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感受古藤的美和悲,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思想感情与决心。

2.培养学生欣赏美、保护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反复阅读文本,抓住“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一核心,在赏析古藤的美,感受古藤的悲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悲剧原因,体会作者的情感,确立维护真善美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幽径悲剧的真正原因的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学大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来感受美的毁灭带给人们的心灵的震撼。

二、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悲剧。

明确:北大校园里燕园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无端被毁的悲剧。

三、赏藤萝之美

1、引导学生赏析藤萝之美

师: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就有一双慧眼,他在燕园的幽径中,发现了一个最美好的事物,就是幽径中的一株古藤萝。

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藤萝之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

(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形象描写、情感表达等角度来谈。)

(1)外在形象美

(明确:文章具体描写了这棵古藤“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写了“袭入耳内”的蜜蜂声衬托花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从形、声、色、味不同角度描写。)

(2)内在品质美

师:我们感受到了古藤萝的外在形象美,不过,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是不够的,还应关注它的内心,关注它的性情、品质。藤萝的外形是美丽的,那么内在呢?

(A.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B.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C.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分析:友好(和睦相处)、善良、奉献美丽。

(3)饱经沧桑美、生命活力美

师:藤萝是真、善、美的统一体,是美的化身。它的美仅仅就这些吗?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语句放在一起读一读,联系起来想一想。

然后小组内讨论。

(明确:“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藤萝经历风霜雨雪,经历人世沧桑,经历史无前例的“浩劫”,成为惟一的幸存者,燕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株藤萝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显现出岁月的沧桑美。古老的藤萝饱经风霜,历尽艰辛,仍然萌生着蓬勃的活力与生机。)

2、师:这是正面描写了藤萝之美,那么文章开头就写的是藤萝吗?那么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目标: 篇二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2、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篇三

1、感受作者细腻,哀婉,愤懑的思想感情。

2、体会“幽径悲剧”强烈的悲剧效果,反思悲剧根源。

导入

(一)悲藤萝之惨

1、请同学认真听老师朗读第11段,找出描写古藤萝被毁后的惨状的语句,并赏析。

示例: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微笑”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藤萝被毁的凄惨,以笑衬悲,表达作者的震惊、痛心之情。(方法:关键词+修辞+对象的特点+作用+表达情感)

2、指导学生品味

(1)“吊死鬼”: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藤萝无端被毁的悲惨、冤屈、无辜,表达作者的震惊、悲痛之情。

(2)“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孤儿”“微笑”“痛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古藤萝被毁凄惨、孤独无依,表达作者的悲痛之情

3、刚才同学赏析得非常好,请同学们用悲伤、震惊的语气一起跟着音乐再次读一读第11段

(二)感作者之悲

1、然而和藤萝相处了几十年的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分别请同学朗读12-15,划出表达作者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1)痛苦:

(2)我真有点怕走,毛骨悚然,悲哀至极(面对自己心爱的朋友遭到不幸,我不忍心看到惨状、内心极大的痛心和痛苦。砍前作者是爱、乐、恋,砍后是怕、痛、悲,之间又形成对比

(3)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别人指的是什么人?

伟人是怎样的人?(自私、冷漠,没有同情心)而我呢,是怎样的人?(没出息的人、渺小的人,其实是一个富有爱心、爱美之人)两者之间形成了对比,表达了对伟人的鄙视、愤慨、谴责。

(三)探悲剧之因

生活了两三百年之久,具有美丽的外表,又具有丰富的内涵的古藤萝,究竟什么原因酿成了悲剧?下面请同学做一次侦探,查一查藤萝被毁的原因和凶手。(学生结合3个问题讨论,得出结论)

1、藤萝到底被毁的原因?请大家选择

A、是它和它依附的大树成仇了吗?

(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

B、是它对过往的'行人进行伤害了吗?

(它虽历尽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

C、是因为它长相丑陋影响环境了吗?

(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古藤萝一直这样的善良、和气、美丽,它淡薄名利,与世无争,使无助的人得到慰藉,就这样真善美的化生是谁毁掉了它?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他的名字。(愚氓)

2、在这悲剧的背后,是不是还有更大的悲剧呢?下面请我们同学走进课文,读读文中出现的这些话。

(1) 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的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

(2)茫茫燕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

(3)我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引起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

(4)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颗古藤的生死呢?

(5)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在人遭劫,花木不能幸免的史无前例的十年的浩劫中这棵古藤萝没有被毁灭,反而在1992年改革开放后的春天,悲剧还发生在人才辈出的北大校园,若大的校园找不到一个人注意它的存在,关心它的死亡,找不到一个人之伤心,这是由于人类的无知,才会发生这桩愚氓灭美的悲剧。

3、揭示主题:

这悲剧不仅仅是一棵藤萝的悲剧,不仅仅是幽径的悲剧,而且还是整个燕园的悲剧,整个时代的悲剧,整个民族的悲剧,甚至是整个人性的悲剧。

难怪作者在15段无比痛心、无比自责的说,齐读15段。

读出了什么感情?

反复,作者对藤萝的命运的关注,为它的不幸而伤心,对世人的冷漠无情失望之极。作者运用四“偏偏”他在呼喊什么?(维护真善美)

4、作者决定怎样做?(16段)这里的十字架指什么?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作者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决定。

5、大师由“愚氓灭美”的悲剧而引发的自责,你得到怎样的启发?当今社会还愚氓灭美现象吗?

珍爱环境,善待自然;爱美护美之人。

小结:美好的毁灭总让我们痛心不已,同时让我们懂得加地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美好,让我们去发现美、欣赏美、呵护美,让紫藤花的微笑永远在人间开放。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篇四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领略古藤之美、古藤之悲。

2、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1、学习本课,首先要阅读感知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了解谋篇布局的特 点--“层层铺垫、反衬突出”;体会文章恰当的详略安排。

2、还要注意学习本文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的写法。通过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

3、最后通过阅读课文和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的主题。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季羡林论人生》、《病榻杂记》等。

一、注音:

潋滟( )愚氓( )鲁殿灵光( )毛骨悚然( )怯懦( )虬干( 摇曳( )抖擞( )万斛( )蜿蜒( )猬集( )荆棘( )诛伐( )

二、解释词义:

1、凄清:形容凄凉冷清。

2、萧索:萧条冷落。

3、愚氓:愚民,愚昧之人。氓,民、百姓。

4、足征:就是“足以征明”意思。

5、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6、诛伐:在这里是“砍伐”的意思。

7、疾趋:快走。

8、焉知:哪里知道。

9、奈何:怎么办。

10、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11、司空见惯:由于经常见就不觉得希奇了。

12、等闲视之:把它当作平常的事物来看待。

13、相映成趣:互相对照、映衬着显得更有趣味,更有意思。

14、盘曲而上:弯曲缠绕着向上。

15、鲁殿灵光:汉代鲁恭王建有灵光殿,屡经战乱而岿然独存。后用来称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16、毛骨悚然:身上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非常吃惊和恐惧的样子。

17、月白风清:形容月夜的明朗幽静。

18、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导入课文:

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金秋时节,怀着无比自豪与兴奋之情的天之骄子从各地云集燕园。一位扛着行李的新生,看见一位穿旧式中山装的老头,就请他帮助看一会儿行李,自己去报到。老头答应了,9月的北京天气还很热,旁边有人说:“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可老人说:“还是我等他吧,换了人他该找不着了。”那位学生回来后,老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3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学生大吃一惊,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头,竟是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大名鼎鼎的季羡林!这就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学者、作家季羡林。现年已94岁高龄却仍矢志不渝地维护着真、善、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羡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让我们一同去感知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文本探究:

1、用一句话概括: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是一条幽径上一株古藤萝被毁灭的悲剧。

2、作家是如何描绘幽径四季之美的?

先交代幽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的环境,然后分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写山上之美,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园”。春天小花的生命灿烂,“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夏天绿阴之浓烈,“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秋天别具一格的生机,“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绿叶接天,红荷映日”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在分写山上与湖中春、夏、秋三季景象的基础上,文章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突出“白雪覆盖”,松柏“绿色更加浓烈”,着意表明虽是隆冬却并无“萧索”之感。总起来看,作者写幽径之美,更注重表现的是浓烈勃发的生机。

3、作者写古藤之美的思路是怎样的?你能说说作家为何这样安排吗?

明确:先写幽径四季之美,再写幽径古藤之美。幽径神奇而美丽,如诗如画,秀色可餐,然而生于其间,长于其间的古藤萝--将更是一个不同凡响,让你难以忘怀,让你刻骨铭心的角色。为古藤萝之美作铺垫。(烘托)

4、“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幽径悲剧”实际上写的是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写“悲剧”首先要揭示悲剧主角古藤的美,作者是如何突出地写古藤萝之美呢?

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幽径古藤萝形、色、味、声的语句,领略古藤萝的美丽,并用彩笔画出这棵古藤萝来。

5、找出描写古藤萝被毁的惨状的文字,说一说,最令你触目惊心的是哪些文字?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它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

“吊死鬼”让人联想到一个那样美好的天使突然被杀戮之后带给人们的恐怖、震惊。

“再抬头向上看,藤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这让人想到一幅凄美的画面:一位天使般善良的绝色美女在临死前绽放着世间最的笑容。

①“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把悲剧的效果表达得十分强烈。

②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深思,为下文议论、抒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6、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作者在古藤被毁之后的心情?作者为何如此伤心吗?

明确:悲哀至极。

(1)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2)除了我,决不会另有人注意并关心古藤的存在,也不会有人为古藤而伤心。

(3)如此真,如此善,如此美的古藤被毁而又投拆无门,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7、你是如何看待“愚氓毁美”之事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古藤毁于愚民之手,这就有了更深的揭露意义,意味着必须消除愚昧,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才能使真、善、美得到维护和弘扬。

8、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是“我”将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表现了一个倔强的老人矢志不移的决心。

1、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季羡林却常常为一些小动植物而落泪,你怎样看待其人?

明确:我觉得作者的悲其一是美好的藤萝被毁灭,悲其二人们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对于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悲其三在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悲剧发生,根源是人性之中的恶。

2、根据下列诗句的意境,围绕“环保”问题写一句广告词。

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示例:

(1)美好的意境不应该只存在于文学作品国。

(2)如此风光,何日再现?

(3)把文学意境还给大自然吧!

(4)古人笔下美好意境,岂能毁于我辈之手!

(5)诗歌中地意境是古人创造出来的,现实中的美景是我们保护出来的!

点拨:可以从意境与现实的反差中寻求答案。

3、运用下面词语组成一段话,要求句意衔接,中心明确,词语顺序不拘,字数在80字以内。

潇洒 别出心裁 魅力

示例:如何可以使自己显得有魅力,并且举止潇洒呢?就是修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从内部着手使自己脱胎换骨。否则,再别出心裁的修饰自己的外表,也只能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学习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悲剧”是美的毁灭,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文中幽静的小路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悲剧?作者是如何展示古藤的美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究。

二.检查预习

1. 读准下列字的音

蜿蜒 潋滟 萧索 愚氓 毛骨悚然 闲情逸致 浩劫

2. 理解下列词语的义

鲁殿灵光 毛骨悚然 万斛 月白风清 林林总总 诛伐

三.了解作者

季羡林 北京大学教授、学者、作家

四.学生自读课文,讨论:

先展示有藤罗的课件,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1.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物的悲剧?

幽静小路上藤罗的悲剧

2.为什么开头1至6段未写藤罗?是否离题?为什么?

不离题,写出了幽径的四季美。从侧面烘托藤罗的美丽。

3.曲径美吗?作者是如何写幽径?

先写幽径的平凡:只有二三十步之久 司空见惯 漠然

再写幽径不不平凡:与所看到的《红楼梦》有关

接着写四季之美

总写:一面傍湖 一面靠山

分写:山上 春景 夏景 秋景

湖中 夏景

作者怎样描绘藤罗之美的?

感官 藤萝之美

视觉 形 色

嗅觉 香

听觉 袭入耳内

4.美被毁灭了,作者伤心吗?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描写了幽径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无比疼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5.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的心情?请找出相关语句

抒情 议论

在悲愤之余,唯一的一点安慰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真正的伟人是不会这样的多情了,我的感情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伤感。

五,找一找,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如:

在茫茫的人世间,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世,那里有闲心来关心古藤的生死呢?

(作者批评世人缺了点什么? 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对于自然与他人的关受,自私)

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表达了作者对夏日荷花勃勃生机旺盛生命力的赞美)

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午休人关心他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充分表达作者对古藤命运的关注,为它的不幸而伤心,对人们缺少应有悲悯情怀而遗憾)

注:通过以上训练体会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六.知识拓展

课文说,“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

怎样看待愚氓灭美的事实,从中可以悟出什么道理来?

归纳:要努力实行科教兴国,提高国民文化和审美素质

七.迁移练习

1.仿照文中的关于古藤的描写,另写一段话,能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2.发挥想象,把文中的古藤画出来,最后展示资料中的古藤形象。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幽径悲剧》教案》全文共1473字

课堂学习: 篇六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1(或从学过的十三岁际遇导入课文)。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对燕园的了解。交流

2让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你认为本文文题揭示的是怎样的悲剧,你能为文题加上一些定语来阐述吗?本文写了哪三部分内容,请为每部分内容拟一个尽可能简洁的小标题。巡视,参与小组讨论阅读、讨论

3组织学生交流、评价交流,学生互评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篇七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了解谋篇布局的特点;层层铺垫。

2.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拟人手法的作用。

3.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学习重点

1.谋篇布局的特点。

2.重点词语的含义,拟人手法的作用。

3.作者的思想感情,幽径“悲剧”的内涵,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一、导入:

人物有悲有喜,故事有悲有喜,一条小路还会有什么样的悲剧呢?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季羡林的《幽径悲剧》,从中去感受这些吧。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内容。

朗读形式:找几位学生分别读文章

画出下列词语并听准读音。

蜿蜒 懦者 萧条 浩劫 诛伐 惆怅 渺小

虬干 毛骨悚然 愚氓 摇曳 绽开 万斛 潋滟

三、再(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结构。

Q:题目为“幽径悲剧”,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整体上写“幽径”呢?

A:1—6节。

引导学生认识“幽径”的还突出体现在“藤萝”上。

Q: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呢?

A:7—16节。

Q: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的“悲剧”呢?

A:11—16节。

请同学们据此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研读每部分并内容,各拟一个尽可能简洁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1—6) 幽径四季美景。

第二部分(7—10) 幽径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6) 藤萝悲剧。

四、研读课文

第一部分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幽径的?作者是怎样写幽径美景的?

1、两个方面:一是写幽径有来头,不可等闲视之。二是写幽径四季的美景。

2、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

写山上之美,是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目”。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充满了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最后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意在表明虽是隆冬却并无“萧条”之感。

总之,作者写幽径之美,更注重表现的是浓烈勃发的生机。

Q:幽经之美,美在何处?请找出这些景色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用心体会。

——美在四时,美在湖山。

Q:美是需要人用心去体会的,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表明作者体会到了这美?

——“人们仿佛是在绿雾中穿行”,“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人们置身其间,决不会感到冬天的萧索了”。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jxzy/jiaoxuesheji/606536.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