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个人文档 >学生作文 >

中秋节的风作文多篇

中秋节的风作文多篇

中秋节的风作文多篇

中秋节的风作文篇1

中秋赏月今天是中秋节,是和家团圆的日子。

俗话说:“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是今年有点小小的遗憾,早上天空中飘洒着丝丝细雨,天阴沉沉的。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我们说说笑笑,吃着月饼不时仰望着天空。吃完饭,我便和家人来到爷爷家门前的小河旁,等待着月亮出现。这时,妹妹兴奋地大叫:“月亮出来啦,月亮出来啦!”因为早上有下雨,所以天空的月亮只露出了半个小脑袋。犹如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渐渐的,圆圆的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大玉盘,月亮犹如一个穿着白色婚纱的仙女,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大地一下子变得犹如白昼。明月嵌在天幕上,好像嫦娥姐姐在哭泣。我此刻好像感觉到嫦娥姐姐后悔偷吃了长生不老药。因为她看见人间合家欢乐的美景,她更感觉到了月宫的冷清。这时爷爷叫住我,亲切地说:“快看那里好美!”原来月亮的影子倒印在爷爷家门前的小河里,形成了一个水中月。清澈的河水倒映着四周的灯光,衬托着美丽的月光。真像置身于美丽的画卷。看到此景,我便忍不住涌起愉悦之情,作了一首诗:中秋河边赏月圆,只见河水印玉盘。抬头只见嫦娥泣,低头只闻合家欢。妈妈一听,夸我说:“不错嘛,兴致蛮高的,真像个小诗人。”我得意洋洋地笑了起来……

啊!这真是一个难忘又愉快的中秋节。既能看到月儿圆,又能吃到香喷喷的月饼。我爱中秋节!

中秋节的风作文篇2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

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出国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节的风作文篇3

中秋节的高潮是八月十五夜,全家聚饮同吃团圆饭,这叫“圆月”。如有亲属未归,席上必置杯筷,象征合家团圆。菜肴中,“八月桂花鸭”(盐水鸭)必不可少,其次是毛豆烧仔鸡及板栗、芋艿或老菱红烧肉等。

清人潘宇鼎《金陵岁时记》记载:“中秋祀月陈列果实,如菱藕栗柿之属,扎香如宝塔形,上加纸斗,名曰‘斗香’。”人们虔诚遥拜月亮,焚烧神像纸,最后撤下月饼、瓜果等供品,全家人喜而食之。“老南京”还有一“怪”俗:拜月、赏月时,如遇“天狗吞月亮”——月蚀,则家家敲锣、盆和鸣放鞭炮,谓之“驱天狗”。南京民间还有一俗规:“女不祭灶,男不拜月”。传说月神嫦娥见了男人会害羞,故摆供、撤供、烧香、烧纸,乃至分食供品等均由家中主妇动手,男性只陪祭而已。担任主祭的女性主妇还要穿上新衣、裙子和花鞋,以讨月神欢喜、求得全家团聚平安。所以,中秋节在南京又名“女儿节”。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中华门外窑湾街的上码头有座“涧子桥”,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家庭男主人则来此往桥下摔瓦罐,据说能使妻子怀孕。久而久之,这座桥也讹称“见子桥”。

中秋节的风作文篇4

“一颗、两颗、三颗······星星真多,数也数不清,真想知道宇宙是什么样子的,更想知道月亮有什么故事。”我正在院子里数星星。

这时,爸爸听见了,走过来。对我说;今天是中秋节,我正想给你讲讲月亮的故事,没想到你这么想听,好,我讲给你听。”说完爸爸开始讲了。

上古时期,后羿把太阳射下以后,就和一位民间女子嫦娥结了婚,他们生活的十分幸福。有一天,后羿给嫦娥一颗药丸,并警告她,我不在时,不要吃这个。他说完就马上离开了。嫦娥把这句话牢记在心。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后羿一直没有回来,于是嫦娥买了一只兔子解闷。过了几天,她的家里来了强盗,嫦娥一不小心,把我那个药丸吞了下去,碰巧后羿回来了,把强盗赶走了,可嫦娥抱着一只小兔子,飞上了月亮,后羿大喊“嫦娥”!可再喊也没有用了······

爸爸讲的很好,我也听得入了神,忽然我觉得有人在叫我“吃月饼了!再不吃就没有了。”原来是妈妈叫我们吃月饼。“爸爸给我讲故事”。“哦,那吃月饼吧”。“爸、妈吃月饼了”,妈妈说。奶奶说:“马上来,别让我催了,她爷爷午觉才刚起。”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春播、夏收、秋获、冬藏是主要的劳作活动。土地收成的情况,对于以此为生的人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人们对于土地还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每到春天播种之时,都会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赐予五谷丰登,这种活动被称为“春祈”。到了秋季,正是收获的季节,也要祭祀土地神,拜谢神的庇护,称为“秋报”。八月十五是秋季收获的季节,各家都要拜土地神.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 “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我们一家高高兴兴得度过了一个幸福的夜晚。

中秋节的风作文篇5

月光纸,又称为“月光祃”、“兔儿祃”、“兔爷祃”,是木刻版水彩印制的神像,是中秋节必备的月神像。

祭月时拜月神像(月光纸)的风俗起源于明代,明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记载:“纸肆市月光纸,绩满月像,趺坐莲华者,月光偏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续纷。”另据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旧时,每到中秋节,北京城中的南纸店的月光纸便会热销。旧时扬州刻印木刻月光纸的除清代小东门的会文堂纸店外,后来砖桥上的“松竹斋”、大东门街的“莲青斋”、缺口街的“生记”等十余家纸店也纷纷刻版印制月光纸售卖。月光纸是糊在秫秸架子上的,周围还有腊花低镶的边,被人们“请”回家去祭祀,然后焚毁。

月光纸中形象最初为道教形像,是一整张毛边纸印刷的,是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上面有“太阴星君”的形象,后慢慢变为佛教形象和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画面上呈现一轮满月的圆轮,月轮内则有一尊女菩萨端坐于莲花之上,太阴星君被菩萨的形象所取代,民间信仰中称其为“月光遍照菩萨”、“月光菩萨”或“月光娘娘”。在菩萨之下还绘有广寒宫的仙阁殿影以及玉兔捣药的形象。

还有以一张整幅顺红纸印制的,上端是“关圣帝君”、“增福财神”,是给铺户用的。店主希望自己可以财源广进。

中秋节的风作文篇6

这几天来,真高兴,想吃就吃—我爱吃的月饼;在学校又得知,晚上21时09分是赏月最佳时间,且这种机会要等九年后才有。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早早地赶回家,早早地完成作业,为赏月做准备。

21点,我们一家准时来到草地,泡上一壶茶,摆上月饼,抬头望月。只见一轮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周围没有一丝的云彩,连星星都特别的少,好像羞于同月亮比美;又如一块银盘倒嵌在巨大的碧玉之下,射出清清的光,让我们看得更清更爽,仿佛吴刚正在广寒宫前挥斧砍树吗。

这块草地在城郊,只有我们一家,很清静,偶尔从远方传来小小的鞭炮声,闪过点点焰火的余光。今晚的月光也特别的亮,连远处的人都可认清,近处的东西自不在话下。静静地坐在草地上,以前看过的有关赏月的知识,不知不觉中从我脑里流过:

中秋祭月,始于古代,《礼记》中就有“秋暮夕月”,盛于唐代,《东京梦华录》有“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此时已从单纯的祭月变为更广泛的赏月,到了明清更是普及,几乎家家都要举行。古人祭月,即祭拜月神,祈求月神的保佑,祈求来年的丰收,后来人们因为月圆、饼圆(祭物),又赋予团圆之意,庆祝一家人团团圆圆;现在人们已不注重原始含意,主要为庆祝家人的幸福团聚,为此不远赶回家欢度中秋节。

中秋赏月,从远古开始,代代相传,盛行不衰,从帝王之家走向平民百姓,从汉族祭月普及到少数民族的拜月,如今随着华人已落户世界各地。随着中秋赏月的普及,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传说,最著名的就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

在这全世界华人举饼邀月之期,我祝世界人民团团圆圆,祝伟大的祖国团团圆圆!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grwd/zuowen/gyvddy.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