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心得体会 >读后感 >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精品多篇)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精品多篇)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精品多篇)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篇一

“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的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

品味着汪曾祺老人的《端午的鸭蛋》享受着阵阵民俗文化的魅力,不由想起最热闹的端午节,心中不由涌起阵阵涟漪。

“端午节,我们那里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有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的丝线打好了络子……”

读着读着,眼前似乎浮现着孩子们挂着鸭蛋络子,额头上用雄黄写着“王”字奔跑着嬉戏着……回忆着自己童年时的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帖五毒、帖符、喝雄黄酒……想想当时玩得不亦乐乎啊!

曾今的端午热闹而丰富,如今的呢?

作为现代都市的一员,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过起了“洋”节日。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早已被抛之脑后,扔给历史作记录,取而代之的是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

记得去年的圣诞节,大街上,树上都挂满了彩色的小灯泡,孩子们都兴奋的向圣诞老公公要礼物,所有人看起来都十分的充实和开心。而端午,确实在寂静中度过的。有些人早已忘记了端午节,只有一些老人在吃粽子,在给自己的小孙子孙女系百索子。而其他人已沉醉在城市的喧嚣中不可自拔。

端午寄寓着人们对屈原的怀念,寄寓着我们祖先的人们,寄寓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而今的端午,而今的古文明已经和现代文学产生了冲击,致使人们在慢慢的忘记。可是,这些文化这些民俗忘记吗?

我们的风俗,是历史演进中不断沉淀的宝藏,所以我们在发展进步的同时,拾起那将被丢弃的文明吧!

去年的端午,大家丢失了传承文化的机会,今年我希望可以看见往日的繁华。让民俗,让文明在我们这一代传承、升华吧!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篇二

《端午的鸭蛋》语言很有特色,体现了汪曾祺作为一位语言艺术家的特点。

1、口语色彩浓厚。

2、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增强了语言的魅力。

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有时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

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从容散淡,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端午的鸭蛋》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也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端午的鸭蛋》对培养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充分感受生活,很有帮助。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篇三

汪曾琪先生他们小时候过端午节的习俗和我们现在略有不同。

我们现在也带百索子,但现在的百索子不会发生沾到水后,把手腕染得红一道绿一道。我个人不喜欢带百索子,我觉得带百索子太麻烦,丝线总磨手腕不舒服。

汪曾祺先生他们的食物与我们也不太一样。我们现在过端午节午餐和平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汪曾祺先生他们当时却摆出这么大的排场,足足有十二道菜,每一道菜都是红的,可以看出他们当时对节日的重视。

作者描写高邮的鸭蛋时用了“黄是红的”这段话。我在遇到黄是红的鸭蛋前,一直认为所有的鸭蛋黄都是黄色的。一次姥姥把切好的鸭蛋端上桌,我一看它的黄竟然是红色的,青是淡褐色的,当时十分惊讶,尝了一口,它真的是鸭蛋。读完这篇文章,我才知道黄是红的鸭蛋也并不特别。

我们现在有个习俗叫插艾蒿,而汪曾祺先生却没有写,大慨那时候没有这个习俗。每年在过端午节的前几天,妈妈都会到市场上买艾蒿插在门头上。每次回家都会闻到艾蒿散发出野草淡淡的清香,一开始它的颜色是浅绿色,几个月后它开始慢慢枯萎,到最后它变成了深绿色。

我们小孩子还有一项活动叫顶鸡蛋,小伙伴用彩笔或染料把鸡蛋涂成各式各样的彩蛋,然后用自己的鸡蛋和别人的鸡蛋对顶,最后谁的鸡蛋没破谁就是赢家。一次学校举办顶蛋活动,我由于在上校车时滑了一跤,把下巴摔伤,遗憾的退赛了。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篇四

《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中,我最喜欢第一自然段,讲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风俗,记得小时候妈妈也带我做五彩线,最后真的做成了。读到十二红时,我非常好奇,咸鸭蛋为什么还算十二红呢?咸鸭蛋也不是红色的呀?我就继续往下读,读到下面才知道原来里面的油是红的啊。

第二段写了作者家乡盛产鸭和双黄的鸭蛋,我平时吃咸鸭蛋时,从来没吃过双黄蛋,可作者家乡的高邮双黄鸭蛋多,体现作者家乡是水乡,鸭子有很多的特点。

第四段高邮咸蛋的特点和朱砂豆腐,第二句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读到”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这句话我就想到了汤圆,我小时候吃汤圆时总是要把汤圆扎个洞还说:“汤圆吐血了。”读到朱砂豆腐这块儿时,我就非常得→←想吃,还让妈妈给我做了呢!真的很美味!

第五段读到了挑鸭蛋,正好我家有几个鸭蛋,挑了很长时间才挑出来一个好的。

第六七段是写把萤火虫放在鸭蛋壳里和《囊萤映雪》的故事,读到这里我想到了四年级时上《囊萤映雪》时,老师说这故事是假的,我们抓住萤火虫时萤火就奄奄一息了,因为人们在抓萤火虫时,我们觉得我们捉萤火虫的力气很小,可对它来说这个力气很大,因为萤火虫非常的小,而且萤火虫屁股上的亮光很小,根本看不见字,所以《囊萤映雪》这个故事是假的。

我读了汪曾祺的很多作品,写了很多作者小时候生活的趣事。让我对读书也很有兴趣。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篇五

端午节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这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看到关于它的文章,我就立刻阅读了起来。

这里写了很多端午节的习俗,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我这才发现,我竟然有很多都不知道!但上述的习俗我都不太喜欢,我最喜欢的是写“一笔虎”和主要内容——端午的鸭蛋。

我喜欢写“一笔虎”这部分内容,是因我学毛笔书法,还是行书,再加上我们最近刚好学了“虎”这个字,我对写“虎”印象深刻。但是我写的还是两笔虎,第一到第四画为一笔,第五到第八画为一笔,读了这篇文章,我一定要试试写“一笔虎”。

我对文章里面的吃咸鸭蛋体会更深。爸爸隔三差五就给我吃一次,都像是作者说的那样竖着对半切开。有一种“单黄”的,特别美味,黄很大,油又红又多,一不注意就悄悄地顺着蛋壳往桌上流,我的口水也在嘴里不停地打着转。但是,有好吃的就有不好吃的,另外一种鸭蛋就是难吃的这一类里的。它虽然是双黄,却还没有一个单黄的大,几乎没有油,入口后蛋清更是味同嚼石灰,简直和书中的北京咸鸭蛋一模一样,真的没法吃啊!

我还喜欢挑鸭蛋的部分,很孩子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孩子们在这方面的挑剔。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当时挑选柴犬:“这只怎么了?”“白爪过膝了。”“这只又怎么了?”“太安静了,回去容易生病。”不过这让我得到了我家的“蛋卷”——一只可爱的小狗。

这篇文章我很喜欢,语言生动,不乏味,还让我了解了很多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篇六

精彩。何为精彩?何处有精彩?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变亦不少精彩,只是缺少了发现“精彩”的眼睛。而我又何尝不是这样,从来都会忽略身边的那些小事,从而错过它们有可能带给我的惊喜与欢乐。

不过,从我开始与这篇文章起,我不会再与生活中的精彩擦肩而过了,因为《端午的鸭蛋》正让我体验了一回由小事而引出长篇大论的“精彩”,让我的味蕾上都残落着咸鸭蛋的美味。

在作者的家乡,端午节的习俗真是五花八门,例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等等。然而,最令人印象深刻莫过于那诱人的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小孩儿们还用“鸭蛋络子”挂起鸭蛋,又给美味增添了许多明亮的色彩。

而作者描摹的一切,在我童年的回忆找到了熟悉的画面。我也是江苏人,与作者汪曾祺是老乡,而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我是江苏扬州人,而高邮是扬州市里的一个县级市,所以,我的童年自然也少不了高邮咸鸭蛋的香味。

每次吃咸鸭蛋时,妈妈总会轻轻揭开鸭蛋头的壳,用筷子向白嫩的蛋白里一戳,红油就一下子冒出来,这时,妈妈就赶紧叫我来吸红油,吸得我满嘴都是,再挖开蛋白,则露出了红彤彤的鸭蛋黄,这种感觉已逐渐忘却了,不知何时才能再吃上家乡的咸鸭蛋,我又不禁后悔为何没有早点发现这生活中的精彩呢?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十二红”,我隐约也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外婆也给我做过一次,除了苋菜、虾、咸鸭蛋外,好像还有菱角、红糖棕子、凉粉和红烧鹅,其它的我也记不清了。原来童年进的我,哪里还会想到几年后的我,正在怀念这平日的时光呢?哪里还会想到几年后的我想勉怀生活中精彩,却因记忆模糊而感到一阵失落呢?

珍惜现在身边的精彩吧,不要等到以后,失落地在回忆中翻箱倒柜。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篇七

汪曾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剧作家,他的家乡高邮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在《端午的鸭蛋》等许多作品中,汪曾祺以满腔的热忱,向人们介绍了高邮的风土人情,充分体现出他对自己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

读过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我能够感觉到,在作者小的时候,过端午节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在手腕上系百索子,做香角子挂在帐钩上,贴五毒和符子,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王字,放黄烟子熏五毒,用黄烟子写草书的“一笔虎”,午饭吃“十二红”的菜,特别是从煮熟的鸭蛋中挑出淡青色的挂“鸭蛋络子”,什么时候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掉,再用洗净的鸭蛋壳,在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里面玩。可惜我没有过过这样好玩的端午节。我们过端午节时好像和平时星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只是要吃粽子,街上有一些卖东西的,好像也是百索子、香包之类的,但是爸爸妈妈从来也没有给我买过。

从《端午的鸭蛋》里,我还知道了高邮有名的特产——咸鸭蛋,还有成批输出的双黄蛋。作者介绍说高邮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油多,“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都冒出来了”。奶奶经常从老家带咸鸭蛋过来,蛋黄都是淡黄色的,但是我不喜欢吃。看了汪曾祺先生的介绍,我倒是觉得高邮咸鸭蛋一定非常好吃。什么时候我一定让爸爸妈妈带我到高邮去,顺便好好品尝一下高邮的咸鸭蛋。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篇八

读了很多篇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对于一个吃货来说——《端午的鸭蛋》无疑是更具有吸引力!作者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通过一枚高邮鸭蛋来抒发他强烈的思乡情。

细细地品读,原来高邮鸭蛋产自高邮著名鸭种——大麻鸭,高邮人又善于腌制,高邮鸭蛋远近闻名。我们大连靠海,也生产鸭蛋,大连有名的是庄河黑岛鸭蛋,高邮鸭蛋和大连黑岛鸭蛋大不相同:高邮鸭蛋的油是红色的、黄也是红色的,青是白色的或青色的,黄嚼起来像石灰,只有淡淡的咸味;而黑岛鸭蛋的油和黄都是黄色的,青只有白色的,黄嚼起来特别细腻,而且味道很咸,得就着粥吃。双黄蛋在我们这里很稀少,是个稀罕物。

高邮人的端午节,孩子兴挂鸭蛋络子,这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高兴的时候还把鸭蛋从络子里掏出来吃了,这是我们这里没有的风俗。

我没吃过高邮鸭蛋,但是大连的咸鸭蛋是我的最爱,把冒着油的蛋黄倒入热腾腾的白粥里,鸭蛋黄的鲜香味在粥中慢慢散开,我会用筷子轻轻地搅啊搅,直至粥变成了淡黄色,我便迫不及待地端起来,一股脑地消灭掉,然后对着笑眯眯的姥姥说:“再来一碗!”

端午的鸭蛋是作者童年的回忆,一枚小小的鸭蛋,蕴藏着无尽的乡情乡味,作者瞧不上他乡的咸鸭蛋,这源于他对故乡深深的爱。高邮鸭蛋是好,也许在我的黑岛鸭蛋面前,他只能屈居第二了,“月是故乡明”,蛋是家乡香,哈哈!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xdth/duhougan/5z8238.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