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教学资源 >教师工作总结 >

教师新课程总结多篇

教师新课程总结多篇

教师新课程总结多篇

【第1篇】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总结

暑期中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为期十五天的“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在此期间通过计算机视频系统,认真收看了曾琦教授的《学生学习》、刘良华教授的《教师成长》、余文森教授的《课堂教学》三个方面的讲座。虽然培训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五天,但收获是巨大的,也是自走出大学校门以来,在教师如何成长、工作、学习方面最深刻、最全面的学习。

在收看曾琦教授的《学生学习》讲座后我认识到了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必须是有趣、有效和有用的,是相互促进、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过程。它们共同构成了有意义的学习的稳定结构。教学中要注意到低年级的学生更易被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所吸引;初中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不断发展,开始注重方法,追求学习的成效;高年级学生由于理性思维与批判思维的快速发展,开始喜欢向内求索,关注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以意义指导学习行为。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我将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力求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不同特点分别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出正确的归因,使他们在学习上也能体验自豪与满意、对后续学习的期望是“下次我努力学习一定还会取得成功”。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不能抱有幻想,以为:掌握了学习方法后,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学好。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再好的学习方法都不可能取代学习中的“努力”,学习方法可以使我们付出的努力更有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但是世上绝没有一种学习方法可以让我们不付出任何努力就无中生有地产生成效。在教学中从自己教学方法、学生自身成长的规律两方面正确认识学生学习上的错误,让“错误”转化为学生成长的锲机。

听完刘良华教授的《教师成长》讲座却总感觉意犹未尽。耳畔还回响着刘老师哪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声音。五天里刘老师给我们讲了教师的课程智慧、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的管理智慧、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五个方面的内容。在教师的课程智慧学习中我进一步认识到“吃透教材”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超越教材,只有超越了教材,教师师才能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在教师的“教学智慧”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感觉自己受到的震动最大,“当了教师,不必因为那些有一官半职的人在你面前颐指气使而生气,进而也想方设法谋个小官做做。据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但是想做官的教师肯定不是好教师,业务上肯定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人只有大彻大悟才能获得大的成功,取得非凡的成就。我是一名平凡的老师还没有大彻大悟,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向专家们学习,为了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而努力。在教师的“管理智慧”学习中,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直感汗颜,感觉自己的工作和案例中的老师差的真是太远了,笨鸟先飞,我将时刻不停的挥动我的翅膀朝着专家们、明师们指引的方向飞翔。在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学习中,我重新审视了过去的行为,自己失败的地方太多了,只能用“人无完人”这句话了做慰济。在失败中成长讲鼓励我、提醒我做一名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在“促进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学习中感觉自己的思想斗争是最激烈的,有研究表明当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之间时社会矛盾是最突出的,是社会的转型期,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最多的。既然这样就用“宽容”或“赏识”来面对这些问题,以教授、专家们为榜样致力于新课程教育改革。

余文森教授的《课堂教学》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用新课程理念教学,要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使学生从“受逼”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变得爱读书、爱学习。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牢记“再也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要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经验的回归,十分注意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充分认识到教师的角色与新课改以前彻底的改变了。新课程把“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摆上了议事日程,促进了这一理念向现实的转化。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通过这次培训本人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在今后教学中将积极开展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在课堂教学目标上要改变过去重知识轻技能的特点,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充分认识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使两者不在课堂上的产生冲突现象,为此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既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以克服无效和低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2篇】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总结

历时十三天的培训即将结束,这次培训,我省有10万名高中教师参加。这次培训,正如张志勇副厅长所说,通过专家引领、远程研修、校本培训、同伴互助和反思行动等环节对高中教师进行培训,其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高中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引领广大教师走新的专业发展道路。的确,这们这些“学生”确实收获颇丰。我在这次培训中,有如下收获:

1.在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越。这次培训,我省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基础上,把深化课程改革作为基本抓手,通过高中教师全员培训,来实现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以此推进高中素质教育向深层次发展。这次培训,相信对每位教师都是有益的,通过培训,使我真正明白了素质教育的意义,教育的出路,学生的前途命运的意义。这与以前在我思想中的“备好课,教学好” 的思想大相径庭,使我的教学思想得到了进步,使我更加明确高中素质教育的深层意义。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习,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只有不断吸取“营养”,才能使自己壮大。这次培训学习,自己不仅学到新课程的新观点、本学科的新知识、教学的新方法,通过学员之间的交流更使我思想上得到质的发展与飞越。我因此受益无穷。

2.在教学有了新的方向。在教学上,通过与全省本学科老师的交流、探讨,使我教学方向更加明确。在教好学的基础上,明确了素质教育的正确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是每一位老师最大的责任。只有实施素质,教师和学生才能在这种环境下都能得到发展。特别是学生,在素质教育的东风之下,将会有更大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做为教师,要正确引导,思想上决不能放松,真正将每个学生的未来系于自身,真正承担起这种责任,这样,将素质教育才能在齐鲁大地上蓬勃发展,生生不息。

3.在专业水平上得到提高。在这次学习,有幸与全国、省内等有关专家共聚一堂,深刻探讨有关素质教育、学科热点等问题,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使自己学习了很多知识。特别是在专业方面,通过与我们地区的指导老师赵丽萍、李萌老师交流,在思想、学术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这种平台,使我们学员与指导老师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看到他们在学员的文章中做得点评,句句含情,字字有义,更折身了一种专业高度,不得不承认,通过这次培训,在我的专业方面我有了更大提高。也真诚的感谢他们的认真、付出、一丝不苟等敬业精神。这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位,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次培训,收获还有很多很多,最后,我只想用九个字来总结一下这次培训,即“培训着,快乐着,收获着”。相信,这也是更多学员的心声。

【第3篇】教师关于实施新课程教学反思总结

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取得了较大成果,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能力相应提高。我,就是接受新课程的理念而成长起来的一位年轻教师。在利用这些教学手段,运用这些理念指导教学时,我发现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怎么理解各种各样的感情呢?理解的这种感情他们怎么用词语表达呢?表达出来之后带入文本朗读又是何其难呢!课堂当中40%的时间要用来“读得有感情”,口诵之,目视之,耳闻之,脑记之,读书对于语言的学习有一个开源的作用。那么怎么能笼统的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低年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是不是该换一种形象的说法来指导学生朗读呢?

自从我有了这种想法,便结合表演读创设了一个要求:读出表情,读出动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表情动作进入文本,把自己当作主人公,试着体验体验。在课堂上,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单一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带上表情,边读边做动作”,不仅使课堂气氛浓烈了,而且学生渐渐明白了哪些词语是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的,而这种词语就是他们以后要接触的“动词”。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话音刚落,教室内人声鼎沸,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学生读得摇头晃脑、面红耳赤,场面煞是热闹,教师颇为满意。这话日渐成为一种时尚。

难道学生个个都喜欢高声朗读?仔细想想,答案非常明显。学生之所以都选择高声朗读作为“喜欢”的方式,不排除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受从众心理趋使。部分同学的放声朗读使其他同学身不由己,为给老师传达“我读得很投入”这一信息,就不惜扯着嗓门,摇头晃脑。在这热热闹闹的场面中,学生的浮夸心理日益膨胀,个性日渐磨灭,其阅读能力却一直在原地踏步。

(二)学生无其它方式可选。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放声朗读历来都是“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的代言。难道一定要“用喜欢的方式读”吗?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这种说法也未必恰当。

1、要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可选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高年级,学习浏览。作为一线教师,应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并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少一点哗众取宠,多一分生本思想,真正从学生出发,立足于学生发展,让学生学会潜心地默读,学会快速地浏览,让学生拥有选择的余地。

2、要引导学生灵活选用方法——让学生会选择。如果学生已掌握各种阅读方式,那么教师就应通过引导,让他们学会针对不同内容、不同需要、不同情境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让他们知道诗词散文尤宜诵读,说明文较宜默读;初知大意需浏览,表情达意可放声朗读;在需保持安静的环境中不宜出声朗读(如其他人还在凝神思考)……因此,我想将“用你喜欢的方式”改为“用你认为最适合的方式”,可能更为妥当。

一学年以来,我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体会着付出与收获之间的甜蜜,积累了一些感想、体验。

一、加强与任课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在教育教学中我深深领会到,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之间的交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缺一不可的。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之间的交流,能使任课老师清楚的知道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这样便利于教学上。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能更了解学生真正需要些什么,这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善课程的内容,实现自我提高。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也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会有所保留。就像老师无意间问学生,喜欢老师吗?一般再老实的学生都会说:喜欢。但是学生回家后就不同了,他们会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家长。所以,与家长之间应该时常联系。只有老师、家长和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造就一个出色的孩子。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学中,老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若是老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批评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学习抱有阴暗心理,没有自信。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2、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

3、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不要一成不变的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创造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最希望得到学校的肯定、学生的喜欢。那就要不断地在细节上探索、研究,在求知的路上渐行渐远,用不知足。

【第4篇】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总结

2022年7月29日到8月3日我们进行了六天的远程培训。我觉得这次培收获很大,时间和机遇总是奖励那些有准备和顽强学习的人,通过研修,看到了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以后的工作中还应扬长补短。不知不觉中,又到了写研修总结的时候了,总觉得这几天过得很快。静心细想也很忙很充实,个人在这次远程研修收获总结

1、通过远程研修更深刻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起主导作用。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通过远程研修让我改变了过去有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开始更深入地认识到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爱的课堂。

2、通过远程研修丰富了学科知识。

“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位优秀的教师,还需要热情。一位好老师不仅仅是交给学生多少知识,更应给学生多少拿得走的素质。时间在变,师德不变,爱岗敬业的精神不变,作为老师,我们应教到老学到老,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科知识有深度,有广度,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把本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博采众长。一位优秀的教师既要有教学经验的积累,又要把握课堂教学的规律性、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信息传递,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每一个四十分钟里都是师生共度的生命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与激情,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通过远程研修认识到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我们的教学中,平时布置作业,总是以同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通过远程研修的学习使我懂得在教育教学中要求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为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结果,同时也是教育的依据。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聪明的,有迟钝的;有善于思考的,有善于记忆的;有开朗活泼的,有性格内向的……。在爱好上,有爱好跳舞的,有喜欢唱歌的;有爱好美术的等等。作为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培养。

总之,我认为,本次新课程远程研修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魅力的学习环境、非常民主的学习关系、非常平等的交流与互动、非常便捷的学习方式、非常及时的学习反馈、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非常鲜活的学习案例、非常权威的学习指导、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非常庞大的学习共同体,是一项非常务实、经济、高效而且意义深远的培训与学习活动。

【第5篇】教师新课程教学的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一、重视教学交流

一方面加强集体备课。抓好集体备课,在组内,我一是做到课前与王老师讨论交流我们的授课进度,交流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交流我们应该值的注意的问题,交流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共性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王老师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二是做到课后交流反思小结。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我和王老师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会向王老师或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

二、团结互助、高效合作

我和王老师在工作时是互相合作。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或者月考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再分工负责:编题、上网查询资料、画图、打印互相帮助。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我和王老师也是共同精心准备,然后再资源共享。在教学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我和王老师就互相研究问题、探求对策。

尽管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但仍有很多学生的厌学,而且由于他们在初一初二的学习基础也比较差,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以前知识掌握不好,现在的知识点他们就理解不了,甚至有的学生广泛应用题的文字内容和计算题的题目都读不懂。而且学生间的层次拉得很大,一群后进生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怎样缩小差距,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成为我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因此,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这是身为教师者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第6篇】教师新课程学习总结

新课改的理念告诉我: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不是知识的收购站,不是整装待灌的'容器',他们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自己去寻找整个知识大海的能力;教师不是课堂的独奏者和导演,只是个伴奏者和演员;教师要引导学生骑着思想的野马出游,允许他们各抒己见,百家争鸣,让学习活动充满活力。具体的收获如下:

首先,在教学理念上我有了不小的转变。我明白,课堂上,我不再是主宰者,而只是组织者;课堂也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大家畅所欲言、进行讨论的平台。同时,课前最重视的备课不仅要备好文本,更要备好学生。学习不仅要学课本,更要多读书,读感受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

第二,在教学目标上,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堂课的目标不一定就是最后的结论,过程与方法应该更重要;而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应反映在学生的素质的发展上。因而,本着'以人为本'新课改理念,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人生经历,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使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

第三,在教学方式上,我有了不小的改进。课堂上,我将不再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当他们确实遇到麻烦时,我才从旁协助,进行启发。之后,我会让他们进行概括总结,体会过程,得出方法。并尽量再进行一些应用与拓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发现与创新能力。

虽然课改之路漫漫兮,但课改已经走进我的心灵,我会以它为航道,一步步迈向教师的职业的新征程!

【第7篇】2022年教师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新课程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新的数学课程把我们领进了一片广阔天地,如何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崭新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下面具体谈谈我的一些工作方法以及我的困惑。

一、重视教学交流

一方面加强集体备课。抓好集体备课,在组内,我一是做到课前与王老师讨论交流我们的授课进度,交流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交流我们应该值的注意的问题,交流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共性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王老师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二是做到课后交流反思小结。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我和王老师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会向王老师或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

二、团结互助、高效合作

我和王老师在工作时是互相合作。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或者月考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再分工负责:编题、上网查询资料、画图、打印互相帮助。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我和王老师也是共同精心准备,然后再资源共享。在教学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我和王老师就互相研究问题、探求对策。

尽管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但仍有很多学生的厌学,而且由于他们在初一初二的学习基础也比较差,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以前知识掌握不好,现在的知识点他们就理解不了,甚至有的学生广泛应用题的文字内容和计算题的题目都读不懂。而且学生间的层次拉得很大,一群后进生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怎样缩小差距,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成为我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因此,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这是身为教师者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第8篇】教师新课程学习总结范文

新课改的理念告诉我: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不是知识的收购站,不是整装待灌的'容器',他们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自己去寻找整个知识大海的能力;教师不是课堂的独奏者和导演,只是个伴奏者和演员;教师要引导学生骑着思想的野马出游,允许他们各抒己见,百家争鸣,让学习活动充满活力。具体的收获如下:

首先,在教学理念上我有了不小的转变。我明白,课堂上,我不再是主宰者,而只是组织者;课堂也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大家畅所欲言、进行讨论的平台。同时,课前最重视的备课不仅要备好文本,更要备好学生。学习不仅要学课本,更要多读书,读感受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

第二,在教学目标上,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堂课的目标不一定就是最后的结论,过程与方法应该更重要;而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应反映在学生的素质的发展上。因而,本着'以人为本'新课改理念,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人生经历,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使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

第三,在教学方式上,我有了不小的改进。课堂上,我将不再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当他们确实遇到麻烦时,我才从旁协助,进行启发。之后,我会让他们进行概括总结,体会过程,得出方法。并尽量再进行一些应用与拓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发现与创新能力。

虽然课改之路漫漫兮,但课改已经走进我的心灵,我会以它为航道,一步步迈向教师的职业的新征程!

【第9篇】2009年教师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新课程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新的数学课程把我们领进了一片广阔天地,如何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崭新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下面具体谈谈我的一些工作方法以及我的困惑。

一、重视教学交流

一方面加强集体备课。抓好集体备课,在组内,我一是做到课前与王老师讨论交流我们的授课进度,交流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交流我们应该值的注意的问题,交流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共性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王老师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二是做到课后交流反思小结。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我和王老师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会向王老师或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

二、团结互助、高效合作

我和王老师在工作时是互相合作。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或者月考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再分工负责:编题、上网查询资料、画图、打印互相帮助。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我和王老师也是共同精心准备,然后再资源共享。在教学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我和王老师就互相研究问题、探求对策。

尽管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但仍有很多学生的厌学,而且由于他们在初一初二的学习基础也比较差,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以前知识掌握不好,现在的知识点他们就理解不了,甚至有的学生广泛应用题的文字内容和计算题的题目都读不懂。而且学生间的层次拉得很大,一群后进生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怎样缩小差距,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成为我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因此,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这是身为教师者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第10篇】教师新课程教学的工作总结

有关教师新课程教学的工作总结范文

新课程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新的数学课程把我们领进了一片广阔天地,如何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崭新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下面具体谈谈我的一些工作方法以及我的困惑。

一、重视教学交流

一方面加强集体备课。抓好集体备课,在组内,我一是做到课前与王老师讨论交流我们的授课进度,交流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交流我们应该值的注意的问题,交流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共性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王老师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二是做到课后交流反思小结。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我和王老师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会向王老师或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

二、团结互助、高效合作

我和王老师在工作时是互相合作。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或者月考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再分工负责:编题、上网查询资料、画图、打印互相帮助。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我和王老师也是共同精心准备,然后再资源共享。在教学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我和王老师就互相研究问题、探求对策。

尽管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但仍有很多学生的`厌学,而且由于他们在初一初二的学习基础也比较差,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以前知识掌握不好,现在的知识点他们就理解不了,甚至有的学生广泛应用题的文字内容和计算题的题目都读不懂。而且学生间的层次拉得很大,一群后进生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怎样缩小差距,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成为我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因此,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这是身为教师者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jxzy/jiaoshigongzuo/9v37ll.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