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创业成功的15个案例分享【新版多篇】

创业成功的15个案例分享【新版多篇】

创业成功的15个案例分享【新版多篇】

创业成功的15个案例分享 篇一

高中毕业后干起家电维修的小胡和小姜,每天都以修收录机、电视机为生,但前者是一个经营上的“不安分者”,后者则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老实人”。不久前,小胡又突发奇想,寻找到新的商机:他发现当地的农民用上了自来水后,将来就有可能使用洗衣机,有洗衣机便会有维修洗衣机的业务。于是,他买回本地市场上常见品牌的洗衣机供周围的人使用,目的之一是让人们尝尝洗衣机的甜头,目的之二是学习洗衣机的结构,保养和维修。果不其然,一年后,一台台洗衣机进入农村,维修业务几乎全被小胡包揽了,而小姜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失去一次扩大维修范围的机会一般人总是等着机会从天而降,而不是通过努力工作来创造机会。

一般人总是等机会从天降,而不是通过努力工作来创造机会。殊不知,人们遇到的问题和未满足的需要总是不断提供新的商机。优秀创业者的一个基本素质,就是善于从他人的问题中发现机会,主动把握机会。对照一下你自己,又作何感想?

创业成功的15个案例分享 篇二

温州人之所以是中国最会赚钱的群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盯住别人没发现的赚钱机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一步步将生意做大。有一个温州姓李的老板,从一无所有到8000万元家产的发迹史,就能够充分证明这一点。

当初,李老板一无所有,穷得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当看到别人做生意,赚大钱,过上好日子时,他眼热了。但自己没有本钱,咋办呢?左思右想,毫无办法,他就到处走走,看看有没有出路。这一走,就走出了一条路来。

他发现,城里人开始讲究了,居室都布置得很好,清洁卫生每日都做,比如拖地。一块布抹地很费时费事,如果改用棉质拖把,那就方便简单多了。制作棉拖把有何难呢?于是,他就四处去打听,看看能否弄些材料,结果,他在一家大棉纺厂的垃圾堆里,捡回了许多厂家丢弃的碎棉布条。他便利用它们,分理出来扎成各种拖把。拿到街上试销,每把可卖到2元钱。对,就先干这个无本生意。于是,他便放手干开了。一年之后,他居然积蓄了500多元。

有了这500多元,他便考虑,怎样才能迅速致富呢?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利废这一行最有搞头。于是,他又改变了只扎拖把的单一产品结构,东借西凑,弄了点资本,购买了缝纫机。他把捡来的破碎棉布中稍大的布块,拼缝成童装,细小的,便扎拖把。这样干了半年之后,赚了5000多元。

这时候,李老板的眼光放得更远了。他瞄准市场上毛毯热销,专门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棉纺厂、化纤厂中收购各种边角料,运回后,筛选分拣,那些大块的制作成童装;细小的,不再制作拖把,而是剥理成丝,纺成丝线,编织成各种毛毯,或者挂毯。

比如童装,每件成本相当低廉,原材料连同人工及各项开支打进去,也不过3—4元,而大宗批发,一般都在10元以上。那些用彩色化纤边角料编织而成的毛毯,则色彩鲜艳,构图巧妙,又结实密匝,因此,深受用户欢迎。产品销往全国各省。

尝到甜头后,李老师又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除了生产加工童装、毛毯之外,他还把业务扩展到饮食业上来。一年之后,他又开始涉足家电行业。当时,家电市场正在起步,李老板便率先行动,专营日本进口原装件产品,很快,便赚到了更多的钱,一跃成为千万富翁。

创业成功的15个案例分享 篇三

33岁,有的人还在寻觅努力的方向,有的人却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王汉荣就是后者。没资本怎样创业,28岁,他完成了从0到10000000的跨越,吃了深圳汽车用品超市的螃蟹,在宝安开设了当时全市最大的汽车用品中心,大到汽车轮胎、汽车音响,小到防滑垫、汽车香水等上万种汽车用品像普通超市一样敞开摆设、明码标价、自选销售,令消费者耳目一新。

23岁,他利用一次机遇赚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0万,还认识了一个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这一切还得从他18岁从英德农村到深圳打工之路说起,没有那段尘土飞扬的日子就没有今天的王汉荣

白手起家打磨手艺成了敲门砖

王汉荣4岁丧父,母亲一手把他们3兄妹拉扯大。为了帮补家计,还在读初中的他就跟着哥哥一起收集村里人采的草药,然后转手卖给药材公司,赚取微薄的差价。没资本怎样创业,可就是这样一倒一卖,每个月竟也能赚回数百元,王汉荣第一次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

1990年,村子里有位在钟表厂当师傅的远房亲戚游说王汉荣去当学徒,他几乎没怎么想就揣着哥哥给的150元来到了深圳。刚到工厂,师傅就分给他一顶帽子和一个口罩,他开始了每天十几小时的工作,用麻布轮和蜡给表带和表壳打磨。每天晚上回到宿舍我都要用肥皂拼命地搓脸,因为尘土太大,除了口罩遮住的地方外都是黑色的。王汉荣回忆道。没资本怎样创业,他还很清楚地记得,第一个月的工资也是150元。

没多久,带他出道的师傅与老板因分成而发生争执,又带着他们跳到了别的厂。不论在什么地方,王汉荣都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着,学习别人的技术。1991年底,他已经成了打磨车间的骨干,每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工资。第二年,他却作出一个重要决定,跳到一个工资不足千元的机械加工厂工作,原因是凭他的技术能够当上生产组组长。每个人都是需要别人的肯定,我也不例外。他说。

这回还是打磨,所不同的是终于跟他未来的事业沾上了边,打磨的是汽车防盗锁。没资本怎样创业,没过多久,这家原本做外销的工厂转为内销,需要开拓国内市场,一个跟他很谈得来的车间主任就推荐他去跑业务,因为他会说广东话方便沟通。王汉荣告诉记者:当时厂里选了十几个人出来作推销员,到现在成功的恐怕只有我一个。

第一桶金远赴郴州赚回5万元

1993年,深圳汽配厂最集中的地方在翠竹路,而王汉荣工作的工厂在蛇口,每天他都要横穿整个深圳市区。当时蛇口出深圳就是坐204路,可工厂离204路总站还有几公里,我就先骑单车再转公车。后来我又买了辆单车锁在上海宾馆站,到市内后再骑单车去翠竹路逐家逐户地推销。

终于在一位远房亲戚的引荐下,他向湖南郴州车管部门推荐了适合当地使用的防盗锁,车管部门要求他尽快送两万多把防盗锁到郴州,货到付款。当时两万多把锁需要200多万货款,他上哪里筹这笔钱呢?后来他决定向工厂让利,将其中的差价让给工厂,自己每把锁只赚几元钱。没资本怎样创业,能够做成这笔生意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不怕吃亏,如果我对利润斤斤计较,也许最后连5万元也赚不回来。

1994年,有近两年推销生涯的王汉荣已经有不少固定客户了,这时他在宝安54区广深高速公路旁开了间好利时汽车五金门市部。没资本怎样创业,当时,深圳只有一个香港人在做汽车用品的批发生意,汽车用品生产厂家大多集中在台湾、香港,只要找到他们的国内总代理,就能拿到货。有了目标,王汉荣很快与代理公司建立了稳定的联系。

蹊径独辟她帮我赚到100万元

1995年对于王汉荣是一个质的飞跃,两个重要的机遇出现在他身边,他都好好地把握住了。没资本怎样创业,内地有些地区接连发生高速公路连环车祸,公安部下令上高速公路的机动车必须安装后雾灯,安装公安部指定生产厂家的后雾灯。基本上只要你能拿到符合要求的货,就一定好卖,我的店里每天夜里12点多还有人排队等着提货,去给车主安装。王汉荣说。

创业成功的15个案例分享 篇四

信不信,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学生却运用他的聪明才智和高EQ,两年就赚到这笔钱。创业如何选项目?他叫潘文伟,2007年刚来广州时口袋里只有200元,而现在他已经是有楼有车的大老板。因生意繁忙,潘文伟曾一度想退学,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初来乍到做家教卖T恤赚外快,当年只有22岁的潘文伟出生在贵州一个小县城的工人家庭,原来一家五口全靠在供电局当技术工的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计。2007 年,潘文伟考入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创业如何选项目?来到广州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潘文伟不但申请了学校的勤工助学,还四处找机会赚钱。

当他揣着荷包里勤工助学赚下、仅有的200元去市中心准备闯世界时,百货大楼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滨江东“天价”的楼盘让他顿时蒙了,“我到底要奋斗多少年才能在这个城市容身?”于是在很多同学还在尽情享受大一优哉游哉的校园生活时,潘文伟开始赚外快,做家教、推销信用卡、卖T恤……

小试牛刀从院服开始,他就意识到了里面有钱可赚,2007年底,学校公开招投标一些院系的院服订做项目,潘文伟看到了商机。潘文伟首先“摸查敌情”。他从学生会的“哥儿们”那里弄到了参与招投标公司的名单,并扮成顾客挨个儿打电话到那些公司问出不同质量服装的底价。然后,他直接在网上查出一些生产商的地址,主动上门与厂家谈生意。

学校的院服投标价和货源确定后,潘文伟私底下向学院有理有据地分析自己代理的服装在价格和质量上的优势以博取印象分。投标当日,他更一人以5间公司的名义巧妙地参与投标。最后,他这个“初哥”竟然赢了做了几十年生意的行家,投下学校的院服项目。虽然第一个院服生意只赚了2万元,但这却让他在创业路上找到了感觉。

潘文伟灵活的头脑能够见机行事,去年初,潘文伟无意间认识了一名做安全监控设备的商人朋友,而他此时又得知中学“死党”家中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正好在招标安检设备,于是潘文伟充当了双方谈判的桥梁促成了这一单生意,竞标成功后,他一下就赚了50万元。

赚到这笔钱后,他第一时间给父母汇去了10万元,吓得母亲惊恐地在电话中问了10多次“钱从哪里来的”。几年间潘文伟陆续做了外墙砖生意、与朋友合伙开酒吧,并开始投资股票并利用“第一桶金”继续生财。今年3月,潘文伟还投资了50万元在大学城开了间网络公司。

创业成功的15个案例分享 篇五

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到银行借贷创业资金,但他说不清产品的市场在哪里,也未曾接触任何可能的潜在客户。这位科学家认为做市场调查并不必要,只要产品功能优异,顾客自然就会上门。结果,尽管他有高明的创意和高科技产品,银行还是没有贷款给他。

孤芳自赏,是许多创业者的通病;不知道市场在哪里,是创业者的最大缺陷。一个创业者如果不能从市场的需求来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成果和创意,如果不能客观地论证自己将遇到的风险因素,想到的只是成功,那么等待他的只能是市场的“惩罚”!如果你想创业,首先就要记住:想到的和遇到的一定会有距离!

创业成功的15个案例分享 篇六

许小姐一门心思想做老板。经过7年的努力工作和省吃俭用积蓄了一笔资金,其中10万元做了注册资金,5万元用于流动资金。她认为,个人创业必须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在过去的工作中,她总是分内分外的事全都抢着干,从不计报酬。尤其是经营方面的事,她更是竖着耳朵听,目的就是为了多学点本事,为自己开公司做准备。另外,她认为个人创业必须有一个好的项目。她选择了一个当时的朝阳项目——房地产租赁咨询。

在办齐所有手续后,她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但她怎么也没想到,最初的3个月几乎没有生意,直到第6个月才稍有收入,可生意很不稳定,半年来,她赔了3万元。她开始动摇了,觉得自己是在靠天吃饭,靠运气吃饭。她认为做生童不应该是赌博,肯定是哪儿弄错了。她不想再这样干下去了,她认为不能等到这15万元都赔光的时候才行动。她要去弄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第7个月她关掉了公司。

导致许小姐失败的原因很复杂,但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完整的创业计划。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很低,不考虑成熟,一厢情愿,自然危机重重。要想创业成功,还要学会怎样避免“打水漂”。仔细分析许小姐的案例,你会终生受益!

创业成功的15个案例分享 篇七

刚从学校毕业的小吴,是第一位从市工商局副局长手中接过“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的小老板。但是,就在他迈出第一步时,他几乎对国家大幅度放宽私营企业投资条件,降低投资门槛等等鼓励政策一无所知,这无疑对跃跃欲试的小吴来说,预示着一系列的创业风险。

充分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规,是对每一个创业者必不可少的要求。不懂规则,怎能行动,盲目出击,又那里有希望!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gn596y.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