看出来说明我模仿得到位”。

(五)整合营销

《舌尖》的火爆离不开整个制作团队对其进行的精心的包装与整合营销。首先他们选择了新颖的名字,能够立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其次是拥有央视这个最好的播出平台,且播出它的栏目《魅力纪录》长期以来也积累了不少的观众群,而且避开了竞争激烈的黄金时段,保证了它的收视率。再者,在播出的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持续不断的讨论,一家微博营销公司宣传总监陈先生向记者分析道,制片人陈晓卿在新浪微博的粉丝数超过16万,其中更有许多名人粉丝,经过口口相传,一条节目预告的转发率和评论率就相当可观。配合纪录片每天一集,每集一个主题的讨论,更是形成了持续效应。《舌尖》首轮播出后同名书籍与DVD迅速出版,持续了这份美食文化热。

二、中外纪录片的比较

(一)市场化程度比较

美国代表典型的纪录片商业化运营模式,Discovery频道自开播以来便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它明确地确定了自己的受众群,即使那种受过良好教育,有求知欲望,有社会影响力和一定消费能力的观众。这个定位使它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坚守节目内容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底蕴,Discovery同时也进行多渠道的品牌营销,2012年探索传播集团开创了市场神话,扩展到全世界21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8亿累积订户和140多个电视频道。与美国成熟的市场导向的纪录片产业相比,中国的纪录片在国内市场尚且偏向小众,更不要说向全世界普及了。

(二)纪录片质量比较

英国、日本代表的是公共体制支持的纪录片产业,尤其英国对公共服务原则的信奉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促进一直以来都凌驾在“自由市场”之上。他们的广播传统更倾向于展示文化遗产、构建民族身份以及社会责任与底层关怀,更允许社会批判性的纪录片出现在电视上,纪录片本身的社会文化价值非常高,而中国的纪录片,除了《故宫》和《舌尖上的中国》之外,并没有太出彩的展示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优秀纪录片,对于中国传统价值的挖掘利用程度较浅。

除此之外,英美纪录片大都是高投入,拥有先进的设备与团队,据统计,Discovery每部纪录片的片比(实播片和实拍片的比例)一般为1:75,每部系列片平均成本均超过100万美元。且欧美纪录片目前已全部实现了高清播出,而中国除了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有良好平台支持之外,地方电视台对于纪录片的制作还无法进行大手笔的投资,限制了设备与技术的更新换代。

(三)产业链的比较

国外的电影和电视纪录片经过许多年的运作,已经走上相当成熟的发展道路。他们有清晰的纪录片产业政策,产业已形成规模,投入与产量已非常高,且投资渠道多样,有完善的监管环境,完善的销售网络,纪录片受众成型。比如Discovery的纪录片节目运作特点是大制作和高投入,有着一套非常成熟和稳定的流程。选题注重事前调研,表现重注采用讲故事手法,运作注重以制片人为中心制,节目制作注重精品意识,投资当然也注重大投入和精准投入。BBC的纪录片在市场运作上也非常成熟。由于BBC是公营的广播电视机构,不能引入广告和节目赞助费,所以电视执照费和政府补贴就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另外,对外出售电视纪录片播放版权,也是BBC的重要收入渠道。

而在大环境上看来,中国纪录片既缺少政府专项公益基金的支持,社会融资空间也非常有限。我国的纪录片缺乏品牌意识,往往是为播出而制作,具有品牌战略眼光的制作机构数量较少。纪录片产业链尚不完善,产业链链条较短、资源整合程度较低,产业链开发不够,甚至部分产业链呈现缺失状态。

Discovery亚太电视网家族频道

三、国内外经验对于中国今后纪录片发展的启示

(一)健全市场营销体系,完善产业链

一直以来中国纪录片都比较走小众路线,受众较少。所以应该首先向Discovery学习,进行专业深入的市场调查,确定自己特定的受众群体,同时积极宣传纪录片,使其更加平民化,发掘中国的市场优势,让纪录片迈入公共时代。政府应该支持建立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链,积极组织社会招标,扩大纪录片制作平台,积极与国外电视台或地方电视台进行联合摄制,面向世界,积极扩展海外市场,主动将自己的优秀纪录片向国外推广,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并建立一整套市场运作的成熟规则。

(二)使传播平台正规化、多样化

2011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播出,意味着中国国家媒体第一次有了全球覆盖的24小时全天候排播免费专业的纪录片频道,这对于国产纪录片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播出平台。中国应该大力发展一个到两个这样的品牌纪录频道,向国内和世界推广。

在传统媒体发力的同时,也应该开发新媒体。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做了一个关于“纪录片观看渠道”的网上调查结果:网络70%、电视56%、音像出版物24%„„可见以视频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来对传统媒体冲击很大,视频网络凭借高效性、互动性、时效性、自主性等优势可以一心大批社会中坚力量。因此应该有相关政策支持视频网站购买甚至自主制作纪录片,为中国纪录片市场注入活力。

(三)提高纪录片质量

技术层面来说,随着产业资金来源已从单一的电视台、政府投资走向更加开放的资本市场,政策、产业、环境的利好信息吸引着资本进入,制作方有了更多的资本去购买高端的设备,学习先进的技术,但产业还是需要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更多的与国外先进技术人才交流的机会,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行纪录片的拍摄尝试,打破其高门槛的限制。

同时,中国纪录片更应该重视作品内涵的提升。纪录片制作人员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和人文情怀,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新时代中国的元素相结合,承载民族文化,体现出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独特味道,用世界的方式看中国,用中国的内心说故事。

(四)建立良好的监督环境,保护知识产权

国家扶持建立行业协会进行行业监督,保证纪录片的制作质量。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于纪录片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规范节目版权,既维护他人权益,又保护自身权益。作品中素材、资料、道具、音乐的使用、受访人的权益都应该清晰准确。只有在前期完善了作品版权,在后期市场化运作中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样也才能在将作品推向世界时获得稳定的版权收益。

盘点中国十大名人,这7部书帮你深入了解他们 篇三

盘点中国十大名人,这7部书帮你深入了解他们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涌现了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有拥有博大精深的智慧,有的是一代帝王、有的是杰出的文学家,他们都曾对用自己的智慧推荐历史文明的进程,是值得敬佩的。下面小编就来盘点一下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值得我们敬佩的十大历史名人。

一、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物,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他的弟子多达三千人,能人志士有72,很多都是各国高官栋梁。

二、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即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皇帝,也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22岁时登基亲理朝政,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国等六国,统一了中原,万里长城就是秦始皇在位的时候开始建立的,虽然劳民伤财,但对后世来说也有重要意义。

三、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把以前四分五裂的蒙族部落统一起来了,他征战天下,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扩几乎整个东亚。他是一个非常有智慧和谋略的领导者。

四、毛泽东 毛泽东把一个支离破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改革为一个新兴的、基本统一的、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共和国,他是带领中国人走向光明的领袖人物,在他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日子越过越好。

五、孟子 孟子被称为“亚圣”,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六、隋文帝 隋文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的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使隋代获得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为我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七、老子 老子又名老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生活在春秋时期,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八、岳飞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曾多次参与平乱,他在文学上也很有建树,《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古今流传。

九、祖冲之 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领域,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祖冲之还创制了《大明历》,他精通音律,擅长下棋,是个全能人才。

十、蔡伦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历史名人的事迹不能忘,多看这几部书,可以让你更好的了解这些历史名人。

四书五经 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

¥98.00 天猫

购买 赞 1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

中国皇帝全传 秦始皇传

¥19.80 天猫

购买 赞 踩

这部书汇集了50多个朝代300多位皇帝的传记,上起秦始皇,下至清朝末代皇帝。是一部中国皇帝百科全书,可以帮你了解各个皇帝。

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

¥25.90 天猫

购买 赞 踩

这是一部关于欧亚大陆游牧民族三千年历史的经典作品,讲述了成吉思汗及其黄金家族征服世界的疯狂历史,蒙古征战史贯穿全书,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历史画卷。

毛泽东传+周恩来传+邓小平传+蒋介石传

¥108.00 天猫

购买 1 踩

这一套书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它是一套全新视角观点犀利的书籍,从这套书中你会了解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政治名人是什么样子的,它生动还原了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客观公正权威。

道德经全集 正版全6册

¥98.00 天猫

购买 1 踩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

中国帝王全传

¥152.00 天猫

购买 赞 踩

这一套书主要讲述了中国历代帝王的故事,包括成吉思汗、康熙、雍正、乾隆、李世民、秦始皇、刘邦、刘秀、朱元璋、赵匡胤传全套书共十册,让你更了解帝王的生平事迹。

中国古典名著说岳全传

¥19.80 天猫

购买 1 踩

这部书有着厚重的历史演绎色彩,讲述了一代名将岳飞壮烈的抗金之路。书中对一些生僻字进行了注音,让你无障碍阅读,并且对一些难懂的字词进行了解释,更便于理解。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套正版

¥42.00 天猫

购买 1 踩

看《中华上下五千年》可以让你系统地了解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名人的故事,并且从中吸取知识和经验,扬长避短,更好地完善自我。

从《中国制造2025》看中国机械发展 篇四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由“中国制造2025”浅谈中国机械制造改革

学生姓名:Haze

学 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机自实验班

学 号:

中国﹒重庆 重庆大学

二〇一五年五月

摘要:80年代初中国的制造业是全面落后,随后的三十年里随着市场需求的激增和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全盘野蛮生长,这期间中国政府对制造业也是相当扶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的就业问题,可是随着发展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过去,然而中国制造与工业强国却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发展,必须转型升级,在这样的背景我们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本文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重点阐述了机械制造行业的改革。 关键词: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2025 机械制造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根基,,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因此,各国都把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可是中国的制造与其它工业强国的差距却是可怕的。

我们可以载人航天,却没有一个优秀的马桶盖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春节期间,日本的马桶盖火了。很多中国人不远千里跑到日本,就是为了捎几个马桶盖回来,看起来挺可笑,但却引起了人们对中国制造的诟病。但后来却证实,大多数在日本出售的马桶都是中国制造的。

有人在问,为什么我们已经可以载人航天、有了高科技战机,却不能生产一个让人们满意的马桶盖呢?这其实反映了中国制造的弱点和缺陷。获得技术,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再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整个过程需要技术转化和转移的畅通机制、成熟的人才市场、公平的市场环境、诚信的交易体系等等,而这些是当前中国制造业的短板。

因此,我们用着进口的装备,雇请外国技术专家和管理者,按照国外的标准生产产品,贴上跨国公司的标签,直接运到国外,这是中国制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最愿意也是最常见的方式,而随着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成本的迅速提高,这种发展方式已经走到尽头。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国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

目前“中国制造”处于两头受挤压:低端制造业,我们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竞争不过东南亚等国家;高端制造业,尽管发展很快,可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整体上看,我国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虽然我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行业和领域,像航天、高铁、核电等,但同时在某些领域还十分落后,比如还有完全依赖人工作业的小矿山、小作坊等。 那么如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制造2025”,打造“中国制造”的升级版?

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我就机械制造谈谈我们国家应该如何进行机械制造上的升级。

在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优化升级的道路上,我认为机电一体化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它将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的核心,是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结合的具体表现。

机电—体化技术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等特点。因此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代机械制造业也应该朝着信息化和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和管理柔性化、灵活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1.机械制造应信息化和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的急速发展,机械制造技术也必将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都可以异地或跨越国界进行。此外,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信息的交流、加强产品开发的合作和经营管理的学习,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所以机械制造业应该以信息为主导,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而不同于以往以物质和能量为主导,借助于信息的力量生产出价值。 2.机械制造应自动化和智能化

目前我国关于自动化的研究较多,在机械制造业中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单元技术、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代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智能化是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早已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然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类不满足于此,如今我们还要从繁琐的计算、分析等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精力从事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智能化促进柔性化的发展,它使生产系统具有更完善的判断与适应能力。 3.机械制造应该在山寨中创新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以前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在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高科技和垄断行业暴利的情况下,曾一度采用山寨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客观上形成了对国外暴利行业的自发反抗。这种反抗为中华民族自主品牌行业崛起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可是山寨虽然能一时解决我们的内需,却改变不了我们中国制造业缺乏创新的局面,在这个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结合时代我们应该在山寨中创新,在创新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增强自身竞争力的过程中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的生命力与活力,从而以价低、质强的优势打入国际市场。

目前中国的制造与外国的差距是全方位的,无法在时间内逾越,所以在“中国制造2025”这个条件下,中国应该以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加快完成制造业向中高端的跃升。因此不管是我们中国的机械制造业,还是其他制造行业,我觉得都需要一次类似互联网革命一样的颠覆思维的革命,全方位的普及各行各业,抛弃以往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人才培养,深化互联网与制造业相结合,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在保证产品品质的情况下缩短社会劳动时间,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如此中国制造才能有彻底的改变,否则我们处在国际产业链下游的地位始终难以有很大改变。 对于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心得与体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老师您上课非常生动,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而且老师您的思维更是睿智敏捷,用通俗又深刻的话语为我们介绍这“经济”这一抽象复杂的概念,引导我们对国家经济政策进行分析和把握,这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大学教师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您无穷的讲演魅力所陶醉。

其次,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里,老师您曾说过说:“小学我会九九乘法表,中学我会元素周期表,而现在如果脱离手机我就是一文盲”,是的,您的说法足以验证这个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的庞杂,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该课程就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为了更好的把握住自己,必须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学习好《形势与政策》课,这样在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骆江峰,王灵玲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D]浙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敏孚机械系 ,2003 [2]李克强的王牌计划:中国制造2025[N]华西都市报、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 2015-03-11

周末看片 这7部有关于“中国制造”的纪录片值得收藏! 篇五

周末看片

这7部有关于“中国制造”的纪录片值得收藏!

《焦点视界》精选最值得推荐的7部有关于“中国制造”的纪录片:

《大国重器》首播时间:2013年11月 推荐指数:★★★★★

这是由中国工业报社和央视财经频道合作拍摄的我国第一部宣传装备制造业的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主要展现了自1983年7月12日国务院《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颁布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这部纪录片没有一味干巴巴的说教或是伟光正的弘扬,它将镜头对准了那些普通的产业工人、技术骨干,以及其他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通过记录下他们的故事,来反映出他们背后中国装备从无到有、进而一步步达到世界领先水准的艰辛历程。

它涵盖的领域有工程机械、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十余个之多,涉及到的全国领军企业有18家,分为“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等专题。

为什么要拍这部纪录片?“国之砝码”中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说过一句话:“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在这部纪录片中,“过去用进口-现在代替进口-未来超越进口”的例子有不少,无不彰显了中国在主攻高端制造、实现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成绩与亮点。

当然,虽然成绩突出,但中国制造现在仍远未达到完全领先世界的水平,可这并不妨碍我们观看这样一部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国家实力,充满了纯粹正能量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播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国重器”这四个字也一度成为社会热词,特别爱被新闻媒体所引用。时隔三年后,“大国重器”热度不减,为了进一步深度挖掘中国制造的典型经验,讲好中国工业企业的故事,《大国重器》(第二季)已经于2016年7月启动了拍摄工作,该片仍将由央视财经频道制作,中国工业报社提供支撑,共六集,预计将在2017年10月播出。

如果说第一部《大国重器》聚焦于大型装备制造业,那么第二季就已经拓宽到了整个制造业领域,聚焦智能制造,讲述“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中国制造对全球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展现中国近两年和未来一系列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工业尖端技术和项目的最新突破,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指尖上的传承》首播时间:2015年7月

推荐指数:★★★★★

这部全景展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由五洲传播中心制作,首播是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基本上完整地展示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神奇。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乃至智能化制造时代的来临,世代相传的中国传统工艺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却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汇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文化素养,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中国有1000 多个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部纪录片精选了其中的六种,分别是泥人张、紫砂、歙砚、玉雕、木雕和苏绣。整部纪录片采用了拍摄、情景再现和动画制作相结合的手法,强调紧凑、明快、生动、鲜活的影像节奏,凸显民族特性,把美的文化、美的技艺、美的作品,用镜头演绎的更为淋漓尽致大放异彩,着重展示了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展现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工艺的神奇魅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老而神秘的制作工艺,凸显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在全球化的今天,《指尖上的传承》给世界华人增添了若干文化身份的认同依据。香港著名作家李纯恩评论:“细细观赏,心驰神往,潜移默化,成一种精神,也是另类爱国教育。”澳门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梁晚年呼吁:“这股文化的春风,通过互联网分享过来,对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有很大的启示”。台湾主持人郑沛芳在网络分享的观后感是:“用纪录片的感染力来唤起人们对古老文化的那份尊重,那份骄傲,那份自信,感受到一个具有创造力的民族,召唤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回归。让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跨越中国制造》首播时间:2009 年8 月 推荐指数:★★★★☆

这是一部老片子,但却几乎可以说是电视纪录片关注中国制造之滥觞。2009 年,正值全球金融危机,在严峻形势的冲击下,中国制造业开始反省和思考,如何才能在国际制造业的新格局中跨越危机、抓住机遇,又如何才能够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发展。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专题部制作的这部片子,其实从2007年就开始拍摄了,虽然距今已经差不多十年,但是它所揭示的关于如何保持中国制造企业长久竞争力的内容,现在看来仍然是极具启发意义。这部纪录片以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企业的故事为载体,如东软、吉利、龙芯、比亚迪、中集、一汽等,分五集从竞争力、品牌、创新、国际化、升级中国制造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以及国家竞争优势的提升路径。并且该部纪录片还将中国的发展进程嵌入了全球经济格局,力图实现对中国制造的全球比较。 当前国家提倡创新,这部纪录片早已揭示了该如何创新:让创新开拓市场,让市场维系创新。在全球化时代,关于创新的思维逻辑应该是“以我为主,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在这一集中,姜汝祥的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因为这段话描述的问题直到今天变得愈发亟待解决:“创新的本质是绝对垄断利润,就这么简单。我们专门研究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技术创新拿到好处的比例,我们会发现一个美国企业在技术上的投入和它的收入之间的比例是最高的。

而俄罗斯大家都知道它的技术水平是很高的,但是为什么你会发现它的技术水平虽然很高,但是它没什么好车,这其实是蛮奇怪的,它能把宇宙飞船做得那么高,但是你在苏联找不到好车,道理特别简单,就是因为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候,缺乏一个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它的企业本身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一旦企业不是主体,企业不能从技术中得到最大的好处,最后这个国家的技术实际上就没有用,虽然它技术很多。”《大国工匠》首播时间:2015 年5 月 推荐指数:★★★★☆

在2016 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但在这之前,人们已经开始关注中国工匠精神的传承。在2015年的劳动节,央视新闻频道推出了8集纪录片《大国工匠》,每一集介绍一个劳动者。 这些人虽然岗位不同,但有着一些共同点: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他们始终追求着各自技艺的极致,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国宝级”技工人才。比如制作宣纸30 年来一直保持成品率100%的周东红,比如同样保持打磨零件合格率100% 的中国大飞机C919 制造者胡双钱,比如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CRH380A 首席研磨师宁允展,比如全中国目前唯一能实现精密度达到“丝”级的深海载人潜水器钳工顾秋亮。

以前说到工匠,大家想到的多是瑞士控制误差不过毫秒的钟表匠、德国光拧螺丝就学好几个月的学徒工、还有日本的寿司之神煮饭仙人之类。但是可以说从这部纪录片开始,人们才突然意识到,原来在中国、在我们的周围,就有很多曾经被社会的浮躁所掩盖的工匠,他们创造的与其说是技术传奇,不如说是人生传奇和精神传奇。

这部纪录片选取的人物,毫无疑问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他们各自从事的职业,无不暗合着“大国”二字,有的体现了中国千年文明的积淀,更多的则是通过这些人物展现了他们背后代表的中国高端制造的强大实力,高铁、轮船、飞机、火箭、飞船、潜艇、大桥,无不彰显着中国的雄厚国力。 在这部纪录片播出之后,以这8 位传奇工匠为代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中国制造者,也开始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2016年11月29日,胡双钱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弘德讲坛,以“锲而不舍,匠心筑梦―― 航空‘手艺人’35 年无悔坚守”为题,与大学生交流互动,讲述了他“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的大飞机创业精神。胡双钱数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大飞机事业的精神感染着在场的学生。

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传承。《中国设计》首播时间:2016年3月 推荐指数:★★★★

产品附加值怎样提高?有句话叫做“设计产生价值”,但多年来所谓“设计”被很多人误解为仅仅是“画张图”,这部由央视纪录频道、五洲传播中心和法国国家电视集团联合摄制的3集纪录片《中国设计》,通过服装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三个领域的典型故事,向世界介绍中国创新力,展示了现代中国的崭新形象。

这里重点说说第三集。这集出现的分别是:从五平米办公位到五百强御用设计师的工业设计帝国洛可可创始人贾伟;将西方现代极致的感性主义与理性主义糅合的中式波西米亚设计师团队品物流形;建筑师里把产品设计得最让人脑洞大开的策展人李鼐含。这部纪录片最大的作用,不是让观众看到很多创意设计,而是让人们跟随着一位位设计师的创作过程,进而了解设计师的工作思维,即一件产品到底是基于什么被设计出来的。

片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设计师需要了解产品生产的所有环节。贾伟的洛可可,开发设计了一款利用磁力相连的模块化“巧克力”移动电源,创意理念很好,却在生产中遇到了磁力不足的难题,最终依靠对中国制造业的熟稔,贾伟终于在深圳找到了能够满足生产需求的厂家。

有时候,设计师的创意很好,但是无法受到市场的认可。这款移动电源在上市前,贾伟找来了很多年轻人一起试用,并亲自记录下体验者对于这块电源的意见。而品物流形的设计师,虽然有着很好的创意设计,但是为了贴近市场,与消费者形成共鸣,最终也要在自己的创意中做减法,既要让产品适合被量产,也要让消费者能够接受,这些都是工业设计的一部分。对工业设计来说,好设计的定义标准不单纯是创意和美学,最合适的设计才是好设计。

这部纪录片,虽然没有直接描绘中国制造,但不可否认的是,设计永远是制造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根本的环节之一,通过它,我们能对中国制造有更为全面的了解。《超级工程》Ⅰ、Ⅱ首播时间:2012年9月、2016年10月 推荐指数:★★★★

《超级工程》的制片人之一,就是那个拍摄了《舌尖上的中国》的陈晓卿。所谓的“超级工程”,就是国内那些重点尖端科技工程: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海上巨型风机和超级LNG船。该片前后摄制一年多,将镜头更多的对准了参与这些“超级工程”建设的普通人,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付出,使得这一部纪录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为拍摄此片,央视纪录频道历时一年,运用了航空摄影、水下摄影、特效摄影、动画合成、逐格、移轴等多种视觉表达方式,最终成片效果很棒。

时隔四年,原班团队又通过周密地调研和讨论,历时近10个月,走遍中国20多个省份和地区,打造出了《超级工程Ⅱ》。第二季内容主要聚焦这一时期中国交通领域的一些重大工程节点,从“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中国港”入手展现中国改革建设成就。

超大型交通运输工程正在改变着国家的运行效率,也彻底改变着每个人的出行方式。高速公路、桥梁、高铁和港口对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正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四个方面高度凝结了中国30多年来交通建设领域的重点和亮点,能够让人对中国制造、中国工程和中国交通的全面提升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虽然这两部纪录片不是纯正的中国制造题材,但在介绍这些“超级工程”时,不可避免的会在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中国制造内容,尤其是第一部。比如被誉为“世界造船界皇冠上的明珠”的LNG船,代表了造船界最高的技术标准和建造难度,片中展示中国的船厂采用分段建造的方式,要求每一个细节甚至是小到螺丝钉的尺寸都要精确无误,它预示着中国正在从一个造船大国真正变为一个造船强国。

还有世界上最大型的海上风力发电机SL5000,它的机舱上可以起降直升机,它的风轮高度超过40层楼,把它制造出来已经是一个奇迹。SL5000的各个部件在中国的不同省份生产,最后再运到上海洋山港附近的陆上安装基地进行组装。SL5000的主机架必须承受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叶片所产生的巨大扭力。而SL5000巨大的轴承将挑战轴承制造的最高难度,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只有3家工厂有能力接受这个挑战。《军工记忆》Ⅰ、Ⅱ首播时间:2013年1月、2014年6月 推荐指数:★★★★

这部纪录片所讲述的中国制造比较特殊,是离普通人可能显得遥远的军工产业。这是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的系列纪录片。

最早在2013年1月,《军工记忆》利用大量真实的史料,围绕水下长征、金戈铁马、豹啸长空、东风破晓等主题进行展开,受到广泛好评。第二年,新的一季将目光聚焦到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052型驱逐舰、歼-10战斗机和空警2000预警机等能够代表中国军工最高水准的武器装备上去。

虽然我们重点推荐这部纪录片的第一和第二季,但其实《军工记忆》后来还有名为“抗战风云”和“三线硝烟”的后续剧集,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找来一观。

这部纪录片在首次上映后,就获得了第19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奖。因为这些纪录片讲的都是尘封的往事,有些采访对象直到被采访前,家人都不知道他们曾经所做过的工作。摄制组历时十个月,行程数万里,先后赴北京、西安、呼和浩特等10余家军工场所,采访了“巨浪一号”总指挥栾恩杰、“预警机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等近百位亲历者,深度挖掘了研制历程中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摄制组回忆:“我们采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批这样的人。他们并不是军人,可是当国家一声令下,他们就能拿起背包说走就走,这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70q3d3.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