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人教版高三语文知识点归纳【多篇】

人教版高三语文知识点归纳【多篇】

人教版高三语文知识点归纳【多篇】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篇一

1、学好语文重点之一:

字词、古诗词、古文等的记忆背诵或赏析。这类知识的学习重点在课堂上,课上要专心,课后多花点时间去记忆背诵、理解运用。

2、学好语文重点二:

阅读一定要强化,能够做到每天练习一篇阅读。另外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可以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和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归纳分析、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快速阅读的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我自己学生时代练习过,现在也在受益。

3、学好语文重点三:

提高写作能力。写作的基础是素材和思路,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高中学习是比较紧张的、时间也很有限,我前面提到的快速阅读在素材积累上就可以提现出很大作用。有了积累,可以多看看那些优秀作文,找找写作的思路,要多动笔写,学会借鉴、运用、融会贯通,这样写作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

语文成绩提高也是需要做题的,平时不能只是一味的记忆背诵,防止眼高手低。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提高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平,有利于我们学好其他各门学科;通过语文学习,使我们高中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达此目的、应该说是不太困难的,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首先需要端正一个认识,即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赖于语文素养的增强,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时间的长久性决定它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急功近利,为应试求成绩,而应砸实语文基础,将其作为一项立身处世的本领努力学习下去。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篇二

面对浩瀚的书海,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和计划,将会无所适从。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如果读书再没有目的和计划,就会使宝贵的阅读时间得不到充分地有价值地利用。中学生的阅读应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为出发点:

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弥补自己的弱点,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安排阅读计划时要注意:围绕课本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例如,读一些与课内学习有关的科技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内学习的兴趣,充实课内学习的内容,使思维更加活跃。围绕自己的爱好或特点读一些有关的课外读物,一个爱好理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到阅览室读有关的报纸杂志,一个喜欢文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去读各种文学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阅读文学名著。至于课外书的选择,可以请教老师,请教高年级的优秀生或同班的同学,也可以请教家长。把他们的好经验学过来,实在是一种省时间的好办法,选好一本书,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书选好了,再把读书的时间分配好,不仅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也不至于冲击课内的学习。

长期坚持下去,学习中的弱点就可以得到弥补,个人的特长就可以得到发展,既促进了课内的学习,又丰富了课外的精神生活。不少学生读书缺乏目的和计划,一昧地从兴趣出发,常常看一些侦探小说、武侠小说,达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为看这些书而开夜车,不完成作业,结果严重干扰和影响了课内的学习,这是一种不好的读书倾向。

高三语文考试试题 篇三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3)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4) ,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与陈伯之书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喋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腼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直以不能内审诸己 审:仔细察看

B.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假:凭借,借助

C.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吊:慰问

D.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 就:成就

3、选出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文章先肯定陈伯之早年投降萧衍的明智之举,称颂此举带来的地位升迁,效果良好,“何其壮也”;接着痛斥他背叛而去的不义和不智,“又何劣邪”。两相对照,先声夺人。

B.文章结尾写暮春三月,江南地区,风景明丽优美,令人神往,意在打动陈将军的乡国之思,这是论述文中的“以理服人”。

C.从整封信来看,作者劝降的策略是刚柔相济,恩威并用;而文章的写作则给人沉思翰藻,文质兼备的美好感受。

D.书信最后一段讲明陈伯之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必须当机立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那就晚了。这就是后人常常说的“勿谓言之不预”的意思,语气虽然委婉,意思是很严峻的。

4、用“/”给下面语句断句(3分)

暮 春 三 月 江 南 草 长 杂 花 生 树 群 莺 乱 飞 见 故 国 之 旗 鼓 感 乎 生 于 畴 日 抚 弦 登 陴 岂 不 怆 悢。

5、将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3分)

(2)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第6题。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 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①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x疆库车附近;②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

(1)“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运用了多种手法,请列举其中的一种,并简析其艺术效果。(3分)

(2)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曹操颁发讨伐董卓的矫诏后,就有孙坚、孔融、袁术、公孙瓒、袁绍等各路英雄响应前来与曹操会盟,并推举袁绍为盟主,共同讨伐董卓。而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因此时还不成气候,所以没有参加。(罗贯中《三国演义》)

B.从宜宾赵家回到省城的梅在随琴到高家避难前,其实也见到了觉新。一次是在新发祥门口,但她只敢远远地看,只敢似招呼非招呼地向觉新点点头,想说话又不敢说;一次是在琴的家里,觉新来给姑妈辞岁,正与琴在一起的梅听见觉新说话的声音,却只敢在他走的时候偷偷地看了看他的背影 (巴金《家》)

C.(堂吉珂德)一面往村里走一面轻声说道:“你真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托博索美丽绝伦的杜尔西内亚!你有幸拥有英勇著名的骑士唐吉诃德在你面前俯首听命。众所周知,他昨天得到了骑士称号,今天又讨伐了最无耻、最残忍的罪恶行径。”

这里“最无耻、最残忍的罪恶行径”指的是:在一座林子里,堂吉珂德看到一个十五岁左右的牧童被绑在树上,主人一面骂他丢了羊,一面用皮带狠命地抽打他。堂吉诃德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上前搭救了牧童,并警告和恐吓了那富农一番。然后,他扬长而去。等堂吉诃德走远后,那位富农重又把孩子绑上,更加没命地抽打起他来。(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D.一直憎恶爱斯梅拉达的隐修女居第尔,在副主教将爱斯梅拉达交给她时,根据两只小鞋子的形状和颜色,发现爱斯梅拉达竟是自己15年前丢失的女儿,然而母女重逢的欢乐立刻又成了生离死别的悲哀,她结果为救女儿而死。(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

E.黛玉每到春分秋分,必犯嗽疾。一天,宝钗来探望她,劝她换个医生,先平肝健胃,而后再用燕窝冰糖熬粥食补。黛玉平常就嫌宝钗心里藏奸,听说又要让她熬燕窝粥,使那些婆子丫头们嫌她多事,非常生气,数落道:“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硬是把宝钗赶走了。(曹雪芹《红楼梦》)

8、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在巴金的《家》中,把屠格涅夫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作为座右铭的是谁?这一人物形象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加以说明。

(2)七月的某一天,包括玛丝洛娃在内的那批犯人,准备下午三点从火车站启程前往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打算跟随玛丝洛娃一同前往。请简述出发的那一天他是如何找到玛丝洛娃以及其间发生的让他特别不安的事。(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

(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件乐事表达孟子的“孝悌”思想。

B.第二件乐事表达孟子的“仁义”思想。

C.第三件乐事表达孟子以教化天下百姓为己任的抱负。

D.孟子认为这三件乐事与用仁德统一天下不能并存。

(2)请根据上面的文字内容,联系下面选段孟子说的话,说说孟子“三乐”的根源。(3分)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眸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戏剧与戏曲

“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钟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也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

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思想内涵深化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

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芳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问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的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历史。目前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此庞大的艺术队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取材于周华斌《什么是戏曲》)

10、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

B.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话剧、歌剧、舞剧不同,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

C.西方戏剧的代表是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体系,而中国戏剧的代表是梅兰芳体系。

D.虽然“戏”字出现很早,但中国戏曲的成熟至今还不到1000年。

11、根据《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从表演体系来说,与其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

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B.布莱希特体系。

C.梅兰芳体系。 D.写意体系。

12、作者是否赞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为什么?(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话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和是帆,不同是船。正如帆与船互相配合遨游海洋,和与不同也合于乾坤,立于天地。

和是一种美,红绿配出绚丽,黑白衬出经典和凝重,高矮造就天地的和谐,燕瘦环肥描出人间美景。万事万物和谐相处,成就绝配,展现和谐的美。不同是一种个性。同是荷叶,“尖尖角”描绘出秀丽,“接天莲叶无穷碧”书写的是绚丽,不同的形态有着独特的美。万事万物各有不同,张扬个性,展现不同的风采。记得钱钟书先生曾做过这样一个精妙绝伦的比喻:“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

居家处室,既少不了客厅,也少不了卧室。客厅,一个接纳大千世界,与形形色色的八方来客促膝而坐谈笑风生的公共场所;卧室,一方只住自己灵魂,只供灵魂自由舞蹈自由追求的净土。从客厅到卧室,从卧室到客厅,总隔着一扇看不见的门,这扇门就是人的心灵之门。我欣赏的心灵之门的状态是半开半掩的,引用《红楼梦》里的一句诗--半卷湘帘半掩门来描绘最恰当。

半卷湘帘半掩门就是既要开门求和,去客厅会客,又要掩门存异,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

卷起湘帘开起门,向周围的人和社会敞开自己心灵的一隅,并和谐地融入大千世界之中。所谓开门求和,就是与蹁跹花间的彩蝶一起跳芭蕾舞,也与呕哑嘲哳的乌鸦一起唱咏叹调;就是与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共荡一只无遮的小舟,也与你恨的人和恨你的人共进一桌丰盛的晚餐。开门求和,多好的一脉温存儒雅的人文情怀!但是,人的心灵之门不能总是完全向外敞开,总该留出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半掩起来。所以我们要学会掩门存异。所谓掩门存异,就是灵魂能够独行。每个有信仰、重视精神生活的人都是一个长途跋涉,辛苦而快乐的教徒,越过一座座高山,蹚过一条条大河,走自己的路,寻找并朝拜只属于自己的上帝。和而不同犹如《诗经》中的绝美篇章,只有真君子才能吟诵出锦绣,口吐出芬芳,也只有真人生才能完全展现。

阿基米德终日沉浸于思考,超脱俗世,可他又深入群众,获取真知。

尼采独立思考,成于已见,可他也去四处游历,把所想撒播人间。

道家推崇真善美,将其融入大众的道德规范,却不忘独立于模仿与盲目的随大溜之外。只有真君子才能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一种遒劲,在一天天的练达与独立中爆发。

古语有云:“鸟择木而栖,人择邻而居。”世间万物和谐匹配,其实并不在于它们的同一性,而在于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并且能够相得益彰,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朋友相处,与人交往,并不在于交往双方个性相同,而在于具有不同个性的人能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与彼此合作,在交往过程中展示出人性的多姿多彩以及人性的至善至美。

大智者之间共事,常常能够求大同,存小异。也就是说,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大家各自摆明自己的观点,经过讨论或争论之后,总能够达成一致,较少固执己见。他们很会取人长,补已短。这样的人进步很快,也容易与人相处。

君子共事,一定都是很懂得坚持原则的,也就是俗称的按游戏规则办事。这是很要水平的,是一定人生经验的积累,不是那纸上谈兵的人可以真正做到的。

(陈丹宁《半卷湘帘半掩门》,选自《时文选粹》)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对于孔子“和而不同”中的“不同”,本文作者显然将它理解为“相异(不一样)”,全文正是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敷衍而成的。

B.钱钟书先生的比喻在作者看来,其精妙就在于利用居家处室必须有客厅有卧室的配搭,说明人在社会中既要能客观公平,又要敢于坚持偏见。

C.作者以为,道家既能将真善美融入大众的道德规范,又能对真善美做出不同于大众的独特而深刻的理解,是和而不同的真君子。

D.文章以“半卷湘帘半掩门”为标题,是要表达自己对既能去客厅会客又可存异以保持自己独立人格的状似半开半掩的心灵之门的欣赏。

E.作者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述了“和而不同”在自然与社会中的美妙状态,使文章于理性的思辨中氤氲着散文的意境。

14、作者为什么要将阿基米德的例子、尼采的例子和道家例子并举?(4分)

15、对于“和而不同”,朱熹以为“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所谓“阿比”即“奉承、曲从、迎合”,也就是说“和而不同”即“和谐而不盲目附和”。你认为是朱熹的观点还是本文作者的观点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简要分析。(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王安石逸事

林语堂

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人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谎:“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的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不管怎么样,他总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

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

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我不相信。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

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

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线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王安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中打盹。等睡醒时,已然晚了,来不及洗脸梳头发,便连忙跑到办公室上班。韩琦一看他那副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声色,就向他劝导几句。

韩琦说:“老弟,我劝你趁着年轻,多用功念点儿书吧。”

王安石立在那儿未做分辩。在去职之时,他告诉朋友说韩琦不赏识他。后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做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事情赶巧是,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一项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

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者,是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那是仁宗在位之时,国家太平,才俊之士咸荟萃于京都。王安石越谢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他的声誉越高。最后,朝廷上的官员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目。此时因为他除去以文章出文章出名之外,他位居太守,治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货款法,把他的新社会思想,实施了数项。正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以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直到仁宗嘉佑五年(1060),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七章)

1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所谓“逸事”,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关于某人的事迹。文中“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还有一个故事”等诸如此类的文字,可说是作者的一种笔法,既表明所写有来历有根据,但又能让读者看出其有别于正式的史书记载。

B.“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这句话主要是批评王安石虽有政治抱负,但又清高孤傲、不谙世事、自以为是。

C.文中特别写到王安石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而已”,意欲借此来表现王安石尤其看不起注重外表装扮的人。

D.人物传记往往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本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开头一段有相当多的文字就是作者对王安石的议论,围绕这议论,作者择事而写,写出了个以往不为人所熟知的“怪人”王安石。

E.虽然写的是古人古事,但作者却以现代人的口吻叙述,语言显得活泼易懂,读来有趣,这应该也是本文的可取之处。

14、作者开篇就说“王安石是个怪人”,从文中的叙写看,王安石的“怪”表现在哪里?(4分)

15、宋朝朱弁《曲洧旧闻》中有这样的记写:“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则然。”苏明允着《辩奸》,其言‘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近人情’者,盖谓是也”苏洵(明允)以“不近人情”言之,你同意这样的评价吗?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阐述。(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有些对作家的评论,虽只言片语,却能形象地概括作家的人格精神,或巧妙地表现其作品的典型风格。如: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写的诗人;史铁生--用笔与疾病对抗的不屈之魂……请参照以上示例,任选两位自己喜爱的中国现当代作家各写一则简短的评语,如:

鲁迅、余秋雨、海子、舒婷、顾城等等。(3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小沈阳春晚一夜走红。有人认为,这东北爷们就是好样的,“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总不能因为那几声叫“俗”,就抹杀了小沈阳的娱乐价值。

材料二:有文章认为,俗文化的泛滥让人担忧。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为了生计,已不愿意拿出力气去品味和欣赏高雅文化,使得小沈阳这种来自民间的俗文化,占据了休闲娱乐的上风。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150字左右)(7分)

五、写作(70分)(任选一题)

l8.(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落差是大自然地壳折皱形成的一种起伏错落,是水流从河床的横断面或是悬崖处倾泻而下的高低差异。地有落差,才会有高峰深谷;水有落差,才会有壮美瀑布。落差是一种美丽,有了它,大自然才会如此地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要不,满世界都是一马平川的土地,一平如镜的河流,这世界将多么单调乏味!人的一生亦如一道连绵逶迤的山脉、一条波动起伏的河流,自然也会有落差,也会有落差形成的人生风景线。

请以“落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哲学家周国平曾说:“我相信,骄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一样,大骄傲往往谦逊平和,只有小骄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有巨大优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

骄傲是一种生活态度,骄傲是一种人生姿态,骄傲更有境界高下之别。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骄傲”的看法或体会,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篇四

语文一轮复习建议

高三全年复习是漫长而艰辛的路程,其间需要持续承担着不小的内心和外部压力。在复习期间,同学们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或者感到焦躁和厌倦。与此同时,相比于理科,语文这个学科又存在着“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的现象,导致一些同学在复习中过早地放弃语文学科,宁愿把时间留给其他科目。但殊不知,越是不愿意提供时间,就越没法看到成效,这样的恶性循环不可取。

因此,同学们需要建立信心,在一天两天中,语文确实无法看到明确的效果;但如果是一个月、一个学期,语文可以获得的提高绝对不比其他科目小。建立这样的心态,是成绩飞跃的前提。对基础不太牢靠或者学习不得其法的同学来说,一二十分的提高也是可以期待的。

高考语文的特点是“直接”与课内知识相关的部分较少。但很多同学往往把它理解成“很少考课内”,在复习中对于课内知识不够重视。但实际上,高考语文的考查方式是“课内知识的课外迁移”,即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以“非课文”的形式考察出来。因此,课内知识的归纳和落实也是复习的要点所在。

在复习中,同学们要注意将曾经松散学习的课内知识点纳入到考试试卷的体系之内,落实清楚每一个知识点在高考中的考察位置。例如,课内文言文字词往往会在文言文阅读题中改头换面,用课外文章的例句来考课内知识;再比如,课内诗词鉴赏往往是熟悉作者的陌生作品,或者是熟悉流派中的陌生人(比如用南宋豪放派的张孝祥唤醒你对辛弃疾的记忆)。实际上,高考语文对我们的要求,无非是“学以致用”四个字而已。

如何提高语文复习效率

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是高三同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长期以来大规模的训练是高三同学学习的传统模式,但综观高三同学的现状及考试结果,总觉得付出和结果的比例不尽如人意。那么,高三同学应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第一轮复习呢?

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因此学生首先要致力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制定计划的习惯。高三是繁忙的,为避免顾此失彼,高三同学应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科学安排,务必保证每科每天均有一定量的复习时间。这样,各科就能比较全面系统的复习,不能象一些同学那样,把整个晚上的时间都花在钻研难题偏题之上,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查找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查找工具书,不仅可以学到很多老师讲不到的知识,还有助于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还可以了解许多历史故事、字词来历,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当然并不是说字字都要查找,要查的是自己没有把握的东西。

人教版高三语文知识点归纳 篇五

字音

娴(xián) 于辞令属 (zhǔ) 草稿未定惨怛(dá) 谗人间(jiàn) 之帝喾(kù) 靡(mǐ) 不毕见举类迩(ěr) 濯(zhuó) 淖(nào) 蝉蜕(tuì) 皭(jiào) 然滓(zǐ) 既绌(chù) 商于(wū) 屈匄(gài) 餔(bū) 其糟温蠖(huò) 啜(chuò) 其醨(lí) 汶汶(méiméi)

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靡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6、屈平既绌

7、齐与楚从亲

8、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9、亡走赵,赵不内

10、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词类活用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谗谄之蔽明也

4、邪曲之害公也

5、方正之不容也

6、明道德之广崇

7、蝉蜕于浊秽

8、厚币委质事楚

9、其后楚日以削

10、时秦昭天与楚婚

1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3、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今异义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4、颜色憔悴

5、形容枯槁

6、而能与世推移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动句:

1、方正之不容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而自令见放为

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7、是以见放

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三)状语后置句: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四)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五)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梳理脉络

用文中五个字概括出人物经历。

任(第1节)—疏(第2节)——绌(第4节)—迁(第10节)—沉(第11节)

重要语句翻译

1、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天是人类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文章描写的是普通事物,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梳理 篇六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辞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篇七

新学期即将开始,很多同学就陷入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也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学科来讲,很多学生甚至认为,没什么方法可言,无非就是死记硬背。诚然,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的。

一、做好课前预习

进入学年的第一个学期,会接触到全新的知识,学习的难度会加大,内容也会增多。很多同学在语文这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忽略了预习的环节,其实在老师授课前对语文知识进行预习能够让大家了解自己语文学科上的薄弱环节,能够让大家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能够把握重难点以提高听课的效率,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新的知识,所以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扎扎实实做好预习工作,学生们要做好以下3点:

①找出每篇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把理解不透的记下来;

②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些知识内容与之前学过的知识点的相关性,并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

③预习时要看、思、做结合进行。

看:一般是把新的课文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利用工具书查找不懂的生字词;

思:指我们在预习的时候要探寻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情感思想、作品的现实意义;

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尝试性的做一做。

二、紧抓听课环节

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学习,始终是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课堂知识消化得好,可以节省大量课余的时间。

总的要求是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结论,主要抓住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的知识点。

三、按时独立地完成作业

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语文学科重视知识的识记和积累,所以在作业的形式上也有它的特殊性,一般作业形式会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需要同学们通过书写完成的有形的文字性的作业,另一方面是通过识记、背诵、观察、领悟、口头表达的形式完成的作业。

四、不断积累,提高能力

1、勤读课外书籍

2、勤做读书笔记

3、勤于求教探讨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同学们学好其它学科的前提,而只有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大家真正学好语文并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准高三生语文高分逆袭经验 篇八

1、转变一个观念。不要总认为语文是文科,认为语文成绩不易提高,认为语文高考不拉分。这其中关键是不要像学初中语文那样学高中语文,把这个道理弄清楚了,高考语文成绩才真正能提高。这意味着,学习语文不能靠“死记硬背”,不是靠掌握那些程式化、固定的答题套路、模板,对有关古诗鉴赏、现代文、古文阅读和作文试题尤其如此。

2、【背诵最大的误区】红色警告,万万不要把学习语文的时间浪费在一再的背诵诗文上,不要以为复习语文就是复习背诵。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学校都重视这个,在我看来,简直坑爹坑祖宗。

3、【阅读占的分比较多】不过看多了书,你的阅读能力必然超群。剩下就是答题技巧,主动忆答题技巧方法。还是那句,语文的一切技巧,练,要适可而止,有所收获,就行了。别死命攻击它,它比较难比较烦,不然很快会失去信心的。

4、【作文最大的难度在于审题】审题需要你在高中里琢磨,可以向老师讨教一下。高中生,除非你是大神,不然不要写记叙文。

高考改卷,议论文才是王道才是主流。高分议论文要求审题准,中心突出,立意好,逻辑清晰,说理清楚,文笔较好。

5、另外一定要关注时事,多看报、新闻等, 提高思辨能力。

就比如近些年高考语文作文,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北斗、互联网信息等……这些关键词,组成今年高考作文题的一角。如果平时不关注这些,作文很难取得高分!

复习语文要学会从各种渠道了解世界动态、社会热点。可以通过收看人民日报、环球网等媒体时评,学习如何由表及里地展开分析和探究事件背后的原因,也可以通过阅读《报刊文摘》、《作家文摘》、《杂文报》等报刊杂志,积累相关素材,了解文化名人对社会热点的分析评论,以形成自己正确的认知能力和是非评判。这方面能力提高了,作文成绩提高相信也不在话下。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篇九

适合高三语文的学习方法—系统学习法

如果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那么我们会在自己的大脑中构建出一个合理的知识框架,这一点对于任何学科都适用,但是如果想要将语文知识系统的学习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位同学应该要坐好准备,而且对于考试内容一个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构建出一个完美的知识框架。

适合高三语文的学习方法—多积累

对于语文这一学科而言,积累真的很重要,如:多看课外书籍,可以积累素材。多阅读课外古诗文可以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等知识,对我们的做题是很有帮助的。高三同学想要进行语文的积累主要有四个途径:摘抄、背诵、记忆和训练。积累的方法有三种:单元积累法、考点积累法和易混点积累法。各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用哪种途径,哪种方法来进行积累。

高三同学在积累有关语文方面的知识时,主要积累一下几点:

1)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3)词类的活用。古汉语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有其他一种语法,这是顾客语文必考知识点,要重视。

4)偏义复词,是指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也会常考考点之一。

5)积累古诗文名篇。不止是会背诵,还要记住其中的字的写法。

6)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可以当做作文素材使用,使自己的作文更加动人。

适合高三语文的学习方法—常训练

不要以为语文这一学科就不需要训练,这是不对的,只不过文这一学科的训练是有套路的,不用像其他学科那样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开拓自己的眼界,语文这一学科我们只需要掌握住答题套路就好了,在进行语文方面的训练时主要训练以下几点:

1)语病题:这是一个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钉子户”在做题时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使用:审读法、紧缩法、类比法、类比法。

2)现代文阅读题:这是语文试卷中的重难点,想要得高分,一定要掌握住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再做这类问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锻炼文本意思、锻炼语境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写作:对于这部分知识的训练应该是语文中最难得一部分,因为每个人的基础的都不同,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但是不论是基础好的同学亦或是基础不好的同学都应该要进行素材的积累,这样才会使作文不显的那么的空洞。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篇十

一、积累知识

1、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高三阶段,需准备好一本基础知识的摘录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高考中选择题的得分。

有句话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学科的学习和复习仅做题目是不够的,而是要理清思路。

高考语文试卷大致分为这样几个部分: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和作文,每个部分的考点各有侧重。

现代文阅读的考点如修辞、句式等,其具体要求可以翻阅《考试手册》,明确考点对答题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阅读的考点是依托于文本呈现的,因而对文章的理解是答题的关键,而阅读理解的能力是通过平时的大量阅读逐渐养成的,所以在高三课业较重的情况下也要尽量抽出一部分时间来阅读,一是培养阅读能力、二是积累文学素材,阅读材料的篇幅和内容可与考试文章相仿。

文言文阅读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相对更多,实词、虚词、通假、文言句式等等。文言文的各个知识点必须要在课文中理解和掌握,然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方能熟练的运用于文言文的答题。

诗歌鉴赏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对整体把握和感悟的能力也要求更高。复习这部分时,要熟悉一些诗歌的基本常识和作家作品的风格流派等内容,还有一些诗歌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方法,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托物言志等,并结合具体诗歌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形式和作用。在做题时,依然要明确考什么,是词句的理解还是诗歌的整体感悟,然后有的放矢的答题。平时要多读多背多积累。

2、写作材料的积累

高考作文在高考中占60分,是所有功课中的所有题目里占分最多的一道题。我们对这道题绝不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一定要积极采取主动,平时做个有心人。所以,要准备好一本材料摘录本,平时阅读时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录。那么,什么样的例子才是好例子呢?一般说来,例子可正可反,可以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但常被忽视的细节,但这些例子都必须是能给我们启发的,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它的内涵越开放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以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在写作时,碰上不同的话题却可用这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论述时,围绕这材料的和话题吻合的那一侧面展开论述便可。在积累材料时还要注意你的材料的多样性,应避免同一主题同一类型的,应尽可能地涉及不同领域,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要注意它的新颖、别致,尽可能做到人无我有。当这样的材料准备到百个左右,高考时无论它要我们写什么作文,基本上都不会无话可说,无例可举。

作文一看立意二看文采,并且更注重前者,审清题目是关键。而立意和文笔都需要平时阅读和练笔的积累,并且前者还需要对社会和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此外,对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的呈现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文章中引用诗歌和文言名句,列举与文章主体相关的历史人物的事例,可以拓宽文章的历史纵深感和文学性,仅此一例就可看出不仅要平时的积累,也要在考试中着意呈现。另外用词丰富、句式灵活多变也增加文采。

二、坚持阅读

在高三阶段,万不可以学习紧张为理由而放弃阅读。你放弃了阅读,也就放弃了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知识大多是从阅读中获得,没了阅读,你的语文就成了一潭死水,而且是一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减少变质的死水,那结果一定是语文学习的失败,你的语文最终成了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三、端正态度

尽管谁都知道语文很重要,但就现实来看,真正努力学语文的同学并不多,其原因主要是缘于同学中普遍存在的二种错误认识。

1、认为语文提高不快。

语文的广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语文要提高比什么都难。语文的学习好比在一湖水里放盐,明明放了很多,依然尝不到咸;不像有的功课的学习,好比在一碗菜里放味精,放一点点就感觉很鲜。然而,盐放几天也许感觉不到,放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是一定可以感觉到的。语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你确立一个怎样的时间范围。如果确定为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课的;如果确定为一个月或者一学期,那就绝对不比其他功课慢。

2、认为语文拉分不大。

这些同学似乎很精明,常拿语文和数理化比较,认为语文的拉分远比不上理科。他们看到语文成绩最落后的也能考七八十分,最优秀的也就一百二三十分,相差五六十分,不大;不像理科,最高的近一百五,最低的也许五十以下,相差一百,真是悬殊。这种比较从表面看很有道理,但事实上经不起推敲,只看到了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因为真正称得上拉分的应该是总体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学之间的比较,看他们是否因为某一门功课的缘故而使总成绩受到了影响,这两位学生应该是具有可比性的。如果两位学生总体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也就不具备可比性,那又何必比呢?再说,我们看拉分,不应局限于个别与特殊,应着眼于整体与普遍,就全体看,在高考中,因为某一门理科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并不比因为语文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多。每年高考,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语文只考八十来分,也会有一批学生语文考到一百二十多分,之间的较为普遍的拉分是三十至四十分。而一门理科的较为普遍的拉分也就三四十分,这点大家可以通过去看前几届的毕业生的高考成绩而得到证明。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qlx9y3.html
专题