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搭石》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搭石》

第1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搭石》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搭石》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搭石》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搭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教室搭建搭石让学生走一走搭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走搭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合作探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画面体验,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铺搭石用的石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步学习感知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自己学习收获,对课文进行质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质疑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同学们从中读懂那些内容?

2.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问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解质疑

1.在这些问题中“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这道题理解了,其它的几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是什么意思?

师:是啊,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师:不错,我们的班的同学真会读书,找出了文中描写搭石美的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

(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相应指导学习,师简笔画)

2.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排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读读,从这些关联词中你读懂什么?

课件:课间同学在操场做游戏,做得很高兴,可看到地上有纸张,他们都会停下来把纸拣干净。

①谁能用书上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说说这件事。(小组交流)

②“在家乡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他为什么“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块搭上而且还要在再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这是什么美?所以这一段应带着什么语气来读这句?

【通过对照亲身体验,感受乡亲们美好的心灵】

3.这里的人心真美。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

4.你是从哪里看出来?轻声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简笔画)

【简笔画勾勒,再现人性之美。研究表明,看一遍比听一遍所获得的信息多1.66倍。单凭听觉,一份材料3天后只能记住15%;单凭视觉3天后只能记住40%;如果视听结合,3天后则能记住70

第2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搭石》

这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搭石》范文很有代表性,送给你。

《搭石》第一课时教案 漳州市岳口小学李森珠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乡村搭石照片、相关课文的演示文稿)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生字词语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

(课件播放乡村美景图片)声音:潺潺的流水声。师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看老师板书课题:21搭石)

2、齐读课题

3、质疑:读完课题围绕搭石,你有什么疑问?(师相机梳理问题并板书):

1、什么是搭石?

2、怎样搭?

3、有什么作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过渡:想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认真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根据质疑的问题边读边思考,找出相关的答案。

2、检查预习情况,学习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认读词语。

1、开火车读,检查自学情况。(注意正音)

2、全班齐读

(2)课件出示带点的生字(暴、惰、俗、衡):你觉得哪几个字比较难写,想提醒大家怎么写好? (3)、根据学生的提醒,出示带田字格的三个字:(暴、惰、衡) (4)、学生书写三个生字

(三)披文入境,品读课文

一、交流:

(1)知道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课件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1、生读句子

2、师读句子(故意漏读词语“水的深浅、平整方正、二尺左右”)

3、生评议:“水的深浅、平整方正、二尺左右”这几个词可以漏掉吗?为什么?

4、想一想:从“水的深浅、平整方正、二尺左右”这几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家乡人们的勤劳善良)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1、齐读词语“脱鞋绾裤”并理解它的意思

师引读,也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绾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 人们赶集就必须—— 人们访友就必须——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

2、回读体会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3、再齐读课文写“搭石”的句子。

师小结:正是这些普通平凡的搭石给家乡的人们带来了方便,也让我们了解了家乡人们的勤劳,为人着想的善良美(板书:善良美)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画面

过渡:普普通通的搭石在刘璋爷爷的眼里却是最美的,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随着家乡人们的脚步去搭石上寻找美、发现美吧。

(一)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哪几幅跟搭石有关的画面。(生默读、圈划)

(二)、生交流画面

师相机板书四个走搭石的画面。(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背?过溪)

三、细读“走搭石”画面,品读感悟美

过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在第几自然段?哪些句子写了一行人去走搭石?

出示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正音“行”,齐读“一行人”

2、看看这几句话,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画面的美?

3、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 (1) 你觉得怎样的动作才叫“协调有序”? (2) 这样吧,让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着一排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3) 师生合作读:师: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在有节奏的合作读中让学生体会“协调有序”的意思) (4) 在一次全班合作读(在加快速度的合作读中再一次感受“协调有序”的美)

4、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5、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

(1) 课件出示“绰”在字典里的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

(2) 课件播放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引导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 (3) 指导读出“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

6、指导美读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在师充满激情的引语中,美读家乡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

7、小结板书:家乡的一行人走在搭石上,他们配合得那么默契,走得那么有序,加上水波和人影两相和,画面是那么和谐,这样的画面美吗?(板书:和谐美)

结束语:师:同学们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还是一段和谐的舞蹈,姿态柔美。家乡的每一块搭石上都有着不一样的美,让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去寻找美发现美吧。

(四)作业: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思考: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板书设计: 摆善良美 走搭石和谐美 让??.背?过溪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7zzj9.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