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心得体会 >读书笔记 >

《悼念玛丽·居里》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悼念玛丽·居里》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悼念玛丽居里

《悼念玛丽·居里》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学习目标: 1、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及人格力量,能体会爱因斯坦真挚的感情。

2、能运用加批注、作摘录、写心得等阅读方法进行自由阅读。

3、能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探究·练习”题,在独立研究、合作学习中释疑解疑。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自由读写”课文,要充分体现“自由”两字,放手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进行自由阅读,教师只发挥指导、引导作用。

2、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的材料,了解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人格力量,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3、安排一课时。4、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课前学习: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关于玛丽·居里的资料。

课堂学习:

一、 情景导入

1、 投影居里夫人的图片。

2、 讲述:相信居里夫人大家都不陌生了,她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哪位同学能来简单介绍一下居里夫人?

3、 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居里夫人。

4、 师生一起走近居里夫人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居里夫人的材料,全面了解居里夫人。

5、 谈一谈你对居里夫人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如果要写一篇悼念文章,会从哪里入手?学生自由发言。

6、 下面我们来学习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罗里奇博物馆举行的居里夫人悼念会上的讲演《悼念玛丽 居里》。二、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1、 请大家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悼念玛丽·居里》,并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

(1) 课文着重从哪一方面来悼念居里夫人,并具体论述了哪些内容?

(2) 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 你认为最好的句子有哪些?简述理由。

(4) 你不懂的句子或问题有哪些?你能设计几个问题吗?试试吧!

2、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3、 总结学习方法

学习本文,你用了哪些阅读方法?请向同学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阅读方法,并说明喜欢的理由。(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 拓展阅读,学习居里夫人的优秀品质。

1、 利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居里夫人的作品《我的信念》

要求:(1)进一步了解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

(2)熟练的应用多种阅读方法。

(3)自主设计一道探究练习。

2.小组讨论、合作解决探究练习。

3.全班交流阅读方法。

4.教师小结。

课后学习:

1、 继续练习加批注、作摘录、写心得等阅读方法。

2、 学习《纪念白求恩》的写法,写一篇短文《学习居里夫人》。

板书设计:

悼念居里夫人

人格

居里夫人 高贵品质 品德

力量

热忱

爱因斯坦 诚挚的感情

睿智的思想

第二篇:悼念玛丽 居里作者简介玛丽 居里故事

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担任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

故事1 奖金的分配

居里夫妇得到7万法郎的诺贝尔奖金,居里夫人还得到了5万法郎的欧西利奖金。她将一部分奖金存入银行,补贴家用和自费招聘一位实验室助手,把其余一些奖金捐助了一些学术团体,又给教过她的一位贫困的法国教师汇去一笔旅费,让老师能重游故乡。按下来,她又把剩下的钱一半买了法国公债,一半买了华沙债券。居里夫人把她千辛万苦提炼出的镭(价值100万以上法郎)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有人劝她把这些财产留给两个女儿,居里夫人说:“我希望女儿长大自己谋生,我只留给她们精神财富,把她们引上正确的生活道路,而绝不给她们留金钱。”

故事2

爱因斯坦晚年时,还坚持劳动坚持锻炼,他经常从事一些家务劳动和栽花、浇水、剪枝,还经常邀请朋友去爬山,有意识地磨炼意志,锻炼身体。有一次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及其两个女儿,兴致勃勃地攀登瑞士东部的安加丁冰川。他们按照登山运动员的要求,身背干粮袋,手持木拐杖,顺着山径往上爬。在旅途中,爱因

斯坦谈笑风生,十分活跃,好像年轻人一样。从此,人们赠给他一个光荣的称号:老年运动家

课后练习

练习1: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个或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分别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不追求名利;居里夫人还将她获得的奖,大量的赠送给别人;在科学上居里夫人做出了很大贡献;使居里夫人取得成功的是失败,对事业的热爱,锲而不舍的精神,和谦虚,谦虚;

她深受压抑,长期因社会的冷酷和不公而深受困扰这就是造成她严厉外表的原因,容易被那些不熟悉她的人误解——她的极其严厉是难以为任何一个从事艺术的人所相信的。只要她认为某种方法是正确的,他就会毫不妥协、不屈不挠的追求。 他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成就——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不仅归功于她大胆的直觉,而且归功于她在提炼过程中的全身心奉献和百折不挠。这种艰难困苦实在难以想象,再实验科学的历史上是极少见的。如果欧洲的学术界哪怕仍存留一小部分居里夫人身上坚毅的人格力量和献身精神,那么欧洲将迎来一个光辉的春天。

练习2:霍金因患“渐冻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他这种崇尚科学无私无畏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第三篇:居里夫人 读书笔记

et1302谭舒艺2103130211

读《居里夫人传》有感

近日阅读了《居里夫人传》,再一次为居里夫人的生命历程所震撼。记得第一次看完这本书后就激动不已,自觉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楷模,生活的榜样。其实本人一向自恃颇高,很少敬佩什么人,但对于居里夫人,却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折服了。她的一生,对于我,有着太多太多的启示。

在我看来,这个本名玛妮雅?斯可罗多夫斯基的普通波兰女孩日后之所以会成为举世闻名的居里夫人,她的家庭、她本人的天赋以及她所处的那个时代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居里夫人出生时,她的祖国波兰正遭受沙俄铁蹄的蹂躏。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父母都曾担任过中学校长),赋予了她良好的修养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当然也将知识精英的聪慧和坚韧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她。开明和蔼的双亲和五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尽管沙俄施行严厉的殖民统治,但身为小妹的玛妮雅,还是幸福地度过了短暂的童年时光。斯可罗多夫斯基夫妇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今人借鉴。他们从未对孩子进行过什么“启蒙”,而是放开手脚,让他们自由玩耍,去尽情地拥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时代埋下的种子。父亲虽然是一名颇有才华的理科教师,却从未刻意引导过孩子的兴趣,他甚至不让小玛妮雅过早地接触理科书籍,好让她在上学后能够全面地涉猎知识,从而逐渐找到志趣所向。当然,他对于孩子们的学业还是非常关心,并且要求严格的。至于母亲,则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放弃了女校长的职务,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她仍旧若无其事地操持家务,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不让年幼的他们过早地承受心理负担。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更是一个塑造人的大熔炉。因此,年轻夫妇若想为人父母,必须慎之又慎,因为从此他们的生活将彻底改变,他们要担负起一项重大使命——养育一个小生命,将他(她)塑造成一个“人”。这可不比养猫养狗,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人父母,责任重大。我认为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决不可随便尝试。毕竟,我们不仅要对生命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斯可罗多夫斯基夫妇的教育是成功的,子女们不但个个成才,而且团结友爱,感情甚笃。居里夫人和姐姐布罗尼雅间的手足之情尤为感人。姐妹俩先后资助对方完成了大学的学业。其谦让、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不由联想到报章杂志上的一些社会新闻:某家的兄弟姐妹为了争夺财产而对簿公堂,甚至大打出手。在我看来,他们真该为自己的举动而忏悔。要知道,大家是一母所生的同胞手足啊!理应好好珍惜这样的血缘亲情才对,为什么一旦牵涉到利益问题,就变 1

得如此自私无情呢?他们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抛弃了生命中最可宝贵的财富,实在是得不偿失呐!作为一个独生子女,我真的非常羡慕玛妮雅的家庭,羡慕她与姐姐之间的那份无私真挚的亲情。

事实上,为了给姐姐筹措学费,年少的居里夫人饱尝了世态炎凉。十七岁那年,她孤身一人背井离乡,去外省当家庭教师,一当就是六年。这六年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逐渐意识到了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复杂。失恋的痛苦经历,更教会她该如何选择终生伴侣,如何从本质上去认识一个人。看来,“长大”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磨难是不可避免的。。

整本书中,对我触动最大、也最具现实意义的是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学的那章。她当时经济拮据,为了避免干扰,便从姐姐家搬到了一个阴冷的小阁楼上。每天七点起床,学习到凌晨三点方才就寝。冬日的巴黎寒风刺骨,一床薄被哪敌严寒。于是,玛妮雅只能将所有的衣服都盖在被子上,甚至将椅背压在上面,以此来增加重量和温暖感。仅有的一点生活费只够她终日以水果果腹,根本谈不上添置衣物。她正是穿着打补丁的衣裙和垫着硬纸板的破皮鞋度过了在索尔本大学的求学生涯的。看到这里,我真的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了。现在的我,生活得太安逸了,以致于空有雄心壮志,却拿不出半点实际行动。自订的学习计划哪回不是落得个虎头蛇尾、一纸空文的下场。我实在很想拥有居里夫人拼搏奋斗时的那股子劲头,哪怕是三分之一也行。但我清楚,有些东西看的时候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可放下书本,跑到外头教太阳一晒,那点所谓的“激情”便十有八九挥发掉了大半。要是再耗上几日,肯定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我算是明白了:其实成功的秘诀人人都懂,问题在于真正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的人只占少数;所以,成功者寥寥。我若想成功,必须痛下决心,严格要求自己我只希望这次的“激情”可以持续地长久一些,但愿我能够尽快找到自我奋斗的动力。毕竟,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是需要一点精神支柱的。我的支柱究竟在哪儿呢?

也许上面的话题显得有些无病呻吟,但那确是我目前的疑惑之一。当然,对于人生,除了迷惘,我尚有许多幻想。比如说:爱情、婚姻。那么,怎样的爱情和婚姻可称得上是理想和美满的呢?我觉得,居里夫妇的例子给了我最好的回答。他们的婚姻揭示了夫妻结合的最高意义——家庭与事业的和谐统一。他们的相恋是那么的奇特:一场“纯学术”的谈话让他们互生好感;简陋的小阁楼成了他们探讨学术问题兼约会的场所;居里先生将自己的学术著作作为定情之物;最终,“科学”这个共同理想,把两个天才溶化在了一起。婚礼议程极其简单,结婚用品除了两辆自行车外,别无他物,而蜜月旅行便是骑车郊游。在短暂的十一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始终相濡以沫,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发现并提炼了钋和镭,双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就了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是何等质朴而动

人的爱情啊!或许在爱情观上人各有志,更何况这样的“天作之和”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他们的故事至少给了我们一些信心,确切地说,是一种信仰——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存在着完美境界的!美好的生活是值得向往的!幸福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我想,有了这信仰,那些执着追求理想的人们便又可平添一份力量和勇气。

不仅如此,居里夫妇的结合更是两颗高尚心灵的碰撞。这碰撞迸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辉。在这对纯粹的学者心目中,科学是最神圣的,是属于全人类的。因此,他们无偿地将镭的提炼方法公诸于世。在生活上,他们几乎毫无要求。对待科学研究却是异常严谨,锲而不舍,孜孜不倦。“荣誉”和“财富”在他们面前显得如此渺小而又微不足道。居里夫妇为那些有志于做学问的年轻人作出了最好的榜样!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将一个严酷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探求真理没有捷径可走,那必将是一条清贫而又寂寞的漫漫长路。若无足够的毅力,千万不要轻易涉足。最可怕的事莫过于知难而退,临阵脱逃,继而变成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学者。君不见今日的学术界里,这类招摇撞骗的假学究何其多也!然而,科学研究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之人,永远无法踏进科学的神圣殿堂。所以说,真正的学者是心怀宇宙的,也只有具备这样的胸襟方能发现真理,并且真正懂得真理的价值。

读罢《居里夫人》一书,我已将我的感悟悉数与大家。书中还有一些感悟东西,忽隐忽现,难以捕捉。那只有一边生活、一边体会了。

第四篇:梁衡跨越百年的美丽和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两篇文章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梁衡跨越百年的美丽和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两篇文章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但它与很多同类型的文章有所不同,这篇文章抓住“美丽”大做文章,指出居里夫人最不简单的一点就是能超越天生美丽的容貌,而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而且,这篇课文跨度大,内容多,篇幅长,

悼念玛丽·居里

读了这篇文章,我心潮澎湃,不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到羞愧。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玛丽居里是怎样工作的。他的工作态度让我羞愧万分。

居里夫人对工作的热枕无不令人赞叹,他执着的信念深深打动了无数人。他淡泊名利,视金钱如粪土,他将奖金捐献出去,将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不正是居里夫人的写照吗?他本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上尽情的享受,但他却没那么做,他只是一如既往的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相反,现在又有多少个不看重名利的人?又有多少个勇敢的用自己的信念打倒失败的人呢?

想象居里夫人再想想自己,我不禁低下了头。

第五篇:玛丽居里简介

玛丽居里简介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henry becquerel)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玛丽居里(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和放射化学家。1867年11月 7日(请继续关注)生于波兰华沙,1934年7月4日卒于法国上萨瓦省。1883年中学毕业,并获得金质奖章。由于家中经济困难和当时波兰的大学不接受女生,她担任家庭教师八年。1891年到法国深造,189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1894年毕业于数学系。1895年与p.居里结婚。1904年被巴黎大学聘为助教;1906年p.居里去世后,她接替了丈夫的工作,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她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并被15个国家的科学院选为院士。

从1896年开始,居里夫妇共同研究起了放射性。在此之前,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roentgen 1845-1923)发现了x-射线(他因此获得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盐发射出类似的射线。居里夫人发现钍(th)亦具有放射性,并且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任何含量的铀和钍能够解释的要强。居里夫妇于是努力寻找,终于在1898年宣布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他们最终从8吨废沥青铀矿中制得1克纯净的氯化镭,还提出了-射线(现在已知它是由电子组成的)是带负电荷的微粒的观点。

1906年皮埃尔。居里不幸被马车撞死,但居里夫人前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 继续研究,于1910年与德比恩(andre debierne,1874-1949年,于1899年从沥青铀矿中发现放射性元素锕ac)一起分离出纯净的金属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居里夫人用x-射线设备装备了救护车,并将其开到了前线。国际红十字会任命她为放射学救护部门的领导。在她女儿依伦(irene curie)和克莱因(martha klein)的协助下,居里夫人在镭研究所为部队医院的医生的护理员开了一门课,教他们如何使用x-射线这项新技术。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几个月,她的女儿依伦和女婿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宣布发现人工放射性(他们俩因此而荣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妇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他们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他们地研究工作的杰出应用之一就是应用放射性治疗癌症。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xdth/dushu/n5653.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