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心得体会 >专题心得体会 >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新版多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新版多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新版多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一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理

一个没有自信心理的人不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所以,良好的自信心对一个人成就事业十分必要。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理呢?

1、名人为榜样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他告诉大家,这个不象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很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2、在锻炼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

学生锻炼的方式很多,我平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一是让学生自己组织班队活动。从班队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词的创作、活动安排到总结各个环节,老师均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二是实行轮流班委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传统的固定班委制,使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当不上班干部,也干不好班干部,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实行轮流班委制,使每个学生都可当上班干部,参加管理班级事务。实践证明,只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他们都可以成为出色的班干部。三是交给学生办的事,老师最好不要插手。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打扫卫生时,有的老师往往帮学生甚至替学生扫地、抹桌、擦窗;办黑板报时,有的老师往往帮着学生设计、排版、画刊头、写美术字等,这种担心小学生“小”做不好事而事必躬亲的做法,恰恰丢失了许多让学生锻炼的机会。我在工作中力戒这种做法,结果是,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去找相关的板报资料,有的画画,有的写字,同学们兴致勃勃,板报很快就办好了。实践证明,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会越做越好,学生在锻炼中不断增强了自信心理。

3、在集体生活中感受自我培养自信。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我是集体中的一员,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爱护这个集体,时时刻刻想着为这个班集体争光。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每当班上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一点荣誉,我都会让学生知道,这个荣誉来之不易,都凝聚着全班每个学生的心血和汗水。还要开展经常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从小就热爱自己的祖国,给学生讲清楚,我们班是祖国的一个小小的分子,爱国就得爱我们班集体。平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强化集体荣誉感意识。原来,教室和清洁区的打扫,非得老师督促不可,有的学生甚至逃避劳动任务。班上有几个调皮的学生经常带零食到学校,而且随手就丢。自从我让他们当了学校和班上的卫生协管员后,上进心越来越强,他们那些不良习惯都没有了。受他们的影响,学生懂得了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要自觉维护集体,都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现在,老师不在场,同学们也能认真打扫,班上的卫生工作经常受到学校的表扬。同学们不仅自已不随手乱丢乱扔,注意周围的环境,还监督别人,以防破坏周围环境。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有的学校尝试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经典名著,写读书笔记,制作精美书签,办读书海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有的学校校园里设置有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等,这些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再加上现在多数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踩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可以开展“丢下的是垃圾,拣起的是品质”活动,并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环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花坛内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这有利于学生不忍心破坏,改变过去的坏毛病。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几个问题:

1、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

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我曾担任过五年级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学生全部来自城乡结合带和农村,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不强。为了加强组织纪律性,我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在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的实际情况谈体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守纪的重要。从那以后许多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纪律,并能大胆地制止违纪的行为。

2、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的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可见,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放下架子,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才有资格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诱导者。还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3、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

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课堂教学活动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项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学生通过这些饶有兴趣的心理辅导活动,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二

一、建立健全心理教育体系,强化心理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开展心理教育工作,首先要充分重视心理教育机构的建立,制度的完善以及骨干的配备、培训和管理等方面,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把官兵的认识统一起来,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条件。

(一)建立健全组织制度制度是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动力源,建立健全心理教育保障制度是搞好基层官兵心理教育的可靠保证。一是要建立健全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心理教育工作应从部队实际出发,建立由支队级党委机关统一领导的,政工干部和卫生干部为骨干的、政治工作系统与医疗卫生系统相结合的心理教育体系和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机制。成立由多部门联合组成的专职领导小组,并建立相应的机制,为心理教育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要建立健全心理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

联动机制就是要构成心理教育的课堂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调适、心理疏导和心理训练等环节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一系列服务保障体系。形成“测试、咨询、训练、疏导、反馈”五位一体的联动、互动机制,以此来提高心理教育的实际效果。三是制定心理测试机制。每年或每半年,对官兵适时进行心理测验,测试结果一方面可以为心理教育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还可以掌握官兵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人员,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另外,心理测验应由专职、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特别是要做好测试结果的保密工作,防止个人隐私泄露和扩散,给基层官兵带来不良心理影响。

(二)建立健全官兵心理档案建立官兵心理档案,就是把官兵日常心理变化情况、官兵的思想情况、心理测试结果、心理医生的建议与忠告记录入档,为准确把握官兵的心理变化,进行心理疏导提供依据。一是建立个人心理档案。从入伍开始,就对其进行心理测试,将心理状况和个性特点、能力特征分别记录建档,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过程中还应登记家族病史和本人过去精神健康状况,由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指派专人负责管理。二是档案资料及时更新。档案资料及时更新就是要把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和复杂环境下的官兵心理变化及时记录在案。

或每年度、季度定时对基层官兵进行心理测试,测试其心理存在哪些变化,并将结果及时录入档案。这样一来,就可以掌握官兵心理变化规律,完善和更新心理教育内容、方法和措施,为心理教育提供有利的依据。三是实行心理档案终身制。心理档案终身制,就是一人一档,随着人员的调动而调动。如:当事人因考学、学技术和工作调动,要离开本单位到新的单位时,可以将心理档案与其它个人档案、组织关系等一并签转。这样,接收单位可以根据心理档案和个人档案,及时掌握调转人员的心理和思想情况。这就为“陌生管理”解决一大难题。

(三)全面普及心理知识普及心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基层领导对心理教育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干部骨干运用心理科学开展教育的能力;有助于基层官兵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必须提高官兵对心理科学的认识。一是搞好心理知识宣传。搞好宣传是为了引导官兵更积极地加强心理知识学习,把对心理科学的排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让官兵明白,每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只是对事物的观察角度和所持态度不同,而不是有“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疾病”。划清“疾病”与“亚健康”的界限。

二是经典故事引导。就是通过公安网、局域网、板报宣传栏、资料图书室等方式,登载心理方面的小故事和典型事例。以此来提高基层官兵对心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增强官兵对心理科学的认识,充分调动官兵学习心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适时组织宣讲。由支队或大队适时组织官兵集中讲学,或者聘请资深的心理专家,进行心理知识视频讲座,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和多种教学风格,以此来不断增强心理教育的感染力。

(四)提高教育者素质抓好心理教育工作必须要提高心理教育者的素质。一是建立健全心理教育者培训、轮训机制。重点培训其分析官兵心理现象、维护心理健康和解决常见心理问题的一般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者的教育、测试、疏导、训练、调适和心理卫生服务等心理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能力。二是坚持考评制度。要把对教育者的考评制度纳入年度考核中,对被考人员结合本部队实际情况,采取后位轮训制度,从而达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断地更新,来提升基层部队心理教育的实际效果。三是加大指导力度。各支队级以上单位要依据所属单位具体情况,适时派出工作小组对基层部队心理教育的开展进行督导检查。根据教育的方式内容,结合官兵的心理表象,进行研究讨论,及时纠正教育过程中突出的问题。

二、科学设置心理教育内容,强化心理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开展心理教育还需要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和加强教育效果的跟踪反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设置出科学合理的符合部队实际、符合官兵心理变化规律的、针对性极强的心理教育内容。

(一)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在进行心理教育内容设置前,应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可以通过心理测试、问卷调查、官兵反馈等方法对心理教育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彻底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官兵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要,着实提高官兵的认知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一是依据官兵需要定内容。符合官兵心理需要是科学设置心理教育内容的重要前提,只有符合受教育者的主观需要、愿望和兴趣,受教育者才会认同进而接受。我们必须将心理教育的内容聚焦于广大官兵的生活实践和客观环境,准确掌握不同对象或同一对象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不同需要,选择能引起教育对象关注和思考的热点、难点、疑点、焦点、盲点问题进行教育,以此来促进教育内容内化为对象的思想。

在调查研究时,要注重多方位的结合,与深刻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与家庭环境、驻地环境、单位环境和个人素质结合起来,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二是围绕任务特点定内容。心理教育在内容设置上要根据执行任务的特点来设置内容,增强官兵执行边防保卫任务必胜信念。针对不同的单位,在不同的环境下做好测试和调查。认真分析研究,掌握官兵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以培养战士的应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克服恐惧心理为目标,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教育内容。三是区分官兵层次定内容。基层官兵由于个人成长的地域、家庭环境、经历及入伍动机、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社会交往等不同,必然造成其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种种差异。

因此,心理教育内容的制定,要结合官兵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等不同的个体情况,在设置心理教育内容时,要区分层次、区分对象,使教育内容深浅适度、合情合理、客观又真实。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基层领导、干部、士官、义务兵等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在教育内容上有所区别;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在教育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上有所侧重。

(二)强化职能部门的指导作用要强化职能部门的指导作用,就必须要有一支心理教育方面的专业性队伍。一是成立心理教育工作研讨小组。在支队一级成立以心理学专业人员、政工干部和卫生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心理教育工作研讨小组。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心理教育工作的研究,完善教育内容,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在心理教育工作中呈现出的难题进行更深入的研讨,进一步提高基层部队心理教育的有效性。二是做好检查指导。上级机关在对基层部队下发心理教育内容之后,要对心理教育的开展进行跟踪问效,针对教育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加以诊断,及时找出科学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并且,对基层部队心理教育工作者适时进行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基层教育者的疏导教育能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心理教育队伍,增强对心理教育工作的指导,更好地服务部队、服务基层。

三、拓宽心理教育渗透渠道,开辟心理教育有效途径

加强心理教育活动应从多方面开展,拓宽教育渠道。教育内容要结合其它教育一道去做,搞好有机结合。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能只拘泥于一、两种形式。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充分利用好网络、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开展心理教育,来提高心理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拓宽心理教育渗透渠道心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应该渗透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在结合中开展,在渗透中落实。因此,要注重结合,搞好渗透,切实增强心理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回答和解决官兵的思想问题,而思想问题往往又与心理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把心理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统筹规划、有机结合,做到既解决官兵的现实思想问题,又注重解决官兵倾向性的心理问题。

二是与执勤执法工作相结合。公安边防部队担负的特殊使命任务,要求边防官兵要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教育只有与执勤执法工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官兵培养处变不惊、临危不惧、遇挫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要结合完成执勤执法任务,模拟执勤执法的逼真环境,将官兵置身于其中,锻炼其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要通过演练应急状态下的各种情况处置,提高官兵处理复杂意外情况的心理应激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开展作战受挫等适当程度的“败局训练”,培养官兵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

(二)全面开展部队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可采取谈话咨询、电话咨询、门诊咨询、现场访谈等,咨询技师要以身作则,用积极的、理解的态度影响对方,用自己的心理知识和工作经验为咨询者解难答疑,矫正其不健康心理。一是发展性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功能在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基层官兵发展心理机能、开发潜能、提高心理素质。所以,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过程中,我们更要以发展官兵的身心健康为主,积极引导基层官兵健康向上的心态,努力提高官兵心理承受能力。

二是矫正性心理咨询。疏导咨询对象不良心态,从而缓解其情绪压力;鼓励咨询对象倾诉内心痛苦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探寻咨询对象问题的根源并使其领悟而释然;协助咨询对象改进不合理的认知模式,确立辩证科学的思维方式;借助于指导和训练,使咨询对象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帮助咨询对象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是咨询手段要突破单一的咨询模式。把心理咨询、心理测验等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心理咨询要以心理测验为先导,以便更准确地掌握咨询者的心理特征、智力程度以及心理问题的类型、程度等等,测试结果要比咨询者的口述更为准确。四是咨询形式要由个别咨询扩大到与团体咨询相结合。个别咨询只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个体的心理问题。但往往个体在独处环境中与其处在团体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会有所不同。因此,个体所呈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在团体中解决,团体心理问题也不能简单地个体咨询。

(三)开设局域网络教育近年来,我区部队为基层部队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在基层单位均建起了公安网和局域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树立向科学技术要教育质量的观念,力争尽早实现纵向间和横向间的网络互联,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给心理教育带来了最大的实惠:一是网络教育的隐蔽性有助于消除官兵的心理顾虑。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无所顾忌地畅谈,敞开心扉地交流,倾诉内心的苦闷,从而达到无意识教育的有意识目的。二是扩大了心理教育的信息量。网络信息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是信息的共有共享。实现了信息网络化,就等于部队共同拥有了一个网络图书馆。

通过它,我们可以快捷地根据需要浏览和选择资料,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快了教育信息的传递速度。我们不少部队驻守在深山雪原、戈壁大漠、边防海防,部署分散,交通不便,由于环境恶劣,他们在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信息的闭塞,使他们与外界世界几乎完全隔离,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一旦我们形成心理教育网络,官兵们就可以在网上接受心理教育。有助于搞活心理教育。网络提供的信息,图、文、声并茂,毫不夸张地说,它的确做到了寓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教育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真正地“活”了起来。这样既可以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有助于提高官兵的全面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三

当前新形势下,紧张的部队生活,繁重的工作任务,对官兵的心理素质提出考验,基层所队官兵心理长期得不到休整减压,官兵中因心理因素引起的思想问题明显增多。因此,加强基层官兵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笔者认为要加强基层官兵心理教育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心理教育体系,强化心理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开展心理教育工作,首先要充分重视心理教育机构的建立,制度的完善以及骨干的配备、培训和管理等方面,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把官兵的认识统一起来,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条件。

(一)建立健全组织制度制度是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动力源,建立健全心理教育保障制度是搞好基层官兵心理教育的可靠保证。一是要建立健全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心理教育工作应从部队实际出发,建立由支队级党委机关统一领导的,政工干部和卫生干部为骨干的、政治工作系统与医疗卫生系统相结合的心理教育体系和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机制。成立由多部门联合组成的专职领导小组,并建立相应的机制,为心理教育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要建立健全心理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

联动机制就是要构成心理教育的课堂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调适、心理疏导和心理训练等环节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一系列服务保障体系。形成“测试、咨询、训练、疏导、反馈”五位一体的联动、互动机制,以此来提高心理教育的实际效果。三是制定心理测试机制。每年或每半年,对官兵适时进行心理测验,测试结果一方面可以为心理教育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还可以掌握官兵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人员,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另外,心理测验应由专职、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特别是要做好测试结果的保密工作,防止个人隐私泄露和扩散,给基层官兵带来不良心理影响。

(二)建立健全官兵心理档案建立官兵心理档案,就是把官兵日常心理变化情况、官兵的思想情况、心理测试结果、心理医生的建议与忠告记录入档,为准确把握官兵的心理变化,进行心理疏导提供依据。一是建立个人心理档案。从入伍开始,就对其进行心理测试,将心理状况和个性特点、能力特征分别记录建档,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过程中还应登记家族病史和本人过去精神健康状况,由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指派专人负责管理。二是档案资料及时更新。档案资料及时更新就是要把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和复杂环境下的官兵心理变化及时记录在案。

或每年度、季度定时对基层官兵进行心理测试,测试其心理存在哪些变化,并将结果及时录入档案。这样一来,就可以掌握官兵心理变化规律,完善和更新心理教育内容、方法和措施,为心理教育提供有利的依据。三是实行心理档案终身制。心理档案终身制,就是一人一档,随着人员的调动而调动。如:当事人因考学、学技术和工作调动,要离开本单位到新的单位时,可以将心理档案与其它个人档案、组织关系等一并签转。这样,接收单位可以根据心理档案和个人档案,及时掌握调转人员的心理和思想情况。这就为“陌生管理”解决一大难题。

(三)全面普及心理知识普及心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基层领导对心理教育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干部骨干运用心理科学开展教育的能力;有助于基层官兵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必须提高官兵对心理科学的认识。一是搞好心理知识宣传。搞好宣传是为了引导官兵更积极地加强心理知识学习,把对心理科学的排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让官兵明白,每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只是对事物的观察角度和所持态度不同,而不是有“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疾病”。划清“疾病”与“亚健康”的界限。

二是经典故事引导。就是通过公安网、局域网、板报宣传栏、资料图书室等方式,登载心理方面的小故事和典型事例。以此来提高基层官兵对心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增强官兵对心理科学的认识,充分调动官兵学习心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适时组织宣讲。由支队或大队适时组织官兵集中讲学,或者聘请资深的心理专家,进行心理知识视频讲座,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和多种教学风格,以此来不断增强心理教育的感染力。

(四)提高教育者素质抓好心理教育工作必须要提高心理教育者的素质。一是建立健全心理教育者培训、轮训机制。重点培训其分析官兵心理现象、维护心理健康和解决常见心理问题的一般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者的教育、测试、疏导、训练、调适和心理卫生服务等心理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能力。二是坚持考评制度。要把对教育者的考评制度纳入年度考核中,对被考人员结合本部队实际情况,采取后位轮训制度,从而达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断地更新,来提升基层部队心理教育的实际效果。三是加大指导力度。各支队级以上单位要依据所属单位具体情况,适时派出工作小组对基层部队心理教育的开展进行督导检查。根据教育的方式内容,结合官兵的心理表象,进行研究讨论,及时纠正教育过程中突出的问题。

二、科学设置心理教育内容,强化心理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开展心理教育还需要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和加强教育效果的跟踪反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设置出科学合理的符合部队实际、符合官兵心理变化规律的、针对性极强的心理教育内容。

(一)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在进行心理教育内容设置前,应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可以通过心理测试、问卷调查、官兵反馈等方法对心理教育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彻底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官兵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要,着实提高官兵的认知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一是依据官兵需要定内容。符合官兵心理需要是科学设置心理教育内容的重要前提,只有符合受教育者的主观需要、愿望和兴趣,受教育者才会认同进而接受。我们必须将心理教育的内容聚焦于广大官兵的生活实践和客观环境,准确掌握不同对象或同一对象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不同需要,选择能引起教育对象关注和思考的热点、难点、疑点、焦点、盲点问题进行教育,以此来促进教育内容内化为对象的思想。

在调查研究时,要注重多方位的结合,与深刻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与家庭环境、驻地环境、单位环境和个人素质结合起来,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二是围绕任务特点定内容。心理教育在内容设置上要根据执行任务的特点来设置内容,增强官兵执行边防保卫任务必胜信念。针对不同的单位,在不同的环境下做好测试和调查。认真分析研究,掌握官兵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以培养战士的应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克服恐惧心理为目标,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教育内容。三是区分官兵层次定内容。基层官兵由于个人成长的地域、家庭环境、经历及入伍动机、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社会交往等不同,必然造成其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种种差异。

因此,心理教育内容的制定,要结合官兵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等不同的个体情况,在设置心理教育内容时,要区分层次、区分对象,使教育内容深浅适度、合情合理、客观又真实。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基层领导、干部、士官、义务兵等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在教育内容上有所区别;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在教育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上有所侧重。

(二)强化职能部门的指导作用要强化职能部门的指导作用,就必须要有一支心理教育方面的专业性队伍。一是成立心理教育工作研讨小组。在支队一级成立以心理学专业人员、政工干部和卫生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心理教育工作研讨小组。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心理教育工作的研究,完善教育内容,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在心理教育工作中呈现出的难题进行更深入的研讨,进一步提高基层部队心理教育的有效性。二是做好检查指导。上级机关在对基层部队下发心理教育内容之后,要对心理教育的开展进行跟踪问效,针对教育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加以诊断,及时找出科学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并且,对基层部队心理教育工作者适时进行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基层教育者的疏导教育能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心理教育队伍,增强对心理教育工作的指导,更好地服务部队、服务基层。

三、拓宽心理教育渗透渠道,开辟心理教育有效途径

加强心理教育活动应从多方面开展,拓宽教育渠道。教育内容要结合其它教育一道去做,搞好有机结合。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能只拘泥于一、两种形式。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充分利用好网络、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开展心理教育,来提高心理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拓宽心理教育渗透渠道心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应该渗透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在结合中开展,在渗透中落实。因此,要注重结合,搞好渗透,切实增强心理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回答和解决官兵的思想问题,而思想问题往往又与心理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把心理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统筹规划、有机结合,做到既解决官兵的现实思想问题,又注重解决官兵倾向性的心理问题。

二是与执勤执法工作相结合。公安边防部队担负的特殊使命任务,要求边防官兵要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教育只有与执勤执法工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官兵培养处变不惊、临危不惧、遇挫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要结合完成执勤执法任务,模拟执勤执法的逼真环境,将官兵置身于其中,锻炼其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要通过演练应急状态下的各种情况处置,提高官兵处理复杂意外情况的心理应激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开展作战受挫等适当程度的“败局训练”,培养官兵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

(二)全面开展部队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可采取谈话咨询、电话咨询、门诊咨询、现场访谈等,咨询技师要以身作则,用积极的、理解的态度影响对方,用自己的心理知识和工作经验为咨询者解难答疑,矫正其不健康心理。一是发展性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功能在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基层官兵发展心理机能、开发潜能、提高心理素质。所以,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过程中,我们更要以发展官兵的身心健康为主,积极引导基层官兵健康向上的心态,努力提高官兵心理承受能力。

二是矫正性心理咨询。疏导咨询对象不良心态,从而缓解其情绪压力;鼓励咨询对象倾诉内心痛苦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探寻咨询对象问题的根源并使其领悟而释然;协助咨询对象改进不合理的认知模式,确立辩证科学的思维方式;借助于指导和训练,使咨询对象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帮助咨询对象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是咨询手段要突破单一的咨询模式。把心理咨询、心理测验等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心理咨询要以心理测验为先导,以便更准确地掌握咨询者的心理特征、智力程度以及心理问题的类型、程度等等,测试结果要比咨询者的口述更为准确。四是咨询形式要由个别咨询扩大到与团体咨询相结合。个别咨询只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个体的心理问题。但往往个体在独处环境中与其处在团体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会有所不同。因此,个体所呈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在团体中解决,团体心理问题也不能简单地个体咨询。

(三)开设局域网络教育近年来,我区部队为基层部队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在基层单位均建起了公安网和局域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树立向科学技术要教育质量的观念,力争尽早实现纵向间和横向间的网络互联,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给心理教育带来了最大的实惠:一是网络教育的隐蔽性有助于消除官兵的心理顾虑。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无所顾忌地畅谈,敞开心扉地交流,倾诉内心的`苦闷,从而达到无意识教育的有意识目的。二是扩大了心理教育的信息量。网络信息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是信息的共有共享。实现了信息网络化,就等于部队共同拥有了一个网络图书馆。

通过它,我们可以快捷地根据需要浏览和选择资料,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快了教育信息的传递速度。我们不少部队驻守在深山雪原、戈壁大漠、边防海防,部署分散,交通不便,由于环境恶劣,他们在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信息的闭塞,使他们与外界世界几乎完全隔离,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一旦我们形成心理教育网络,官兵们就可以在网上接受心理教育。有助于搞活心理教育。网络提供的信息,图、文、声并茂,毫不夸张地说,它的确做到了寓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教育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真正地“活”了起来。这样既可以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有助于提高官兵的全面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篇四

第一次发现在班会上还能学到这么多东西。

对于心理健康,不的不说,现在的大学生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表层意义上来讲,我们错误的认为有心理疾病是类似于有精神病一样的。但是这一次,我有幸坐在操场上,感受一次全新的心理班会。大家围成圆圈,席地而坐,一起来聆听心里部部员讲解有关心里方面的常识、知识。这让我抛弃了很多错误的看法和认识,受益颇多。户外形式的班会,使人眼前一亮,经历了太多次让我们只在室内团团坐好后,听导员和班委的讲解与指点的古板形式的班会,户外形式的班会使我有了新的体验。与其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不如说是身心灵的一次重塑,在玩耍和交谈之中,相互了解,相互学习,我觉得具有别样的风采。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我们太过于看重成绩的分量,导致对心理认识太过浅薄,也太过表面化。我虽然没有听到太多专业化的知识,但是听到了很多让我有益匪浅的内容。

游戏环节也让我玩儿得很开心,击鼓传花,虽然这是一个比较经典古老的项目,但是在旧游戏中还是玩儿出了新花样,相互传递,隔空抛物,反方向回传等翻新花样更是为游戏增添了更多的乐趣。那些被选中的“幸运儿们”有才艺展示,她们有的唱歌又跳舞,有的念绕口令,真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当我看到有异国的留学生站在圆圈中央,努力地用中文唱着周杰伦的《告白气球》时,我才领悟到音乐无国界的真实内涵。

班会的全新体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讲道理,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重视自己的身体素质,从而达到一个身心全面健康的局面。以前,我就很喜欢心理学。一切的效果都是由心发出的,心理班会的开展,让我对心理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开班会之后我不由得开始对下一次心理班会有所期待,也有所憧憬。对心理认识程度也在逐步加深。我们的心理班会与众不同,让我们在活动中更加真切的感悟到属于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心里健康教育原来就是一门艺术,探究这门艺术,可以开启我们的心灵之锁。社会往往重视教师和教育质量,而很少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班会结束后很多同学都纷纷表示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颇多,大家不光相互帮助,共同的为一个目标努力而奋斗,还可以在认真玩耍中感受到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此次班会应该说达到了举办本身的意义。终究让我相信:原来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就是可以做到的。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五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最佳途径,是现代学校的标志。这次山口片组织了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会,我感受很深。从中得到一点点体会。

1、要提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

以往我们有用同种方法、同种手段教育所有的学生的现象,少数人犯错,大家挨批,少数人有提高,全班都光荣,不重视个性教育。在教育上,所有“一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的说法和作法全是错误的。有不少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时对老师说的第一句话:“给您添一个麻烦,要多劳您一分心。”这就是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加强教育的期望。教育管理有了针对性,才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2、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可以起到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幽静的校园和优美的环境自然会使人心情舒畅、气氛和谐,这就为转变学生思想、调整学生的心态和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管理民主,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心灵,互交知心朋友是正常的教育氛围。民主与平等能给人们心理的宽松,感到心平气和,不易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教会学生调整自我心态,增强正确评价自我、正确认识现实、正视逆境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水平的必要条件。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注重各种教育渠道的整体配合,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心理健康之花,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xdth/zhuanti/qynxj9.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