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个人文档 >学生作文 >

文言文作文(精彩多篇)

文言文作文(精彩多篇)

文言文作文(精彩多篇)

古文作文700字 篇一

我是一名初中生,我对现在的古文教学有些想法,我不爱拐弯抹角,所以便打开天窗说亮话。

我先问一问各位,所有的学生都要背诵古文是为了什么,我的`大部分同学都说:唉,这还用问吗!当然是为了应付考试啦!这还真是一个简陋的回答。其实不是,我通过我的老师了解到,学古文是为了让我们从古文中学到古代人民待人处事之道。可现在的老师大部分都要求我们死记死背这些古文,让我们从死记之中悟出其中之理。可效果呢,却是当然是应付考试啦!这一句话,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老师们的这种做法,只会让我们去应付其古文,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误意识,认为这些古文是为了老师而背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背的。若真成了这样,这古文岂不是什么意义也没有了吗!

又请各位想一想,古文其核心是什么,不就是当中的含义了吗。可我如此生搬硬套的去记这古文,不就好比教你去抓蝴蝶,你却拿来一个空蝶蛹给我,当中含义了然无存,毫无意义。蝴蝶走了,蝶蛹有价。古文其含义走了,它便不是一篇古文了,而是一篇语无伦次、乱七八糟的废话罢了。敢问各位,我们多次死记这些废话,居然是为了考试!!!!!无价之有!!!!!还不如去背一背歌词,练一练唱功,以后还能当个歌星。

可能有人要问了,不是有古文翻译注释吗?不,其实古文含义过于巨大,无法在现代文中找到对应关系,翻译只是一种理解的辅助工具,只能体现原文的少部分意思。我觉得可以说古文本身就是为了阐述这些巨大而又有共性的概念而存在的!说它含有一种神性也不为过。

所以,我认为古文其实不用背,若真的死背下来了也没多大意义,因为要是你的大脑不接受它,那么你背过的那篇古文忘掉也是早晚的事。若古文是为考试而背,那只能说明出题人思想观念还没转变过来,太过于追随腐朽且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没啥用的文化。并且我也没见过什么人通过背古诗文而成为像李白、杜甫、李清照一般人人皆知的大诗人。

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有异者见谅。

文言文游记作文 篇二

忆游同济樱园

——李佳乐

早春莅临,各地樱花次第开放,便忆起二、三年前,与同窗共游同济樱园。

时方十有二,正值毕业之际。某日午休时,应邀与同窗共至同济医学院中樱园赏樱。于是欣然同往,欢笑载途。见旭日高照,树影斑驳,觉微风拂面,甚是怡人。隔绿树远望,见红桃灼灼,白樱纷纷,心向往之。至,则见石径交横,芬芳满树。其园方而正,长约二十丈有余,宽约六、七丈,中有一石塑,高可五尺许。小园绿意盎然,有喷泉、石阶、水塘之属。见春光大好,遂与同窗戏于其中。

园名为“樱园”,自然有樱数株。远观,则灿然、安然、婉然、恬然,恰似女郎倚春风。近看,则枝干交叠,繁花相接,为雾,为霭,为云、为霞。拾落英其下,但见五枚花瓣薄如蝉翼,粉中有白,白中有粉,二色相间,淑而不拘,风情独具。另有桃树,其花紧傍枝干,色丹;有玉兰树寥寥三四株,香气清芬。有友人性顽皮,单足立于塘中一石上,不慎失足坠入浅水中,观者皆大笑。其人初甚为窘迫,辄又与众人相视而笑。

樱花嫣然,而人亦悠然。余时不足,理应返程之时,便三三两两合影于树下。人花相映,引人神往。忽忆起六年前初入小学时,也曾举班共游樱园,月寒月暖,飞光飞光,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惟愿年年早春,花影依旧。

我最欣赏的一篇文言文作文700字 篇三

文章不可不看作者,散文是作者心迹的真实流露。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岳阳楼记》令世人惊叹。

他自幼孤贫,勤学苦读,不曾被艰苦的生活所折服,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正不阿,立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在被贬江西期间不但妻子病死,自己也身患肺病,也正是在这一艰难的时期,他写出了著名的《岳阳楼记》。

我欣赏他的精神品格,更欣赏他写的这篇《岳阳楼记》。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表现出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这种极致的济世情怀,值得我们深思。

《岳阳楼记》全文368字,却集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与一体。开头就达到了记叙文的所有需求,50字中仅仅8字,便把滕子京的政绩写活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其中也能够体现出滕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在描写上,虚实兼备。在抒情上,以景带情,以情托景,十分自然。在议论上,以点睛之笔总括全文,毫无牵强造作之感。整篇文章一环紧扣着另一环,简洁而自成系统,增一字则觉多,减一字则就少,堪称散文之典范。

文章写的如此好,便一定会有人好奇范仲淹是否真的做了,而并非夸大其词。而历史证实他确实做了。他在地方上每到一地,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在生活上,他十分简朴,平时居家不吃两样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只求温饱,一直到晚年,都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地。在他离任时,百姓常常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范仲淹继续留任。

当范文正死讯传开,朝野上下一致哀痛。凡是他从政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像死去父亲一样痛哭哀悼。

范仲淹是儒家入世精神所造就的极致的人士,他们自觉自我的要求,作为当今的知识分子,我们的确应该学习范仲淹那种极致的精神。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grwd/zuowen/32w9n0.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