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心得体会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打造富裕文明宜居农村,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为广大人民创造了许多发展机遇。但是,也导致了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加重,乡村人员的流失,从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最近,我参加了《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的学习,结合两年多的乡镇工作经历,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要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富农是根本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目前,我国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居民收入、教育资源、基础建设、医疗卫生、就业条件和政府公共投入等方面,其中,农村与城市经济水平差距是导致其他方面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必须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尽快富起来,才能真正做到推动城乡融合。

农村要振兴,除了国家的相关大政策和加大对农业的支持投入外,必须要做好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兴旺,农村才能兴旺,农民才能富裕。

一是积极走规模化产业之路。各村要依据不同的自然环境、地势地貌,因地制宜,引进或改良适合本地栽植的农副产品,努力打造“连片式、集团式”的产业,扩大经济收入方式,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形成优势特色产业体系,使农业成为一个具有无限生机的美好产业。二是要在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收益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我镇多以“村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明确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占股分红,帮助农民稳定获得政策红利、劳动务工、入股分红等收益,充分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实现合作社创收、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多赢”局面。二、生态宜居是关键

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在统筹“三生”空间上精准发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城乡融合的润滑剂。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修民心路、民心桥,升级改造农村路网、电网、通讯网,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修建农村排污管网等,让农村与城市具有同等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二是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确保农村人人住上安居房、放心房。对大量“一户多宅”和私自乱建浪费土地资源现象进行重点整治,对村庄住宅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彻底消除各种“空心房”“空心村”现象,加大人口居住密度,增强商贸繁荣的内动力。

三是在“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等方面打造,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推进街巷硬化,便利交通,方便群众出行。见缝插绿,打造环村闭合林带,实现出门见绿。各村高密度安照节能灯,实现人来灯亮的夜景。实行“厕所革命”、开展垃圾集中整治,推进村容村貌提升;打造健身小广场、小公园和文化书屋等,丰富群众休闲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感,使乡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三、文化文明是内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一思想落实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战略中,就是要重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独有的历史记忆和思想表达,充分发掘乡村传统文化的底蕴、精神和价值,并赋予其时代内涵。

一是依托生态环境优势,适度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生活,要做到美了乡村、富了百姓。旅游要持续发展,文化才是留住游客的根本。只有铸牢乡村文化这个“魂”,才能提振乡村的“精气神”。

二是要打造文明乡风。积极开展家庭道德、法制教育、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等宣传活动,进一步引导和动员群众投身于乡风治理中来。 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韵”等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注入文化动能,激活乡村业态,带动乡村发展。

三是持续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新风系列活。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等推动村风、民风、社风的正向发展。在各村举办评选好公婆、好儿女、好儿媳,最佳红白理事会,“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敲锣鼓送锦旗进行宣传表彰,用他们鲜活的事迹向街坊邻里传递正能量,弘扬新风正气,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助力乡村振兴。

总之,城乡要做到融合发展,必须要在经济上、环境上和文明程度上进行融合。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xdth/xuexipeixun/d6jdj.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