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研究性学习报告精品多篇

研究性学习报告精品多篇

研究性学习报告精品多篇

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

一、研究背景

1、高中语文学科之现状与困境

进入新世纪,我们语文教学的现状就普遍而言,仍然是没有大的改观。仅以我们学校及接触的周边学校为例——新安中学地处深圳市南头关外,是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就生源水平而言,属区内二类学校。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潜力和写作水平,多处于中等甚至中下水平。如阅读量少,阅读面窄;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写作资料空洞、幼稚,字里行间充斥的或“风花雪月”般的柔弱无物,或“新新人类”样的无病_……此种现象,在我们这类学校以至往下的三、四类学校比比皆是,往上的一类的学校也绝不少见。笔者曾多次参与过各种级别的语文统考改卷工作,作为一个有二十年教龄的一线教师,看到学生“阅读理解”答卷,答案似是而非、不得要领;作文表达资料肤浅、空洞无物,内心极为焦虑。一句话,阅读和表达缺少甚至没有“文化含金量”,教育家于漪比之为“缺钙”乃至“失语”。

2、语文“新课程”教育理念之要求

本次语文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理解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其“基本理念”第二条“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潜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就明确提出:“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必须的阅读表达潜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潜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决定潜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用心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势的迅猛发展

李克东教授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我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潜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潜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潜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必须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具有重要好处。

二、理论依据

1、依据建构主义的认知发展的理论

专题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构架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利用建构主义能够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好处如何建构、概念如何构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建构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认知结构。当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

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科知识的实质性资料在学习者头脑中的组织。它是由有组织的、稳定的概念组成。认知结构的构成遵循“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使其构成一个按层次高低和纵横联系组织起来的“金字塔”式的结构。处于结构顶端的是最抽象和概括性的知识或概念,下面是逐级向下分化的从属概念、命题或具体信息。(张奇,《学习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84—185页)

专题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帮忙学生建构个人的认知结构。这是整个阅读和表达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好处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忙学生建构好处就是要帮忙学生对当前学习资料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到达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资料的认知结构。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好处潜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潜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好处的潜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资料的潜力。专题研究性学习就是期望能集中给学生语文素养所务必的资料,以构成稳定的认知结构。

2、依据教育心理学中的同化理论

要想有效的获得就务必加大刺激,单篇课文的力度显得苍白,只有把同话题或同主题的文章,多角度多方位的展示,才会触发学生个体经验、发散学生思维潜力、扩大言语表述的可能。并有效地构成言语潜力。这种类属似的学习是教育心理学中同化论的一个理论。所谓类属,是指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与所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同化论认为,如果二者是上位与下位、下位与上位等关系,那么所学的概念就容易被同化,那么学习者对所学概念的记忆与持续也容易完成。类属学习是借助于有待学习的概念与学习者自身已有概念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来完成的一种学习。

人类的认识总是依循着从“个”到“类”的过程。那里的“个”,是具体的事物,具有具象性;而“类”是具有相同属性的具体事物的概括,具有抽象性。这种不同水平的“个”与“类”,不仅仅证明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且预示着教育空间所在。这就是说,学校教育作为新生一代第二次归属的中介,应当在促使其认知的类属性获得较高水平的发展上有所作为。这种“作为”,具体说就是学会深刻认识“个”、学会从“个”到“类”的概括,学会从已知“个”的“类”的特点推测未知的“个”、学会创造新的“个”等等。有专家指出:

类属化阅读是将阅读活动中获得的案例文本信息归入到必须的“类属”之中,使案例文本信息的“个”在这个“类”的层面上构成联系,或者将若干“个”的案例文本信息进行归并,构成新的“类”及类属关系。(魏国良,《现代语文教育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62页)

有识之士强烈呼吁“现代语文教育更需要,也更有条件编排更重视类属化系统化的教材。”(区培民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29页)也充分认识到专题学习的重大好处。“从信息论、方_、认识论好处上看,类属化学习是信息处理、策略运用、认识深化与升华发展的统一,是一种高水平的活动。”

3、依据自身长期的教学实践的反思

记得有人说过: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基本是文字型教育。及至上世纪初,转变为文字——语言型教育。而近十多年来,又出现了第二次重大转变,即语言——思维型教育。但这次转变,并未改变我国语文教育沉疴日重的现状。进入本世纪,笔者想,该不该出现第三次重大的转变呢?转变为“思想——精神型教育”,即构成一条以“思想”铸就为核心,“专题研究”为手段,让精神和言语共生的学习主线,循序渐进,逐步攀升。我们总觉得,我们的高中语文学习之所以突破不了“少慢差费”的瓶颈,原因就在于我们“文字——语言型教育”的痕迹太重,要明白,这是小学至初中阶段就应完成的任务,即“蒙学阶段”的教育资料;而十多年来我们进行的“语言——思维型教育”因为没有“思想”的支撑又显得无序和乏力。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什么年龄读什么书,什么学段做什么事。高中阶段,我们就应多去研究精神和思想注入学生灵魂骨髓的方法和过程。

什么是思想呢?刘再复说:“精神生命流动着的血液就是思想。没有思想,生命只是一片沼泽。”所谓“精神生命流动着的血液”就是对现实有真见,对人生有_,对历史有深知,对宇宙有参悟。如果说小学至初中是以言语技能的学习去领悟作品的思想、精神、意蕴,培育其用心健康的情感态度,即侧重于先技后道、由技悟道这一学习过程的话,那么,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则务必把价值观的锻造,精神家园的构建放在首位,务必先道(精神、思想层面)后技(技巧、技能层面),由道悟技,以道御技,即由“形而上”至“形而下”。试想一下,没有了思想,你能说或者写出些什么呢?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主张“文以意为主”、“意在笔先”、“以意役法”不正是此理吗?而要在短时间内使没有或者缺乏直接人生体验的中学生渐进为一个会思考、有思想、有见地、有创意的人,就务必选取“专题研究性学习”。

三、研究目标

(一)语文学科层面

1、“专题研究”

“专题”为的是集中,“研究”为的是深入。一个人专注于某一个“专题”(或一个人物,或一部著作,或一段历史,或某个话题),材料不断积累,认识逐步加深,体验点点汇聚,思想层层积淀,分解化合,发酵蒸馏,就会凝结成一种对社会、人生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就会去陈言、留真意,除粗秽、存精气,由博返约,厚积薄发。

2、“读写一体”

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其实,你“读”什么就决定了你写什么。我们努力探究读与写、输入与输出这一现象的过程和机制。

3、“言意互转”

语文修养绝不是一个单纯的言语技能问题,而是一个人的心智活动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反映。语文学习如果不顾及心智的开发,个性是思维训练、文化教养和精神世界的培育,孤立地就“工具”抓运用,那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逐末。能够这样说,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只有两个,一是语言,二是思想。一个人言语世界的拓展,同时也就是精神世界的充实。我们努力实现言意互转,精神和言语共生。

(二)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层面

1、整合后的课堂形态

2、整合后的课型形式

四、研究方法

1、实验法

2、案例研究法

3、调查法

4、观察法

五、研究过程

1、课题申报

2003年4月,中央电教馆批准我校申报《家园——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网站建设及应用》的子课题立项。与此同时,我们也购进深圳润万年公司的后台管理系统,开始“自己课程”网站的开发和建设。

2、组织机构

《家园》专题学习网站由深圳市新安中学特级教师吴泓主持。参加人员:陈运桂、罗宗填、邹小新、严太波、倪岗、李擎、钟诚、刘翠兰、马金兰、陈志刚、吴锐荣、陈秋影、潘冬云。后续加入人员:深圳教院附中特级教师陈继英老师,深圳市宝安中学高级教师唐宝康老师。聘请学术顾问:湖北大学邹贤敏教授,广西师范大学黄汉清、黄麟生教授,苏州大学陈国安博士,山西师范大学桑建中教授。

3、建设网站

①取名。网站取名“家园”,源于2000级高一(6)班做“专题研究性学习”时所办的班刊名,意在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构建精神家园”、“精神和言语共生”是我们网站的主题词,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②设定了网站栏目的功能构成:即专题文粹精读;专题资源拓展;题外天地延伸;习作展示评价;师生讨论社区;步骤方法探索;评价活动思考。③定题。建成的有28个系列的专题课程:如感受其芬芳,理解其哺养——读《诗经》;南方的天空——词章华美与屈子行吟;寂寞圣哲——感悟诸子的言说;日月清朗,千古风流——读《世说新语》;桃源梦境与归去来兮——解读陶潜;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与杜甫;东林悲风——明代士子的脊骨和喉骨;末世悲歌伤红楼——读《石头记》;百年寻梦——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走进鲁迅世界——读《呐喊》、《彷徨》;生与忧患——解读苏轼;科学的巨擘,人类的良知——爱因斯坦;永远的校园——北大、清华与西南联大;我的朋友——胡适之先生;神话《边城》——读沈从文等。④上传与专题课程相关的文章1000多篇。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家园》网站的栏目得到了完善,资料得到极大的充实。

4、操作实践

(1)整理出专题学习的操作顺序:

①师生共商选定专题(定题),或由师确定专题,充分发挥教师“闻道在先”的引导者、启发者和咨询者的作用;②师生围绕专题迅速收集材料,熟练上传材料。这既需要较熟练的操作技术(如熟悉后台操作、前台协调配合等),也务必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如检索、捕捉重要信息或有效信息);③师生高效阅读上传材料,研究他人对此专题的研究路径及方向;④师生共商确定各自的研究路径及方向(定向);⑤师生围绕专题的路径及方向精读材料:一是欣赏、分析、理解他人创新的思想或见解;二是批判性地思考(或置疑、或探究),归纳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三是平等地交流、互换、共享思维成果;⑥学生写出(即归纳、整理、表达)自己的研究性成果(或小论文或随笔、散文等);⑦教师阅读学生的研究性成果,与学生共商成果的优劣、长短。原则是不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有个性、有见解的文章,即便结构欠完整,阐述欠周密,都予以褒奖和鼓励并使之完善;对思想欠成熟,见解尚偏颇的,只要有一闪光处,也予以表扬和激励;对借鉴他人过多的,我也名之为“重新组合就是创造”。我们反对抄袭,但对于重组得好、能化为个人的一种特殊表达的文章,也予以肯定和保护;⑧修改或重写是作者重新认识、重新发现、重新创造(包括思

想、思路、文体、样式、遣词、造句等)的过程。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环节不容忽视;⑨学生成果修改成册或上传网站,为的是便于相互的交流、沟通、借鉴和评价,以产生辐射效应和体验成功的愉悦。

(2)摸索出网络学习的管理方法:

①保证每周二至三课时的上网学习时间;②规定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如阅读量、摘录量)、学习方式(或搜索,或讨论,或写作)和学习区域(或师生讨论区,或具体评论栏);③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或图片动画,或音频视频,或设置问题;④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那里特指教师主角的定位或转换:要及时引导,即时评价,参与学习,平等探究等。

研究性学习总结 篇二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坏节,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学生的知识大多是通过课堂教学的途径获得的。因此,重视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跟编导设计节目一样要通盘考虑编出使观众赏心悦目的好戏。也就是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演好课堂教学这出戏,除了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基础外,还必须通过老师美的设计,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是我实践教学的几点心得。

一、“问题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是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总结,最后获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知识是经由学生研究获得的,理解掌握起来较为方便,不易遗忘,并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问题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都不是教师硬性灌输给学生的,都是由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得出的,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因为它们来源于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加以适当的干预,起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这种教学过程,能培养学生观察、阅读、分析、讨论、判断推理能力;能使学生接受到潜移默化的科学研究方式方法的教育。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久而久之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笔者在《植物的矿质营养》中的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不是同一个过程的教学时采用此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提出问题:若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同一个过程,那么植物对水分的吸收量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关系如何?学生回答吸水量与吸收矿质元素的量是成正比。两者是否存在这种关系呢?

2、学生做实验:配制培养液,测出培养液中各矿质元素的起始浓度。将一植物幼苗放入培养液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出培养液中各矿质元素浓度。

3、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分析培养液前后浓度的变化,得出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不是同一个过程。

二、引起学生的兴趣

长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愿意学,而且学得较好。某种事物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学生容易记祝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时,要注意这一点,在备课时,要设计一个好的“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皇族脖趣闻作为引言:“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她有四个儿女,长子黑奥波德患血友病早亡,另一个儿子爱德华七世健康正常,英国的皇世是由他传下的。女皇的两个女儿都是血友病的携带者。因此,她的一个外孙女与尼古拉二世结婚,其独生子也是血友病患者。另一个外孙女嫁到西班牙也给那儿带去了血友玻从此,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中因娶了维多利亚的外孙女造成了这两个家族的血友脖。趣闻讲完了,教者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维多利亚的儿子有表现型正常的,有患血友病的?为什么英皇族的血友病会传到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这样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学生注意力集中感兴趣,产生了好的效果。讲究伴性遗传的知识,学生对前边所提的问题自己就能解释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电脑已进入每一个家庭,这也为我们的教育普及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生物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多媒体集声音、图象、模拟等手段于一体,尤其适用于生物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是生物教师的好帮手。

电化教育作为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如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等)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对于传统的教育来说,无疑是一次激烈的冲击和深刻的革命。教育工作者当然应该更新观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年的教改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只有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中合理、优秀的部分与现代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整体效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食物的消化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在讲授消化道的物理消化——蠕动的生理作用时,过去我用“讲述+板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陷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现代化电教媒体——教学录像片演示这一生理过程,通过慢放、定格、特写等方法处理出来的镜头,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消化道蠕动的动态过程,使其具体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演示录像过程中,我还通过暂停放映,教师解释,或边放边解释的方法,把两种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当过一段时间测验这一内容时,全班所有学生都准确地掌握了这一知识。这就启示我们:电教媒体的生动、直观,接近于现实;合理使用,则使知识进入学生头脑中的途径增多了,记忆加深了;若再与讲解结合,其形象化、趣味化与化难为易的效果,是单纯的讲述所无法达到。

四、追求教学特色,形成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

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广大生物学教师也要追求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借鉴学习别人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淋漓尽致地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张扬了自己个性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千万不可套在一个固定的模式里画地为牢。这样不仅东施效颦,而且出现邯郸学步,千篇一律,照搬照抄,只会黯然失色。我们要正确地学习其中的精髓,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有人说,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自然学科,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的东西不是很多,讲起来学生不爱听,乏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教材,发挥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来吸引学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要有教学气质。这种教学气质不仅体现在衣着与外貌上,而且可通过一个人的眼神表现出来。一个优秀的教师走进课堂,总是精神振奋,庄重亲切,他的一言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殷切的期待。教师充沛的体力和感情就会给学生良好的印象,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情绪和教学效果,这种气质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爱听老师讲课到爱学这门课的兴趣迁移,出现所谓的“爱屋及屋”的效应。教师的语言要有节奏,要有逻辑性,这主要和掌握教材的熟练程度有关,一个连教材都不熟的教师是很难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抑扬顿挫、语调流利的语言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幽默也是一个人的应有的素质,风趣而不失严谨,动人而免于庸俗,从而活跃教学思维,提高课堂气氛。教师的体态语如手势也可以增加一个人的气质的作用,去感染学生。

其次,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还体现在他的教学设计上,即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思路去教。对一名生物学教师来说,大自然给予我们丰富多彩、斑光陆离的生物素材,由这些第一手的材料,我们就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直观教学手段或直接运用这些材料在教学课堂设计上独具匠心,充分地展示给学生,使教学模式达到最优化,以便形成灵活开放、创新发展的课堂机制,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是阔步向前、富于创新的开拓者。我们要重视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收”“放”自如,定能成为优秀的冲浪高手,创造出和谐、自主、个性、创新、合作的新型课堂。

优秀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三

(一)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油价的上涨,一种绿色、低碳、健康的出行方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即乘坐公交,公交车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扇窗口。为了使公交更好地为市民出行服务,公交站点的设置和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条公交线路上的公交站点的布局不仅影响着这条公交线路的优劣,而且与公交企业和出行者的利益密切相关。一条好的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位置和数目的确定,不仅影响着公交车辆在路段上的运行速度和停靠次数,而且决定着出行者的效率。

xx市作为一个省会城市,一直高度重视公交事业的改进和发展,20xx年xx月13日,xx市规划局出台了《xx市公共交通规划》,面向全体市民进行公示;20xx年5月,xx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全市公共交通未来10年的发展做了前瞻性的整体规划和展望,但是这些都是宏观的总体的设计和管理,我们试图通过对公交系统中某一路车的站点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微观研究,一窥全豹。

19路公交车作为xx公交线路中的一员(开通较早、线路较长、站点较多,沿途经过多个城市功能区,所以,研究19路公交车站点位置分布,探讨站点位置附近居民出行时间,并对站点位置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就成为我们小组选择的研究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外对于公共交通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公共交通换乘线路的设计研究、公共交通专用道路的研究或者是智能公共交通管理方面。至于公共交通评价方面,主要是针对公共交通的整体评价,如xx的《公共换乘系统及其评价》,主要是从方便性、快捷性、准时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而这里的经济性评价又主要是从交通费率来考虑的。目前对于公交站点的选址问题,国内外还没有较为系统、详细的研究,特别是针对某一路车的站点设计的案例研究更为缺乏,为此,我们通过对19路车站点设计对行人出行的利弊的案例研究,总结在公交线路上设置公交站点的合理性,填补公共交通研究方面的细节的研究,使公共交通方面的研究更加系统。

现阶段公交站点设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道路交通影响上面,而忽略了公交站点设置和居民出行之间的关系。部分城市公交站点的位置原理居民区,居民出行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我们的研究选择了居民出行这个角度,探讨居民出行对公交站点设置的影响。

优秀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四

一、课题名称:

山水与文化

二、课题组组长:

三、课题提出背景说明:

中国山水千姿百态,可谓得天独厚;中国又是文明古国,历代人文荟萃。这自然与人文的两大特点,孕育 出丰富多彩的中国山水文化。中国众多的名山胜水,不仅自然景观雄奇秀丽,而且沉积着深厚的文化,闪耀着 灿烂的异彩。所谓“中国山水文化”,就是山山水水中蕴涵和引发的文化现象。这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 人类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在世界上有显著的地位。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山水文化具有多层面的价值。当今世界,旅游越来越普遍地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生活内容,人们以 这种活动来满足高层次的需求。我国风景名胜区遍及全国各地,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旅游业被称为我国的“朝 阳工业”,风景名胜区是我国的“无烟工厂”,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很大。中国山水文化的研究,揭示出我国风 景名胜固有的独特魅力,帮助人们真正地认识和欣赏她们的美,激发起人们强烈的感情,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游 览我国风景名胜,热爱我国风景名胜,理解我国风景名胜。这方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这是第 一层面的价值。中国山水文化保留着历史的足迹,又是了解中国文化及其发展的特殊的窗口。中国自古就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把游历与读书相提并论。许多风景名胜区都保留着丰富的实物资料,生动地体现 出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发掘中国山水文化的这一层面的价值,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发扬中国 山水文化中蕴涵的优秀民族传统,这是它更深的一个层面的价值。

五、预期成果:

了解山水文化的行成与本质,特点与形态,立足于当下从新时代的高度去理解人与山水的关系。

六、研究方法:

搜集资料,问卷调查

七、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分为3个小组

第一组:负责制定问卷与发放。

第二组:整理和搜集资料。

第三组:打印文件及最终整理。

2、活动步骤:

(1)全体组员进行讨论、确定课题、出动全体组员收集有关资料。

(2)全体组员发放问卷。

(3)对回收问卷和所收资料进行整理。

(4)上网将活动细则及成果打印出来,便于写论文报告和总结。

节能工作总结 篇五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已经教过的内容有:

1、怎样提问题;

2、怎样把问题变成课题;

3、如何研究课题;

4、怎样查找资料;

5、教学评价;

有些教学内容在本学期教学中有涉及,但没有拿出课时讲授,在下学期的教学中要作专门的讲解,如:调查与采访;课题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等。

二、教学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学生通过基于问题或主题的探究实践,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并经历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发展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知道,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过程,在思维训练中,首先就是训练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次是思维的目的和方向;第三是开阔思路、知识准备、选择方法。对学生的所有能力训练,都要在学生参与的活动中进行,教师起一个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优秀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六

课题名称:研究消除粉笔粉尘的方法

学生姓名:

同组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报告完成日期:xx年xx月xx日

摘要:粉笔粉尘污染在学校中的污染应当引起重视,其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如何消除粉笔粉尘污染这个问题应该尽快引起各方面人员的重视。本文阐述研制吸尘黑板擦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课题的提出:

背景

粉笔教具是目前教学的必备工具,用它来传授知识,是最原始和最传统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粉笔从其应用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对人类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粉笔教具的认识不断提高,即粉笔给人类教育事业带来进步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及学生带来巨大的危害。

通过系统动力模型对教室粉尘的分布及危害作出研究后发现,在讲台3m的直径空间内,工作环境竞与炼钢炉前工人受粉尘危害的严重程度极为相似。

粉笔从其化学成分构成上来讲,主要成份为碳酸钙(石灰石)和硫酸钙(石膏),少量的氧化钙以及其它少量的金属元素如铁、镉等。以粉笔的化学酸碱度来看属于弱碱性物质,从其物理性质即粉笔在书写和粉笔擦除过程中其主要化学成分,浓度、分散度、比重、形态、硬度、溶解度等来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严重污染室内空气,危害师生的身心健康,危害具有现代特征的现代教具如幻灯机、投影机、电脑以及实验室等重要设备,影响这些设备的性能,使用质量和寿命。同时由于大量使用必然需要开采大量的石灰石、矿和石膏矿,这样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粉尘对师生呼吸系统包括肺、上呼吸道的危害以及对其它器官和组织的危害包括对眼睛、皮肤、耳朵的危害,还容易诱发其它器官的疾病,如对肝、肾、骨、肾脏等组织损害明显。

粉笔粉尘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很多有害病菌都能吸附在微细粉尘上而被带入学生肺部,从而促成急性和慢性炎症的发生,从而引起学生群体集体感染呼吸道和其它流行病。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室内和细菌总数等卫生指标逐渐恶化,会与微细粉笔粉尘相互作用,加剧粉笔粉尘对师生健康的危害。

目的

我们之所以研究消除粉笔粉尘的方法,目的是可以减轻粉笔粉尘对教师、学生以及其他人的危害,使大家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

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

粉笔粉尘主要是在用黑板擦消除粉笔字的过程中产生,我们主要在粉笔的生产工艺和黑板擦上着手研究消除粉笔粉尘的方法。

研究生产无尘粉笔

(1)目前:市面上原始粉笔

(2)改进:原始粉笔的改进型为无尘粉笔,是在原始粉笔中加入油脂或聚醇类物质作粘合剂,再加入比重较大的原料。

(3)好处:使粉笔的比重和体积都增大,不易飞散粉尘。

(4)弊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明显,成本较大,难以推广。

研制吸尘黑板擦

(1)目前:普通布制黑板擦

(2)改进:制作出吸收粉笔粉尘的设备,由一条导管连接着黑板擦和一个小型圆形箱体。

(3)好处:其功能类似于吸尘器,在擦黑板的同时机器启动,使飞散的粉尘大部分不向外扩张,将粉尘吸进容器内,易于收集粉尘。

(4)弊端:刚接触的人使用时感觉不太灵活方便。

我们针对教室讲台前地方狭窄,老师、学生来往频繁和学生活泼好动等的特点,认为研制一种使用灵活、方便,又能消除粉笔粉尘功能的黑板擦,即在现有传统黑板擦的基础上做一定改进,加入吸尘的功能,解决粉尘向外飞扬的问题。我们着手于研究制作吸尘黑板擦来解决粉尘污染的问题。

对课题研究进行的理论、数据等方面的分析

制作吸尘粉笔擦

吸尘粉笔擦的制作是由大家共同参与讨论及挑选材料完成的。吸尘粉笔擦是在注塑壳体的内侧,与壳体两边平行铸有两棱骨、四块限位挡板,壳体上端面开有通孔,注塑的板擦固定架的螺杆上端车有螺纹,板擦体镶嵌在固定架下端面凹槽内,固定架位于限位挡板中间,螺杆穿过壳体的通孔与镶有弹簧的上压盖以螺纹连接,毛刷安装在棱骨的凹槽内,收尘片安装在壳体无棱骨对应的一边上。防止了尘土的飞扬,把粉尘收集到一起。

吸尘粉笔擦由于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在学校中能够广泛推广。使用吸尘粉笔擦能够有效减少空气中的粉笔粉尘,净化教室内空气,有效率达到80%以上。

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就 吸尘黑板擦 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请教蔡老师,并通过与老师讨论得到以下解答:

黑板擦的原理。 答:现在市场上已研制出这种黑板擦,但还未能投入使用。原理大致如下:在黑板擦内部装有一小吸尘器,使用时吸尘器将粉笔灰吸入,并存入内部专门收集粉笔灰的容器中,但要定期清理容器。

粉笔灰为什么会掉落,为什么有一部分会飞到空气中? 答:因为擦黑板过程中会产生风,而粉笔灰很轻,因此可以考虑在粉笔灰中加入一些密度较大的物质,使粉笔灰往下落,减少飘散到空气中。

吸尘器原理。 答:使吸尘器内部空气流速加快,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粉笔灰压入吸尘器内。

摩擦生热会不会影响吸引? 答:一般情况下不会或影响不大。

粉笔灰会不会被磁化? 答:因为不是铁钴镍等磁性物质,粉笔灰内部像小磁针一样的东西不容易整齐排列,固不会被磁化。因此从电磁吸引方面考虑意义不大。

课题研究的最终结论及其他成果

基本设想:

①了解基于粉尘污染日益严重,粉尘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进行粉笔灰扩散与粉尘污染的研究有关研究,并对粉尘污染的危害和治理讨论。

②粉尘污染; 粉笔灰扩

③散粉尘来源;环境保护

④分析如何防御粉笔灰的危害

⑤ 现在有许多有关产品大量涌出但价格很贵有少许缺陷我们想在这方面有些突破

活动步骤 阶段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总体构思 新型黑板擦的设计

设计图纸、采购原料 设计图纸、准备实验制作材料

设计报告

作品展示与推广 成果展示及推广应用

组员分配

采访专家 采购原料 实验制作 总结结论

设计报告 PPT制作 汇报成果

结论:吸尘粉笔擦有良好的使用前景,应该尽快推广生产使用。

这次的课题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这个小集体中感受到了每一个人的友情,配合的十分默契。这是我第一次自主行动的事,但其收获却很大。让我觉得同学之间的团结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次研究课题当中,我们常遇到一些麻烦的事。这些问题让我不知从那里入手,还有写道理我们根本听都没有听过。在困难面前我曾想放弃,但在同伴的鼓励下,我坚持下来了,顺利的完成这个课题。谢谢大家的配合与支持! 曹文欣

通过了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与大家的友谊更加深厚了,我们互相团结,共同讨论,很融洽。这次的课题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粉笔灰对人体的危害,如何防治粉笔灰对人类的危害,团队的集体精神。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做好事情等等。 高晨

我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完成这次研究性学习,离不开大家的支持,谢谢同学们,谢谢我们的指导老师。

我懂得了坚持不懈,团结一致就能做好一件事情,这次研究性学习给我的启发很大,我将以团结友爱,坚持不懈的精神做好以后的每一件事情!

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七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提高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大家知道,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没有发现就没有创造。学生的创造发明是从小开始的。由此可见,学校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改变过去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只重视分数而忽略了能力等一些不良现象,摒弃那些知识只来源于课堂,来源于教材的狭隘的认识,激活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是我们这次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色。本次研究性学习,在课题操作方面有以下特点是:

一、组织学生选择课题

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由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题,在学生选择课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与提高。

二、以点带面,进行研究

为了更好的进行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在组织教师学习课标,提升新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我们以点带面进行教师个人学习的小汇报,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把个人的研究认识在教师间进行广泛地交流,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认识。

1、由课本走向校园。

2、由文字走向文化。

3、由兴趣走向研究。

三、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衔接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丰厚的知识营养,我们合理地使用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通过查找、搜集、使学生对课内知识广为了解,有适当地延伸。这样做,开发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一次初步探讨,过程还很粗糙,但我们会在研究中不断学习与完善,使研究性学习更趋合理化。

研究性学习总结 篇八

在老师的发动下,我们组员参与了《关于CD的研究调查》这一课题。由于近年来唱片的版权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在好奇心的推动下,选择了这一时尚的话题作为研究课题。

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总结。

一、准备充分目标明确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这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话题,一些专业的知识我们也没有系统地了解过,这时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

二、团队精神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总结,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三、总结其中的好处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

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总结,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作为本组的组长,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执意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结果造成某些缺漏和过失。幸好还不算严重,否则我真无地自容,组员也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我们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的心得总结,它让我们得到了锻炼,无论是社会交往的能力,还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n1w109.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