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精品多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精品多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精品多篇】

最新数学七年级优秀课件 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3、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重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问题: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

师生共同归纳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哪个方向运动了多少米?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就是5+(—3)=2(m)

师生借此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经过两次运动后,物体又回到了原点。也就是物体运动了0m。

师生共同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你能用加法法则来解释这个法则吗?

学生回答:可用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来解释。

一般地,还有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巩固知识

课本P18例1,例2、课本P118练习1、2题

三、总结

运算的关键:先分类,再按法则运算;

运算的步骤: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注意:要借用数轴来进一步验证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首先要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加。

四、布置作业

课本P24习题1.3第1、7题。

最新七年级数学课件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能够按要求对给定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分类讨论观点和分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给定的数字将被填入它所属的集合中

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形势归纳

小学我们学了整数和分数,上节课我们学了正数和负数。谁能快速提出以下问题?

1、有以下数字:15,-1/9,-5,2/15,-13/8,0.1,-5.22,-80,0,123,2.33

(1)将以上数字填入以下两组:正整数集{}和负整数集{}。你填完了吗?

(2)将以上数字填入以下两个集合:整数集合{}和分数集合{}。你填完了吗?

称整数和分数为有理数。(指点题,板书)

二、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根据课本寻找自学的机会

提纲中问题的答案;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并了解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为展示归纳作准备。

三、展示归纳

1、找有问题的学生逐题展示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答案,学生说,老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教师根据每个题目的`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强调;

3、全部展示完毕后,老师对本段知识做系统梳理,关键点予以强调。

四、变式练习

逐题出示,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有问题的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并完善,最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必做题:课本14页:1、9题

最新数学七年级优秀课件 篇三

5.4平移

教学目标:

1、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

重点: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难点:平移的作图。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形形成印象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请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

观察上面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们吗?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

二、提出新知实践探索

平移: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3)连接各组对应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利用一张半透明的纸附在上面,绘制一排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案

引导学生找规律,发现平移特征

三、典例剖析深化巩固

例如图,(1)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运动到A`,画出平移后的ΔABC

先观察探讨,再通过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总结规律,给出定义

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平移

四、巩固练习

课本33页:1,2,4,5,6,7

五、小结:

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当图形平移的方向是沿着一边所在直线的方向时,那么此边上的对应点必在这条直线上。2利用平移的特征,作平行线,构造等量关系是接7题常用的方法。

六、作业

课本P30页习题5。4第3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和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3.初步认识对立统一的规律。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了解的意义,理解的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的一致性。难点是多重符号的化简。“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中的“只有”指的是除了符号不同以外完全相同(也就是下节课要学的绝对值相同)。不能理解为只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就互为。另外,“0的是0”也是定义的一部分。关于“数a的是-a”,应该明确的是-a不一定是正数,a不一定是正数。关于多重符号的化简,如果一个正数前面有偶数个“-”号,可以把“-”号一起去掉;一个正数前面有奇数个“-”号,则化简符号后只剩一个“-”号。

二、知识结构

的定义的性质及其判定的应用

三、教法建议

这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互为的概念。

由于教材先讲,后讲绝对值,所以的定义只是形式上的描述,主 要通过的几何意义理解的概念。教学中建议,直接给出的几何定义,通过实例了解求一个数的的方法。按着数轴————绝对值的顺序教学,可充分利用数轴使数与形更好地结合起来。

四、的相关知识

1.的意义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如-1999与1999互为。

(2)从数轴上看,位于原点两旁,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所表示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如5与-5是互为。

(3)0的是0。也只有0的是它的本身。

(4)是表示两个数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存在。

2.的表示

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成为原数的。若表示一个有理数,则的表示为-。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仍与原数相联系同。例如,+7=7,特别地,+0=0,-0=0。

3.的特性

若互为,则,反之若,则互为。

4.多重符号化简

(1)的意义是简化多重符号的依据。如是-1的,而-1的为+1,所以。

(2)多重符号化简的结果是由“-”号的个数决定的。如果“-”号是奇数个,则

果为负;如果是偶然数个,则结果为正。可简写为“奇负偶正”。

例如。由此可见,化简一个数就是把多重符号化成单一符号,若结果是“+”号,一般省略不写。

(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互为的几何意义。

2.掌握:给出一个数能求出它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会利用数轴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解释的几何意义,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求一个数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对应、统一规律。

(四)美育渗透点

1.通过求一个数的知道任何一个数都有它的,学生会进一步领略到数的完整美。

2.通过简化一个数的符号,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利用引导发现法,教师注意过渡#课件# 导语的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学法: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练习反馈→总结。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求已知数的。

2.难点:根据的意义化简符号。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学生演示,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得出的概念,教师出示投影,学生以多种形式练习反馈。

七、教学步骤

(一)探索新知,导入新课

1.互为的概念的引出

演示活动:要一个学生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

提出问题“如果向前为正,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各记作什么?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口答,即向前走5步记作+5;向后走5步记作-5步。

[板书]

+5,-5

师:这位同学两次行走的距离都是5步,但两次的方向相反,这就决定这两个数的符号不同,像这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

[板书]2.3

【教法说明】由于有了正负数的学习,进行以上演示,学生们非常容易地得出+5,-5两数,并能根据演示过程体会出这两个数的联系与区别,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认识了互为。

师:画一数轴,在数轴上任意标出两点,使这两点表示的数互为(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练)

师:这样的两个数即互为,你能试述具备什么特点的两数是互为?(学生讨论后举手回答)

[板书]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叫另一个的。

【教法说明】在演示活动后,已出现了+5,-5这两个数,教师及时阐明它们就是互为的两数,这时不急于总结互为的概念,而是又提供了一个学生体会概念的机—利用数轴任找一组互为的两数,先观察在数轴上表示这两个数的点的位置关系,再观察两个数本身的特点。更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的概念。

2.理解概念

(出示投影1)

判断:(1)-5是5的()

(2)5是-5的()

(3)与互为()

(4)-5是()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

【教法说明】对概念的理解不是单纯地强调,根据学生判断的结果加深对“互为”的理解,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0的是0.

(出示投影2)

1.在前面画的数轴上任意标出4个数,并标出它们的。

2.分别说出9,-7,0,-0.2的。

3.指出-2.4,-1.7,1各是什么数的?

4.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1题同桌互相订正,2、3题抢答。

【教法说明】1题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的概念,让学生深知:在数轴上,原点两旁,离开原点相等距离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2、3、4题是对的概念的直接运用,由特殊的数到一般的字母,紧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数即互为”这一概念,又得出一个非常代数性的结论“的是。”

[板书]a的是-a.

师:的是,可表示任意数—正数、负数、0,求任意一个数的就可以在这个数前加一个“-”号。

提出问题:若把分别换成+5,-7,0时,这些数的怎样表示?

提出问题:前面加“-”号表示的,-(+1.1)表示什么?-(-7)呢,-(-9.8)呢?它们的结果应是多少?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回答。

【教法说明】利用的概念化简符号是这节课的难点。这一环节,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提问:“既然的是,那么+5,7,0的怎样表示呢?”学生的思维由一般再引到特殊能答出-(+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3)

1.是______________的,

2.是_____________的,

3.是_____________的,

4.是_____________的,

学生活动:思考后口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在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求这个数的,如果在这些数前面加上“+”号呢?

[板书]

如:

学生回答:在一个数前面加上“+”仍表示这个数,“+”号可省略。并答出以上式子的结果。

【教法说明】根据以上题目学生对一数前面加“-”号表示这数的和一数前面加“+”号表示这数本身都已非常熟悉,这时可根据做题情况要学生及时分析观察规律的存在,这样可以从学生思维的不同角度,指引学生解决问题,并同时也暗示学生在做题时不是单纯地演练,一定要注意规律的总结。

巩固练习:

1.例题2简化-(+3)-(-4)的符号。

2.简化下列各数的符号

3.自己编题

学生活动:1、2题抢答,3题分组训练。1、2题一定要让学生说明每个式子表示的含义,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3题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三)归纳小结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归纳如下:

1.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

2.表示求的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空中内容由学生填出。

【教法说明】通过问题形式归纳出本节的重点。

(四)回顾反馈

1.-1.6是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的是0.3.

2.下列几对数中互为的一对为().

A.和B.与C.与

3.5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则;若,则。

5.若是负数,则是___________数;若是负数,则是___________数。

学生活动:分组互相回答,互相讨论,3、4、5题每组出一个同学口答。

教法说明

1,2题是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复习。3、4、5题是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情况,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是一个提高。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yzjvyx.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