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

困难调研报告多篇

困难调研报告多篇

困难调研报告多篇

【第1篇】关于电业局困难职工群体医疗情况调研报告

目前,电业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体要求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最终达到的目的是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所以,解决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也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九八三年五月三日,××*人民政府内政发〔1982〕154号文《关于改变巴盟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批复》中规定,将巴盟地方所属电业局及其部分直属单位划归自治区统一管理;重新组建了××*电业局,职工总数为1437人。××*电业局成立后,临河发电厂医务室撤销,人员设备全部并入局机关管理。一九八五年三月九日,为了执行职工劳动保险医疗制度,经××*电业局工会研究并报局党委批准,成立了“××*电业局医务鉴定委员会”,此后,××*电业局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确保职工有病就医,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控制药费不合理的超支对医药费管理制订了新的办法,即按职工的工龄分为五个等级,划分金额数。为了维护职工的切身利,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电业局工会于一九九八年三月修订了《××*电业局职工劳动保险医疗管理办法》,依据 “保证就医,克服浪费”的原则,规定了“一般疾病点医疗,实行按工龄划分医药费分配档次的办法”,即按职工工龄在四年以下到二十年以上分为五个档次,分配医疗费为200元至700元不同数额;职工就医后,经所在单位工会主席签字后在行政财务报销,但不得将年度医疗费分配数发给本人;如有结余,可转本人下年度使用。各单位职工医疗费原则上不得突破当年提取福利费的50%,职工住院治疗报销比例不得高于70%(对于特殊病例另有规定)。

根据××*电力公司内电人资〔20xx〕2号文《关于建立职工医疗保险补贴的通知》中规定:“经公司研究决定,凡实行医疗保险制度的地区和单位,从20xx年1月1日~20xx年12月31日,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贴。享受范围:在册的全部正式职工;补贴标准为按职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2%进行补贴,”并按月随本人工资发放。××*电业局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为了方便在岗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就近医疗,除加强××*电业局医务所服务力度外,还与××*老干局保健所合作,开办医务所,作为电业局职工的医疗定点服务处,充分体现了××*电业局对广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高度重视。

××*电业局二0xx年底共有职工1890人,其中离退休(养)总数为925人,占全局总人数近一半。离退休(养)职工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三感”,即由于生理的变化所产生的自卑感,由于位置的转换产生的失落感和由于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孤独感;二是在改革不断的深度发展阶段涉及离退休(养)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导致部分一直处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老同志感到生活上的不适应,思想上的不理解,情绪上的不稳定,心理上的不平衡。就××*电业局离退休(养)职工来说,除离退休干部按公务员增加工资外,其他退休(养)职工工资一般在1500—2500元左右(包括××*电力公司发放的内部生活补贴),在系统内部是工资最低的;因此,属于困难职工群体。

一九九七年××*电力公司实行离退休人员“两费”(医疗费、活动经费)定额包干,平均每人每年1400元。××*电业局据此精神,制订了“两费”管理办法。医疗费按退休(养)职工工龄计算,有一年工龄给予35元医疗费二0xx年在原有医疗费管理办法基础上作了调整,对6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每年每人增加医疗费350元;离休干部实报实销。二0xx年重新修订《离退休职工医疗费管理办法》,加强了对住、转院病人医疗费的管理,加强了对会同医院住院费的稽查力度,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协商解决;对大额的外地住院病人的票据进行核查,严格医疗费的报销制度,堵塞了医疗费报销的漏洞,并实行了双月报销医疗费的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果,得到了绝大多数离退休(养)职工的支持。但是,也有极个别同志不够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说出或做出一些不符合党性的言语和行为。对此,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的同志作细致的思想工作,带着深厚的感情,以儿女之心、晚辈之情提供人性化、亲情化服务。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内政发(1997)74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和《××*市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办法》巴政办发(20xx)4号等文件精神,二0xx年下半年××*电业局对直属单位的在岗职工和离退休(养)人员移交地方社会医疗保险做了宣传和准备,印发了医保宣传手册并发放了医疗本;并于二0xx年十二月份顺利地将1890余 名在岗和离退休(养)人员交给地方医疗保险部门,离退休老干部由本企业负担医疗费用,并继续实行全额报销,这样做使全体职工看病就医管理与国务院制定的管理办法相接轨,使老有所医更有社会保障。

据统计,××*电业局困难职工群体,离退休(养)人员经济状况及医疗保险情况如下:有离退休(养)老干部14人,二0xx年月平均工资3298元,比二0xx年增加574元;生活补贴月人均350元,经济收入大约3600—3700元;医疗费实报实销,二0xx年大约人均2万元;所以说离退休老干部生活和医疗都有保障.有离退休职工688人,二0xx年月平均工资1206元,比二0xx增加102元;生活补贴月270元,经济收入大约1400—1500元;医保每年每人平均1305元.有退养职工223人,二0xx年月平均2200元,比二0xx年增加120元;生活补贴月人均240元,经济收入大约2400—2500元医保每人每年1790元;两项都基于退休职工。从上述数据分析,离退休老干部经济收入最高,而且医疗费实报实销;退养职工经济收入和医疗保险居中,高于离退休职工,退休职工经济收入和医疗保险费用最低,略高于社会其他企业,在××*电力系统实属困难职工群体。

根据××*电力公司《关于电力系统实行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内电人资(20xx)56号及《关于印发××*电力公司补充医疗保险实施细则的通知》内人资(20xx)54号精神,为解决在岗职工和退休(养)职工银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后,职工个人医疗费负担过重,相对缩小新老医疗保险待遇差距,提供电力系统职工和退休(养)人员医疗保健水平,经二0xx年六月十七日××*电业局局务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局范围内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并制订了《补充医疗保险实施细则》(试行)。补充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全局所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保险的在册职工和退休(养)人员,补充医疗保险建立的原则:相对缩小参保前后医疗保险水平的差距,力争医疗待遇水平不降低:建立补充医疗保险,主要用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后的医疗费用补贴,以减轻职工医药费负担,特别是对特殊困难群体给予扶困救助:补充医疗保险的资金来源是按工资总额的4%从成本中提取,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基金.补充医疗保险资金的60%作为门诊医疗补贴,20%作为住院及大病医疗补贴。

补充医疗保险标准如下:在职职工1—10年工龄,每人每月补贴10元:11—20年工龄,每人每月补贴20元;21—30年工龄每人每月补贴60元;31—40年工龄每人每月补贴110元;41年工龄以上每人每月130元。退休人员70岁以下,每人每月补贴130元;71岁以上,每人每月补贴140元。因大病在定点医疗结构住院或转入外地医院治疗,医保统筹支付后剩余部分按90%补贴。具有规定的11种慢性病,最高支付限额为自付部分3000元;医疗费用超过××*市医疗保险慢性病最高限额自费部分,退休人员按95%报销。在职职工按90%报销,通过上述规定报销比例,说明对“两高”人员还是制定了优惠政策,达到了扶贫济困的目的,深受困难职工群体的拥护。

××*电业局从二0xx年交给地方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后,又于二0xx年实行内部补充医疗保险;经过两年来的实践表明,职工个人医疗费负担过重得到了缓解,尤其是退休“两高”人员的医疗得到;充分的保障,退休“两高”人员从二0xx年社会统筹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两项门诊医疗补贴已经达到3000余元,基本满足了困难职工群体看病买药的需求。因大病在定点医院住院或转院到外地治疗,除医保统筹支付后剩余部分又按90%补贴报销,这样两头报销后,住院治疗除门槛费等自付外,报销比例已经达到90—95%,个人支付只有一少部分。慢性病退休人员除社会医保报销外,剩余部分又可按95%报销,最高限额3000元;拿糖尿病患者来说,两头报销达到6000元/年,即使打胰岛素治疗亦可全部满足。内部补充医疗保险对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文化大革命中致残人员、工伤人员和第一胎女职工分娩或人工流产所发生的医药费,全额报销。综上所述,××*电业局无论是对在职职工,还是对退休困难群体职工,在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上狠下功夫,切实解决了个人医药费负担过重问题,为广大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

××*电业局在全局范围内推向社会医疗保险后,又制定了内部补充医疗保险,这样实行双重保险后,广大电力职工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深表欢迎和支持;充分体现了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优越性,又彰显了电力企业“以人为本”为职工人性化服务的实践性,广大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非常感激,下面就执行过程中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几建议,供参考。

1、离退休老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劳累了一辈子,没有他们当年打天下和艰苦创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应该受到我们的尊敬。在医疗保健方面给予全额报销是理所应当的,无可非议的,绝大多数离退休老干部坚持党性原则,永葆革命本色,但个别离退休老同志在医疗报销方面弄虚作假、冒名顶替,有的把别人不要票的通过大夫开上自己的名字报销;有的本来没有买药,通过熟人开出药店发票报销;甚至有人从医院或药店买到常用药后,低价推销给别人从中渔利。上述做法导致药费居高不下,××*电业局离退休老干部每年人均两万元,与此不无关系。

2、××*电业局在实行补充医疗保险后,发放了“补充医疗保险卡”,临河地区的只能在××*电业局卫生所使用,乌前旗和磴口地区只能在同仁药店使用,这样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从巴电人字20xx155号《关于印发××*电业局补充医疗保险实施细则的通知》中第五条规定来看,作为门诊医疗补贴,应该到指定医院就医,有好多病不光需要吃药,还需要进一步做检查确诊,只能到药店买药,不能到医院就诊,极不方便,应该尽快加以解决。

3、××*电业局决定:每两年给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做一次身体检查;这的确是深受欢迎的大好事。但是,作为退休职工属于 “两高”人群,年龄偏大疾病偏多;这部分困难群体应该每年给予一次身体检查,并增加部分体检项目,如男性作前列腺检查,女性作乳房检查;体检费用就应随之增加。

4、社会基本统筹医疗保险和××*电业局内部补充医疗保险有关规定中,都没有将重症高血压,前列腺严重增生肥大,腰椎和颈椎严重骨质增生以及腰间盘突出等病症列入11种慢性病之中;而“两高”困难职工群体往往又容易出现这些多发病症;今后是否能将上述疾病也列入慢性病的目录中,值得有关部门进一步斟酌研讨。

5、社会基本统筹医疗保险和××*电业局内部补充医疗保险有关规定中,还将个人不慎摔伤造成骨折住院治疗两人不予报销范围;“两高”困难职工群体,骨质疏松、行动迟缓、经常发生不慎摔伤,造成软组织破坏或骨折。所以,这种病例应不应该给予报销,值得商榷。

6、重病或大病住院治疗,个别医院为追求高额利润,个别医生为了增加个人收入,经常出现医院延长住院时间,医生多开各种昂贵药品(包括与此病无关的);这也就造成了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费用增加,极不合理,如何解决值得深思。

7、用社会医保卡和内部补充医疗卡到药店刷卡买药,还出现化妆品、保健品、喝水杯、洗脚盆等非药类物品也可以划卡的现象;虽然这些费用是打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但从深度分析还是不合理的,怎样严格管理严格控制值得探讨。

总而言之,××*电业局将在岗职工和离退休(养)职工医疗保险工作纳入主要议事日程,并率先实行了社会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和企业内部补充医疗保险双重医疗保险,走在了国务院新出台的医疗改革方案的前面,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见成效,应继续发扬光大。

【第2篇】总工会关于对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状况的调研报告

总工会关于对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状况的调研报告

总工会关于对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状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密切党同职工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履行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市总工会成立了由市总领导带队的5个调研组,于4月23日至5月10日采用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我市145家困难企业和400名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调研的基本情况:

1、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企业共有145家,其中国有66家,集体38家,外商3家,私营29家,其它9家。

职工总数55003人,其中:下岗职工(待业)总数15942人。困难职工总数8921人(男3569人,女5352人),其中30岁以下982人,31--40岁3033人,41--50岁3122人,50岁以上1784人。其中小学文化1338人,中学中专7047人,大专836人。

因下岗致贫4014人,因家庭成员患大病致贫892人,因子女上学致贫446人,因收入低致贫1784人,因天灾人祸致贫446人,其它1339人。

困难职工享受生活救助人数6798人,享受低保6100人,享受医疗救助4728人,享受助学救助1338人,享受住房救助44人,享受再就业优惠1159人,其它374人。

困难职工在国有企业的4143人,集体企业的1368人,私营企业的227人,外资企业的50人,其它3133人。

困难职工在机械冶金行业的2676人,在建筑行业的375人,在纺织行业1248人,在煤炭行业35人,在军工行业107人,在交通运输行业的847人,在其它行业的3633人。

2、被调查职工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职工400名,其中男227人,女173人,18-30岁的有65人,31--40岁的有167人,41--50岁的123人,51--60岁的45人。

被调查职工中文盲4人,小学23人,初中、高中(中专)320人,大专以上53人。

被调查职工所在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国有204人,集体113人,外商41人,私营31人,其它11人。

被调查职工工作单位所属行业:机械冶金8人,建筑27人,纺织41人,煤炭15人,电力、煤气23人,商业饮食服务129人,科教文卫体4人,农林牧渔16人,机关团体10人,其它127人。

被调查职工所从事的具体职业:工人有272人,经营管理人员68人,专业技术人员33人,其他27人。

被调查职工目前工作状况:在岗203人,下岗待业164人,打零工33人。

被调查职工中有218名所在单位拖欠工资,企业欠发工资3个月以下42人,4--12个月89人,13--18个月48人,18--24个月39人。企业欠发工资额:20xx元以下106人,20xx--5000元67人,5001--8000元45人。

被调查职工本人20xx年(1--4月)月平均货币实际收入:无收入106人,1--500元241人,501人--1000元53人。

被调查职工近3年家庭生活水平提高幅度较大的有26名,有所提高的有66名,没有变化的217名,有所下降的有76名,下降幅度较大的15名。

被调查职工中有135名职工家庭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65名职工家庭不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保家庭每月每人平均享受31--60元低保费的有67名,享受61--90元有41名职工。

从被调查职工中的135名困难职工从致困原因上看:有45人因企业效益不好收入低致困,87人因下岗失业致困,110人因就业人口少致困,13人因家人有大病致困,92人因拖欠工资致困,6人因供子女上学致困,21人因其它原因致困。

20xx年8月以来有135名职工享受医疗救助,75名职工享受助学救助,57名职工享受就业或再就业救助,135名职工享受生活救助,15名职工享受其它救助。

被调查职工目前需要就业帮助的116人,需要医疗帮助的132人,需要上学帮助176人,需要小额借(贷)款帮助的107人,需要住房帮助的33人,收入太低需要帮助的156人。

被调查职工再就业需要技能培训的55人,需要职业介绍95人,需要资金帮助107人,需要企业安排73人,需要落实就业政策的56人,等机会再说的19人。

被调查职工医疗需要参加医保的112人,需要报销拖欠的医疗费79人,需要优惠就诊的83人,需要出台困难职工医疗政策97人,需要帮助解决大病医疗105人。

被调查职工住房目前需要资助买现住房的6人,需要资助建房的12人,需要租赁经济型住房的23人。

被调查职工对20xx年8月以来开展的困难职工帮扶活动的总体评价:认为很好的有85人,认为较 好的有205人,认为无所谓的有22人,认为走形式的有88人。

被调查职工对我市目前政策帮扶措施满意的有66人,对小额借(贷)款帮扶措施满意的有27人,对技术帮扶满意的有5人,对党员结对帮扶满意的有67人,对单位对口帮扶满意的有45人,对发救济款、物满意的有175人,对工会送温暖帮扶措施满意的有138人,对困难职工帮扶活动满意的有95人。

被调查职工认为当职工生活发生困难和变故时,职工希望找行政单位帮助的53人,希望找党组织帮助的76人,希望找工会帮助的98人,希望找亲戚、朋友帮助的103人,靠自己的45人。

被调查职工当家庭生活遇到重大困难时,单位组织给过帮助的有133人,亲戚给过帮助的有232人,邻居给过帮助的有9人,同事给过帮助的20人。

职工对家庭今后一段时间生活状况前景看法:生活水平会逐步提高的有53人,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的有275人,生活水平将会继续下降的有72人。

二、困难企业状况:

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本次调查的145家企业,处于困难状况的占89,如市经贸委系统共有60家企业,其中有30家企业处于停产状态;有26家企业拖欠职工工资;有16家企业的待岗职工不能拿到生活费;有44家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离退休人员、在册职工及大病、重病人员医疗费不能按时报销问题;有38家企业欠交养老保险金,有35家企业欠交失业保险金;有12家企业向职工借款,有18家企业不能退还职工集资款,有22家企业收取职工风险金,有6家企业收取职工股金;有5家企业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死亡职工家属抚恤金。

##市第一制药厂始建于1970年,属国有中型企业,现有在册职工688人(在岗20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36人(离休3人)。截止今年3月底,企业共欠交养老保险金1218.9万元,其中本金360.6万元,滞纳金和利息858.3万元;企业一直未参加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因企业连年亏损,1998年全面停产。企业职工全部下岗而且享受不到下岗、失业、保险。职工没有生活来源,生活问题亟待解决。

市清真肉联厂建于50年代,是回族肉类生产加工企业,全民所有制性质。由于诸多因素影响,该厂1991年处于停产状态。该厂现有在册职工245人;离退休人员73人(离休2人);企业停产以来,职工基本生活无保障,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等问题无法解决,该厂职工及离退休人员97年以来连续到市政府集体上访。经市政府协商,该厂234名职工于20xx年5月享受到失业救济。截止20xx年底,该厂负债2414.2万元(其中贷款2058万元,不含银行利息2400万元)。经初步认定,市清真肉联厂已资不抵债2100多万元,企业的土地、厂房及设备等资产均抵押给了银行。截止目前,企业共欠交养老保险金128.2万元(不含216万元滞纳金);欠交失业保险金11.9万元(不含13.4万元滞纳金),企业共拖欠停产前职工工资12万元;欠职工集资款及风险抵押金68万元;欠职工退休时替企业垫交养老保险金10万元;拖欠职工生育费、丧葬费、抚恤金等5万元。

市鞋业集团为市属集体企业,现有在册职工1300人,离退休462人(离休2人)。待岗职工1050人,留守30人,工资已有4个月没有发放。水、电无力支付。462名离退休人员医疗费难以解决。企业共欠交养老金、失业金153.9万元(不含55.3万元滞纳金等)。欠职工股金、集资款515万元。

市第二针织厂现有在册职工780人,已全部下岗。离退休人员349人(离休4人)。企业总负债571.1万元(有3532万元债务已转移给吉雄(##)药业公司)。现有土地和厂房被抵押在工商银行。该企业目前已无资产、无设备、无产品、无市场,企业已经完全丧失组织生产经营的基本条件。由于该企业无力参加医疗保险,退休职工的医疗费报销问题无法解决。职工生活非常困难。

三、困难职工的状况及特点

困难职工群体是我国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本次调查的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活上成为落伍者。困难职工群体大多是下岗失业人员。他们由于年龄偏大,技术落后,文化较低等原因,普遍存在再就业难的问题。困难职工群体中的绝大部分人根本不可能在社会的主导产业中实现再就业。有些找到工作或零活的下岗失业人员,没有稳定工作环境和收入,很容易二次下岗或失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跟在时代发展的后面,被甩在社会发展的边缘地带;一部分人跟不上社会步伐,将成为社会救助的永久对象。

2、职工身份的特征比较明显。“困难职工群体”是一个比较能说明问题的名词。他们的职工身份比较明显。他们集中在城镇,集中在国有企业,集中在传统产业中,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有相同的经历,相互之间历史联系也多,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支持的者大都是工人,因此这个困难群体基本上都是职工的身份。

3、失落感比较强。在计划经济时期,广大职工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一样,大家吃平均主义大锅饭,都是国家主人翁,政治经济地位大体都一样。现在职工中的一部分人沦为困难职工,他们的失落感较强,而现在的城镇生活费用高,钢性强,弹性小。生活中又增加了原来属于社会保障而现在需自己负担的消费项目,如住房、子女上学教育费用,部分医疗和养老费用等。困难职工大多属于中年人,他们的家庭负担也重,一旦收入没有来源,全家都会陷入困境。

4、“遗传”特征比较明显。“龙生龙,凤生凤”的贬意讽刺遗传的打油诗用在这里不为过。困难职工群体往往是上辈穷、下辈亦穷。困难职工因其自身素质较低,其经济和其它方面的原因,他们的子女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困难职工子女的义务教育费用实际上是缺乏保障的。教育阶段辍学的基本上是贫困家庭的子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用根本不含子女上学的教育费用,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没有一技之长,导致出现上辈穷,下辈也穷的“遗传”现象。

5、个人综合素质偏低。技术单一,思想观念陈旧,个人综合素质偏低是困难职工群体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他们的思想观念不太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现在企业和劳动力都走向了市场,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在相同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不得不处于困难地位。

四、困难职工群体形成的原因

从本次调查的困难职工群体来看,其形成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下岗失业。失业与贫困是伴生物。本次调查有64以上困难职工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下岗。劳动力供大于求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市就业问题也是如此。一方面新增劳动力逐年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新技术的运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致使企业减员增效,就业单位相对减少;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缺乏活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生产经营困难,停产半停产增多,下岗职工逐年上升。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结构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素质人才少,技术工人短缺,形成大量下岗失业人员,他们的生活境况非常困难。

2、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是困难职工群体形成的直接原因。而贫富差距又是分配不公造成的。在资本与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劳动者在分配中的弱势地位非常明显。有不少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压低、克扣、拖欠职工工资和减少劳动保护投资的办法来增加资本的利润收益。在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关系中,体力劳动者处于不利地位。国家公务员的工资一般都有保障,而且不断长工资,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技术入股并可以拿到高薪,而一般工人的收入普遍较低且缺乏保障。在行业分配方面,电业、银行、通讯等企业职工工资较高,而产业工人工资报酬较低,而且还有良性与恶性循环之说。如:工资的高低决定着交纳养老保险金的比例和数量,退休后仍不是一个水平线。

3、社会保障不完善。社会保障不完善是我国困难职工群体形成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覆盖面较窄,社会化水平低。有许多企业都是单位缴纳养老统筹金后,政府才给所在单位的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否则不予发放。这种单位特色的社会保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它不但混淆了政府、社区、单位之间的职能界限,而且苦乐不均,减弱了社会保障分散风险的能力,无法保障最需要保障的困难企业的职工生活。在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政策还不配套,社会保障实际上成为了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五、解决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群体问题的建议

1、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解困。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好困难职工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困难职工群体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该高度重视。解决好困难职工问题,关系到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去深刻理会帮扶困难职工的重要意义,加大对他们的关爱,使他们早日摆脱贫困。

2、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就业是解困的根本途径。各级党委和政府已经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首要的发展目标,已经制定了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政府要帮助困难职工通过市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就要切实落实劳动、财政、税务、工商和金融信贷方面优惠政策。要加大督查落实政策的力度。利用优惠政策鼓励非正轨就业,通过多种就业渠道,保证职工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3、调整分配结构。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位次摆正,先是按劳分配,然后才是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初次分配要按照工资、成本、税收、利润的顺序进行,把保障劳动者权益放在第一位。凡拖欠职工工资、保险金和集资款的应当限期清偿。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保险政策的重点要由生活保障向就业保障转移。一方面要扩大生活保障的内容和范围,如扩大互助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在就医、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应对困难职工群体辅之以必要保险政策和特殊照顾。另一方面要对帮助就业的保障进行探索。要多渠道筹集就业基金,要动员社会捐助,地方财政要保证支出一定比例的就业基金。

5、深化企业改革。要端正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明确职工群众在改革中需要什么。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带动整个改革的健康发展。只有把企业搞活了,才能发挥其以积极的作用,才能实现彻底的“解困”。

6、完善帮扶制度。帮扶困难职工,解决困难企业的问题党政要负主要责任,帮助困难职工活动应该是党和政府的工作,工会不能大包大揽,工会也不能代替党委政府做帮扶工作,工会充其量做些辅助的解困工作。特别是以党员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结对帮扶困难职工活动,主要在于各级党委和政府,这是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关键。完善和落实好各项社会政策,是解困的根本所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从“三个代表”的高度,率先垂范,在全社会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帮助困难职工群体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7、以社区为载体实现解困。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将成为困难职工解困的主要阵地。各级政府要切实转换职能,加强对社区的服务指导,要发挥社区的作用,就要加强社区建设,要多渠道筹集解困基金,拓宽救助渠道,在“低保”的基础上完善社区综合保障制度,社区要尽快建立健全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集就业介绍、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社会保障于一体,为困难职工群体提供快速、高效、方便的解困服务。

8、党和政府要支持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的一个窗口,工会的职责可以通过“中心”来实现,“中心”是帮扶困难职的一个载题、平台,是工会长效帮扶困难职工的一个机制,上可以为党委和政府分忧,下可为困难职工解愁,因此,党委和政府要在“中心”的编制、人员、资金上予以支持,以达到帮扶困难职工,让困难职工和社会受益的目的。

【第3篇】关于改善城镇困难群体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当前全社会对民生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就业、上学、求医等一些重点、难点、热点的社会民生问题明显缓解,改善民生的各项措施开始显现实效。但民生问题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解决的,它受到一定经济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在具体工作中,也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现就陶庄镇困难群体的民生情况作以下调研报告。

一、困难群体基本情况

陶庄镇困难群体,主要包括五保户、低保对象、孤儿、特困残疾家庭、特困优抚对象、低保边缘户、大病医疗救助对象等。其中:前四类人群已纳入定期社会救助范围。截止今年9月底,我镇定期社会救助人数达到429人,约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5℅。

(一)困难群体的成因

从掌握的情况综合来看,困难群体成因主要有六种因素:(举例)一是失业致贫;二是家庭缺乏收入来源致贫;三是大病致贫;四是年老体衰等生理原因致贫;五是重残致贫;六是其他非正常原因致贫,如婚变、超生、赌博、服刑等。如:改革发展产生一些遗留问题。一是土地征用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无地农民越来越多,土地管理和土地征用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安置途径单一,采取一次性发放安置补助费方式,一些被征地农民处于“失地、失业、失保”的境地;征地补偿较低,大多数没有建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些征地补偿不能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二是企业改制问题。其中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的企业重组、兼并、破产后资产处理和职工安置问题,企业改制中引发的职工利益保护,拖欠工资、工龄买断引发的矛盾,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二)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

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已得到了保障,但其在社会的生存和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其心理上仍然承受着巨大压力。

一是生活难。基本生活低于最低生活保障,靠低保金过日子,这部分人绝大多数年龄在40-50岁,“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压力很大。有些农民在城市缺乏保障,缺乏生存的本领,生活非常艰难。二是就业难。相对于其他群体,这部分人往往文化水平较低、能力较弱,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存在就业无门问题。三是就医难。大部分有病无钱医,特别是重症病人根本看不起病,现在虽然有农村合作医疗,但报销比例偏低。合作医疗也必须是先自己拿钱看病,然后进行报销和救助。四是教育难。主要是子女上学问题,有限的生活费用很难支付起高额的教育费用。五是住房难。

二、困难群体救助情况

(一)城乡低保基本实行应保尽保。自1997年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低保制度日趋完善。低保标准经过了多次调整,截止xx年10月底,全镇共有低保对象298户394人,月发低保金49110元。从xx年起,增发了物价补贴,今年1-9月按人发放城镇410元,农村255元。对困难人员开展医疗救助,从xx年开始对低保对象每人每年发放100元的门诊医疗券,五保对象每人每年200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保人员看病难的问题。1-9月共救助21人22次77274元,帮助因病致贫的家庭度过难关。将所有低保对象纳入合作医疗保险,每年帮助贫困家庭学生从学校获得国家助学金,对品学兼优困难家庭子女考取大学、高中的,通过慈善救助资助特困家庭学生30多人。通过开展“和谐爱心手牵手,回报社会献真情”结对帮扶活动资助56名学生。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及“结队帮扶”捐助等活动。对其他困难群众制定了相应的救助政策。

(二)建立了社会救助机制

把健全和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关心困难群众,努力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把审核关,并定期走访,动态管理。各级均采取民主评议、公开公示、集中审批申报的办法,建立了社区(村级)民主评议小组,逐步形成了民主评议审批审查机制。 三、困难群体救助有待研究改进的几个问题

(一)救助范围有待进一步界定

现行政策往往只有一个标准,没有实行阶梯式救助的办法,造成一些边缘群体生活困难程度反而大于低保户,需要引起重视。国家应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扩大低保范围。

(二)救助资金有待进一步增加

各项社会专项救助标准虽有所增长,但伴随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物价上涨等原因,也都迫切需要加大投入、提高标准。

(三)救助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实行的社会救助,主要是解决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问题,困难群众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很难依靠个人力量脱困,社会救助层次较低。

(四)互助平台有待进一步夯实

群众互助平台建设较为薄弱,慈善团体社会影响不够,形式比较单一,工作难以拓展,削弱了社会互助效果。

(五)救助对象有待进一步规范

为了维护稳定的需要而放宽低保准入政策,如:老上访户缠访户、突发事件受害者,其中一部分人员严格讲是不符合政策规定范围的也都纳入了低保,有些困难对象已脱贫,村干部为了不得罪群众而任其领取低保金,导致社会上议论“该吃低保的吃了,不该吃低保的也吃了”,造成负面影响。

四、改善困难群体生活状况的措施

(一)加大临时救助力度

围绕社会救助的根本宗旨和目的,对现行救助政策边缘群体中的特困家庭,加大临时救助力度。今年1-9月共临时救助18500元。

(二)拓宽救助资金筹措渠道

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争取地方财政投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的社会救助资金自然增长机制。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拓宽社会救助资金渠道。我们倡导企业、个体工商户在自身取得收益的同时,积极回报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转变工作思路与观念,在变输血型救助为造血型救助方式上积极探索,在救助管理方法上不断创新,在救助服务上不断改进,在救助实效上加强跟踪。

(四)搭建社会互助平台

发展村、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完善部门结对、领导结队帮扶机制,政府预算基本经费,确保正常运转。

(五)规范救助行为

加大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共识。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核查和动态管理力度,加大公开公示力度,打造社会救助的“阳光工程”。

无论是强民生还是重民生;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还是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还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所有这一切,都是以民生为本的重大举措,旨在实现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让人民过上更加和谐富足的生活。陶庄镇在这条道路上不段的摸索寻找着一条适合的道路,在为群众寻找解决方式的过程中不停的探索着,勇敢的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第4篇】工会帮扶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案管理制度,实现了对特困职工的动态管理,做到了“一人一底一策”,实现了掌握动态指数最新,掌握困难情况最新的目的。

(三)强化指导,搭建平台,建立就业救助机制。

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工会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集中帮助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重新上岗。4月11日,区工会在抚顺街举办了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援助五项行动,暨岗位援助,就业培训,创业指导,困难帮扶,维权服务。开展了岗位援助暨招聘大集,有105个单位提供近1000多个岗位,近85%达成协议。二是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举办职业培训班,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三是利用职介拓展再就业。完善职介组织,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困难职工群体提供及时、快捷、高效的服务。四是开展“共同约定行动”,针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区总于3月3日举行了“共同约定行动”推进大会,企业代表表态,力求企业不减员、不减薪,签定了责任状和约定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走访慰问,雪中送炭,建立常年的送温暖机制。

积极做好走访慰问工作,每逢春节、元旦、“五一”、“十一”、中秋节五大节日,区工会都要走访困难职工,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为有特困证职工送去大米、豆油等慰问品。去年春节,区工会投入10万元,为947名特困职工,51名农民工,40名困难劳模送去价值每人200元的生活用品。

(五)金秋助学,资助寒子,建立就学救助机制。

针对特困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帮助特困职工子女圆大学梦想,区工会广泛开展“金秋助学活动”,通过企业赞助,工会资助,使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的学费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充分感受到工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连续3年,我们和联强,宝宇、大东等公司为70多名考上大学的特困子女解决学费,有的连续资助到学生毕业。工会与企业老总直接深入到特困职工家,送去助学金。哈报以“我们学费有着落”给予报道。

(六)整合资源,减免药费,建立医疗救助机制。

部分街道整合社区资源,解决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与驻街医疗机构为贫困家庭办理就医卡,为困难职工就医提供了有效地帮扶,在求医问药予以优惠。区工会与哈市第十医院、建国药店建立特困职工就医卡。在困难职工中开展了肿瘤、尿毒症、心脏病等重大疾病的调查摸底,进行一次性补助。

(七)领导带头,结成对子,建立“一帮一”长效机制

按照“一帮一”帮扶的要求,区级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帮扶,起到了表率作用。总工会多次举行帮扶困难职工捐款活动,到困难职工家中,送政策、送资金、送信息、送项目,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在春节期间,区五大班子领导带头深入困难职工家庭,问寒问暖,极大地促进了帮扶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区第二轮“一帮一”工作通过市“一帮一”办验收。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区93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帮扶的对子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在帮扶工作中,有些单位的领导认识不到位,认为此项工作可有可无,出现工作力度不大,缺乏有效帮扶手段,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帮扶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协调不到位。

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不是工会一家的事,需要加强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联系,建立起互相配合的有效机制。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三)宣传不到位。

在帮扶优惠政策的宣传上存在漏洞。许多企业和职工在谈到帮扶优惠政策时,都表示不知道,或者说知道一些但不清楚具体内容,当然就无法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了。

(四)资金不到位

资金匮乏造成落实力度不够,帮扶工作后劲不足,形成了帮扶工作的瓶颈。有些优惠政策的落实要有雄厚的资金作支撑,才能建立起长效机制。

四、思考与建议

帮扶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周期长,所需资金多等特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各部门协同工作、需要法规完善配套。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要认识到困难职工群体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党委和政府都应该高度重视,深刻领会帮扶困难职工的重要意义,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将帮扶工作实效纳入干部考评主要内容,使他们早日摆脱贫困。

(二)进一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

就业是解困的根本途径。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首要的目标,落实好已经制定的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要帮助困难职工通过市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切实落实劳动、财政、税务、工商和金融信贷方面优惠政策。要加大督查落实政策的力度。利用优惠政策鼓励就业,通过多种就业渠道,保证职工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扩大生活保障的内容和范围,如扩大互助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在就医、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应对困难职工群体辅之以必要保险政策和特殊照顾。要多渠道筹集就业基金,要动员社会捐助,地方财政要保证支出一定比例的就业基金。把保障劳动者权益放在第一位。凡拖欠职工工资、保险金和集资款的应当限期清偿。对患重大疾病(癌症、白血病等疑难病症)的特困职工,国家和社会要多承担医疗费。

(四)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

帮扶工作要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仅仅单纯依靠单方面的力量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工会不能大包大揽,工会也不能代替党委政府做帮扶工作,工会做些辅助的解困工作。建议第三轮“一帮一”活动以党员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结对子帮扶困难职工。

(五)进一步发挥社区的作用。

要加强社区建设,要多渠道筹集解困基金,拓宽救助渠道,在“低保”的基础上完善社区综合保障制度,社区要尽快建立健全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集就业介绍、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社会保障于一体,为困难职工群体提供快速、高效、方便的解困服务。

(六)进一步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

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的一个窗口,工会的职责可以通过“中心”来实现,“中心”是帮扶困难职工的一个载题、平台,是工会长效帮扶困难职工的一个机制,上可以为党委和政府分忧,下可为困难职工解愁,因此,党委和政府要在“中心”的编制、人员、资金上予以支持,以达到帮扶困难职工,让困难职工和社会受益的目的。

【第5篇】我县城镇职工医保面临的困难与对策调研报告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我县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从====年=月启动实施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初步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完成了从公费、劳保医疗福利制度到社会保险制度的历史性转变。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广大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已成为医疗保险事业发展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需求与医保基金收支不平衡。困难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因其收入来源不稳定,有的甚至已失去劳动能力,抗疾病风险的能力较弱,是目前最需要保障的群体。但由于这部分人群的医疗保险无财政支持,完全靠基金实现自我收支平衡。不降低门槛,最需要保障的群体进不来;过分降低门槛,无疑又会给医保基金带来较高的风险。

(二)医疗保险管理体制顺利实施,但“三改并举”不协调。城镇职工医保改革实施已=年,但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却比较滞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滞后,致使药品价位虚高。卫生体制改革滞后,医院人员不能精减,运行成本增加,医院将增高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重复检查、大型检查,出现大处方,以药养医,药品结构不合理等等。这些都给参保者造成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从而增加医保统筹基金支出。据统计,====年参保职工人均住院费用为====元,人均住院天数为==天,====年相关数据为====元和==天,====年为====元和==天,人均住院天数减少,但人均住院费用却在增加,旧的体制与新的医保制度加剧医患矛盾,并引发医、患与医保经办机构的矛盾。

(三)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不能满足参保人员中大病患者的医疗需求。当前参保人员中一是大病发病率高,二是大病县外转诊率高,三是临床大量运用先进医疗设备,导致大病病人的医药费用不断攀升,相当一部分大病病人突破了既定医药费最高支付限额标准。同时,重症慢性病人连年增加,这部分人享受的重病门诊补助纳入统筹基金支付,但在基本医疗保险启动之初进行政策构架设计时,并没有考虑这部分支出,大病病人个人负担较重,也对医保统筹基金构成较大威胁。

(四)政府缺少对医疗保险改革成本投入,统筹基金面临亏损。一是财政配套资金未足额预算到位,导致统筹基金日益萎缩。据统计,自====年至今,财政应为全额拨款单位人员(含退休职工)配套医保基金====万元,实际配套====.==万元,少配套===.==万元。二是破产、解散企业以物抵缴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费,资产变现差,加重了统筹基金的支付压力。近=年,绝大部分破产、解散企业用人均不足====元的不良资产和少量现金一次性清偿了退休人员==年人均应缴纳=====元的医保费,共计====万元,以此解决全县====名退休人员终生的医疗保险,据初步估算和测算,抵偿的这部分资产实际仅能变现===万元左右,而这部分人员终生需要医疗费,按人均=万元计算,至少需====万元以上,将严重冲击我县医疗保险基金的平衡。

二、对策与思考

(一)突出重点,加大扩面力度。当前要着力做好改制续存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扩面,力争====年底参保人数达到=.=万人,到====年力争参保人数突破=万人,使所有的城镇参保职工都能够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险;在制度框架上,坚持大的原则统一,探索适合不同人群的保障方式;在工作安排上,充分考虑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人群特点,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的梯次推进;在管理服务上,加快医保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推动医保服务的社会化和便民化。

(二)建章立制,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实施特殊疾病特殊照顾和在个人帐户计入比例、个人自付比例等方面的照顾政策。逐步实施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足额预算全县财政供养人员的医疗保险费,妥善解决公务员参保后的待遇衔接问题。积极动员企事业单位参加高额补充医疗保险,化解大病医疗问题。对确无能力参保的困难人群特别是“低保”人员,重点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明确资金解决办法、救助范围、救助方式和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解决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三)强化管理,防范化解风险。针对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来源受限,增加用人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凡实际最低缴费年限不低于有关规定,退休后就能在不缴费的情况下,终生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针对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不抵支,提高用人单位职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比例,将原用人单位的缴费率为职工工资总额=、职工个人=提高到单位缴费=.=、职工个人=;针对参保职工个人负担医疗费较重,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最高支付限额的确定办法,将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年最高支付限额由目前执行的=====元提高到=====元;针对参保职工门诊费标准偏低,提高划入参保职工个人帐户的比例。将原==岁以下,个人帐户按缴费基数计=.=提高到=,==岁以上计=提高到=.=,退休人员按其上年度个人退休费总额的=.=计入提高到=;针对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改进和完善住院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实行总额与指标“双控”的结算办法,同时并辅以单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病种付费方式,避免医疗保险基金的浪费;加强医保稽核工作,严格缴费核定,严查少报、瞒报、漏报缴费工资问题,做到应收尽收,按时足额到库。

(四)深化改革,确保稳健运行。加快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卫生体制改革步伐,使之与医保制度改革同步。着力在“规范程序、简化手续、周到服务”上下功夫,重点推进就医和结算两个环节的管理规范化,全面落实和细化“三二一”医疗保险管理措施,进一步细化定点服务协议、医疗服务项目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健全和完善医保信息网络,使之真正发挥日常经办、协助监管、帮助决策三种基本功能,逐步实现生病住院职工医药费用支出网上时实监控。

【第6篇】农村发展困难多就河南兰考调研报告

前言

由于我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国家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东南沿海的经济迅速的发展起来,因为发展生产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中西部地区的农民从固定的集体生产模式中解放出来,所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农民流动,成千上万的农民离开他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来到城市寻找它们新的生活。我们调研的兰考葡萄架乡贺村就是有着许多农民外出打工的典型村落。外出打工使一部份农民手中的腰包鼓起来,带回来城市的思维方式,更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自己致富而且带动大家一起致富,但是与城市相比确实有着诸多因素制约农村的发展。

农民的负担

这里谈到的农民的负担不仅仅是赋税上的,还有家庭上的、医疗卫生上的和教育上的。

在赋税方面,由于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确实得到了实惠,我们走访的几十户人家差不多都知道国家的这一个政策,而且觉得自己确实得到了实惠。

在家庭方面,表面上农村和城市一样,家庭里有老人、夫、妻、儿女,但仔细想起来又不一样。城市里的老人一般都有退休金,现在退休的一般都有养老保险,生活有保障,但是农村的老人不能劳动,也没有什么保险,只有靠着子女供养,一旦子女不孝顺或者只有女儿,他们就面临着养老问题。年轻人在农村每天种着那点地(据我们了解贺村平均每人亩地,有的甚至更少),又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小孩子,比较困难。

在医疗方面,近些年来我们城市以及镇里都建立起医疗保险体制,而且相对而言手头的钱比较多,滤布有的甚至公费医疗,因为现阶段的医疗费用偏高,还处于温饱线上的农民很难有多余的钱来看病,于是有了小病只是到村里的卫生所看看,大病没钱治病就干脆等死。在贺村,我们就看到许多这样的例子,有一家的婴儿,可能是脑子里有病,家里已经花了两万多元钱,但是仍然治不好,所以孩子就躺在家里,孩子的父亲面对着我们没有说出几句话来。还有一家为了给丈夫治病,花掉好多钱,但是天不遂人愿,丈夫还是死去了,留下的是一个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和一万多元钱的债务。据村里人反映,村里的小诊所医疗效果也不好,但是去大医院费用又太高,所以,有病只好先在村里先治一下,如果不好就再去医院。

在教育方面,农村的家庭孩子相对比较多,国家要求孩子是八岁上小学一年级,可是贺村一般的孩子五岁就上学,家长只是简单的把学校当作托儿所,让老师帮着他们看孩子,只有家庭贫困,交不起杂费的孩子才会晚一些上学。对学校来说,虽然是九年义务教育,不收学费,但是学校的孩子要学习就要买复习资料,学校会给孩子打印一些复习题,压滤机滤布这些钱学校也难以负担,这些费用就要加到每个家庭身上,这些钱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就是不小的负担。

面对着这么多的负担,农民的生活维持在温饱上,正常生活的时候攒一些钱,儿女婚嫁、盖房子、治病都是支出的大项,所以农民无论是从精力上还是财力上都背上了相对沉重的包袱,想要自己发展起来,比较困难。我们曾经问过好多没有去打工的人为什么不去打工,他们回答家有老母亲要照顾,孩子太小需要照顾,诸如此类。

农民的思想意识

贺村有好多外出打工的农民,根据我们统计,有一半多去了广州,其它的有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外出打工回乡的时候必然会对村子里有影响,有好多都是回来之后又带着亲戚一起出去打工,他们把城市里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带回了农村。

我们走访的几户比较富裕的家庭,几乎都有打工的经历,有一家经过打工积累了资金,开办了废木料加工厂,有一户因为在外地打工看到好多高楼拆迁,废旧的门窗都没人要,而自己的村里这些东西还有的一用,于是做起了倒卖废旧门窗的买卖。从这些人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他们认为村里的农民头脑不开化,现在明显的就是种地不赚钱,像今年水灾可能还赔上本钱,有些农民还是固执的种那点地,而不是自己另谋生路。

虽然大部分的农民还是固守着自己的土地,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特别积极上进的农民。在贺村,我们采访了一批准备加入新型农村合作社的农民,在他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对富裕的渴求,他们不满足于现在的生产模式,在河南大学的帮助下,他们读书明白了许多道理。他们的话让我想到了许多,我甚至想到了把农业生产搞成股份制模式的想法。

在婚姻生育问题上,一个和我相同年龄的姐姐说:千万不要早结婚,结婚不好,你不结婚不知道结婚的苦!这句话让我吃了一惊!我虽然知道结婚后会有好多问题要自己处理,但在一般人的心里婚姻还是纯洁神圣的,怎么到了农村就这样了呢?当然,这仅仅是一个人的具体情况,我们只是从一个侧面看到了农村家庭的问题。另外,村民一般都会生两个孩子,即使第一个孩子是男孩,自己还是想再要一个,原因还是孩子多好养老,但孩子多必然家庭负担又重了起来。

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思想意识还是需要更新的,一个家庭有许多孩子要照顾,自己永远只靠种地生活,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是不可能发展的。

农村的发展资金

我们国家已经建立比较健全的金融体制,但是大量的资金只投向城市,很少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从年开始,全国上千家农村基金会全部关闭;四大国有银行大规模撤并多家地县以下基层机构,目前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寥寥无几;农村的邮政储蓄只吸收储蓄不发放贷款。因此现在农村剩下的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而且组织制度也很不健全,除商业银行有较为规范的组织制度外,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的组织体系都残缺不全。仔细推敲,无论是城市市民的存款、企事业单位的存款还是农村的农民存款,存到银行后大部分为城市的发展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实际上成为了农村资金的外流通道。

有这样的困难,在农村,人们一般都是用和亲戚好友借来的钱,或者合伙入股的方法来集中资金,但是这样都不是很正规的方式,一位农民大哥曾经说过,现在没人相信你借钱办厂子,因为以前有人说借钱办厂子,等借到钱后就逃之夭夭,大家对借钱的都十分谨慎。不仅在城市里农村也缺乏相应的信贷机制。

有人会认为不需要资金,那么农村是不是真的需要资金呢?一个鲜活的例子就在兰考出现了!兰考有一家五金加工店,他是一个人支撑这个店面,自己有旧车床一台,钻床一台,电焊机三台,自制的切割机一台,工业电扇一台。他对我们说现在他就是没有资金,要是有资金的话他立刻扩大生产,自己有土地可以扩大厂房,生产的产品也有销路,据说安徽凤阳都买他的产品,我们了解到,他曾经自己发明了地膜覆盖机等。这说明了农村还是需要资金的,而且是非常需要!

农村的体制

走访了许多农户,我们也走访了村里的干部,我们丝毫不怀疑我们的基层干部的能力和创造力,他们有自己坚定的信仰,他们是人民群众与国家的最直接的沟通者,他们能够比较充分协调两者的关系,但是复杂的基层工作使他们遇到了一些困难。

农民手上没钱,所以前些年收税的时候有这样的问题:作为收税人员确实应该依法征税,但是这家人本身根本就没有钱,收税人员只好按照抗税处理,于是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

农村本来就没有什么工业,商业也就是几个个体户,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的财务问题很突出,一方面乡村建设需要资金,另一方面收取的资金却很少,为了兴建贺村小学,修筑公路就只好借贷款,现在仍然欠外债万元,光靠村子的年收入难以填平这么大的漏洞。

结语

以上述说了都是农村的各个细枝末节,以及由各个细枝末节引发出来的矛盾和自己的观点,可能对于宏观的统计以及分析没有什么帮助,但是这些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是一个真正的村落给我的感受。农村虽然有思想观念先进的农民,但是还不够多;农村虽然取消了农业税,但是农民负担仍然不轻;虽然国家有相关的政策扶持,但是落实还不够……面对着诸多制约农村发展的方面,这些问题必须予以解决,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部分,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第7篇】对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及对策调研报告范文

中小企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苏尼特右旗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中小企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尤其是融资难已使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缺血。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仍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效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仅关系金融机构自身效益的问题,而且还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关键环节。因此,努力排除中小企业融资障碍,是当今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着重分析苏尼特右旗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发展对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障碍

(一)来自中小企业自身的障碍。

在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中,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成熟型中小企业,它们的正常信贷需求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但仍有相当多数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由于其与生俱来缺乏行业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信用状况不佳和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主要表现为:1、管理模式落后,经营管理水平较差;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技术含量偏低,竞争力较弱。该旗中小企业多数处于发展的初期,企业规模小,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没有足够资金购买先进生产设备,大多是利用本地的自然环境和劳动力资源来进行一些简单的、低附加值的加工制作,经营粗放,设备和工艺落后,缺少真正有发展潜力的产品,发展潜力有限;2、信用意识淡薄,社会公信度欠佳,很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不健全,而中小企业为了能得到银行的支持,往往又千方百计地隐瞒与己不利的各种信息,导致中小企业在寻求信贷支持时,银行会因信息不对称,难以掌握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及不能准确判断其信用程度,使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增大。

【第8篇】关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胡锦涛关于完善在工会领导下的维权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更好的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根据全总工保字(2022)11号和豫工劳(2022)3号文件要求,市总工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就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市、县区两级总工会共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两个,其中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03年5月15日,按照全总的标准建立,并通过了省总的合格验收。xx县总工会建立的是困难职工培训中心,侧重于对困难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设立了困难救助、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法律援助、信访接待、健康咨询、农民工权益维护等窗口,对困难职工实行“七位一体”的直面式服务,专设了职工热线电话“12351”,加大对参加工会组织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帮扶力度。至目前,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12000人次,实施帮扶11200人次,有效地促进了漯河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帮扶中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工作定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帮扶中心作为服务困难职工的窗口、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实施送温暖工程的载体,多年来为广大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好事,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生活难、住房难、诉讼难等实际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帮助、扶持困难职工的新举措,为困难职工脱贫解困提供了及时、方便、快捷、有效的全方位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仅靠工会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快捷地解决每一位求助的困难职工问题,不要说中心,就是举全会的人力和财力,恐怕也难以满足职工的需求。因此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定位于“拾遗补缺、救急济难、快捷服务”,拾遗补缺就是既要补政府社会保障的遗和缺,也要补基层单位的遗和缺。解决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困难职工解愁,才是帮扶中心应该做、也必须做好的工作。

三、帮扶中心工作情况

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充分履行维护职能,以建立“五项机制”为抓手,以解决“六难”问题为主题,加大对城镇下岗困难职工的扶贫帮困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1、建立就业救助机制,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小额借款帮助再就业。我们通过对职工个人和困难群体进行小额借款扶持,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两年来,帮扶中心累计借出资金126万元,累计帮助下岗职工850人。二是建立基地深化再就业。我们通过创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广泛开发再就业岗位,吸纳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帮扶中心共建立了8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集中帮助650人重新上岗。三是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帮扶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仅2022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80人次。四是开展活动促进再就业。帮扶中心共开展大型用工洽谈会2次,另外4次深入到下岗职工多的困难企业,开展以“送岗位到企业”为主题的专项用工洽谈会,共提供用工岗位2547个,492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2、建立就学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一是每年“六一”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庆六一,帮扶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活动”,对不满14周岁的困难职工子女进行救助。2022年共有469名困难学生得到了救助,救助金额39396元。二是成立了“扶贫助学互助会”,每年对应届和往届特困大学生进行救助。截至目前亩,共救助特困大学生81名,救助金额6.01万元。去年又协调市移动公司捐款5万元设立了“移动助学金”,为5名考入重点院校困难职工子女每人提供4000元的经济资助,直至完成学业。三是我们协调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切实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问题的意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困难中小学生,给予学杂费70%的减免。全市对困难中小学生学杂费的减免人数为1272人,减免金额为17.09万元。

3、建立医疗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

一是建立“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在市、县区两级总工会的协调下,建立“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12家,为困难职工提供医疗救助。至目前,共为6188名困难职工减免医疗费131.7万元。二是开展义诊活动。我们每年举行一次义诊活动,为困难职工实施医疗帮扶,已形成制度。仅在2022年开展的“健康春风”义诊活动中,为511名困难职工进行了免费身体检查,义诊金额达11万多。三是协调成立了“特困职工购药定点优惠药店”。凡是持有市总工会发放的《特困职工证》的职工,购药可享受5%的价格优惠。四是困难救助。对于患大病的困难职工,符合要求的,给与相应的现金补贴。至目前,已救助126人,救助金额9.31万元。五是健康咨询。在帮扶中心内设立了健康咨询窗口,加强日常医疗救助。

4、建立帮扶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难问题。

一是建立特困职工档案。特困职工档案是开展送温暖活动的基础。目前帮扶中心按照家庭情况清、困难原因清、思想状况清、就业要求清、技术特长清的原则,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加强动态管理,并科学地实行了三级管理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坚持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目前一年一度的双节送温暖活动已经形成机制,坚持不懈,成为具有工会特色的帮扶活动,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和社会各届的赞扬。2022年双节期间,我市三级工会组织共筹资289.95万元,救助特困职工7280人,确保了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因家庭困难而发生意外。

5、建立法律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维权难问题。

一是成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依法维护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聘请专职律师常年值班,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二是拓宽维权渠道,丰富维权内容,与市司法局联合成立了“农民工权益维护站”,依法维护参加工会组织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至目前,两个维权机构共提供法律咨询1670次,为 28起劳动争议案件实施了法律援助。如贵州省小伙子韦勇在我市某私人企业打工时,不慎吸入有毒气体造成肺部感染,厂方不但不为其治病,申报工伤,反而将其开除,韦勇无奈之下到帮扶中心求助。在了解情况后,我们指派值班律师对它进行法律援助,免费打官司,依法获得了应有的赔偿。

经过两年的运作,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已初步形成了“指导有政策,就业有岗位,救济有资金,信访有渠道,援助有保障”的工作格局,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帮扶中心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

在管理体制上,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就隶属于社会保障部,中心主任由部长兼任,帮扶中心工作与保障部工作一并安排进行,并每月定期向党组汇报一次工作情况。在人员配备上,市总党组抽调职能部室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机关干部充实到帮扶中心。目前共有专职工作人员4人,全部大专以上学历,且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在职能设置上,我们按照“党政所望、社会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为”的原则,设立了再就业介绍、困难救助、技能培训、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健康咨询等窗口,建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和“农民工权益维护站”两个维权机构,开展“一站式”服务,全方位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在工作制度方面,我们制定了“服务宗旨”、“主要职责”、“礼貌用语”、“困难救助办法”、“再就业介绍办法”、“信访接待办法”、“法律援助办法”、“困难职工救助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实行透明化服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我们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办公。目前帮扶中心有单显滚动式电子大屏幕、触摸式电脑各一台,方正牌17寸纯平电脑3台,激光打字机、传真机、电话各1部,并开辟了工会自己的网站,与省总、县区已经联网。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可以快速为职工服务、也可以接受领导的监督。在与工会其他部门的关系上,我们认为,帮扶中心实际上是工会保障工作的延伸和细化,是在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的一个载体,其工作应该在保障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会保障工作由包括保障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承担的,帮扶中心是将工会多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揉和在一起,因此,在业务上也要接受相关部门的指导。

五、帮扶中心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制度的建立情况。

截至目前,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未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沟通协调制度,仍然没有冲出工会自身运作的“围城”。之所以未建立这种制度,主要由以下客观原因造成:一是上级工会组织未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与有关部委联合下文建立沟通制度,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二是政府职能部门自以为是,不能很好的合作。因此造成了帮扶中心单打独斗的局面。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能与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起沟通协调制度,取得他们的支持,帮扶中心的工作法码将大大增加,力度将进一步增强,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将会更加有效的得到维护。下一步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协调,尽快建立起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度。

六、帮扶资金筹集、使用、管理情况

雄厚的资金是建立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础,也是开展帮扶活动的保证。目前漯河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可支配的资金由三部分组成:本级工会20万,社会捐助82万,送温暖资金30万,共132万。帮扶中心不是一个法人单位,没有资金管理权,只有使用权,所有帮扶资金由市总财务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两年来,帮扶资金在促进再就业、小额借款、困难救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切实解决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无奈之困。但是帮扶中心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市财政也没有给与必要的支持,久而久之必定会导致资金枯竭,制约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建立起工会自筹、社会捐助、财政拨付的科学资金筹集机制是当务之急。

七、来访困难职工的困难原因分析、帮扶情况及效果。

近期,帮扶中心对我市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研,就致贫原因作了如下分析:

1、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2、因下岗失业所致。

部分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

3、因子女上学所致。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职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不足130元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绝对是负担不起的。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4、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5、患大病所致。

众所周知,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病、重病,其治疗费用对于下岗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

对于来访的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倾心竭力地进行帮扶救助,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如富利达公司职工王爱云夫妇下岗多年,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加之女儿考上大学,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况后,帮扶中心给与其2000元小额借款,扶持她做起了生肉加工生意;每年向她女儿发放助学金1000元,帮助完成学业;逢年过节,帮扶中心还要对她进行走访慰问,给与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如今,在王爱云的努力下,生意红红火火,完全脱离了贫困,女儿毕业后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每当她提起工会,总是激动得泪流满面:要不是工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工会的恩情。吕毛是冶金厂特困职工,因无钱买房,常年在沙河上的一条小船上居住。双节期间,帮扶中心救助他400元钱,帮他度过了一个温馨的春节;节后,我们又积极与房管局联系,协调他享受了财政差额贴补的廉价租房政策。现在吕毛逢人便说:帮扶中心帮了我的大忙,工会真是我们职工的娘家人啊。

两年来,帮扶中心急为困难职工所急、想为困难职工所想、帮为困难职工所帮,切实解决了与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架起了党委政府与职工群众的绿色联系通道。困难职工在感激工会的同时,更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八、存在问题

1、资金筹集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现在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

3、帮扶力量有限。作为社会团体,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八、建议

1、最大限度的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帮扶中心的所有工作,是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排忧解难,政府理应支持。当然,要使领导认识上取得一致,工会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大力宣传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来自企业和职工群众实际的第一手材料来证明帮扶中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以工作实绩不断取得党和政府的认可。

2、形成帮扶中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目前,困难职工问题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要不断拓宽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时帮扶中心与工会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形成合力,共同帮扶困难职工。

3、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要通过政府拨款、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政府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拓宽资金和物资筹措渠道。工会要加大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投入力度,拿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帮扶中心。

4、建立帮扶中心工作长效机制。一要健全制度。帮扶中心要建立信访接待、职业介绍和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项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二要配备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帮扶工作队伍,将一批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帮扶工作队伍中来。三要加强对帮扶中心的组织领导,工会主要领导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帮扶中心工作,对职工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意见,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帮助。

【第9篇】2022发展高成本困难的调研报告

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历经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却始终难以摘掉。制约我县发展的诸多瓶颈,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对我县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内外部环境及所处自然及生态条件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分析和总结了我县发展所面临的高成本问题。

一、我县发展中面临高成本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县地处**区,平均海拔4600米,是典型的高寒缺氧地区。现有土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全县人口不足3万人,人口密度仅为千分之*。大部分地区为荒漠及半荒漠化草原,这里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的是,一年当中有十个月为冬季,气候寒冷。有两个月算是夏季,只有冬夏,没有春秋两季,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地广人稀,物产匮乏。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我县在发展中存在着生产、生活成本偏高的实际困难。举例来说,搞基础建设离不开建筑材料,最普通的一块砖,生产成本为**角钱,而运到我县出售售价为**块钱,是成本价的**倍。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交通运输不便。

我县地域广阔,县政府所在地**离区政府所在地**660公里,路途遥远,唯一的一条通车道路为沙石路,由于气候寒冷,冻土期长,夏季积雪融化,出现翻浆,道路泥泞难行。冬天雪阻严重,一遇大雪就根本无法通行,就连人们生活必需品的运输都难以保证,一般的物资运到我们这里,所需运费都比货物本身的成本价高。可以说,道路不畅的问题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我县有**个乡,**个村,县乡之间距离最短的也有100多公里,从我县到最远的**乡距离是**多公里,从乡到村有些地方也有200多公里。相互之间人员往来,彼此联系十分困难,有些地方连沙石路都没有,有的只是我们称之为“自然路”的车辙,有些地方车辆无法通行,人们出行和拉运货物主要靠骡马,完全还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自然生活形态。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在我县可以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我县的情况甚至可以形容为“要生存、先修路”。说到修路,谈何容易,这里常年缺氧,汽车在我们这里也患上了“缺氧症”,汽油燃烧不充分,动力不足,在内地平原地区可以使用十年的普通车辆,在我们这里用不了**年就坏了,大型的筑路车辆如挖土机、勾机、压道机在这里工作起来就更困难了,修一条普通沙石路的成本高的惊人,以我县现在的财政收入计算,积累**年才够修**公里的普通沙石路。要实现县乡村通公里的目标,光靠我县现有的力量,只能是个遥远的梦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现阶段我县年财政收入仅为**万元,况且政府的行政成本与其它地区相比也明显偏高,我们这里由于输电线路长,线损过大,电费较高,由于取暖期长,烧煤取暖的费用支出大,车辆由于长期在缺氧的工作环境中运行,维护费用高,这些都是导致我们行政成本偏高的原因。原本就相对较低的财政收入,与之相对应的又是相对较高的行政成本,支付正常的公务活动和公务人员工资已岌岌可危的公共财政,根本没有富余的经费发展文化教育医疗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保障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增加和扩大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只能依靠**区和国家的支持和帮扶。我县人口少,自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外来经商人员稀少,人员不流动,就形不成经贸往来,人流物流的近于停滞状态,使得我县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就十分困难,发展经济的基础十分薄弱。多年较为封闭的环境,导致人们的思想不解放,干部开拓进取意识不强。牧民只是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经营意识淡薄,我县是纯牧业县,主要经济来源靠畜牧业,基本没有工业,税收单一。靠天养畜,牧业发展很缓慢,多年来自然掠夺式的生产经营方式,过度放牧,牲畜超载,已使这片牧场不堪重负,草场沙化退化严重,畜牧业发展的根基已经动摇,发展畜牧业已难以为继,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面临严峻的挑战。生态条件的退化导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每年都会出现雪灾、强沙尘暴等各种极端恶劣天气。且发生的次数和频率近年来有增加和扩大的趋势。长期处于缺氧环境加之恶劣的生态条件,人的自身生存能力也在下降,我县的人口平均寿命只有45岁,其他地区的人也许认为这一数据令人难以相信,但这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在这里人的生存都难以得到保障,发展其他事业就只能是空谈。

二、改变这一现状的思路和建议

严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改变我县的现状,探索一条适合我们这种自然条件恶劣、贫穷落后地区发展的路子,一直是我县县委、政府及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地追求。穷则思变,不变就没有出路。近年来,县委政府为改变我县的落后面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发展经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出路,发展是第一要务,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办法只能靠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能力发展其他事业,才能逐步降低工作生活发展的高成本。

在人与自然的共处中,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错误思想已被事实证明,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发展思路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县的发展思路应该在努力探求发展经济的路子的同时,考虑整体或部分搬迁,向县政府所在地集中的可能性,也就是要实现城镇化。将生态条件极度恶化的地方的人口搬迁出来,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集中,实现围封转移,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也是一个明智之举,是一个既可以富民,又可以保护生态的双赢战略。当然要让一些牧民离开这个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思想上确实难以接受,但从长远来看,牺牲一些眼前的利益,就会换取长期的发展,就会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只有生态条件好转,才能逐步减少或消除恶劣天气。发展畜牧业,也要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生产方式,要大力实施划区轮牧,以草定畜的集约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生态条件好转、经济效益提高的良性发展之路。

【第10篇】发展高成本困难的调研报告

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历经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却始终难以摘掉。制约我县发展的诸多瓶颈,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对我县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内外部环境及所处自然及生态条件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分析和总结了我县发展所面临的高成本问题。

一、我县发展中面临高成本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县地处_____区,平均海拔4600米,是典型的高寒缺氧地区。现有土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全县人口不足3万人,人口密度仅为千分之*。大部分地区为荒漠及半荒漠化草原,这里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的是,一年当中有十个月为冬季,气候寒冷。有两个月算是夏季,只有冬夏,没有春秋两季,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地广人稀,物产匮乏。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我县在发展中存在着生产、生活成本偏高的实际困难。举例来说,搞基础建设离不开建筑材料,最普通的一块砖,生产成本为_____角钱,而运到我县出售售价为_____块钱,是成本价的_____倍。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交通运输不便。

我县地域广阔,县政府所在地_____离区政府所在地_____660公里,路途遥远,唯一的一条通车道路为沙石路,由于气候寒冷,冻土期长,夏季积雪融化,出现翻浆,道路泥泞难行。冬天雪阻严重,一遇大雪就根本无法通行,就连人们生活必需品的运输都难以保证,一般的物资运到我们这里,所需运费都比货物本身的成本价高。可以说,道路不畅的问题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现阶段我县年财政收入仅为_____万元,况且政府的行政成本与其它地区相比也明显偏高,我们这里由于输电线路长,线损过大,电费较高,由于取暖期长,烧煤取暖的费用支出大,车辆由于长期在缺氧的工作环境中运行,维护费用高,这些都是导致我们行政成本偏高的原因。原本就相对较低的财政收入,与之相对应的又是相对较高的行政成本,支付正常的公务活动和公务人员工资已岌岌可危的公共财政,根本没有富余的经费发展文化教育医疗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保障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增加和扩大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只能依靠_____区和国家的支持和帮扶。我县人口少,自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外来经商人员稀少,人员不流动,就形不成经贸往来,人流物流的近于停滞状态,使得我县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就十分困难,发展经济的基础十分薄弱。多年较为封闭的环境,导致人们的思想不解放,干部开拓进取意识不强。牧民只是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经营意识淡薄,我县是纯牧业县,主要经济来源靠畜牧业,基本没有工业,税收单一。靠天养畜,牧业发展很缓慢,多年来自然掠夺式的生产经营方式,过度放牧,牲畜超载,已使这片牧场不堪重负,草场沙化退化严重,畜牧业发展的根基已经动摇,发展畜牧业已难以为继,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面临严峻的挑战。生态条件的退化导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每年都会出现雪灾、强沙尘暴等各种极端恶劣天气。且发生的次数和频率近年来有增加和扩大的趋势。长期处于缺氧环境加之恶劣的生态条件,人的自身生存能力也在下降,我县的人口平均寿命只有45岁,其他地区的人也许认为这一数据令人难以相信,但这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在这里人的生存都难以得到保障,发展其他事业就只能是空谈。

二、改变这一现状的思路和建议

严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改变我县的现状,探索一条适合我们这种自然条件恶劣、贫穷落后地区发展的路子,一直是我县县委、政府及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地追求。穷则思变,不变就没有出路。近年来,县委政府为改变我县的落后面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发展经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出路,发展是第一要务,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办法只能靠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能力发展其他事业,才能逐步降低工作生活发展的高成本。

在人与自然的共处中,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错误思想已被事实证明,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发展思路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县的发展思路应该在努力探求发展经济的路子的同时,考虑整体或部分搬迁,向县政府所在地集中的可能性,也就是要实现城镇化。将生态条件极度恶化的地方的人口搬迁出来,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集中,实现围封转移,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也是一个明智之举,是一个既可以富民,又可以保护生态的双赢战略。当然要让一些牧民离开这个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思想上确实难以接受,但从长远来看,牺牲一些眼前的利益,就会换取长期的发展,就会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只有生态条件好转,才能逐步减少或消除恶劣天气。发展畜牧业,也要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生产方式,要大力实施划区轮牧,以草定畜的集约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生态条件好转、经济效益提高的良性发展之路。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gzzj/diaoyan/wq6267.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